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韩信年轻时一穷二白,他是怎么学会一身军事本领的呢?

韩信年轻时一穷二白,他是怎么学会一身军事本领的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250 更新时间:2024/3/17 5:26:25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韩信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汉初三杰之一,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刘邦曾评价韩信“战必胜、攻必取”,萧何曾评价韩信“国士无双”,甚至对刘邦说;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由此可以看出,萧何对韩信的能力异常推崇,认为刘邦如果不重用韩信,这一辈子只能在汉中之地卧着。反之,如果想要冲出汉中,与项羽一决雌雄,那只有重用韩信才能做到。

事实也证明,自从刘邦登台拜韩信为大将军之后,韩信充分发挥了他的军事才能,转战千里,灭魏国、破代国、定赵国、平齐国,最后还在垓下之战中,一举攻击败了霸王项羽。可以说,韩信的确堪称当时绝顶军事奇才。

那么,年轻时的韩信没人脉,没资金,也没有显赫的地位、官职,他又是从哪儿学会的军事本领呢?这就要从韩信的身世和经历了说起了。

第一、韩信并不是彻头彻尾的贫农,而是落魄的贵族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韩信是一个贫苦出身的子弟。这一点,《汉书》中也表示了赞同,并且说;

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为商贾,常从人寄食。——《汉书》

因为没当官,又不会经商,所以韩信为了生活经常在别人家蹭吃蹭喝。

乍一看来,韩信的生活非常惨,但仔细想一想又觉得哪里不对。因为司马迁和班固(汉书作者)随即表示,人家韩信是在一个亭长家蹭吃蹭喝的,而且人家韩信还是一个不事生产,每天只会带着佩剑在街上闲溜达的人。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韩信并不一个普通的平头老百姓。原因在于,秦汉时期,佩剑是贵族的专属,《左传》中曾记载了一个事件,楚庄王因为宋国杀了自己的使者,愤怒之下,飞奔出宫殿,准备亲自出征。这时由于忘了携带佩剑,他的奴仆连忙捧着佩剑赶了出来。

从此事可以看出,佩剑相当于现如今的奢侈品,而且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佩剑也成为了阶级的代表产品。

到了秦始皇统一华夏,六国的贵族纷纷失去了经济来源,变得落魄。不过,由于他们也曾是贵族,放不下身段,一直还是战国时期的打扮。韩信也是如此,虽然身穿布衣,但也佩剑,这就相当于每天无所事事的穷人挎一个LV的包,戴一块百达翡丽的手表,也怪当时的人讥讽他。

还有一点可以证明韩信的贵族身份。韩信白吃白喝不给钱被亭长夫人赶出家门后,遇到漂母,漂母给了韩信一口饭,韩信感恩戴德的说将来一定报答(这里吐槽一下,人家亭长养了你韩信好几个月,你也不说报答,真是斗米养恩、担米养仇)。漂母说了一句;

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史记》

我只是可怜你是王孙后人,才给了你一口饭吃,不用你报答。

既然韩信身份搞清了,那么最初的学识来源也就清楚了,那就是家传。

古代王公贵族,或者豪门世家都有自己的藏书,而且经常是秘而不宣,根本不对公众开放,由此垄断知识。韩信既是王孙后人,那么,他的家中也一定会有一部分藏书,由此学会一些兵法。这在后来平定赵国时背水一战也可以看出来,韩信确实熟读兵书战策。

第二、韩信事业上最大的贵人不是漂母、不是萧何,而是项羽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无数人。还有一句话是;实践出真知。

只读书,没有实际的作战经验,不可能成为享誉后世的帅才。战国时期,纸上谈兵的赵括,三国时期,蜀汉的马谡都是典型的代表。所以,韩信也一定会有实践检验知识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是韩信在项羽帐下的时候。

韩信最初投奔的是项梁,可惜项梁在定陶战死。项梁死后,韩信成为了项羽的部下,任执戟郎中。后来,韩信成为齐王后认为这个官职太小了,所以后人也认为项羽不识英才,但实际上的情况是项羽也非常重视韩信。

韩信刚刚投到项羽的部队,既不是项羽的同族,也没有立下大功,又不像英布、蒲将军一样带来了数千士兵。所以,在这种情况和背景下,项羽根本不可能立即提升韩信为将军。

不过,此时的项羽还是任命了韩信为执戟郎中。所谓执戟郎中就是宫廷宿卫军的首领,战争时期,相当于中军大帐的守卫人员,将军的心腹。在这里,韩信可以亲眼目睹当时军事才能超绝的霸王项羽每一次军事部署,以及战争成果。

韩信也曾说过,自己向项羽提出计策时被拒绝了好多次。这说明,项羽也有意培养韩信,否则为了耳根子清净,早已经把他调走了。

也正是在这里,韩信完成了知识和实践的结合,但却因为看不出项羽对他的信任和栽培,反而选择了逃跑,投奔了刘邦。

第三,才能的试水

韩信投奔汉中的刘邦后,刚开始混的比在项羽手下还惨。但此时的韩信已经具备的卓越的军事才能,所以逐渐的引起了萧何的重视。

后来,韩信因为不受刘邦重用,准备再次逃跑,结果萧何月下追韩信,终于引起了刘邦的重视,最终被拜为大将军。

刘邦出汉中,定三秦,采用了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但实际的操作还是有刘邦亲自指挥。刘邦彭城之败后,韩信再献战略规划,由刘邦在荥阳一线抵抗项羽,自己率军北上,平定代国、赵国、齐国等地区,然后合击项羽。

此时,刘邦同意了韩信的战略,韩信也因此得到了一支军队,开始了自己纵横天下,剪除群雄,消灭楚霸王项羽的辉煌人生。

综合来说,韩信虽是贫民,但因为家族传承的原因,人家起点本来就很高,而且还得到了项羽的重视,得以见到项羽巨鹿之战,以及其他大战的完整规划,最终在实践之后才成为了一代将才。

标签: 韩信汉朝

更多文章

  • 韩信真的活埋了自己的母亲吗?他为什么这么做?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朝,韩信

    韩信真的活埋了自己的母亲吗?他为什么这么做?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这种事情怎么听都让人难以置信,韩信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即便是真的不忠于刘邦,但是对待当年给自己吃口饭的漂母,都报答了她的恩情,又怎么会对自己的母亲这样残忍?韩信活埋自己的母亲到底是真是假,是有人编造出来的吗?历史上真的有发生过这样

  • 韩信临死前喊出一句话,萧何听完脸色苍白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韩信,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韩信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汉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十分厉害的王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最后统一天下,第一次建立起了大统一的王朝,然而在秦始皇死后没多久强盛秦朝仅仅维持了15年便被推翻了,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楚汉之

  • 汉初三杰最后的结局是什么?为何只有韩信死于非命?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汉朝,张良,韩信

    汉初三杰最后的结局是什么?为何只有韩信死于非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整个汉王朝最开始的三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飞张良、萧何、韩信,如果没有这三个人,刘邦想要打败项羽,单纯的凭借自己的肉身之力,实在是难上加难。这些人当中只有张良和萧何寿终正寝是病死的,至于韩信的下场,我不说大家也能够晓得,

  • 韩信是如何成为“兵仙”的?韩信早年浑浑噩噩为何一打仗便能战无不胜?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汉朝,韩信

    韩信是如何成为“兵仙”的?韩信早年浑浑噩噩为何一打仗便能战无不胜?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韩信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不仅是兵家四圣之一,还是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代表人物,他去世后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了解韩信的人都知道,韩信在没有参加农民起义之前只是街头的小混

  • 韩信多次献计为何项羽不用?原来是项羽根本没明白!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汉朝,韩信,项羽

    韩信多次献计为何项羽不用?原来是项羽根本没明白!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据记载,韩信初起时,是投到项梁帐下的,项梁身死定陶,韩信又转到项羽麾下效力。给项羽效力的时候,虽然仅是小小的执戟郎,但韩信却心系天下,时刻关注着战争的走势,多次向项羽献计献策,但无一例外地,项羽都不采纳。项梁

  • 被项羽阴杀的宋义和被韩信击杀的陈馀,他们的实力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义,秦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宋义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秦楚汉之际,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生于当时的刘邦、项羽、韩信,一个比一个耀眼。在刘邦、项羽、韩信等光芒万丈的人物之下,其实有很多人因为最后的不得善终,而被我们大大低估了,如被项羽阴杀的宋义和被韩信击杀的陈馀。其实,宋义远

  • 韩信为何不自立为王而是请求册封?为什么说韩信奠定了楚汉争霸的结果?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朝,刘邦,韩信

    对楚汉争霸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王权没有永恒,帝国总会崩塌,一统天下的秦朝也逃不过溃散的那天。之后楚汉相争,战火不熄,纷乱不止,刘邦和项羽对峙期间,韩信成了决定天平倾斜的那颗砝码,这个主动要求册封王位的人,奠定了楚汉争霸最终的结果。对于这样一个问题,其实历史已

  • 韩信为何不去荥阳救援?韩信就算去了也逃不了被夺兵权的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朝,韩信,刘邦

    韩信为何不去荥阳救援?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正是因为韩信用兵思路与众不同,才能不被世人理解,但却屡次出奇制胜。韩信被称之为兵仙,必然有其道理,当然韩信用兵作战,善用奇兵只是其中一道,他也绝不会打无准备之战,战前必要的谋略和铺垫还是必不可少的。不打无准备之仗,在

  • 韩信被杀萧何被关 张良为什么能够独善其身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良,汉朝

    还不知道:张良为什么能躲过毒手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张良、诸葛亮、刘伯温等人在中国人心中已经成了智慧的代名词,尤其是张良更有中国“谋圣”之称。诸葛亮和刘伯温的智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小说和民间传说的影响,有夸大的成分。张良的智慧则没有多少夸大的成分。张良在秦末

  • 韩信身为一介武夫 刘邦贵为皇帝为什么会忌惮他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邦,韩信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邦忌惮韩信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其实以汉初三杰所作出的贡献来说,他们三位最终的结局都是不尽人意。但最惨的还是韩信,他是被吕后、萧何所骗,最后死在了长乐宫中。很明显能看出,萧何、张良、韩信三位,最让刘邦忌惮的人还是韩信,只因韩信有着武将身份,而且能击败项羽,韩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