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徐庶到曹营后是不是真的一个计策没有献?

徐庶到曹营后是不是真的一个计策没有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190 更新时间:2024/1/22 23:40:58

说到徐庶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个歇后语了,那么很多人要说了这个事情其实真的有意思,背后的故事也是让人看得非常的叹息,但是其实有人要问了,徐庶竟然已经去了曹营了,那么为什么不既来之则安之呢?就去成就曹操得了,但是话说徐庶还是一言不发啊,那么这个一言不发到底是不是真的?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揭秘看看!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没有直接证据,只能合理推测。

《三国志》中,没有徐庶的传记。这也不奇怪,那个时代英雄人物太多,关张赵马黄尚且要合为一传,更何况是徐庶。

到了曹营之后,是不是真的没有献过一策?

我们可以从他投奔和离开刘备的情形,以及在魏国的官职机遇,略窥一二。

一、徐庶是主动离开刘备,进入曹营的。

与三国演义不同,曹操并没有费尽心机去,以徐庶老母相威胁,骗得徐庶前来效命。相反,可能曹操并不知道徐庶这个人。

曹操南征荆州,在长坂坡追上刘备,一场混战中,徐庶的母亲被曹军俘虏。一同被俘的还有十多万百姓。由此可知,曹军并不是冲着徐庶来的。可是徐庶受不了啊,抓了我的老母,这还了得,老妈不在了,我还活个什么劲。于是向刘备告辞,径自来到曹营,投靠了曹操。当时刘备丢盔弃甲,全军覆没,徐庶在这个时候投靠曹操,名义上是为老母尽孝,但在忠义大节上却是有亏。

那么曹操呢?恐怕只当徐庶是个普通的学士,并不会太过重视。毕竟投靠他的人实在太多。官至更高、名头更响的一抓一大把,又怎会在意一个小小的徐元直。接纳他不过会表现海纳百川、思贤若渴的态度,曹操手下谋士如云,原本也不指望徐庶出什么好点子。而且曹操生性多疑,恐怕内心还防着徐庶呢。

二、从官职看,徐庶在曹魏长期不得志。

《魏略》记载,徐庶在曹魏后最高的职务是:右中郎将、御史中丞。中郎将是由中郎演变而来。最开始设置中郎一职的秦朝,随后在西汉时期分五官、左、右三署,各置中郎将以统领皇帝的侍卫,隶属光禄勋。说起来,这中郎将原本是有实权的大官。

汉朝武官的级别分:将军、中郎将、校尉三级。由于将军并不常置,有战事时才冠以统兵者将军之称,所以平时一般武官所能获得的最高官职为中郎将,品秩为"比二千石",掌管皇家卫队,属光禄勋管辖。

但是到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中郎将反而成为了中下级军官的职位。

而御史中丞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官职,简单说就是御史大夫的助手。御史大夫,我们都知道,就是弹劾百官的。没什么权力,又得罪人。偏偏徐庶还只是个助手。

从徐庶在曹魏的官职就能看出来,他在魏国是没有得到重用,郁郁不得志。他的老朋友诸葛亮对他的遭遇十分同情,不禁感慨:“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

二人,一个是是说好友石韬,一个就是徐庶。

徐庶不被重用,我们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徐庶投奔曹操时机不对。

雪中送炭远胜锦上添花。徐庶投奔曹操之时,曹操已经占据了整个北方,谋士如云,已经形成了高效的参谋集团,多一个他不多,少一个不少,当然不会重视。

二、徐庶可能遭到排挤。

徐庶在荆州多年,与曹魏集团重臣素无往来,难保不会遭受排挤,郁郁不得志。

三、徐庶心念蜀汉,不愿为曹魏效力。

徐庶早年间曾做游侠,为人仗义豪放。即便后来折节向学,心中的豪气也许还在。自他投奔刘备之后,被尊为座上宾,言听计从。这般恩遇,想来徐庶一直感念在心。投靠曹魏,心中依然觉得亏欠,不为曹魏做贡献也算是报效刘备的一种方式吧。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三国中有和吕布单挑五五开的人么?这四位武将实力不输吕布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吕布一直都被称为三国第一武将,单挑实力不输任何人,那有没有人能和吕布战成55开呢?其实在三国演义里吕布并不是无敌般的存在,起码有四位武将都能和吕布打上几个回合,而且有人的武艺明显被低估了很多。在三国演义里,刘关张三人联手才只能和吕布打成一个平手,很明显是夸张了,一个人想打赢三个拿着兵器的人几乎是不可

  • 刘备靠什么建立帝业?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在演义中,最开始出场时候的刘备,主要业务就是卖草鞋,除了还有一点汉室刘家的血脉,可以说一无所有。但是后来的刘备,却是能够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的人物,这样的成就靠的是什么?有人调侃,认为蜀汉是刘备哭出来的,的确这是他性格中的一个方面,但是却不是全部。那么,刘备究竟有些什么资本,能够打下一片天地呢?章武

  • 刘备究竟是不是伪君子真小人?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合上三国演义,你脑海中浮现出来的刘备,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如果再翻开三国志,你对他的印象是否会有所改观?评价一个人并不能从某一方面,某一件事,自然也不能人云亦云。虽然近些年有很多人认为刘备是一个真小人,并且列举出了一大串的事例,的确是有理有据,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认同。其实,如果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上,

  • 项羽为什么没有杀刘邦?是不屑还是无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秦朝末年最出名的事情,莫过于项羽和刘邦的楚汉之争了。一个是西楚霸王,一个是市井混混,两方有名的较量也就在于那一场鸿门宴。明明项羽有很多很好的机会可以杀死对自己最有威胁力的刘邦,可以他一直没有下手,最终被刘邦逃脱,也注定了自己的结局。那么,为什么项羽一直不理会范增的暗示,没有杀掉刘邦,是犹豫不决,还是

  • 诸葛亮死后为什么不放心魏延?诸葛亮用人多次犯下发错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死后非常不放心魏延,所以让魏延断后。不过诸葛亮在用人方面真的令人不敢恭维,特别是后期北伐,基本上是计谋和用人都被碾压,而且还把自己的大将给杀死了。所以诸葛亮死后依然延续这种做法导致蜀国几位忠臣也被杀害。其实诸葛亮是被神话太多,所以我们才认为诸葛亮各方面都很优秀,但我们还是应该去了解一个最真实的

  • 荀彧是怎么被曹操逼死的?曹操送荀彧空饭盒是想让荀彧死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说曹操凶残也不是没有道理,而且曹操基本上属于软硬兼施型,可以用强硬的手段杀人,也能用心计把人逼死,哪怕是自己最重要的功臣。荀彧可能就是被曹操给逼死的,可以说荀彧是在早期帮助曹操最多的大功臣,很多谋士都是通过荀彧推荐得来。但是荀彧的抱负和理想跟曹操差的太多,两人终究不是一路人,所以曹操送给了荀彧一个空

  • 朱元璋如何从放牛郎成长为开国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记忆中的朱元璋,功勋卓越,开创了历史上又一个盛世的明朝,而了解他的早年经历,又都会觉得,这样一个从贫苦家庭成长起来,却依旧不乏雄图伟业抱负的人,在任何时候都是难得。既然朱元璋小时候家庭贫困,那么他的成长道路上经历过什么,才能让他一步步走到明太祖的位置?我们了解的朱元璋,真的就是真实的吗?朱元璋小

  • 冉闵拯救了汉人,为什么却很少被人提起?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冉闵”可能很多网友不太认识了,但是如果你喜欢的历史的话你会发现这个人是多么的厉害的,他就是那位拯救汉人亡族危险的人了,他提出了杀胡令,唤起了汉族人的名族存亡的意识了,拯救了整个汉族人民,这样的一位大贤人,但是大家似乎在史书中很少有见到提起,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跟随

  • 刘备借了荆州为什么不肯归还?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荆州是三国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之地,位于三地交界处,经济发展非常好,对于三方势力来说,这个地方属于一个必争之地,也正因为如此,在没有十足的把握之前,如果谁贸然开战,都意味着要与另外两方为敌。我们也知道,刘备曾经从孙权那里“借”过来荆州,但是却没有归还。既然说刘备一向仁义,那为什

  • 三国里最著名的喷子是谁?这些人都因为自己的口才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中能言善辩的人我们知道有很多,这是他们的才华但是用不好也会成丧命的工具。当然古代也有那种大喷子,而且是直接面对面喷,文人相轻大家谁都不服谁,但是在君主面前还这样喷那下场就得看自己的造化了。其中这几位就是惹恼了自己的上级而被杀,所以说一张嘴怎么用更多的还是看脑子,不过古代人性情刚烈也是非常令人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