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蓬头垢面"的王羲之,为什么能得到朝廷重臣的青睐?

"蓬头垢面"的王羲之,为什么能得到朝廷重臣的青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16 更新时间:2024/1/22 17:53:58

王羲之的名头,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一代书法名家,更是天下第一行书的作者,后世很多人练习书法时,都会以他的字为模仿对象。而有才能的人,总会有一些地方与常人不同,就好比一位大臣来王家为自己的女儿挑选夫婿,唯独只有王羲之觉得无趣,并且丝毫不在意自己的形象。那么,这样的王羲之,又是为何得到了这位大臣的青睐,成为他的女婿呢?

郗鉴,东晋时期的朝廷重臣,官至太尉,位居三公之列,还是当时的有名的书法家,共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女儿名叫郗璿,不仅长着一张倾国倾城的脸蛋,且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有一种常人难以比拟的内在气质。郗璿十六岁的时候,上门提亲的人很多,其中不乏出身显赫的公子哥,但在郗鉴看来,这些人都配不上女儿郗璿,他必须要亲自为女儿挑选一个如意郎君。

当时的丞相王导,与郗鉴的关系很好,除了一起辅佐皇帝之外,两人还经常在一起探讨书法方面的知识。王导听说郗鉴最近在为女儿的婚姻大事而烦恼时,就开玩笑说:“我们王家有不少年轻的子弟,才华也都相当出众,如果郗兄不嫌弃的话,有时间可以到府上亲自看一下,说不定就能找到满意的女婿。”

王导的一番话,犹如醍醐灌顶,让郗鉴茅塞顿开,高兴地对王导说:“你看我真是太糊涂了,居然忘记王兄家中多才俊的事情了,咱们俩的交情不用多说,王家的子弟肯定个个都一表人才。择日不如撞日,不如今天就去王兄的府上看看,你觉得怎么样?”

于是,在退朝之后,两人乘坐马车火速赶往王导府上。王导把家族中尚未成婚的男子都叫了出来,让郗鉴进行挑选,唯独侄子王羲之觉得没意思,独自一人在屋子里看书。半个时辰后,郗鉴对王导说:“他们虽然都很优秀,但恕小弟直言,他们与我女儿都不太合适。”

王导并没有不开心,毕竟婚姻大事要慎之又慎,他理解郗鉴的心情,就拉着郗鉴到屋子里喝茶。当经过一间房门开着的卧室时,郗鉴看到一个蓬头垢面的年轻人,感觉此人虽然看起来很邋遢,但浑身上下散发着与众不同的气质,立马笑着对王导说:“就是他了,我觉得他与我女儿很般配。”

对于郗鉴的眼光,王导甚至产生了怀疑,毕竟王家的那些子弟当中,比王羲之相貌出众的大有人在,为何郗鉴偏偏就看上王羲之了呢?尽管如此,王导还是非常高兴,没过多久,王羲之就迎娶了年轻貌美的郗璿,两人婚后生活相当幸福,郗璿给王羲之生了七子一女,比较有名的是小儿子王献之

王羲之日后的表现,证明了岳父郗鉴并没有看错人,他不仅做过宁远将军、江州刺史、会稽内史等官职,在书法上的造诣尤为突出,甚至可以说无人能及,被后世人称为“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更是夺得“天下第一行书”的称号,时至今日仍备受追捧。遗憾的是,《兰亭序》的真迹至今下落不明,据说很有可能在乾陵里面,只有等到乾陵被打开的那天,才能搞清楚真相!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李治真的是一个被低估了上千年的帝王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在唐朝盛世光辉的背景下,我们能记住的皇帝大概有这么几个,唐太宗李世民,开国皇帝,女帝武则天,因爱情故事出名的唐玄宗李隆基等。而有一个人,可能听过他的名字,但是并不了解他的实力到底有多强,他就是唐高宗李治。他可以说是一直以来都被低估了的皇帝,那么,他究竟有什么样的能力,又为什么一直不为人所熟知呢?李治

  • 李陵与苏武同被困匈奴,谁更值得尊敬?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常常讲“气节”,教育学生要坚持、坚定,不能因外物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心志。这里最典型的人物莫过于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依然不改自己的信念,最后终于苦尽甘来,回到了祖国。与他相反的是同时期的李陵,他与匈奴作战,最终兵败,不得不归降,终此一生都在匈奴度过,但是很多人都不认

  • 李穆对皇帝又打又骂,为何会有后世数代的荣华?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经常认为,皇帝贵为天子,所有人见到自然都是得小心翼翼,谁也不敢多说一个字的坏话,更别提对他打骂了。然而,就是有这样一个人,他正是靠着一次打骂皇帝,不仅自己加官进爵,获赏无数,赢得皇帝衷心的信任,就连自己的家人也得到了诸多赏赐,后世子孙更是衣食无忧荣华富贵。这是怎么一回事?他敢这么做,为什么还会得

  • 霍光竟敢逼皇帝下岗,为何反而被人夸是忠臣?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自古以来,人们都会欣赏忠于主君的臣子,并把他们称为忠臣,世代传颂。然而,在西汉的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位臣子。他独得皇帝信任,权倾朝野,却敢把刚上任不到一个月的皇帝给赶下了台,更惊奇的是,他这样做不仅没有人唾骂,反而都认为他才是真正的忠臣,他就是霍光。霍光究竟对皇帝做了什么,人们为什么会对他有如此高的评

  • 多次交手未尝败绩,曹操唯一一次输给刘备有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战乱纷争的年代,交战各方也是争夺不止,比如三国时期曹操和刘备,双方多次交手,基本上都以刘备的失败告终,唯一一次胜利还是在双方没有出现真正交手的情况下的汉中之战。那么,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役,双方又做了些什么,以至于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曹操兵事大家,又因为什么而在这一次的交手中落败呢?纵观三国历史刘备和曹

  • 横扫六国的秦始皇为什么一个功臣都没杀?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也许是见了太多在新的国家建立之后,诛杀功臣的皇帝,然而被认为施行暴政的秦始皇却一个都没有杀,多少有些讽刺。但是,从公正的角度来讲,要说秦始皇是残暴的,本身就有很大的问题,作为一个在军事、政治方面极有才能的皇帝,只因后世评说而打下定义,是有失公允的。他没有诛杀功臣,这一点后世很多开国皇帝就比不了。那么

  • 皇帝谁都想当,可为什么宋钦宗不是自愿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封建王朝,很多人都想成为万人之上的皇帝,坐拥无上的权力。既然是一国之君,治理好这个国家就是终身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总会有那么一些人,如果可以选择,他们并不想成为皇帝,或者在一个特殊的时期成为皇帝。皇帝需要担负的责任是非常大的,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宋钦宗就是这样一个例子。那么,为什么不希望成为皇帝

  • 张居正死后被抄家冤枉吗?看看这幅对联就知道了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身为明朝中期万历皇帝的内阁首辅,张居正对于明朝的改革可以算得上是功不可没,万历在位的四十多年,只有最初的十年奋发图强,而这十年也是张居正在世的时间。然而在他死后,朱翊钧抄了张居正的家,削了他的官爵,连棺材都被重新打开,张家人也遭受了连累。但是,张居正被抄家真的冤枉吗?1582年,大明万历十年,58岁

  • 朱棣第一次北伐,十万精锐全军覆没,是对手太强还是自己能力不够?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打仗,作为古时期社会的常事,很能体现当时国家的综合力量,但不论过程如何,最终的结果却总有胜负,而且很多情况下,并不见得人数多就一定是胜算更大。明成祖朱棣在称帝后,一直在找机会进行北伐,派遣十万精锐,结果却是惨败。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次战争的失败?是因为对手太过强大,还是自己的军事实力不足?公元140

  • 徐达的墓碑比朱元璋的还高,是因为朱元璋的愧疚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作为明朝的开国功臣,显然很多人都会感慨。原本应该是荣耀的一生,却因为遇到了明太祖朱元璋,丢了身家性命。徐达是明朝的开国第一功臣,也逃不掉这样的命运。他被朱元璋赐死,然而有人发现,朱元璋的墓碑竟然比徐达还要矮一些,照理说这是不应该的一件事,因此也有人怀疑,朱元璋这样做,会不会是因为对徐达心怀愧疚?元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