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嘉靖皇帝有二十年没有上朝,却为何能够击败倭寇?

嘉靖皇帝有二十年没有上朝,却为何能够击败倭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376 更新时间:2024/2/28 2:25:13

很多人印象中的“明君”,都应当是每天忙于国家大事,尽心竭力处理好每一件事情,用人得当,解决掉内忧外患的样子。然而,明朝历史上有一位“第一明君”,他却是二十多年不曾上朝,但是,他却可以掌控朝局,平息倭寇,那就是嘉靖皇帝。有人说,嘉靖其实是在暗地里把握着朝局,那么,事情的真相真的是这样吗?

按照从小学习历史课本知识,我们一般人的印象对明朝中晚期的皇帝评价似乎都不太好。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高中历史老师周震坤认为,原因可能和清朝给明朝修史有一定的因素。

大家心里都明白,清朝入主中原要防止明朝的遗民反清复明,就要先丑化明朝的皇帝。那么,在清朝人修的史书里面,朱厚熜是一个昏君,还说明朝的衰落就是从嘉靖时期开始。

当时,东南沿海倭寇是横行江浙,从表面看起来是朱厚熜昏庸造成的。那么,实际上倭寇之患是不是朱厚熜导致的呢?我们先来看看嘉靖皇帝的个人信息,嘉靖皇帝朱厚熜是明朝的第十一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正德十六年,朱厚照意外死亡。没有子嗣的朱厚照走后,根据兄终弟及的惯例,人们就把在南方的朱厚熜接来了,朱厚熜也从一个藩王变成了明朝皇帝。

朱厚熜即为后,遭到了权臣杨廷和的刁难,他让朱厚熜称呼自己的亲生父亲为叔叔。此事,最后以朱厚熜的胜利为结束。朱厚熜后来迷信修道,但是他却十分的聪明。他看过的书籍、奏折过目不忘。满朝文武的人心里想什么,朱厚熜都知道。当时也涌现了许多聪明的大臣:徐阶严嵩戚继光胡宗宪张居正等绝顶聪明的人物。然而,朱厚熜比他们还要聪明。

就连严嵩、严世蕃每天都要研究朱厚熜心里在想什么,然而对症下药,去讨朱厚熜的欢心。严嵩也正因为如此才得到朱厚熜的赏识。但是严嵩也是一个聪明人,眼看张居正地位越来越高,当时东南沿海的倭寇是比较严重。

严嵩保护戚继光,戚继光安心在浙江对付倭寇,这样做的目的也是讨好朱厚熜的欢心。从表面上看,当时明朝的朝政被严嵩父子把持,实际上不是这样。事实上是朱厚熜在背后掌控者朝廷的一切,严嵩只是嘉靖皇帝朱厚熜的办事员而已。

可以说,如果没有嘉靖皇帝、徐阶、严嵩、胡宗宪等人的支持,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倭就不会取得如此顺利,和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那么,严嵩到底是不是奸臣呢?

这个问题,不好评价。严嵩说到底也是一位爱国大臣,至少严嵩没有勾结倭寇。在对付倭寇的问题上,严嵩还是站在明朝这一边的。还有一个问题,朱厚熜那么聪明,如果严嵩真的是大奸臣,他会信任严嵩二十多年没有发觉吗?只能说,因为严嵩触碰了某些士大夫的利益。当然,严嵩的儿子严世蕃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他的父亲严嵩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严世蕃的牵连。朱厚熜在位的时候,重用张居正、戚继光、俞大猷等人评定倭寇,维护大明王朝的地位,可以说是一位贤明之君。

高中老师周震坤认为:嘉靖皇帝朱厚熜在明朝所有皇帝里面,绝对是绝顶聪明的一位,表面看他二十多年没有上朝,实际上是在背地里掌控着明朝的朝政,这样聪明的皇帝是十分难见的。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蓬头垢面"的王羲之,为什么能得到朝廷重臣的青睐?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王羲之的名头,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一代书法名家,更是天下第一行书的作者,后世很多人练习书法时,都会以他的字为模仿对象。而有才能的人,总会有一些地方与常人不同,就好比一位大臣来王家为自己的女儿挑选夫婿,唯独只有王羲之觉得无趣,并且丝毫不在意自己的形象。那么,这样的王羲之,又是为何得到了这位大臣的青睐,成

  • 李治真的是一个被低估了上千年的帝王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在唐朝盛世光辉的背景下,我们能记住的皇帝大概有这么几个,唐太宗李世民,开国皇帝,女帝武则天,因爱情故事出名的唐玄宗李隆基等。而有一个人,可能听过他的名字,但是并不了解他的实力到底有多强,他就是唐高宗李治。他可以说是一直以来都被低估了的皇帝,那么,他究竟有什么样的能力,又为什么一直不为人所熟知呢?李治

  • 李陵与苏武同被困匈奴,谁更值得尊敬?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常常讲“气节”,教育学生要坚持、坚定,不能因外物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心志。这里最典型的人物莫过于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依然不改自己的信念,最后终于苦尽甘来,回到了祖国。与他相反的是同时期的李陵,他与匈奴作战,最终兵败,不得不归降,终此一生都在匈奴度过,但是很多人都不认

  • 李穆对皇帝又打又骂,为何会有后世数代的荣华?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经常认为,皇帝贵为天子,所有人见到自然都是得小心翼翼,谁也不敢多说一个字的坏话,更别提对他打骂了。然而,就是有这样一个人,他正是靠着一次打骂皇帝,不仅自己加官进爵,获赏无数,赢得皇帝衷心的信任,就连自己的家人也得到了诸多赏赐,后世子孙更是衣食无忧荣华富贵。这是怎么一回事?他敢这么做,为什么还会得

  • 霍光竟敢逼皇帝下岗,为何反而被人夸是忠臣?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自古以来,人们都会欣赏忠于主君的臣子,并把他们称为忠臣,世代传颂。然而,在西汉的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位臣子。他独得皇帝信任,权倾朝野,却敢把刚上任不到一个月的皇帝给赶下了台,更惊奇的是,他这样做不仅没有人唾骂,反而都认为他才是真正的忠臣,他就是霍光。霍光究竟对皇帝做了什么,人们为什么会对他有如此高的评

  • 多次交手未尝败绩,曹操唯一一次输给刘备有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战乱纷争的年代,交战各方也是争夺不止,比如三国时期曹操和刘备,双方多次交手,基本上都以刘备的失败告终,唯一一次胜利还是在双方没有出现真正交手的情况下的汉中之战。那么,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役,双方又做了些什么,以至于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曹操兵事大家,又因为什么而在这一次的交手中落败呢?纵观三国历史刘备和曹

  • 横扫六国的秦始皇为什么一个功臣都没杀?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也许是见了太多在新的国家建立之后,诛杀功臣的皇帝,然而被认为施行暴政的秦始皇却一个都没有杀,多少有些讽刺。但是,从公正的角度来讲,要说秦始皇是残暴的,本身就有很大的问题,作为一个在军事、政治方面极有才能的皇帝,只因后世评说而打下定义,是有失公允的。他没有诛杀功臣,这一点后世很多开国皇帝就比不了。那么

  • 皇帝谁都想当,可为什么宋钦宗不是自愿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封建王朝,很多人都想成为万人之上的皇帝,坐拥无上的权力。既然是一国之君,治理好这个国家就是终身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总会有那么一些人,如果可以选择,他们并不想成为皇帝,或者在一个特殊的时期成为皇帝。皇帝需要担负的责任是非常大的,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宋钦宗就是这样一个例子。那么,为什么不希望成为皇帝

  • 张居正死后被抄家冤枉吗?看看这幅对联就知道了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身为明朝中期万历皇帝的内阁首辅,张居正对于明朝的改革可以算得上是功不可没,万历在位的四十多年,只有最初的十年奋发图强,而这十年也是张居正在世的时间。然而在他死后,朱翊钧抄了张居正的家,削了他的官爵,连棺材都被重新打开,张家人也遭受了连累。但是,张居正被抄家真的冤枉吗?1582年,大明万历十年,58岁

  • 朱棣第一次北伐,十万精锐全军覆没,是对手太强还是自己能力不够?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打仗,作为古时期社会的常事,很能体现当时国家的综合力量,但不论过程如何,最终的结果却总有胜负,而且很多情况下,并不见得人数多就一定是胜算更大。明成祖朱棣在称帝后,一直在找机会进行北伐,派遣十万精锐,结果却是惨败。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次战争的失败?是因为对手太过强大,还是自己的军事实力不足?公元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