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什么是沙丘之变?秦始皇死后由赵高主导

什么是沙丘之变?秦始皇死后由赵高主导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639 更新时间:2024/2/18 6:09:05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沙丘之变的故事。

“始皇帝死而地分“这件事,虽然被秦始皇以暴力的手段解决了。可是这就像一根刺,在始皇帝心中,久久不能挥去,始皇帝一直闷闷不乐,于是便让博士创作了《仙真人诗》,等巡视天下的时候,便传令让乐工们在所经之地弹唱。

而在这一年的秋天,有使者从关东来,夜里经过华阴平舒这个地方,有人拿着壁玉拦住使者说:““替我送给滈池君。”然后又趁机说:“今年祖龙死。”正当使者想要问他原因的时候,这个人却忽然不见了,只留下了那一块碧玉。

回到咸阳后使者将这块壁玉献给了秦始皇,讲述了这件事的经过。秦始皇听说后沉默了很久,然后说了一句:“山野的鬼怪只不过知道一年之内的事情,”退朝后的秦始皇依旧不能释怀,联想到之前的“始皇帝死而地分”。又说了一句“祖龙是人们的首领。‘今年祖龙死’,说的难道是我吗?“

始皇帝让御府看这块壁玉,发现这块玉璧竟然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出行渡江时沉入水中的那一块。于是始皇帝便让人占卜吉凶,卦象显示时巡游迁徙就会有好事发生。于是秦始皇下令迁徙三万户到北河,榆中,并且每户赐爵一级。历史上巧合真的很多,从得到壁玉到始皇帝死,还真的不到一年。

虽然始皇帝已经下令给远在北地与蒙恬一起抵御匈奴的皇长子扶苏,让他火速赶回咸阳,承袭帝位。但是始皇帝自己也不会想到,他走得太突然了,那盖有玺印的书信还没来得及发出,是皇帝本人便已经扛不住了,在沙丘(今天的河北广宗西北)这个地方病死了。

历史有些时候,就是这样事与愿违,也许它就会在关键时刻露出它狰狞的,危险的不可逆转的面目。

在始皇帝咽气的时候,无论是李斯还是公子胡亥,其实都还没有别的想法,他们这时候都只是想赶紧把嬴政的尸体运回咸阳,然后召回皇长子扶苏承继大位,让这个庞大的帝国重新走上正轨。

但是谁又能想到,这时候一个蛰伏已久的小人,却抓住了机会,让自己成功的走上了历史的舞台。这个人就是时任中车府令的宦官——赵高。,他先是凭借自己的伶牙俐齿说服了公子胡亥,然后开始激劝丞相李斯,争取这位秦国第一号朝臣加入自己的阵营,参与自己废长立幼的阴谋。

对于这段在秦始皇暴崩后决定秦帝国命运的关键的几个时辰所发生的事,司马迁在《史记》中有着非常文学性的描述,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赵高因留所赐扶苏玺书,而谓公子胡亥曰“上崩,无诏封王诸子而独赐长子书。长子至,即立为皇帝,而子无尺寸之地,为之柰何”胡亥曰“固也。吾闻之,明君知臣,明父知子。父捐命,不封诸子,何可言者”赵高曰“不然。方今天下之权,存亡在子与高及丞相耳,愿子图之。且夫臣人与见臣於人,制人与见制於人,岂可同日道哉”

胡亥曰“废兄而立弟,是不义也。不奉父诏而畏死,是不孝也。能薄而材譾,彊因人之功,是不能也:三者逆德,天下不服,身殆倾危,社稷不血食”高曰“臣闻汤、武杀其主,天下称义焉,不为不忠。卫君杀其父,而卫国载其德,孔子著之,不为不孝。

夫大行不小谨,盛德不辞让,乡曲各有宜而百官不同功。故顾小而忘大,后必有害。狐疑犹豫,后必有悔。断而敢行,鬼神避之,后有成功。愿子遂之”胡亥喟然叹曰“今大行未发,丧礼未终,岂宜以此事干丞相哉”赵高曰“时乎时乎,间不及谋。赢粮跃马,唯恐后时”

胡亥既然高之言,高曰“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臣请为子与丞相谋之”高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事将何如”斯曰“安得亡国之言。此非人臣所当议也”高曰“君侯自料能孰与蒙恬。

功高孰与蒙恬。谋远不失孰与蒙恬。无怨於天下孰与蒙恬。长子旧而信之孰与蒙恬”斯曰“此五者皆不及蒙恬,而君责之何深也”高曰“高固内官之厮役也,幸得以刀笔之文进入秦宫,管事二十馀年,未尝见秦免罢丞相功臣有封及二世者也,卒皆以诛亡。皇帝二十馀子,皆君之所知。长子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於乡里,明矣。

高受诏教习胡亥,使学以法事数年矣,未尝见过失。慈仁笃厚,轻财重士,辩於心而诎於口,尽礼敬士,秦之诸子未有及此者,可以为嗣。君计而定之”斯曰“君其反位。斯奉主之诏,听天之命,何虑之可定也”高曰“安可危也,危可安也。安危不定,何以贵圣”斯曰“斯,上蔡闾巷布衣也,上幸擢为丞相,封为通侯,子孙皆至尊位重禄者,故将以存亡安危属臣也。岂可负哉。夫忠臣不避死而庶几,孝子不勤劳而见危,人臣各守其职而已矣.

君其勿复言,将令斯得罪”高曰“盖闻圣人迁徙无常,就变而从时,见末而知本,观指而睹归。物固有之,安得常法哉。方今天下之权命悬於胡亥,高能得志焉。且夫从外制中谓之惑,从下制上谓之贼。故秋霜降者草花落,水摇动者万物作,此必然之效也。

君何见之晚”斯曰“吾闻晋易太子,三世不安。齐桓兄弟争位,身死为戮。纣杀亲戚,不听谏者,国为丘墟,遂危社稷:三者逆天,宗庙不血食。斯其犹人哉,安足为谋”高曰“上下合同,可以长久。中外若一,事无表里。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必有乔松之寿,孔、墨之智。

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讬命哉”於是斯乃听高。高乃报胡亥曰“臣请奉太子之明命以报丞相,丞相斯敢不奉令”

于是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丞相,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长子扶苏曰:“朕巡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余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秏,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蒙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封其书以皇帝玺,遣胡亥客奉书赐扶苏于上郡。

使者至,发书,扶苏泣,入内舍,欲自杀。蒙恬止扶苏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请复请,复请而后死,未暮也。”使者数趣之。扶苏为人仁,谓蒙恬曰:“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即自杀。蒙恬不肯死,使者即以属吏,系于阳周。

使者还报,胡亥,斯,高大喜。至咸阳,发丧,太子立为二世皇帝。以赵高为郎中令,常侍中用事

标签: 赵高秦朝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赵高真是太监吗?别被影视剧误导了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赵高

    赵高(前258年-前207年),中国战国时期秦国及秦朝政治人物,历仕秦始皇、秦二世和秦王子婴三代君主,沙丘之变和望夷宫之变的主谋、策划者。最后被子婴派宦官韩谈刺杀而死。一般认为赵高引发的多次秦朝内部宫廷混乱是造成秦朝加速灭亡的原因之一,但历史上对赵高是否为宦官以及制造秦朝宫廷混乱的动机都尚存争议。司

  • 为何赵高掌权之后要杀了蒙恬呢?他们之间有何恩怨?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蒙恬

    秦朝一代名将蒙恬将军给世人的印象是击匈奴,修长城的武夫角色,那么历史上的蒙恬将军真的就是这样的人物吗?一、出身官宦世家蒙恬的出身是非常高贵的,出身于官宦世家、武将世家。虽然其先祖是齐国人,但是其祖父蒙骜和其父蒙武都为秦国高官,都是秦国将军,都为秦统一六国立下汗马功劳,蒙氏家族的功勋在当时秦国很少有家

  • 沙丘之变中李斯为何要和赵高联合呢?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沙丘之变

    沙丘之变,又称沙丘之谋,秦始皇在沙丘宫(今河北省广宗县)去世后,赵高与李斯杀害公子扶苏,拥立秦二世即位的事件。秦始皇巡游时在途中突然去世,遗诏令其长子扶苏主持葬礼,意即使之返都即位。遗诏还没交给使者发出时秦始皇已经驾崩,只有公子胡亥、李斯和赵高以及五六个亲信宦官知道秦始皇去世的消息。此时扶苏正在上郡

  • 徐福是日本神武天皇?徐福东渡是真实还是虚假?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徐福,神武天皇

    我国秦代的方士徐福带领五百童男童女浮海东渡日本的动人传说,自古以来就在中日两国人民中间广为流传,今天已成为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象征了。当人们茶余饭后谈论这古老而美好的传说时,不禁会想到历史上真有徐福东渡这件事吗?这确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尽管史学家对它已作了很多年的探讨,但至今仍是一个众说纷纭的历

  • 徐福东渡到日本了吗 真的是日本祖先神武天皇?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徐福,日本

    徐福,也名徐市,秦始皇时齐地(属今山东省)人。据《史记》记载,徐福上书秦始皇说东海中有仙人居住的神山,有长生不老之药。于是秦始皇派他率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仙。在花费了大量钱财后却一无所获,徐福就欺骗秦始皇说需要先杀死出没骚扰的鲛鱼才能取回仙药,于是一去不复返。此后中日两国的许多史书都引用《史记》的

  • 解密:徐福东渡替嬴政求取不老药是否到达日本?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徐福,东渡,不老药,

    据台湾学者彭双松先生统计,日本各地与徐福姓名联系在一起的墓、祠、碑、宫、庙、神庄等遗址有50余处,登陆点20余处,传说故事30余个。这些遗迹与传说虽不全是真实的,但也与史实有所关联。谜团一:徐福东渡是否到达日本?徐福,也叫徐市,为秦国时一方士,公元前210年徐福奉秦始皇之命往渤海三神山寻找长生不老药

  • 揭秘秦朝徐福东渡是否到达日本?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徐福东渡日本

    刘华祝认为,徐福东渡起航点的确定,起决定作用的是当地的物质条件,一是经济的发达,二是港口的自然状况。否则,聚集大批的人员,征调大量的物资,建造很多的船只等大规模的准备工作就无法进行。还有港湾也应宽广,并与腹地有便利的交通。网络配图比较而言,具备上述优越条件的,据史书所记,只有当时的琅邪。战国时,楚国

  • 日本人的祖先真的来自于秦始皇派出的徐福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日本人的祖先

    对于中国的邻居日本,其祖先来自哪里一直是个谜题。在部分中国人看来,如果日本人的祖先果真来自于中国,也就不应当处处和中国作对。不过,在笔者看来,作对与否,跟祖先来自于哪里没有必然关系。对于中国的历朝皇帝,亲兄弟为了皇位自相残杀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网络配图在不少日本学者看来,认为自己的祖先是蒙古人的移

  • 徐福东渡究竟为了寻找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徐福东渡

    导读:徐福东渡是受了秦始皇的命令,不过这东渡的背后自然不是联络各城邦那样简单。有人说徐福东渡是为了给秦始皇找长生不老药。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网络配图徐福东渡一事,最早出现于司马迁的《史记》。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

  • 徐福东渡成了日本人祖先?真相会是这样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徐福

    徐福东渡一直是我们津津乐道的故事,传说徐福带了500名童男童女东渡日本,繁衍后代。最终徐福成为了日本人的祖先,但是事实的真相会是这样吗?徐福东渡一事,始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在完成统一中国的旷世伟业后,始皇帝就开始追求长生不老之术,期盼永享人世间的荣华富贵,先后多次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