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姜维有多厉害?只可惜生不逢时

姜维有多厉害?只可惜生不逢时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843 更新时间:2024/3/5 7:44:28

诸葛亮死后,后期的蜀汉可以说大部分都是靠着姜维在撑着了,他继承诸葛亮没有完成的北伐事业,只可惜自己拿不到大队兵马,但是仅仅靠着不到万人的军队,也能挫败曹魏大军,他的领兵打仗的能力可想而知。但是很可惜,当时并没有多少人理解他,再加上他的身份很特殊,是曹魏投降而来的将领,就更不可能有机会施展了。那么,姜维到底有多厉害呢?

姜维作为蜀汉后期的顶梁柱。在蜀汉甚至整个三国的历史中都有着自己的一席之地。他个人的成败是与蜀汉的兴衰联系在一起的。他的所作所为:像叛魏降蜀,不忠;抛弃母亲,不孝;连年北伐,不仁;不战降魏,不义。也颇受后人的非议。

姜维的身份十分复杂,他本为魏人。《姜维传》上说:“姜维字伯约,天水冀城人,少孤,与母居。以父冏昔为郡功曹,值羌,戎叛乱,身为郡将,没于战场,赐维宫中郎,参本郡军事。”由此可知,姜维的出身很好,还是“烈士子女”。这让他很早便身居高位。这样的人轻易投降显然不太可能。除非受到了外因的刺激,才会发生内因的变化。果然在《三国志》与《魏略》上都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那就是,建兴六年,天水太守得知诸葛亮出兵北伐后,仓皇逃窜。

逃跑不说,还怀疑姜维等人与蜀军有瓜葛。于是“夜亡保上邽”,等到姜维等人发觉后,早已大势已去,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和几位同僚被迫投降。由此可见,姜维的背叛完全是天水太守的多疑所致。姜维是没有任何责任的。而在这次战役中,姜维也与母亲失散。姜维投蜀后,很快得到了诸葛亮等蜀汉高官的信任,在军中站稳了脚跟。不久就“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还统领了5000蜀军精锐——虎步兵。而此时,他才不过27岁。以一个降将的身份得到如此成就。不能不说姜维能力之高。

而这时,根据孙盛《杂记》记载:“初,姜维诣亮,与母相失,复得母书,令求当归。维曰: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孙盛对此颇为不满说其“违君徇利,不可谓忠;捐亲苟免,不可谓孝”但我认为,作为那个纷乱的时代。亲情显得弥足珍贵。而且姜维自幼与母相依为命。他不可能如此绝情。孙盛的这段记载八成是假的。至于姜维之母。史无明文,恐怕再难与自己的儿子相会了。这是那个特定的年代所致,怨不得姜维。毕竟忠孝不能两全。所以说“姜维不孝”,这一点也是有待商榷的。

再说说姜维的连年北伐。大家都知道,诸葛亮是把姜维当作自己的接班人来看的。曾给蒋琬写信称赞姜维(见《姜维传》)。姜维感念诸葛亮的知遇之恩,也立下了不少战功。这也让他走到了人生的顶点。诸葛亮死后,政治上的继任者是蒋琬,费祎。蒋琬是支持姜维北伐的。也进行了不少战略构想。只是由于旧疾复发而未能实现。

如果说蒋琬是鹰派的话,那费祎就是名副其实的鸽派。他不仅不支持北伐,还限制姜维的出兵人数。我每次想到姜维带着不足万人的蜀军与魏国的数万虎狼之师相抗衡。不由得不禁感叹唏嘘。与费祎争权?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一个新降之人,不卷入蜀汉各党派的明争暗斗就已实属不易,还上赶着往前凑?可以说就算他与费祎这样的老臣争权,结果必然是对姜维极为不利的。

况且费祎的话本身也有些道理。在这种局面下姜维只有退让的份。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姜维、诸葛亮的战略思想无法被人所接受的现实。但就是在这样不利的情况下,姜维一次次的挫败了名将如云的魏军。在费祎死后,姜维才多次出兵北伐。史载姜维的北伐胜少败多。

因此就有人说姜维穷兵黩武。但是大家请注意,穷兵黩武的意思是说:动用所有兵力,肆意发动战争。从表面上看,姜维确实是这样,但大家请不要忘了。姜维的对手是拥有九州之地的魏国,它不仅地大物博,名将也是数不胜数:郭淮邓艾钟会皆为一时之选。

这一点,本为魏人的姜维很清楚。如果他不去攻打魏国,让它安心发展。那么不出几年,魏国的实力将会远远超过仅有一州的蜀汉。那时怎么办?只有等死。可面对这么一个大家伙,兵出少了有用吗?这一点诸葛亮明白,姜维明白。所以他们才会不断地出兵,让魏人得不到一丝安心发展的机会。这才有机会再去完成兴复汉室的夙愿。就算这些原因都是错的。那么怎么没人说诸葛亮这个“始作俑者”穷兵黩武。

可还是有许多人不理解,谯周就写过一篇《仇国论》来劝谏姜维。可以说姜维面临的不仅仅是魏军的威胁,他的后方也不平静。将军无法全神贯注的去打仗已经十分被动了。但就是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姜维还是把魏军卡制在了子午谷一线,让实力占优的魏国被动防守多年。这在军事史上简直是个奇迹。从中我们也可以从另一方面感受到姜维的能力确实高超。也可以这么说,姜维延续了衰败中的蜀汉政权。而且蜀亡时还有10万大兵,94万百姓(见王隐的《蜀记》)。这样的情况还能叫穷兵黩武吗?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在刘邦的团队里,萧何到底负责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在秦末汉初时,刘邦之所以能够战胜一代霸王项羽,取得民心,不单单是他一个人的功劳,他的团队同样至关重要。这其中就不得不提汉初三杰,萧何、张良、韩信三个人了。但是,韩信被称为兵仙,善于用兵打仗,张良被称为谋圣,善于计谋取胜,似乎萧何并没有什么长处,他的知名度也没有另外两位要高,那么他为什么还能与他们并列

  • 萧何最初是刘邦的领导,为什么后来却为刘邦做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在刘邦还没有成为皇帝的时候,我们都知道,他只是一个泗水亭长,虽然大小也算是个官职,可是说出去确实没有那么好听。而在那个时候,萧何的官职要比刘邦更高一些,可以说萧何是刘邦的领导,刘邦只是萧何的手下,但是为什么在后来,萧何却心甘情愿给刘邦当了手下,让刘邦作为领导?刘邦是有什么样的萧何比不了的能力吗?萧何

  • "国士无双"出自哪里?是萧何用来形容谁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国士无双”这个词,很多人都曾经听到过,意思就是说,一个国家里唯一的那个,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人物。这个词可以说是将人放在了一个极高的位置上,让人不得不重视起来。这个词最早的时候是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是西汉相国萧何说的一个词,用来形容另外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到底是谁?是否担得

  • 一诺千金的季布,到底有多守信用?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守信用,一直是人们提倡的一项优良的品质,但是在我们身边,不守信用的事情却是时常发生,说到做到真的成了一种非常难能可贵的事情。但是在古代,人们对这件事情是非常看重的,就比如“一诺千金”的季布,他的一个承诺,甚至比黄金都要珍贵。那么,这样一个无比守信的人,究竟做到了怎样的地步呢?

  • 东吴四大都督中,鲁肃有什么战绩?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三股势力鼎足而立,而要说三方的人才,那就不得不提曹魏的五子良将,蜀汉的五虎上将,以及东吴的四大都督。前两个知名度都很高了,至于东吴四大都督,这四个人就是周瑜、吕蒙、陆逊、鲁肃。而在这其中,前三个人可以说功绩都是众所周知的,唯独第四个人鲁肃,似乎很少听到他有什么功绩啊?那么,鲁肃在东吴,究竟

  • 亡国之君未必都是昏庸无能,盘点三位有抱负理想的亡国之君!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纵观华夏五千年历史,王朝总是不断在更迭,没有一个帝国能绵延千秋万代。因此总有那么几个倒霉皇帝,最终被新任统治者赶下皇位。在我们的印象中,那些亡国之君都是昏庸无能的代名词,如果自己贤明有才怎么会国破家亡。其实不然,国家的更迭是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些末代皇帝并非昏庸无能,反而是有能力和才干的。下面小编就

  • 如果王昭君没有远嫁,她的境况会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昭君出塞的故事,很多人都是耳熟能详的,因为画师没有画出昭君的真实容貌,才有了后来远嫁匈奴的故事。很多人都很关心王昭君嫁到匈奴之后的情况,但是一听到先后嫁了祖孙三代人,顿时就会觉得非常不可思议,但是这都是匈奴的习俗,凭借昭君一个人,她又能改变什么呢?但是,如果当初昭君没有被选中,而是留在了皇宫里,她又

  • 活得久也是优势,盘点三国那些长寿之人!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纵观整个三国,可谓是人才济济,各种文臣武将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因此在当时那个时代背景想要出人头地可是非常困难的。可是人们都想建功立业,出人头地,那怎么办呢?一个字“熬”,活得久也是优势啊,只要等到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都逝世了,你也就上位了,虽说这个办法看上去不怎么靠谱,但是三

  • 历史上真实的徐庶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东汉末年时期的徐庶,很多人或许都能够说出一句歇后语,那就是他进了曹营之后,一个计谋也没有为曹操出过。但是要知道,徐庶后来可是位列三公的,如果当真一言不发,心向刘备,曹操为什么还要这样对他?而且,徐庶也并不只是一个书生,他年轻的时候也是爱好刀剑,还曾经背过人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三国演义》里描

  • 李广难封是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古时候的夜晚在最开始都是会关闭城门禁止出入的,人们的夜间生活也很少,这一点在很久之后才得到了改变。汉朝时期的西汉和东汉,分别有两个著名人物,都曾经因为时间问题,被拦在了城门外面,一个是飞将军李广,另一个是光武帝刘秀,但是两个人面对将自己拦下来的守卫表现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态度,也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