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商鞅变法使秦国由弱变强 商鞅被杀究竟是冤枉还是罪有应得

商鞅变法使秦国由弱变强 商鞅被杀究竟是冤枉还是罪有应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681 更新时间:2024/1/10 3:22:25

对秦国商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任何时代,改革都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尤其在中国的封建时代,改革往往就是对现有利益阶级挥起屠刀。这时候,动作越大,反弹也越强烈。所以我们看到中国的历史中,能够进行深入改革的人,下场都不太好。

张居正,死后被撤销了所有的官爵和封号,家产被查抄,甚至被万历掘坟鞭尸,所有的改革都被废止。

王安石,神宗去世后新法尽废,因为改革而“亲友尽成政敌,傍怨集于一身”,最后郁郁而终。

商鞅,结局不用多说,被五马分尸,举国拍手称赞;但有趣的是,商鞅虽死,其政仍在执行,并且由于商鞅之政,才能使秦灭六国而一统天下。

既然其政能得以执行,为什么史书中对商鞅的评价都如此苛刻?

“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这是太史公对商鞅的评价。

我们可以看到,太史公认为商鞅:其一刻薄浮夸;其二宠魅太监而得势;其三滥用刑法,手段欺诈,少恩。为什么司马迁会用如此苛责的话语评价一位让国家强大的改革家呢?

其实这仅仅是太史公对商鞅本人的评价罢了,对于其政,他也书写商鞅变革的功绩。

《史记·商君列传》:“鞅去卫适秦,能明其术,强霸孝公,后世遵其法。”

《史记·秦始皇本纪·过秦论》:”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鬬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虽是贾谊所著,但仍记于史记之中,可见太史公是承认这句话的)

其实不论秦汉,对商鞅变革使秦变强基本都是承认的。

孟子荀卿列传》:“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

《货殖传》:“吾治生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

但是这仅仅是承认商鞅之法使秦国强大而已,其具体做法无论是在儒家亦或其他学派眼中,都是极为暴戾严刑的。

其一是商鞅之法毁周礼,好肉刑。

在商鞅之前,士人讲究刑不上大夫,此为周礼。商鞅对公子虔,公孙贾这些贵族使用肉刑,自然是毁坏周礼的表现,这对于一心想要恢复三代之治的儒家来说,是不可饶恕的。《董仲舒传》:“自古以来,未尝有以乱济乱,大败天下之民如秦者也。”

其他学派如道家讲究顺应天时人和,此等肉刑也是违反天理的表现;墨家更是不用多说,讲究兼爱非攻,秦国的一切在墨家看来都是恶劣的。而太史公自身也身受肉刑,自然是对肉刑极为痛恨。《汉书.贾谊传》:“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

其二是汉代”过秦“大背景

汉代是推翻秦而建立,自然对秦政要进行相应的批判与反思。《汉书.五行志》:汉兴,高祖初入关,约法三章曰:“‘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蠲削烦苛,兆民大说。”从刘邦约法三章后,萧何增为九章,皆是汉初改秦严法的大势。

且汉初采用黄老无为而治之术修生养息,武帝之时采用儒家学说。这两种学说都时极力反对法家的学派,导致整个汉代思潮都是以批评秦为主。

其三是《史记》之时代激变

司马迁身处武帝世代,正是从“无为”到“有为”,甚至过度作为的时期。

汉初高祖得天下之后,天下大敝,为了使百姓休养生息,从孝惠到景帝,都采用“无为”而治之策;除了边境虽有冲突,以及七国之乱外基本没有大战争。此时天下太平,百姓仓廪实衣食足,史称“文景之治”。

但到了武帝,年少而好武,为了一血匈奴之耻,连年发动对外战争,虽然极大得扩张了大汉边疆,但也耗费高昂;同时武帝自身也奢靡铺张,好大喜功,使得“文景之治”多年的积累被挥霍一空。

到了武帝后期,吏治败坏,国库空虚,武帝不得不大量用酷吏来满足自身欲望的需要;同时为了加强统治,武帝采取“有为”之法,重用儒生,使得法令繁琐,时人不能尽读,这自然让司马迁想起秦国之时那严苛的法令。

遂在《史记》中对商鞅进行无情的批判,借此点醒武帝及其后世的君主,切莫忘记暴秦之事。《孝文本纪》:太史公曰孔子言“必世然后仁。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

其四是愚民政策

在商鞅的《商君书》中认为只有使人民愚昧无知、朴实忠厚,人民才不易结成强大的力量来对抗国家和君主,这样国家才会容易治理,君主的地位才会牢固。

此类思想无论是放在哪个朝代都是十分极端的。儒家学派尤为痛恨,在儒家思想中,君王与士大夫乃共治天下,而非君王一人独大。

总评

所以商鞅之法虽能使国家强大,但是其政太过严苛,其法太过残忍,其思太过极端;为了国家的强盛而无限期的透支国家的生命,为了强化君权而使得百姓愚昧无知,夫妻不能同住,父子不能同居,整个国家如同机器一般,在耕战制度之下尚且能延缓,但大一统以后国家无战争却还不思悔改,最终二世而亡也不是没有道理。

参考:《史记·商君列传》、《战国策》

标签: 秦国商鞅

更多文章

  • 荆轲刺秦王另解:其实是燕太子瞎折腾无实际意义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荆轲,太子丹,秦始皇,

    公元前227年,易水岸边一群穿着白衣带着白帽子的人在为一个人践行,他们唱着凄凉的歌儿:“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就是燕太子丹为荆轲送行的情景。荆轲是一个刺客,他接受了燕国太子丹的委托,要去秦国刺杀秦王嬴政。在这些人看来,只要劫持了秦王嬴政,让他归还侵占了六国的土地,就像当年曹沫劫持齐桓

  • 荆轲刺秦王背后的疑问:燕王喜知道这个计划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荆轲刺秦王,嬴政,太子丹,

    荆轲是由燕太子丹派遣前去刺杀秦王的,事情不但没有成功,荆轲被杀死在秦宫大殿,还引来了秦国大军,一定要将燕国先灭掉。秦始皇二十年(前227),秦王嬴政诏令攻击赵国的军队攻燕,带兵将领是大将王翦。燕国、代国发兵抵抗秦军,燕军在易水西被秦军击溃。第二年,秦王继续向王翦部增兵,终于打败了燕国军队,攻占了燕国

  • 荆轲刺秦王背后的疑问:田光为什么会选择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荆轲刺秦王,嬴政,太子丹,

    荆轲刺秦的故事非常有名,如今的影视作品更是把这件事反反复复地渲染。然而,燕太子丹最早想用来刺杀秦王的人不是荆轲,而是一个叫田光的人。不过,当田光知道燕太子丹要刺杀秦王以后,说太子丹知道的只是他盛壮时的情况,现在他老了,于是给太子丹推荐了荆轲。太子丹告诫田光,这等大事是不能泄露的,田光在把情况介绍给荆

  • 后世之人对荆轲的评价是怎样的?荆轲是英雄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荆轲,秦始皇

    后世之人对荆轲的评价是怎样的荆轲这两个字被世人所知,皆是因为他的刺秦壮举。刺秦失败,他惨死秦宫,秦王也被吓得心惊胆跳,把所有和荆轲有关联的人都诛杀,也加速了燕国的灭亡。荆轲刺秦,胜则名垂千史,败则连累众人。荆轲剧照因此后人对荆轲刺秦失败也多有讥讽之声。北宋苏洵说荆轲的失败加快灾难的降临,南宋鲍彪认为

  • 剑客荆轲墓到底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荆轲

    大风起兮风飞扬,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屈原看着楚怀王一代君主病死他乡,看着楚国即将被秦国覆灭,抱着石头屈身一跃跳入汨罗江,沉尸江底,百姓为了不让鱼儿啄食他的身体,每年都在他的祭日划起龙舟告诫鱼儿,抱起粽子投入江中喂饱鱼儿,百姓们做这些只有一个心愿祷告上天不要去侵害屈原尸体,让他死后安息吧。荆轲墓秦国雄霸

  • 荆轲刺秦王为何会失败?被杀前他说了一句话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荆轲

    公元前227年,也就是秦王嬴政一统天下的六年前,秦国咸阳宫廷发生了一次惊悚的行刺事件。燕国派出的使者兼刺客荆轲,在经过一番拼斗后,功败垂成,不但没能杀死嬴政,而且搭上了自己的性命,行刺宣告失败。荆轲刺秦为何是这样一个结果?有人说荆轲剑术不精,不是嬴政的对手;有人说荆轲势单力孤,没有胜算;有人说秦灭六

  • 如果荆轲刺秦成功会怎样 荆轲刺秦评价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荆轲刺秦,荆轲刺秦评价

    荆轲刺秦是选自我国历史名著《战国策》中的一段历史真实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燕国的荆轲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家受燕太子丹的命令,带着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朝咸阳去刺杀秦始皇,却在刺杀失败后被秦始皇杀死的故事。荆轲刺秦的故事一直被世人广为流传,有史学家认为荆轲刺秦的失败加剧了秦国对燕国的侵略,同时也

  • 刺客荆轲的生平简介 荆轲临行前等的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刺客荆轲,荆轲

    荆轲是刺客的代表,是中国历史上最引人瞩目、事迹流传最广的刺客之一。荆轲为人豪放不羁,有勇有谋,凭借着过人的胆识接下来这一个艰巨的任务,最后虽然功败垂成但是其中表现出来的气势值得我们敬佩。甚至名垂千古,有野史记载,荆轲在准备刺杀秦王之前,在等一个人,那么他临行前究竟等的谁呢?荆轲的生平简介荆轲是战国时

  • 历史上的荆轲是个怎样的人 荆轲的武器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荆轲是个怎样的人,荆轲的武器

    现代有间谍,古代有刺客,这种职业杀人的职业古今中外一直没有缺少,而荆轲就是中国古代一个有名的刺客,他刺杀秦王的故事千古流传,虽然刺杀没有成功,但是荆轲却因此留名。那么历史上的荆轲是个怎样的人?荆轲是个怎样的人荆轲是战国时期卫国人,出生于朝歌,他从小喜好读书击剑,是个慷慨侠义之人,后来游历来到了燕国,

  • 揭秘千古之谜:荆轲刺秦王前苦等的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荆轲刺秦王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时期,由于各诸侯国处于混乱状态,所以战国时期的形势极其复杂。俗话说“乱世出枭雄”,所以在这个时期有很多让我们敬佩的英雄和很多让我们感叹的故事。荆轲刺秦的故事是我国战国历史上最重要也最受争议和关注的一个事件。我们都知道战国末期最强大的就是秦国,秦国一统天下灭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