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项羽为何不听范增的话,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项羽脑回路太清奇?

项羽为何不听范增的话,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项羽脑回路太清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872 更新时间:2024/2/13 21:08:09

项羽为何不听范增的话,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项羽脑回路太清奇?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但项羽连夜去刘邦军营走了一遭,回来跟项羽一番谈话,项羽便取消了击杀刘邦的计划,而是静待刘邦只身前来,刘邦一到鸿门,项羽就甩锅给曹无伤,并设宴款待刘邦。

宴会上,范增三番四次地暗示项羽,比起派兵击杀刘邦来,直接在宴会上做掉刘邦方是上上之策,但项羽总是跟没明白过来似的,默然不应,最后,刘邦借机尿遁。

为什么项羽不听范增的话,不在鸿门宴上做掉刘邦呢?难道是因为,项羽的脑回路太过清奇?还是像范增总结的那样,“竖子不足与谋”?

其实,项羽之所以不听范增的话,我以为是因为,项羽对范增有着强烈的不信任。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那就要从范增和项羽之间的关系说起了。

范增和项羽是什么关系呢?

范增被项羽尊称为“亚父”或被整个项氏乃至楚国将领尊称为“亚父”,但这只是出于尊重,而范增和项羽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谋臣与君主的关系。

作为谋臣的范增,实在太让当时作为君主的项羽失望了。

项羽为什么对范增失望呢?我们来看看其他谋臣是如何让君主满意的。

楚汉相争中最出名的谋臣张良,第一次见刘邦的时候,做了什么事情呢?

是给刘邦讲解《太公兵法》。

《太公兵法》可是张良钻研了十余年的不传之秘,一见刘邦,就主动献上部分章节,和刘邦一起研讨,这既是对刘邦学习能力的一次考察,也是博得刘邦好感的一次献礼。

作为谋臣,你不在第一次出手时就让君主满意,如何让君主信服你呢?

说完张良再说陈平,陈平是刘邦的二号谋臣,其谋略水平完全不次于张良,第一次见刘邦的时候,做了什么事呢?

是献计直取彭城。

于是,刘邦纠集了五十六万人的军队,浩浩荡荡地杀向彭城,并在进入彭城之后霸占了项羽的姬妾和珍宝,日日在项羽的王宫内开趴体,与民同乐。

若不是刘邦轻敌,可能楚汉之争在陈平献计后就直接结束了。

作为谋臣,陈平第一次出手,就给刘邦献了这样一份大礼,刘邦如何不重视陈平呢?

说完陈平,再说韩信

虽然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但韩信在将军身份之外,也有谋臣的一面。

韩信第一次见到刘邦,做了什么事呢?

是给刘邦指明了击败项羽的大方向,即“任天下武勇,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重用人才,重赏有功者,重视兵卒情感归属。

接着,韩信又指出,实现击败项羽的第一步,是还定关中,关中虽有三秦王把守,但三秦王并不得人心,只要刘邦兵力不差,定能使关中传檄而定。

拥有者谋臣一面的韩信,第一次见刘邦,就让刘邦有醍醐灌顶之感,如何能不让刘邦有相见恨晚之情?

作为刘邦四号谋臣的郦食其呢?

郦食其第一次见刘邦,就指出刘邦当时所面临的问题和任务的紧迫,然后献上一计,让刘邦轻轻松松拿下陈留。

曾作为陈胜谋臣的张耳陈馀呢?

二人在陈胜称王前,就犀利地指出,现在还不是称王的时候,应当缓称王,立六国之后为靶子,把秦的火里引向六国之后,进而趁秦不备直取关中,从而据关中图帝业。

又作为武臣谋臣的张耳、陈馀呢?

二人明确地指出,陈胜之所以封武臣为赵王,并不是出于真心,而是形势所迫,要用武臣帮他陈胜打秦国,一旦秦国败亡,陈胜腾出手来,就会收拾武臣了。为了避免被收拾,武臣应当扩大地盘,一旦地盘扩大,无论秦是否败亡,武臣都将拥有足够的实力,于是派韩广去攻打燕地。

作为韩信谋臣的蒯通?

蒯通一见韩信,便建议韩信趁汉使郦食其和齐王广达成联盟之际,偷袭齐国。就这样,韩信轻轻松松拿下齐地,并被刘邦封为齐王。

作为韩信谋臣的李左车呢?

李左车刚被韩信问计,就建议韩信不要直接攻打燕国,而是吓唬燕国。就这样,仅凭一纸书信,韩信就逼迫燕王臧荼向刘邦称臣,轻轻松松立下一大功劳。

看到了吗?所有谋臣第一次献计,都是对君主有利的计策。那么范增呢?范增给项梁献的第一计是什么呢?

范增让项梁拥立熊心为王。

最后的结果怎样呢?项梁并没有因为拥立熊心为王而扩大地盘,反而死在了定陶。

可以说,范增献的第一计,对项梁没有什么实质性好处,这一切,项羽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所以项羽对范增的计策,从来都是有疑虑的。

具体到鸿门宴,范增主张杀刘邦,如果从楚汉相争的结果来看,这一计策可威十分地前瞻,但站在鸿门宴的时间点来,这一计策实际上没什么用,刘邦已经亲自前来表示臣服了,项羽原本要靠开战才能拿到的东西,现在不费一兵一卒就能拿到,为什么还要杀刘邦?这不是节外生枝吗?

所以,在项伯和范增两人所献的不同计策上,项羽自然倾向于项伯的“不战而屈人之兵”,范增的可能引发不可想象的后果和麻烦的计策,项羽只能以“默然不应”来回应了,否则,你叫项羽怎么说,难道要项羽说,亚父,你的计策根本就不行!这么说的话,不是太不尊重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了?

参考资料:《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史记·留侯世家》、《史记·陈丞相世家》、《史记·淮阴侯列传》、《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标签: 汉朝

更多文章

  • 范增作为项羽手下的谋士 范增的实力水平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项羽,范增

    很多人都不了解范增实力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在彭城之战后,面对刘邦以荥阳为界的投降要求,范增要求项羽拒绝并围攻荥阳必杀刘邦。理由是:汉就要被攻破了,今天不攻下,改天必然后悔。关于鸿门宴范增力杀刘邦的说法,更多是西汉建立后赞颂西汉的故事。实际上,项羽率领各路诸侯一起入关,如果要

  • 范增对项羽来说有多重要?失去范增后战斗力明显下降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范增,秦末

    说到范增,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楚汉的天下我想很多人已经是看到其中的腥风血雨,秦的暴政让天下百姓们是流离失所,让太多的人是失去了梦想,摆在他们面前的或许也只有起义这一条路可走,随着陈胜吴广的起义,全天下是群雄四起,而这其中我们是看到了项羽这样的人物出

  • 范增和张良谁的实力更强劲?他们两人的斗智斗勇有什么结果?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西汉,范增,张良

    对范增和张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高祖刘邦在建立了大汉王朝之后,曾经有一次和大臣们讨论他之所以能成功的原因,刘邦这个时候就说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他说项羽有一个范增却不能用,所以最终死在了我的手下。而这种说法被后来的很多人所借鉴,很多人认为项羽如果能够好好的

  • 史上当了46天的短命皇帝秦二世 因实施暴政而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胡亥,秦二世,

    秦国速亡,嬴政耗尽一切,再由秦二世胡亥埋单。胡亥是中国史上臭名昭著的短命君王,史书指他为登基虐杀手足,篡改诏书,又残暴愚蠢,当上皇帝后很快就断送秦的一统江山。以上形容胡亥的字词,究竟几多确切?近年有新看法或许比较接近真相。历史上短命的秦二世 因权臣乱舞而断送江山故事讲返胡亥能够继位,皆因一次大旅行。

  • 秦二世从屠杀前臣子开始 成为傀儡皇帝自杀而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二世,秦朝

    对大臣痛下杀手一直是中国历史中一个颇具划时代意义的举动:一朝天子一朝臣,这种内部大清洗一方面是为了保证新皇权威不会被挑战,另一方面则是为提拔自己的亲信腾出空间。但胡亥时期的屠杀动摇了国之根本,是因为他不仅屠杀了身在权力中心的大臣,甚至连身在地方的小臣子们也进行了清洗——没有区别对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 残暴荒淫皇帝胡亥有何结局 秦二世胡亥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胡亥,秦二世,秦朝

    冤杀蒙恬兄弟。扶苏已死,开始胡亥还想放了蒙恬,不料赵高以三寸不烂之舌说动胡亥。鬼迷心窍的二世不听兄子子婴之言,把代秦始皇祈祷山川才回来的蒙毅囚禁在代,更改法律,按图索骥,故意赐死。蒙毅在指责了胡亥滥杀无辜之后被杀,之后又逼死了蒙恬,使他在无奈之下吞药自杀。赵高还为胡亥出个阴毒的主意,就是杀尽诸兄弟后

  • 秦二世胡亥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胡亥

    秦朝短命的直接原因是胡亥的残暴。他的残暴,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秦始皇称帝后的第一件事是改自己的尊称为“皇帝”,以显示他的尊贵。与此称鲜明对比的是,秦二世上台后欲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极度享乐,而落实的却是大屠杀,自毁长城。这在后世成了利用不轨手段登上帝位的“必修课”。冤杀蒙恬兄弟。被赵高公报私仇的蒙恬兄弟父

  • 历史上秦二世胡亥的母亲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胡亥

    有人猜想说,秦始皇大概是没有立皇后,之所以没有立,是因为后宫太多,看花了眼,定不下来。不过,动动脑筋就可以知道,后宫多少,秦与历代一样,自有制度,自有规定,与立不立皇后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立后是为了王位继承的秩序,也是为了后宫的秩序,与是否花了眼倒是关系不大,这个说法太不专业,拿不上桌面。也有人猜

  • 秦二世胡亥之死:杀兄弑弟 屠戮大臣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胡亥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出巡天下,中府令赵高与左丞相李斯随行,秦始皇幼子胡亥亦随驾出巡。七月丙寅,秦始皇驾崩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西北太平台),丞相李斯认为皇帝在外地逝世,恐怕皇子们和各地乘机制造变故,秘不发丧。此后赵高与李斯合谋矫诏立幼子胡亥为皇帝,史称秦二世。胡亥与赵高还伪造秦始皇遗诏,下诏给镇

  • 秦二世胡亥:一位生母身份成谜弑兄夺位的暴君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二世胡亥

    秦二世胡亥,是继秦始皇之后秦朝的第二任皇帝,在位仅短短三年,享年二十四岁。胡亥因赵高而登上帝位成为秦二世,最后也因赵高而结束了他的作为秦二世的人生,可以说是成也赵高,败也赵高。秦二世胡亥是秦始皇的第十八个儿子,也是秦始皇最为宠爱的儿子,他的长兄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公子扶苏。他为了能够继承秦始皇的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