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辽为什么能成为曹魏第一名将?

张辽为什么能成为曹魏第一名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553 更新时间:2024/1/20 1:20:18

三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在三国的局面还没有形成的时候,便已经出现了非常多的能人,比如后来成为曹魏第一名将的张辽。在这之前,张辽曾经效忠于吕布,还曾经与曹操刘备交战,为人也是有勇有谋。那么,他后来是如何成为曹操的将领,成为曹魏第一名将的呢?张辽对于曹魏又做出过什么样的贡献吗?

张辽是个降将,之前在吕布手下效命,并数次与曹操交战,刘备更是其手下败将。虽然从第十一回《刘皇叔北海救孔融,吕温侯濮阳破曹操》出场到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门楼吕布殒命》被俘前,张辽一言未发,但关羽却看出了张辽的两大优点。第一是张辽的忠义,第二是张辽的武艺。下邳一战,吕布全军覆没,张辽成了阶下囚。与吕布摇尾乞怜、哀求活命不同,张辽破口大骂,后悔“当日火不大,不曾烧死你这国贼”(见第十九回)。曹操大怒,拔出佩剑,欲亲手杀死张辽。关羽和刘备连忙求情,这才保住了张辽的性命。从此,张辽成了曹操手下的一员战将。

作为一员战将,张辽有哪些特点呢?从第十回到第十九回中并没有什么具体的战例。虽然他参与了官渡之战、辽东之战和赤壁之战,但除了斩杀蹋顿、射伤黄盖之外,并无出彩之处。如果不是关羽曾经对张飞说过“此人武艺不在你我之下”这样的话语,读者们大都会将其归类于与典韦、许褚一样的猛将,仅会凭自己高超的武艺单打独斗,这样的将领在曹军之中比比皆是,毫无特点可言。不过,随着战事的深入,张辽的特点逐渐得到了展现,并成了《三国演义》曹军将领中的第一名将。

张辽的第一个特点是“狠”。这在第五十三回《关云长义释黄汉升,孙仲谋大战张文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当时,孙权围攻合肥,双方在合肥城外摆开阵势进行决战。张辽“纵马当先,专搦孙权决战”。一个“专”字道出了张辽的心思:擒贼先擒王。孙权围攻合肥已久,又有程普率部前来增援,兵力超出张辽数倍。想要击败敌军,最好的办法自然是消灭敌军主帅。这可以看出张辽之“狠”。太史慈眼看张辽直奔孙权而去,自然不会袖手旁观,挺枪骤马与张辽交锋。双方激战七八十合,不分胜负。太史慈是东吴名将,当年大战孙策,威震江东。张辽与之鏖战七八十合,这也印证了当初关羽所说的“此人武艺不在你我之下”,说明张辽武艺高强,体现了张辽的第二个特点:勇。

二人交战的同时,曹军将领李典乐进又与东吴将领宋谦、贾华交战。宋谦被李典射中心窝落马。太史慈见有本方将领落马,弃了张辽“望本阵便回”,张辽率兵掩杀,敌军阵脚大乱。看到四散奔走,张辽不忘“擒贼先擒王”的初衷,继续追击孙权。幸亏程普及时赶到,孙权才幸免于难。主帅落荒而逃,士兵自然毫无斗志,很快便被张辽杀得落花流水。

张辽大胜而回,犒赏三军,同时又颁布了一道命令,“不许解甲宿睡”。左右不知何故,都在发牢骚:“今日全胜,吴兵远遁,将军何不卸甲安息?”张辽回答:“非也。为将之道:勿以胜为喜,勿以败为忧。倘吴兵度我无备,乘虚攻击,何以应之?今夜防备,当比每夜更加谨慎。”这又体现了张辽的第三个特点:慎。胜不骄,败不馁,是一名优秀将领的必备素质。面对孙权的优势兵力,张辽没有麻痹大意,随时准备应付新的挑战。

果然,太史慈向孙权提出建议;“某手下有一人,姓戈,名定,与张辽手下养马后槽是弟兄,后槽被责怀怨,今晚使人报来,举火为号,刺杀张辽,以报宋谦之仇。某请引兵为外应。”就在张辽吩咐手下不得解甲宿睡之时,戈定等人便在后寨放火。张辽的命令还来不及得到贯彻就已经出事了。

后寨火起,烈焰腾空,耳边“一片声叫反”,急报军情的手下络绎不绝。左右惊慌失措,纷纷叫喊:“喊声甚急,可往观之。”此时,张辽并没有慌了手脚。“张辽出帐上马,唤亲从将校十数人,当道而立”。张辽这是做什么?他是在观察,在分析,在判断。这就体现张辽的第四个特点:定,闻变而不乱,头脑冷静。很快,张辽便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岂有一城皆反者?此是造反之人,故惊军士耳。”这是对局势的一个准确判断。随即,张辽下令“如乱者先斩”,这是稳定军心,是对突发事件的正确处理。

没过一会儿,李典将戈定等人抓住,证明张辽的判断和部署是正确无误的。不过,险情并没有排除。城外的太史慈不知戈定等人的叛乱已被张辽化解,仍然按照原定计划在城外接应。一时间“只听得城门外鸣锣击鼓,喊声大震”。尽管城内局势已经稳定,太史慈的接应起不到丝毫作用,但张辽却抓住时机,认为“此是吴兵外应”,决定趁此良机击败敌军。于是,张辽“令人于城门内放起一把火,众皆叫反,大开城门,放下吊桥”。

这体现了张辽的第五个特点:谋,因势利导,将计就计。太史慈不知是计,以为戈定等人的叛乱成功,挺枪纵马先入,这就正中了张辽的圈套。“城上一声炮响,乱箭射下,太史慈急退,身中数箭。背后李典、乐进杀出,吴兵折其大半,乘势直赶到寨前”。此役太史慈战死,孙权撤军,张辽的合肥保卫战大获全胜。如果说此次的合肥之战仅仅是张辽牛刀小试的话,那么,接下来发生的第二次合肥之战则是张辽才能的又一次综合体现。

曹操远征汉中,留下张辽、李典、乐进镇守合肥。孙权攻占皖城,十万大军向合肥推进。此时,曹操命薛悌送来一个木匣,上书曹操亲笔的“贼来乃发”(见第六十七回)四个字。木匣内的命令是“若孙权至,张、李二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城”。张辽与李典、乐进商议对策。张辽认为:“主公远征在外,吴兵以为破我必矣。今可发兵出迎,奋力与战,折其锋锐,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李典因与张辽关系不睦,默不作声。

乐进见此情景,担心在将帅不和的情况下主动出击难以取胜,建议坚守不出。张辽说:“公等皆是私意,不顾公事。吾今自出迎敌,决一死战。”李典被张辽感动,表示愿意听从张辽的指挥,率兵出战。张辽大喜,说道:“既曼成肯相助,来日引一军于逍遥津北埋伏:待吴兵杀过来,可先断小师桥,吾与乐文谦击之。”一切布置妥当,就等孙权来犯。

孙权命以吕蒙甘宁为前队,自己与凌统居中,其余将领陆续出发将合肥挺进。吕蒙和甘宁很快与迎战的乐进交锋。乐进诈败,将孙权引入张辽布置好的包围圈。张辽、李典杀出直扑孙权。此时孙权的身边仅有凌统的三百余骑,兵力单薄。面对曹军的凶猛进攻,孙权大惊失色,飞马逃过小师桥,侥幸逃脱。凌统所部三百多人全部战死,凌统身负重伤。吕蒙、甘宁被杀得打败,伤亡过半。“杀得江南人人害怕;闻张辽大名,小儿也不敢夜啼”。

这一仗不仅体现了张辽之前的诸多特点,同时由展现出它的第六个特点:合,群策群力,发挥团队优势。这是张辽以弱胜强的关键所在。他的这些特点在三国将领当中绝无仅有,真乃曹魏第一名将。不过,由于《三国演义》“帝蜀寇魏”的关系,如此名将也成不了小说里的主角,只能甘当绿叶。尽管如此,他智勇兼备的特点依然一览无余。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明世宗朱厚熜是怎么上位的?明世宗个人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话说当时明朝的明武宗因为沉迷酒色,导致最后没有子嗣,而明孝宗是单传。只有明武宗这样一个儿子,当时的明朝不得已要开始重新选择相应的合适人选。后来,明世宗被选上当上了皇帝,明世宗上位后,开始整顿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明世宗在位期间,明朝其实已经有开始衰败的迹象了。只是不是很明显,皇帝们大臣们依然在自欺欺人。

  • 隆中对的计划是什么?刘备是按照诸葛亮隆中对中的计策去做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诸葛亮可以说是刘备称帝路上非常强大的助力,在刘备去拜访他的时候,他就提出了千古流传的隆中对,仔细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局势,为刘备制定了一个扩大势力,夺取天下的大计划,可以说,如果完全跟着诸葛亮的计划的脚步,后来的局势也许会是另一番景象。那么,刘备是不是按照诸葛亮的计划在执行呢?隆中对的价值又实

  • 明朝的明武宗朱厚照到底是明君还是昏君?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的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特点,就拿当时的明朝来说,历史上的明朝是一个非常厉害的朝代,明朝也经历了由初期到兴盛再到衰败的全过程,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元朝中后期明武宗皇帝的故事,说到明武宗有人说是一位昏君有人说是一位明君,早年的明武宗被当成宝贝一样的呵护着,众多太监围绕着明武宗转,说明武

  • 历史上明孝宗朱佑樘个人生平明孝宗为什么一生只有一个妻子?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都知道一般古代的皇帝都是三妻四妾的,因为皇上作为一国之君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皇帝和皇后的使命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保证皇家的血脉源源不断,所以我们看到历史上的皇帝一般子女都非常多,同时,历史上各个朝代战争不断,源源不断的子孙也是为了保障后代的需要,说到明朝的明孝宗皇帝,为什么他一生只有一个妻子

  • 明代皇帝明代宗是一个怎样的人?明代宗为什么没有被葬入十三陵?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伟大的一个朝代,同时,明朝对皇帝的安葬也是有一定的要求,当时明朝有十三陵墓,明朝所有的皇帝都在这个陵墓里面,非常的雄伟壮观。那么,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历史上明朝的第七位皇帝明代宗,话说当时的明代宗的各个明英宗被蒙古俘虏后,明代宗下令颁布了一系列改变当时社会的做法,后来明代宗也是被活

  • 张飞和关羽谁更忠义?忠义真的能两全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在三国演义里,蜀国的人物形象都比较正面,不管是品德还是学识有渲染的很厉害。不过在那个时候大家最看重的还是一个人有没有忠义之心,如果是三姓家奴是绝对不会被天下人认可的。对于张飞和关羽来说,可能在大家眼里都算是忠义之人,不过关羽曾经降于过曹操,而张飞的性格可定时宁死不屈的,但是张飞这种精神却不是一个聪明

  • 杨玉环为什么没生过孩子?杨玉环是不能生孩子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杨玉环是李隆基最宠爱的妃子,不过杨玉环从来都没有为李隆基生过孩子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有人说是因为杨玉环没有生育能力,这倒是也有可能,毕竟古代也会有不孕不育症,而且以哪个时候的医术估计也很难治愈好。而且当时杨玉环体态偏胖,多多少少也会产生一点影响,但是这些也不妨碍杨玉环成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毕竟有颜就够

  • 明朝皇帝明英宗朱祁镇介绍明英宗有几个儿子结局都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历史上明朝的明英宗皇帝,但是明英宗上位期间推行仁政,老百姓的生活也过得非常的充实,当时明朝的经济也有所发展,不过,明英宗晚期的生活还是非常的悲惨的,当时明英宗在位期间,自己的儿子命运坎坷。晚期的明英宗甚至被误解还坐过牢,后来,沉冤得雪后被释放,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明朝皇帝明英宗的介

  • 庞统离开孙权转投刘备,是自己不留还是孙权不要?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的庞统在投靠刘备之前,曾经为孙权做过事,《三国演义》将这段事情写成了因为庞统长得太丑,孙权不看好他,鲁肃劝他到刘备阵营去,这一种解释也成为了民间流传的版本。然而在正史上,先不说没有关于庞统相貌的记录,就算是真的丑,孙权又真的会如此以貌取人?这些都是未知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之外,庞统又为何要转

  • 明朝皇帝朱瞻基生平明宣宗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明朝那是一个非常英勇善战的朝代,明朝之前是元朝,元朝晚期其实人们的生活已经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了,元朝是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晚期的元朝很多汉族人民已经布满元朝的统治,纷纷起义反对元朝的压迫,当时作为反抗的领导人物朱元璋便率领人们打败了元朝,建立了明朝。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元朝时期的第五位皇帝明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