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关羽没能够守住荆州真的是因为自己的大意吗?

关羽没能够守住荆州真的是因为自己的大意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906 更新时间:2024/2/14 14:54:15

提到关羽之死,很多人都会联想到《三国演义》中他没有守住战略要地荆州,最终不仅使蜀国失去了这块地盘,关羽自己也送了性命。在这一章节,题目叫做“关羽大意失荆州”,可是如果仔细研究那段历史就会发现,关羽并不是因为自己一时大意,这其中的原因也不止在他一个人身上。那么,荆州的丢失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蜀国失荆州,历来史家还是民间,都把责任归于关羽,但实际情况真的单纯是因为关羽的大意才丢的荆州吗?

首先,我们来看荆州到底是一块什么样的地方。

荆州东据浔阳;南连五岭,乃南方之屏障;西据三峡,从四川奉节、巫山二县东到湖北宜昌县西,连山叠嶂,有六七百里;北带汉水,有夏口、荆门、西陵(今湖北宜昌县)、荆江口(今湖南省岳阳县城西北十五里)之险。由此可知,荆州地理位置十分险要,乃兵家必争之地。另外,襄阳樊城,经济富庶,文化繁荣,是三国时代人文荟萃之地,魏蜀吴三国就更不愿其落入敌手。

所以三国都分别制定了夺取荆州的战略据点,魏国以襄樊为南疆之战略据点,东吴以江夏(今湖北省汉阳县鲁山)、陆口、亘巴丘三要点为战略据点,蜀汉守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东北油江口)、江陵,以守护荆襄。由此,魏蜀吴三国因荆州而造成的对峙之态已经形成。

暂抛开虎视眈眈的魏国不谈,在赤壁之战后,吴蜀两国为争夺荆州的明争暗斗也没有停止过。先是主战的大都督周瑜,虽然因当时三国情势,不便用兵,但周瑜的备战行为从未停止。此后,周瑜病逝,鲁肃继任,虽然鲁肃主和,但其表面主和,暗地却坚持着周瑜的备战方针。直到第三任大都督吕蒙上任,吕蒙其人不可小觑。《三国志》载:“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有国士之量。”

毛泽东说:“吕蒙若不折节读书,善用兵,能攻心,怎能充当东吴统帅?”东吴对荆州的计划,历经三代非常有作为的主帅积极准备筹划,直到吕蒙继任大都督,等来夺取荆州的时机。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刘备攻克汉中,自称汉中王。关羽乃举兵北攻襄、樊。根据荆州特殊的地位位置,以及东吴数年对荆州始终不渝的觊觎,关羽虽有假节钺的权利,但是轻易出兵,还是当十分慎重,至少做好后方的部署,但他竟然令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傅士仁守公安。虽然这是两步臭棋,但也可以理解为当时关羽手下的可用之人十分有限。

219年8月份,天降大雨,汉水暴涨,平地水深数丈,于禁七军全被淹没,只得上高地躲避。此时,关羽率领水军乘舟而来袭击攻杀。全军大胜,俘虏于禁,斩杀庞德。但这一战并非关羽凭实力打赢,天气占了多半的因素。然关羽因之名声大震,以为可以借助胜利的士气一举攻下樊城。

先是关羽惧吕蒙袭取荆州,留重兵于荆州防备,然先头部队遭遇到曹仁率领的樊城守将的殊死抵抗,关羽一时打不下樊城。接着,东吴用计,吕蒙诈病,关羽信以为真,急调走后方重兵围攻樊城。在此,关羽被水淹七军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一心想打下樊城取得继续的胜利。但他忽略了三方面势力的实际情况:

一方面忽视了东吴势力,东吴人才济济,英主孙权,当时手下除了大都督吕蒙,仍有年轻才俊陆逊等。况且东吴备战多年,若机会来临,他们岂会放弃?

另一方面低估了魏国势力,樊城守将曹仁,乃是身经百战的将帅,再者,曹操也不会眼看这个关键的战略要地落入蜀国之手,所以他会不断增增援兵,事实也如此,他调遣徐晃张辽等部队前去增援。

第三方面,关羽没有认清自军境遇:他几乎是孤军作战。因为无论是东吴还是魏国,都能快速调动援军,而荆州距西川、汉中等地路途遥远,且道路艰险,一旦荆州有险,千里援救的希望就非常渺茫,更何况其时刘备刚攻克汉中,诸多不稳定因素尚未彻底解决,也抽不出手来。从大局势来看,关羽北伐,具有一定的冒险性。但关羽做了,也有正确的一面,合乎当时蜀国节节胜利的大势。

就在关羽带军在樊城奋战的时候,东吴这只黄雀已经准备好了行动。

对于东吴来说,这一刻他们等了好些年,也积极准备筹谋了好些年,所以他们是在对魏国和蜀国情况非常了解的情况下,对荆州非常清楚的情况下,对关羽部队的战斗情况也胸有成竹地情况下,依然悄悄地、谨慎行动,暗夜渡江,分头攻克。甚至在此之前,为了再三麻痹关羽,战前孙权还不惜脸面遣使求亲,战中派派陆逊对关羽的每一次胜利寄送书信表示祝贺。所以可见,东吴方面是时刻都在为备战做准备,而且是做足了准备。即便在吕蒙占领荆州多城之后,蜀国并无援兵,依然派将屯兵夷陵,守峡口以备蜀。东吴方面可谓步步为营、文武兼施,志在必得。

所以说,荆州之失不能全赖关羽的大意,乃东吴筹谋已久,刚好借关羽北伐战事焦灼而背后夺取。

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司马懿和杨修都很聪明,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会羡慕聪明的人,一般人一个小时才能想明白的事情,聪明人只需要几分钟甚至更短。而正是因为聪明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因此才显得很难得,惹人羡慕。可是有句话告诉我们,聪明也并非是一件极好的事情,自己的人生很可能就被这一份聪明给耽误了,就比如杨修。可是,同样很聪明的司马懿却与杨修的结果截然不同,这

  • 杨修有没有谋略?他的死其实不能全怪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一直以来,说到杨修的死很多人都会想到曹操,因为最终是曹操杀了他。然而尽管如此,却不能说杨修是被曹操害死的,因为纵观杨修的一生,他这个人虽然很聪明,能看得懂曹操心里在想什么,可是他却将这些表露了出来,让别人都知道,大家都会认为杨修很理解曹操,可他只是小聪明,对于曹操的理解也不能算很透彻,否则就不会将这

  •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有多少水分?很多事情都被罗贯中骗了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关羽的英雄事迹想必很多人都了解不少,如果要问是从哪里了解的,很多人可能都会说《三国演义》。如果真是这样,那只能说,很抱歉都被罗贯中给骗了。作为小说的《三国演义》虚构的成分实在是太多了,人物事件张冠李戴,还经常把原本没有交集的人放在一起打架,说得还很精彩。作为文学作品是够了,但是作为史实就绝对

  • 刘禅为什么要给关羽“壮缪侯”这个不太好的谥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谥号是在人死后,对他一生功绩和所作所为的评价,一般而言都是用比较少的字来概括一个人的一生,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有的,只有声名显赫地位很高的人才能享有。而关羽跟随刘备东征西战,一直都忠心耿耿,他死后刘禅却给了他一个“壮缪侯”的谥号,那么这个谥号究竟是什么意思?为什刘禅会这样做呢

  • 正史上和吕布交过手的三国时期大将都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演义》有非常多的精彩片段,尽管大部分都是作者张冠李戴、虚构出来的情节,但是不得不说文笔精彩引人入胜。其中有一段叫做“三英战吕布”,刘关张三兄弟与吕布打斗,可在正史上吕布却从来没有和他们交过手,而且,吕布真正交手的人并不多,死的伤的加起来也才三个人,那么这三位分别都是谁呢

  • 三国王平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王平想必大家都清楚这个人吧,如果清楚的人是一定非常的清楚的,如果不清楚的人对这个人也是一点也不了解的,其实他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位大将了,也是蜀国比较著名的虎将了,那么这个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网友一定别错过了!曹魏降将,街亭立功王平字子均,是巴西郡宕

  • "八健将"是哪些人?吕布手下"八健将"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可能只知道吕布此人,知道他前后投奔过很多人,但是他自己的手下也是有很多能人强将的。在《三国演义》中,他的手下一共有八员大将,这些人虽然历史上确有其人,只不过当时并没有“八健将”的说法,而是后来才出现的。那么这八个人分别是谁?吕布死后,他们的结局又是什么呢?在三国时期,魏

  • 孙子最后怎么死的?孙武打败楚国以后做什么去了?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孙武被后人们尊称为孙子,是中国历史上的兵法鼻祖,孙武著作的孙子兵法享誉国内外,很多外国人也受到了孙子兵法的影响。其实孙子兵法更多的是描写心理战术,能从想法上战胜对手那也就十拿九稳了。不过历史上关于孙子的死法却没有很详细的记载,而且在孙子打败楚国后这个人好像就消声灭迹了一般,孙子后来到底干嘛去了呢?在

  • 马鹞子王辅臣为什么被称为是清朝"吕布"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马鹞子王辅臣很多网友都知道这个人也还是很有意思的,这个人最大的名气就是被人称为是清朝的吕布了,也就是说他的武力值还是值得让人肯定的,那么有的网友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是仅仅因为武力值吗?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揭秘看看吧!汉末三国时期的吕布骁勇善战,是一位猛将,因此他的名字也成为猛将的代

  • 关羽性格特点是什么样的?关羽真的很高傲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关羽一生非常正直而且忠诚,就算被曹操活捉开出再好的条件也不肯降服,不过关羽的性格有一点不太讨人喜欢就是太高傲。对于自己看不眼的人和事完全就是不削一顾,所以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特点得罪了不少人,不过关羽对这么几个人态度还是挺好的。首先刘备肯定是一个,毕竟是自己的老大哥,还有其他三位会是谁呢?在《三国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