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五胡乱华的根源全在司马懿?这个锅太大了

五胡乱华的根源全在司马懿?这个锅太大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375 更新时间:2024/2/12 23:37:41

西晋时期,曾经发生过一场汉人统治的大灾难,即五胡乱华,经历这一次的战乱,汉人都差一点被灭亡,而很多人都会把这件事情的根源,归咎在司马懿的身上,原因也很简单,司马懿平定辽东,发起一场大屠杀,致使其他民族趁虚而入占领辽东。但是如果综合以后的诸多事情,就会发现,司马懿这个锅,背的实在是太大了。

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三国之所以最后统一,与司马懿这个人是分不开的,正是由于司马懿发动政变控制曹魏,才有了后来三分归一的历史,可为什么司马懿在历史上存在感这么低呢?有人说由于司马懿及其司马家族建立的晋朝,才有了让汉民族差点灭亡的五胡乱华,司马懿应该是历史罪人。那么小编想问了,事实真的如此吗?

作为三国后期的代表人物,司马懿在魏国一直是顶梁柱般的存在。在发动高平陵政变掌握曹魏大权之前,司马懿虽然有野心,但对魏国来说确实是贡献不少,从曹丕时期首次领兵对抗东吴到魏明帝曹叡时期消灭魏国叛徒孟达,对战诸葛亮,剿灭公孙渊,可以说魏国所有对外战争都是司马懿亲自指挥的,对于魏国,司马懿绝对是一个大功臣。

发动高平陵政变之后,司马懿掌握魏国军政大权,魏国经过新一轮的洗牌,朝中大臣很多表示支持司马懿,反对声有,但是很少。两年之后,司马懿就死了。即便在此时,司马懿一直是作为一个成功者存在,反对咒骂之声几乎没有,那么为什么后世人们骂他这么惨呢,有的更说他是五胡乱华的罪魁祸首呢?司马懿一生成功不假,只是他的后代做了太多的蠢事,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这第一件蠢事就是对皇帝的不公废立、擅杀皇帝。司马懿死后,曹魏的皇帝仍然是曹芳,可掌握魏国大权的是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对于皇帝,司马懿没死时采用的是曹操的方法,自己掌权皇帝是傀儡。可司马师当政后,情况就不一样了,忍了两年,直接把皇帝废了,立了另一个曹氏宗亲曹髦为皇帝。

要知道当初曹操在的时候权利再大,也没有废过皇帝,曹丕也是搞的禅让,司马师直接把皇帝废了,多少有点说不过去。本来司马师已经很过分,伤了很多士大夫的心,继任者司马昭更狠,小皇帝曹髦不听话,直接把皇帝杀了,以臣弑君在古代那叫谋反啊,司马懿一辈子不敢办的事,都被这哥俩儿给办了,即便司马懿没死,这脏水是洗不掉了。

这第二件事就是晋武帝司马炎的荒唐治国了。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派六路大军讨伐东吴,东吴投降,三国统一。这无论如何都是奇功一件,功德圆满之后,司马炎自认为天下太平,便开始他的荒唐生活了。三国统一后,司马炎沉醉于温柔乡之中,在全国各地选美女,在宫中用养车选过夜地点。治国上纵容亲属斗富,大搞奢侈腐败之风,所重用的大臣都是说大话的人。整个西晋帝国呈现出的都是一片亡国景象。司马懿一生谨慎处事,从未奢侈荒淫过,后代把国家糟蹋成这个样子,都是亲生的,不怪司马懿怪谁。

人才的合理任用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无疑晋朝建国后人才的任用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三国统一之后,在人才的选用上彻底实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出身成为一个人能否晋级的根本因素,庞大帝国不能施行贤能政治,国家资源悉数由门阀掌控。

早在司马懿当政时,在选贤任能方面都可以顾及到下层人员的合理任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对邓艾的提拔,邓艾最初只是一个放牛娃,但本人好读书,有才华,后来受到司马懿的重用,最终在司马懿死后成为司马昭灭蜀国的一员大将。可晋朝建立之后,寒门有才之人再也无法做官了,整个朝廷都被士族掌控。那些有才的寒门子弟自然要对司马懿及其家族表示不满了。

这最后一点也是最要命的,更是最令人不耻的就是司马家族的内讧——八王之乱。晋朝建立之后,晋武帝司马炎大搞分封,一口气给司马家族封了大大小小几十个王爷,而且赋予他们军权。这就相当于给自己的子孙埋下了几十颗定时炸弹,结果可想而知,晋武帝司马炎刚死一年,司马家族内部就干起来了,这一掐就是十几年,最后打累了,本可以分出一个胜负了吧,结果少数民族来了,五胡乱华开始,汉人差点被杀光,这司马家族造的可是什么孽呀。要知道司马懿在世时,司马家族可是铁板一块,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子孙多了,智商低了,自己互掐还不算,最后差点把汉人折腾没了,这脏水不泼给司马懿泼给谁,谁让你生了那么多没出息的后代呢。

很多人说晋朝得位不正,其实这么说是站不住脚的。得位正不正不重要,重要的是国家建立后,老百姓能不能过上好日子。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将李建成、李元吉几乎全部诛灭,逼得自己老爹李渊退位,够血腥吧,李世民得位正吗?可人家李世民最后还是开创了一代盛世,照样被万人拥戴。再来看看司马家,得位与李世民差不多,政变上位,可最后老百姓差点在他们的统治下死绝,这才是根本原因。司马懿活着的时候,整个帝国还处于上升期,可惜后代不争气,这黑锅只能由司马懿来背了。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刘备的两位谋士徐庶和诸葛亮相比,谁会更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徐庶才算是刘备的第一个谋士,而并不是名气更盛的诸葛亮。而徐庶虽然后来被曹操逼得不得不去了他手下,却并没有为曹操献出过什么计谋,摆明了不愿意为他效忠的态度。那么,这位没有表露过才能的谋士,和卧龙诸葛亮相比,到底哪一位更胜一筹呢?徐庶与诸葛亮的关系徐庶和诸葛亮是早年的知己,不过在后来徐

  • 曹操阵营的郭嘉和刘备阵营的法正相比,谁更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事实上每逢乱世,都是人才大幅度涌现出来的时期,因为需求量是非常大的。曹操手下的谋士有郭嘉,刘备那边也不单单只有诸葛亮,还有一个人知名度没有诸葛亮那么高,那就是法正。法正的能力其实也不弱,甚至有人认为他就是郭嘉和贾诩加起来的样子。那么,法正真的有这么厉害吗?他和郭嘉相比谁会更

  • 司马昭的心机有多深沉?竟连司马懿都比他不过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司马昭的心思可以说是人尽皆知,他完全将自己的野心表露了出来,也许有人认为他这么高调,一点也比不过他的父亲司马懿,将自己隐藏了数十年,最后才显露锋芒。但是人与人总归是不同的,即便司马昭更加明目张胆地表明目的,却不得不说他的城府极深,就连司马懿与他相比也是比不过的,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司马懿死后

  • 周瑜死后小乔为什么消失了?小乔最后结局怎么样了?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周瑜的老婆小乔也算是三国时期的大美女了,只是可惜周瑜英年早逝,最终没能和小乔一起携手到老。不过周瑜死后好像小乔也跟着一起消失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在三国里周瑜去世后,小乔也就没什么记载了,所以关于小乔后来的事情也都成了谜。这里我们也就帮大家做一个分析,看看小乔今后的结局有可能是怎样的。三国时最有名的

  • 中国历史上最智勇双全的人物排行,西楚霸王项羽只能排最后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杰出的人物,有的武艺很强有的智谋很厉害,但是说能达到智勇双全地步的人可不是很多,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四位历史上非常著名能文能武的人物。当然能打还能出谋划策的人是只能当帝王的,不然你在别人面前就是一个太大的威胁,所以有时候能力太强也不要显摆,关键时刻再拿出压箱底的东西。如果你是帝王出身那就

  • 拥有高祖遗风的刘备为什么没能让蜀国一统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知道三国时的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人,虽然关系有些远,但是好歹算是能与汉高祖刘邦沾点边,史书上也说刘备和刘邦比较像,有“高祖遗风”。刘邦当年也是占据了蜀中,和刘备的地盘一样。但是,刘邦能够一统天下创立汉朝,怎么刘备就没有做到呢?以诸葛亮的智计,五虎上将的勇猛,都没能帮

  • 曹操的谋士荀彧背后的颍川荀氏是一个怎样的家族?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近几年的三国题材的电视剧中,荀彧一直是一个很受人注意的角色,他一生为汉臣,尽管一直在曹操手下做事,可是内心深处一直是向着汉室的。而提到他,可能会有人想起来,剧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词“颍川荀氏”,那是荀彧背后的家族势力,看人物们的表现,这个家族必定不是一股小力量。那么,这个颍川荀氏

  • 曹操为什么会与谋士荀彧闹翻?原因在谁身上?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三国时期曹操手下的首席谋士,很多人都有所了解,这个人就是荀彧。他一直忠于汉室,尤其是在曹操展露出更大的野心的时候,荀彧就觉得很不安了,也有人认为,荀彧与曹操之间的嫌隙就是这个时候产生的。其实不然,在更早的时候,他们已经有了矛盾,而且原因还出在荀彧身上。那么,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矛盾呢?荀彧在曹操手

  • 为什么说司马昭很值得敬佩?他有什么优点?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虽然在历史上,司马昭的名声一直都不太好,很多的用来形容人很差的词都是从他身上出来的,但是如果真的仔细去研究历史你会发现,并不是真的有人从骨子里坏到外面,一心只想着做一些不利于其他人的事情,司马昭也是如此。就像秦始皇,尽管后人往他身上泼了太多脏水,却依然改变不了他所做出的贡献,这是事实无可抹杀。那么,

  • 三国时期有哪些被埋没了的人才?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在三国时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站队问题。站队正确了才能抱负得以施展,而且还有机会名留千史,如果不小心站错了,能不能保命尚且是一个问题,更不要提其他的了。很多才能出众,甚至高过现在热议的人物,但是由于站队问题,没能施展自己的才华,还背上了一个不好的名声,着实可惜。那么,三国历史上有哪些很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