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没有做过皇帝的太上皇,他的养老生活是怎样的?

没有做过皇帝的太上皇,他的养老生活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416 更新时间:2024/1/17 12:49:00

我们知道,“太上皇”一般指的是退位的皇帝或者现任皇帝仍旧在世的父亲,基本上都是指活着的人,而只有两个死后被追封太上皇的,一个就是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另一个是唐玄宗追封老子的父亲李敬为太上皇。而还有唯一一个没有做过皇帝的太上皇,那就是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刘太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这位从平民直接升为太上皇的老人,他的晚年生活是怎样的?

如果要给太上皇分个类的话,从成因来说,无非可以分成两大门派:以乾隆和宋高宗赵构为代表的“自愿派”,原因大多是出于倦政而“内禅”,这算不上什么多数派,可见禅让还真不是宋鲁郑 先生以为的那么可爱,当太上皇更不是一份有前途的职业;以唐高祖李渊为代表的“被迫派”,玄武门的血可不是白流的,这其中还 有一个支派,比如唐玄宗李隆基和明英宗朱祁镇,虽然还真没有人逼他们当太上皇,但是一个是在往四川逃亡的路上因为儿子称帝而自动成为了太上皇,另一个是打败仗做了俘虏后因为弟弟当了皇帝而莫名其妙的成为了太上皇,反正都不是自愿的就是了。

还有一种分类是以退休之后的状态来分的,大约可以分为三派。首先“退而不休派”,还想发挥余热送接班人一程的,代表退了等于不退的非乾隆爷莫属,想参加这一派难度比较大,你首先得是自愿让位,还得皇帝实在缺乏实力挑战你垂帘听政才行;还有一派是“裸退”派,让位之后除了养老喝酒之外无法有任何追求的,代表是李渊和他的玄孙李隆基,这一派比较晚景凄凉,但是故事也是最"精彩"的;还有一派是“重新上岗派”,下了台之后又复辟成功的,这派人丁稀少,正牌的只有明英宗朱祁镇。

可以当断的说一句,在这么多太上皇的退休故事中,还真没有一个是真正意义上的“圆满”结局:要么是太上皇自己的不幸,带着对失去皇权的悔恨与念想郁郁而终;要么是继任皇帝的不幸,在父亲的巨大阴影之下,唯有交给隐忍和时间。

下边说点具体的啥吧,你会知道,即使是伟大的赵翼,他口中的“伟大和圆满”也是属于神话范畴。权力之下,几无人伦。

谁是中国第一个“太上皇”?这是一个挺纠结的问题。有一种不太流行的说法是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秦始皇发明了皇帝这个职位之后,可能是孝心大爆发,特别为自己只做过“秦王”的父亲不值,便追封父亲为太上皇。嗯,第一个太上皇是去世之后才当上的。

深入人心的第一个太上皇是刘邦的爸爸刘太公,“太上皇本汉高祖有天下之后奉其父太公之称,非太公有天下传于子而有是称也”。作为历史上唯一没有做过皇帝的太上皇,刘太公的历史地位相当的“可疑”,史书中甚至没有他的真名,那“太公”呢,你见过有人的名字叫“刘大爷”么?刘太公,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名字的太上皇。

《史记》中记载的关于刘太公当上太上皇的过程挺有戏剧性,刘邦即位六年后,还保持着每五天朝拜父亲一次的习惯,后来太公身边的人急了,劝太公说:“天无二日,土无二主。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怎么能让皇帝拜你这个臣子呢?太公听了很惶恐,等到下次刘邦回家时就抱着扫帚面对门口倒退着走,表现得非常谦卑。刘邦也急了,想去搀扶太公却还被太公义正言辞地拒绝:“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乱天下法!”

怎么又不坏皇帝为尊的“天下法”,又能尽孝呢,刘邦的解决方案就是尊太公为太上皇,《汉书》中刘邦诏书的权威说法是“父有天下,传归于子。子有天下,尊归于父”。

像太公这种不太正宗的太上皇,是皇帝最喜欢的,对皇权一点威胁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太公的退休生活还真的就回归了“父慈子孝”的人伦逻辑。最感人的一个段子是晋代野史《西京杂记》中的,说的是刘邦看见太公当上太上皇之后还是整日怏怏不乐,了解情况之后才知道是因为太公太想念家乡丰县“酤酒卖余,斗鸡蹴鞠”的市井生活,过不惯长安的大城市生活。刘邦听说后祭出大手笔,在长安附近仿造丰县造了一座“新丰城”,把太公从前在家乡的老相识老邻居找来住进这座新城,“太上皇乃悦”。这座新丰城现在叫“新丰镇”,还在。这个故事的感人程度简直让人想起《射雕英雄传》中完颜洪烈为了包惜弱在王府中修的那座牛家村旧宅。

还有一则温馨的故事记载于《史记 高祖本纪》。有次刘邦帮太公祝寿,刘邦想起太公以前偏心二哥就突然“发难”说,太公以前常说自己无赖,不好好干活,不如二哥,现在回过头来看,您肯定没想过我的发迹吧,“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但你要说刘邦有多孝顺太公,还真不一定,太公幸福的晚年太上皇生活是建立在没有权利的考验之下的。有一则往事或许能印证这一点,在楚汉战争中,太公和刘邦之妻吕雉曾一同被楚军所擒,项羽在战场上当面威胁刘邦若不投降就煮了太公,刘邦“镇静”地回答说,我们是兄弟,我父亲就是你父亲,如果你要煮了太公,也分我一碗汤吧(“必欲烹而瓮,幸分我一杯羹”)。

公元前197年,太上皇刘太公驾崩。可以肯定的是,像刘邦和太公这样良性的皇帝与太上皇的关系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为什么韩信没有得到项羽的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虽然现在很多人都说,是金子,不管走到什么地方都会发光,但事实上,这句话更多时候只是一种安慰,就好像千里马常有,但是世上却没有几个伯乐一样。秦末汉初的韩信也是如此,从他的战绩来看,他的确是在军事方面有着很强的能力,但是在最开始的时候,他在项羽手下,却并没有得到赏识,即便后来到了刘邦那里,也不是一下子就

  • 为什么姜维要北伐?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死后,诸葛亮对魏国进行了五次北伐,其中虽然有输有赢,有得有失,可是最终的结果却并不见得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自己也死在了最后一次北伐的途中。诸葛亮死后,姜维接替诸葛亮继续进行北伐,他的北伐前后共有十一次,也有说法认为是九次,但是不管是多少次,在二十多年内进行这么多次战争,却还是难以达到自己想要的目

  • 诸葛亮的得意门生姜维,为什么没有选择他做接班人?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姜维是在诸葛亮死后,接替他的事业继续北伐的人,这么说起来,姜维应该是诸葛亮的接班人。但其实,诸葛亮临死之前,并没有选定姜维来继承自己未竟的事业,也就是说,诸葛亮选择的接班人并不是姜维。姜维虽然是魏国投降蜀国的降将,但是跟随诸葛亮也有十多年,如果要说他会背叛蜀国,又怎么可能等十几年才出手?那么,到底是

  • 中国历史上谋略最强的四位军师,诸葛亮只能垫底!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纵观华夏五千年历史,出现过许多有名的文臣武将。武将在前线征战沙场,军师在后方运筹帷幄,可以说缺一不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往往决定一场战争的走向靠的更多的是出众的谋略。今天我们便来盘点一下中国历史上谋略最强的四位军师,其中大名鼎鼎的诸葛亮也只能排

  • 甄宓是历史真人还是被后人杜撰出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前段时间热播的《军师联盟》让甄宓火了,感觉甄宓的一生还是挺悲剧的,丈夫被杀自己只能给曹丕给抢走,结果又不受宠最后还赐死,简直有点令人心疼。不过好在甄宓的儿子曹睿最后接了曹丕的班。不过关于甄宓在历史的真实身份有了猜疑,甄宓到底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还是后人用一个原型人物杜撰出来的呢?下面就来一起看看吧。

  • 三国最窝囊武将:两次被戴绿帽,还不敢吭声!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武将谋士多如过江之鲫,都说乱世出英雄,在这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许多英雄豪杰被人们所熟知。然而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并不是靠着他的才华横溢或者征战沙场而出名,而是因为他的窝囊而被后世所熟悉。他被他的两任上司给带了绿帽子,都不敢吭声,反正继续厚着脸皮在上司手下做官。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位最窝囊的武

  • 盘点三国时期三个大无赖,有招人恨的也有我们喜爱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出了不少能人异士,在这个武将和谋士集体大爆发的年代,想要建功立业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在这个时代能干出一番事业的人,无不是当时的佼佼者。当时我们今天要说的这几个人,都有一条共同的属性,那就是“无赖”。他们之中有的招人厌恶,有的却又受到读者的喜爱。下面就和小编一起看看

  • 刘备有多厉害?他的武力值有多高?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刘皇叔刘备,你脑海里第一个蹦出来的是什么样的形象?或许受到影视剧中直观形象的影响,很多人都认为刘备应该是一个比诸葛亮这样的书生形象要强一点,但是也强不到太多的样子。但事实上,刘备真的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不能打,甚至连张飞关羽这样能打的都不一定能打得过他,那么就来看看,刘备真实的战斗力究竟怎样吧?《

  • 司马懿算不算诸葛亮的克星?诸葛亮北伐最大阻挠者并非司马懿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会把司马懿当做是诸葛亮的克星,对于诸葛亮来说北伐时连吃败仗就是司马懿所赐。而且在上方谷最后还让老天帮了一把,这次死里逃生后诸葛亮似乎再也那他没有办法了。不过诸葛亮北伐最大的阻挠着可能还真不是司马懿,毕竟曹魏当时也想了很多计谋来针对诸葛亮,其中辛毗就在这中间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受《三国演义》影

  • 如果孙策没有早死,东吴将会怎样发展?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在《三国演义》当中,有小霸王之称的孙策,年纪轻轻便已经能够统一江东六郡,结交了周瑜等有才有谋的人物,可以说是年轻有我,比现在的很多同龄人更加优秀。然而,谁也意想不到,他竟然会英年早逝,不得不将江东大业传给弟弟孙权。那么,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孙策没有那么早就死了,东吴仍然还在他的手里,江东又将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