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韩信没有得到项羽的重用?

为什么韩信没有得到项羽的重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586 更新时间:2024/1/26 12:45:40

虽然现在很多人都说,是金子,不管走到什么地方都会发光,但事实上,这句话更多时候只是一种安慰,就好像千里马常有,但是世上却没有几个伯乐一样。秦末汉初的韩信也是如此,从他的战绩来看,他的确是在军事方面有着很强的能力,但是在最开始的时候,他在项羽手下,却并没有得到赏识,即便后来到了刘邦那里,也不是一下子就改变了境遇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韩信自幼就是孤儿,他家徒四壁,穷得叮当响,经常没饭吃饿肚子,有时候靠在河边浣纱的老妪施舍他吃一口。据传韩信的先祖也曾是贵族。因此他虽然穿得破破烂烂,肚子饿得咕咕响,但平日很喜欢在腰间挎一柄宝剑。有个杀猪屠狗的见他整日挎着把破剑晃来晃去,故意戏耍、欺辱他,逼韩信从他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忍辱也钻了。

秦末大乱,烟尘四起。项梁、项羽叔侄率江东义军路过淮阴时,韩信去投了军。后来,项梁被秦将章邯所杀,项羽封他做了个执戟都尉(小军官)。韩信虽然出身贫困,但从未坠青云之志。他饱读兵书,腹有良谋,是个“下马草军书,上马击狂胡”的军事奇才。他好几次向项王献计献策,项羽均不屑一顾、拒绝采纳。

原来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后,也算贵族世家子弟出身。他力能拔山、武功盖世,但却有勇乏谋、心高气傲,平时用人喜欢用贵族出身的所谓高门大姓子弟,有些歧视寒门出身之人。因此聚集在他身边的人大都是其亲族故旧和原六国残余贵族之后裔,以贵族自诩的他对出身寒微的韩信打心眼里就瞧不上。

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这几年爆发的战争被史家称作“楚汉争霸”。随着秦朝的灭亡,历史进入了以项羽为代表的楚军与以刘邦为代表的汉军一决雌雄的大转折时期。最终,历史放弃了兵强马壮的项羽,而是选择了起于蓬蒿的草根刘邦。其实,绰号“楚霸王”的项羽气势最盛时曾拥众数十万,麾下谋臣如云,将士如雨。张良、韩信、陈平、张耳英布彭越魏王豹、韩王信等时代风云人物都曾追随过他。这些人或智或勇,均非等闲之辈。然而性格狭隘、枭勇寡谋的项羽,只重用那些贵族出身的人,毫不器重这些出身低微但谋勇兼具的蓬蒿之辈,导致这些自感在楚营无用武之地的英才最终大都投了刘邦。

韩信不光在项羽那不受重用,在刘邦那一开始也没被当回事。也就是说,韩信的真本事是不好被发现的。不好被发现的原因,是韩信本人的表现并不突出。表现不突出的原因,是他没到达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位置。而要到达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位置,须有独具慧眼之人的提携,那时他还没遇到。

如果单是项羽不用韩信也就罢了,刘邦也没用,而且夏侯婴举荐之后依然没用。最后还是左右手萧何说了话,刘邦基于对萧何的信任,以及对当时艰难处境的考量才用韩信,有点病急乱投医的意思。可见人才这东西是很难被发掘的,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不能全怪项羽没眼光。

项羽对韩信的判断,与后来刘邦最初的判断是一致的。刘邦入蜀,韩信前去投奔,想换个主子出人头地,结果也因“未得知名”,而只弄了个连敖小官,还不如那郎中呢。后来韩信犯事,论罪当斩,情急中看见滕公夏侯婴,大喊能帮刘邦打天下,引发关注,算是捡了条小命。夏侯婴向刘邦推荐,说韩信如何如何骨骼清奇,言语不俗,然而刘邦左看右看“未之奇也”,没发现哪里不一样,最后看夏侯婴的面子给了他个治粟都尉,管军粮供应的,官也不大。后来韩信实在觉得没劲,又想拍屁股走人,这才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因此,军事奇才韩信不被项羽重用也就不奇怪了。刘邦虽然以知人善任、胸襟博大著称,但他一开始也不太看得起彼时籍籍无名的韩信。萧何却发现韩信这小子目光坚毅,智虑深远,绝非池中之物。经萧何屡次举荐,刘邦才半信半疑地设坛拜帅,重用了韩信。出身农家、实力弱小、但多谋善断会笼络人心的刘邦,得韩信后犹如鱼化为龙,从此呼风唤雨,由弱变强。

韩信果然不负众望。他率领一支偏师,在侧翼掩护、支援刘邦,并一次次化险为夷,反败为胜。刘邦兵败彭城,韩信迅速前来与刘邦会合,并抗住了楚军一波波的凶猛攻击。荥阳之战,楚、汉相持不下,韩信率部不断袭扰楚军的侧翼,使项羽无法集中优势兵力击溃汉军主力。后来,韩信的军事天才愈加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巧借地势挥兵灭魏,施奇计灭赵,出敌不意击破燕,一鼓作气荡平齐,各拥兵自重的诸侯势力被他一一瓦解、歼灭。最后,他率汉军偏师配合主力在垓下击溃了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逼得项王自刎乌江 。声势浩大的西楚势力被他彻底消灭。

不知骄傲的楚霸王临死前,耳闻“楚歌四起,乌骓漫嘶,虞美人兮”之乡音,心里是如何看待韩信这位昔日的弃将、今日之最强对手的?

毫不夸张地说,刘邦得到了古今罕有的大军事家韩信,几乎就等于得到了天下。而项羽得英才却弃之不用,且一贯知善不能举,知恶不能去,如同将几乎唾手可得的胜利果实拱手让给了他人。为何如此说?得英才者得天下是也!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姜维要北伐?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死后,诸葛亮对魏国进行了五次北伐,其中虽然有输有赢,有得有失,可是最终的结果却并不见得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自己也死在了最后一次北伐的途中。诸葛亮死后,姜维接替诸葛亮继续进行北伐,他的北伐前后共有十一次,也有说法认为是九次,但是不管是多少次,在二十多年内进行这么多次战争,却还是难以达到自己想要的目

  • 诸葛亮的得意门生姜维,为什么没有选择他做接班人?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姜维是在诸葛亮死后,接替他的事业继续北伐的人,这么说起来,姜维应该是诸葛亮的接班人。但其实,诸葛亮临死之前,并没有选定姜维来继承自己未竟的事业,也就是说,诸葛亮选择的接班人并不是姜维。姜维虽然是魏国投降蜀国的降将,但是跟随诸葛亮也有十多年,如果要说他会背叛蜀国,又怎么可能等十几年才出手?那么,到底是

  • 中国历史上谋略最强的四位军师,诸葛亮只能垫底!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纵观华夏五千年历史,出现过许多有名的文臣武将。武将在前线征战沙场,军师在后方运筹帷幄,可以说缺一不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往往决定一场战争的走向靠的更多的是出众的谋略。今天我们便来盘点一下中国历史上谋略最强的四位军师,其中大名鼎鼎的诸葛亮也只能排

  • 甄宓是历史真人还是被后人杜撰出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前段时间热播的《军师联盟》让甄宓火了,感觉甄宓的一生还是挺悲剧的,丈夫被杀自己只能给曹丕给抢走,结果又不受宠最后还赐死,简直有点令人心疼。不过好在甄宓的儿子曹睿最后接了曹丕的班。不过关于甄宓在历史的真实身份有了猜疑,甄宓到底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还是后人用一个原型人物杜撰出来的呢?下面就来一起看看吧。

  • 三国最窝囊武将:两次被戴绿帽,还不敢吭声!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武将谋士多如过江之鲫,都说乱世出英雄,在这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许多英雄豪杰被人们所熟知。然而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并不是靠着他的才华横溢或者征战沙场而出名,而是因为他的窝囊而被后世所熟悉。他被他的两任上司给带了绿帽子,都不敢吭声,反正继续厚着脸皮在上司手下做官。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位最窝囊的武

  • 盘点三国时期三个大无赖,有招人恨的也有我们喜爱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出了不少能人异士,在这个武将和谋士集体大爆发的年代,想要建功立业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在这个时代能干出一番事业的人,无不是当时的佼佼者。当时我们今天要说的这几个人,都有一条共同的属性,那就是“无赖”。他们之中有的招人厌恶,有的却又受到读者的喜爱。下面就和小编一起看看

  • 刘备有多厉害?他的武力值有多高?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刘皇叔刘备,你脑海里第一个蹦出来的是什么样的形象?或许受到影视剧中直观形象的影响,很多人都认为刘备应该是一个比诸葛亮这样的书生形象要强一点,但是也强不到太多的样子。但事实上,刘备真的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不能打,甚至连张飞关羽这样能打的都不一定能打得过他,那么就来看看,刘备真实的战斗力究竟怎样吧?《

  • 司马懿算不算诸葛亮的克星?诸葛亮北伐最大阻挠者并非司马懿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会把司马懿当做是诸葛亮的克星,对于诸葛亮来说北伐时连吃败仗就是司马懿所赐。而且在上方谷最后还让老天帮了一把,这次死里逃生后诸葛亮似乎再也那他没有办法了。不过诸葛亮北伐最大的阻挠着可能还真不是司马懿,毕竟曹魏当时也想了很多计谋来针对诸葛亮,其中辛毗就在这中间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受《三国演义》影

  • 如果孙策没有早死,东吴将会怎样发展?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在《三国演义》当中,有小霸王之称的孙策,年纪轻轻便已经能够统一江东六郡,结交了周瑜等有才有谋的人物,可以说是年轻有我,比现在的很多同龄人更加优秀。然而,谁也意想不到,他竟然会英年早逝,不得不将江东大业传给弟弟孙权。那么,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孙策没有那么早就死了,东吴仍然还在他的手里,江东又将会怎样

  • 司马懿名声为什么比诸葛亮差那么多?历史对司马懿有哪些误解?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历史中,司马懿和诸葛亮之间的对决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但是司马懿和诸葛亮两人的名声就差太多了,很多人都会提高诸葛亮偏低司马懿,难道司马懿就是一个反派人物么?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大家也都是各司其主,为自己的国家卖命,但是晚年的司马懿来了一手高平陵政变还屠杀了很多百姓就把自己的名声给搞坏了,所以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