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始皇携子迅游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兵马俑真的是用于陪葬的吗?

秦始皇携子迅游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兵马俑真的是用于陪葬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72 更新时间:2024/1/18 18:58:17

秦始皇携子迅游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对于千古一帝秦始皇,史家历来不乏口诛笔伐的声讨,虽然近年来对秦始皇评价趋于理性和客观,既肯定了其在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功绩,同时也对其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刑罚严苛提出了批评。

但是,萦绕在秦始皇身上的层层迷雾和误解却并未完全消散。今天,我就通过梳理近年最新的考古发现,来重构一个与史书记载完全不一样的秦始皇。

史书对于秦始皇形象的定性,主要集中在汉朝,如西汉著名的思想家贾谊就评价秦始皇为“怀贪鄙之心,不信功臣、不亲士民,以暴虐为天下始”。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对秦始皇暴虐的指责多达67处。《汉书》作者班固在谈到秦始皇时,也用了“民力罢尽,赋敛不节,法令烦惨,刑罚暴酷”等一些词汇。

虽然秦朝已经灭亡2000余年,但好在秦始皇留给我们的遗物还是能透露出不少信息,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石刻,这也是秦始皇留给后世的直接文字信息。

秦始皇在巡游过程中,屡次命丞相李斯刻石纪功,在已经考古证实的九块石刻当中,有八块都提到了“黔首”。如:东观石刻“黔首改化,远迩同度”;峄山石刻“黔首康定,利泽长久”;琅琊石刻“上农除末,黔首是富,忧恤黔首,朝夕不懈,黔首安宁,不用兵革”。

黔首,是秦朝对黎民百姓的称呼,显然,石刻折射出的秦始皇完全是一幅心系百姓的仁君形象。一边是心系百姓,一边却又动员全国青壮造陵修殿。

究竟哪个才是真实的秦始皇?我们接着往下看。

《史记》曾言“(秦)隐宫徒刑者七十馀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丽山”,但阿房宫考古却证实,阿房宫夯土台基上并没有任何秦朝宫殿遗迹,也就是说在秦始皇称帝的11年里,阿房宫始终只是个夯土规划,并没有动工。

至于丽山的数十万刑徒,也并未将修陵当做苦役,面对进击至戏水的起义大军,刑徒们非但没有里应外合,反而组成了一支20万的大军,甘愿跟随章邯作战平叛,直至被项羽全部坑杀。

就连首义者陈胜,也从未提到秦朝民生困顿,他造反的理由仅仅是“失期皆斩”,但据出土的云梦秦简记载,失期超过10天,处罚只是上交一副铠甲,遇到雨季,则免于处罚。

不仅如此,考古发现的秦朝律法甚至比汉律还要宽松。如云梦秦简《法律问答》中,盗窃650钱者罚城旦(筑城),而出土的张家山汉简《奏谳书》却规定:除盗窃者要罚城旦外,纵容者也要处同刑。

此外,出土的睡虎地秦简中,还记载有“隶臣有巧可以为工者,勿以为人仆、养”(鼓励有技艺的人做工匠,不要做拉车烹饮的仆役)等条文。这种宽松和人性化的秦律,刚好印证了秦始皇处理高渐离刺杀事件时“惜其善击筑,重赦之”的柔和举动。

刑徒甘愿加入秦军作战,刺杀自己的刺客反被赦免,种种异常现象,似乎都在告诉我们,秦朝并没有史书描绘的那般暴虐严苛。

既然秦朝并非暴虐苛政,那又该如何解释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以及被秦始皇带入地下拱卫自己的兵马俑军团呢?

如果我们对比下秦陵出土的陶文和兵马俑出土的兵器铭文,就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秦陵陶器工匠籍贯有来自山东地区的,这些工匠只有统一之后才有可能来到关中;而兵马俑坑兵器铭文最晚的一件为公元前228年,此时距统一六国还有7年。

史书曾有这样一段记载:“丞相斯昧死言:治丽山者已深已极,凿之不人”。李斯做丞相的时间是在秦统一之后,这意味着:兵马俑的铸造远远早于秦陵,并且统一前夕就停工了。

与秦陵深埋地下不同,考古发现,兵马俑俑坑顶部甚至还要高于秦代地面,属于半地下结构,内中坑门道多达20条可谓四通八达,也并不像是陪葬所用。

司马迁在《史记》中详细描绘了秦陵地宫内部结构,却对兵马俑只字未提,而韩非子在警告韩王时曾言“秦国造石象人”,如果兵马俑属于陪葬品的话,其保密程度没理由高于秦陵本体,也不会让游历秦国的韩非子对陪葬物产生警惕。

坑中发现的实战兵器和制作皮甲的动物骨骼似乎告诉我们,兵马俑更像是秦国为统一战争做准备的军事演练基地,在完成统一后就废弃掩埋了。

那么接下来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秦始皇携子巡游目的。

上述种种考古证据表明,秦始皇并未如史书所言是个崇尚暴力的冷酷君主,反而更倾向于他石刻所言,治下的帝国充满了人文情怀。毕竟,崇尚暴力的君主是不会说出“忧恤黔首,不用兵革”这样的话的。

或许,秦始皇出游除了怀有历代帝王都有的“追求长生”的“通病”外,更多的还是希望天下能够安定,百姓能够富足。

此外,让继承人亲历民间疾苦,或许也是他带着少子胡亥一同出游的主要目的。据出土的《赵正书》记载,少子胡亥原本就是秦始皇所立的继承人。兔子山遗址出土的《秦二世元年文告》也佐证,秦二世的确是奉遗诏继位。虽然最终的事实证明,胡亥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当然,这已是后话。

标签: 秦朝秦始皇

更多文章

  • 司马迁是西汉的史学家 司马迁是怎么知道秦始皇陵内部结构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始皇陵,司马迁

    还不知道:秦始皇陵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秦始皇是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39岁的时候一统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由此中原大地进入了大一统时期,时至今日对于秦始皇的争论仍然是存在的,毕竟秦始皇的功绩和过错是被后人皆知的。皇帝一词取自”三

  • 巴寡妇清是谁?她为什么能得到秦始皇嬴政的赏识?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巴寡妇清,秦朝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来说说巴寡妇清的故事。巴寡妇清,巴是巴郡的意思,名清,她丈夫去世后,世人多称她为巴寡妇清。她是最早已自己本命记载于正史的女性,这是秦宣太后、秦始皇生母都没有的荣耀。中国最早的经济史著作——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巴寡妇清

  • 秦始皇修建秦直道的目的是什么?为了旅游,提防匈奴还是发展经济?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直道,秦朝

    秦始皇为什么要修秦直道,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每年国庆都会上演保留节目——堵车,高速路变身“龟速公路”,最后成了免费停车场。其实早在秦朝时我国就有高速路了——秦直道,比脍炙人口的“条条大道通罗马”的罗马大道要早200多年,而且宽得很,那时根本不用担心堵车,况且

  • 李信夸下海口却征楚失败,秦始皇为何不责怪他?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信,秦朝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李信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有一种评价叫作“中国式评价”,就是为了抬高一个人,必须拿另一个人当垫脚石,这样才能显示想要抬高的那个人的“高”。我认为这个坏习惯,至少是从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就开始有了!李信被人所熟知是出现在《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司马迁为了抬

  • 历史上的秦始皇陵项羽真的盗过吗 项羽真的是挖掘皇陵第一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始皇陵,项羽

    你真的了解秦始皇陵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众所周知,秦始皇对自己的皇陵特别的重视,毕竟这关系他“千秋万代 世世为王”的愿望。当时秦始皇为了修建这项浩大的工程,尤其是地宫,采用了最好的建筑材料,聚集了最优秀的工匠,应用了最先进的技术来确保皇陵万无一失,所以秦始皇陵的构建极其壮观

  • 秦始皇统一全国的时候 世界各地都在做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始皇,秦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秦朝统治时期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做出伟大贡献的一位皇帝,灭6国,统一度量衡和货币这都是秦始皇的功绩。不仅是这样,秦始皇还修建了秦直道,这样一来也能够抵挡住北方匈奴的入侵。秦始皇统一全国时,当时秦代的发展可以说是越来越好。而放眼世界,其他的国家

  • 历史上秦始皇射杀的“海神”,到底是什么动物?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始皇,秦朝

    大家好,说起秦始皇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成大一统的人,也是第一个打破旧时代规则的人。作为一个“开天辟地”之人,他注定会走上一条孤独的道路。史学家黄仁宇曾说过一句话:“秦始皇统一中国,用这样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这样精到的手腕完成,何不让人仰慕?”正所谓“人无完人”,秦

  • 秦始皇在位时期军队实力那么强 皇帝死后军队实力为什么下降那么快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始皇,军队

    很多人都不了解秦始皇死后军队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大家都知道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这片广阔土地上各族人民亲如一家人。而奠定这份基业的人正是秦始皇,是秦始皇统一了天下,改革了制度,统一了思想才没有让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四分五裂。在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过程中,他有很强的一支军

  • 秦始皇修建骊山皇陵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其实他在做另外的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始皇,秦朝

    每当一提起秦始皇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其巨大的规模、丰富的陪葬物居历代帝王陵之首。秦始皇把他生前的荣华富贵全部带入地下。秦始皇陵地下宫殿是陵墓建筑的核心部分,位于封土堆之下。《史记》记载:“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

  • 废除"分封"的秦始皇,为什么会给刘邦分封了一堆“诸侯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始皇,秦朝

    大家好,说起秦始皇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周朝时期,周天子将"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贵族(含异姓贵族),并按五等分封,分别是:公、侯、伯、子、男。受封的诸侯王裂土一方,有自己的朝廷官员、军队,他们表面上仍尊崇周天子为天下之主,并按期进贡。另外这种封建式的分封制,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世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