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项羽为什么要坑杀章邯的20万野战军?项羽的杀戮是无理由的吗?

项羽为什么要坑杀章邯的20万野战军?项羽的杀戮是无理由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706 更新时间:2024/3/17 5:35:51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项羽为什么要坑杀章邯的20万野战军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项羽坑杀章邯的20万降卒是一件很诡异的事情,当时争夺天下影响力是非常重要的,项羽坑杀降军的消息一传开,试问有谁还敢主动向项羽投降,这在当时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共识了,就算项羽不明白这个道理,他手下的那些谋士们难道也不懂得这个道理吗?

《资治通鉴》中是这样说的:

先是,诸侯吏卒、繇使、屯戍过秦中者,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及章邯以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秦吏卒多怨,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又尽诛吾父母妻子,柰何?"

是说章邯的野战军和项羽的部队素有摩擦,等到章邯率众投降以后,项羽的旗下的士兵都奴役降兵,所以导致章邯的降兵对项羽的部队产生了不满情绪。继而,降兵的传言四起,说如果能够攻破秦国还好,万一项羽失败了,秦国肯定会杀我们的父母妻子,所以项羽觉得这群家伙留着太危险了。

但这个说法其实是漏洞百出,首先来说,章邯的平叛大军大都是骊山的劳工组成的,他们都是从各地征调到咸阳的,而秦朝的国土大都失去了控制,所以关于父母妻子的安全并不是那么迫在眉睫的事情。更何况,秦国早已经是摇摇欲坠,连主帅章邯都投降了,他们吃兵粮的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至于项羽部队对章邯降卒的欺凌,这个并不是不可控制的,作为主帅的项羽只需要明令禁止,然后再当众杀几个典型,基本上也就能控制住了。所以,上面说的这两个矛盾其实并不是不可调和的,恰恰相反,如果项羽能够妥善安置这20万降卒,他们是愿意跟着优势一方走的。因此,上面的道理并说不通。

司马光《资治通鉴》是照搬了《史记》中的说法,而司马迁对于这个问题显然是发挥了他的“腹诽之术”,以并不严谨的方式给项羽杀降这个大事件一个解释。这个解释有可能是他“道听途说”来的,虽然不能说完全不对,但至少并没有很好的把这个事件解释通。

其实,如果我们抛开史书上的观点,站在项羽的当时的处境来考虑这个问题,完全能理解项羽的所作所为。章邯第一次表现出投降意向的时候,项羽并没有积极的对待这件事情,而是派蒲将军再次大破秦军。因为从陈胜吴广起义以来,从来没有过俘虏20万人的先例,项羽望着这乌压压的20多万人,比自己的全部士兵都多,他不由得也要打怵。

可是该来的后来还是来了,章邯带着20多万人向项羽投降,项羽这个时候对章邯并不信任,剥夺了章邯的兵权,将这群降兵的交给长史司马欣来带,一起裹挟着向咸阳进发。所以,从一开始项羽就对这支军队很头疼,如果把他们留在河南项羽不放心,干脆放了就更不可能了,但是重新编制训练又没有时间,因为章邯投降以后,项羽就迫切的要到关中去,所以只能是暂时这样带着。

可是这样一来,这支庞大的部队就成了项羽的累赘,一来根本就不知道怎样去安置他们,二来这样一支庞大的军队是要吃饭的,而且是要领工资的,项羽的粮草本来就不充足,这20多万张嘴更是能把他给吃垮了。而秦国的主力部队都在章邯这里,章邯一投降,离秦国的灭亡也就不远了,据说赵高曾和诸侯约定杀掉章邯以瓜分关中,所以项羽这个时候是着急去关中称王的。

面对风烛残年的秦国,项羽自己的部队就足够应付了,所以章邯这支降兵一时间就有点多余。恰好这个时候两支部队又开始闹别扭,项羽自己的部队都不到20万,可是要拖着一支20万人的俘虏前进,这就更让他感到惶恐了。所以当走到新安县(今河南洛阳西部)的时候,干脆和黥布、蒲将军等人一商量,只留下了章邯、长史欣、都尉翳三人,剩下的直接都坑杀了。

这20万降卒算是把项羽拖累苦了,如果是在战场上杀掉20万人,项羽一定是再次名扬天下,可偏偏他们投降了,杀降这件事让项羽留下了千古骂名,让他成了残暴的代名词,但是项羽实在也是权宜之计。

从长远来看的话,项羽如果把这支生力军精减后交给章邯带领,必然就为他日后争天下多了一支重要的力量,但是当时时间紧迫,而且项羽对刚刚投降的章邯并不信任,更何况这个章邯还是杀害叔叔项梁的仇人。其次,项羽其实也没有必要把所有的人都杀掉,他完全可以调出一些精锐整编一下,但是当时项羽急着到关中称王,也没有心思去做这件事,所以干脆就直接处理掉了。

标签: 秦朝项羽

更多文章

  • 章邯:大秦帝国最后的名将,曾击败数十万敌军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章邯,秦朝

    你真的了解章邯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他建议将约70万骊山囚徒武装起来,然后配给精良的武器装备,充足的后勤保障,以关中秦军将卒分散到戍卒各营,为其指挥骨干,迅速聚合成一只强大军队。【二世大惊,与群臣谋曰:“柰何?”少府章邯曰:“盗已至,众彊,今发近县不及矣。骊山徒多,请赦之,

  • 刘邦“暗度陈仓”章邯其实想到了!章邯为何还会中计?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朝,章邯,韩信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刘邦“暗度陈仓”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说起暗度陈仓,很多人常常有这样一种印象,那就是,章邯看到刘邦派出樊哙在通往关中的主道上修栈道,就觉得刘邦会从这里出兵,于是他就赶紧派人在相关地区防守,结果却没有想到刘邦偷偷绕小道从陈仓出兵。在这种背景下,刘邦一举挺进到关中

  • 章邯投降后,项羽花了多长时间才入关?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项羽,秦朝

    项羽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章邯投降到项羽入关的这段时间里,项羽带诸侯联军在清理挡在路上的秦军、刘邦军。七月份,章邯军在殷虚投降项羽军,到十一月,项羽军在新安坑杀二十多万秦军。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项羽带诸侯联军在清理到函谷关中间路段的秦军。殷虚和新安都是位于今天

  • 大秦王朝最后的一位将军,章邯结局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章邯,秦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章邯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胡亥只当了三年的皇帝就被赵高杀死了,看起来应该是他咎由自取,但这只是表面上的原因。真正让他死无葬身之地的不是赵高,而是大将章邯。章邯是大秦王朝最后的一位有能力的将领,陈胜、吴广那么大的气势,一碰到章邯就没辙;而六国义军看

  • 章邯宁愿投降项羽,为什么也不投靠刘邦呢?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章邯,秦朝

    说到章邯,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故事。与项羽同时代的人,对项羽的评价呈两极分化,有人评价他神勇无敌,但也有人认为他滥杀无辜,残暴不仁。项羽的某些乡人便认为他残暴不仁。那些德高望重的长老们,曾在楚怀王面前如此抨击项羽:项羽为人僄悍滑贼,诸所过无不残灭。长老们

  • 周勃父子的悲惨结局:两代名将可惜都不懂政治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周亚夫,周勃,名将,

    周勃、周亚夫父子二人都曾经拜将,也都曾经拜相,实际上他们都是非常职业化的军人,只适合当将领,不适合作丞相,作将领他们战则能胜,作丞相他们无所适从。究其原因,这是他们性格使然,他们父子二人的性格就像现代军队里的狙击手,勇敢、沉静、专注、耐心,他们可以隐蔽接敌,然后全神贯注地盯住前面的敌人,但是狙击手的

  • 周勃为什么能安刘氏天下?能屈能伸获得吕后信任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周勃,吕后,刘邦,

    刘邦在临终时说,周勃厚重少文,然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刘邦死后,吕后掌权,她改变了刘邦与大臣们“非刘氏不得为王”的盟约,封诸吕为王。吕后死后,诸吕作乱,在诸大臣用计骗得吕禄北军兵权以后,果然是周勃统帅北军,诛杀了诸吕,稳定了局势。此后,周勃等人又共议拥立刘邦的四子刘恒为皇帝,即汉文帝,刘氏天下得到了安

  • 武威侯周勃简介 周勃的后世地位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周勃,刘邦

    武威侯周勃简介 周勃的后世地位周勃(?—前169年),西汉开国将领、宰相。于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随刘邦起兵反秦,以军功拜为将军,赐爵武威侯。在随刘邦由汉中进取关中时,击赵贲,败章平,围章邯,屡建战功。楚汉成皋之战中周勃先留镇关(今陕西商洛西北)重地,后率军投入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主要战场作战

  • 周勃有几个儿子 周勃的后代子孙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周勃,刘邦

    周勃有几个儿子 周勃的后代子孙介绍周勃(?—前169年),西汉开国将领、宰相。于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随刘邦起兵反秦,以军功拜为将军,赐爵武威侯。在随刘邦由汉中进取关中时,击赵贲,败章平,围章邯,屡建战功。楚汉成皋之战中周勃先留镇关(今陕西商洛西北)重地,后率军投入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主要战场

  • 揭秘:汉文帝刘恒是如何让周勃交出丞相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恒,汉文帝,周勃,汉朝

    陈平死了,丞相的位置便空了出来。此时的刘恒逐渐熟悉了朝政,知道此时天下是动不如静,而自己又刚上任,干劲满满,丞相这个位置有没有能力并不重要。反正底下有十三曹等官员分任着国家机器的每个零件,有他们在,这个国家就不会停止运转。但是丞相这个位置也不是随便一个人都能坐的,还必须要找一个有足够威望的人才行。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