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秦始皇遗诏让公子扶苏继位不可信?

揭秘:秦始皇遗诏让公子扶苏继位不可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876 更新时间:2024/2/17 12:14:21

公子扶苏被假诏绞杀,这是历史上除了们的历史故事。但很可能历史的真相被非如此,这是怎么回事呢?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秦始皇遗诏让公子扶苏继位,而赵高却伙同丞相李斯篡改了秦始皇的遗诏,拥立了胡亥为皇帝,又伪诏迫令扶苏自裁”的历史故事。稍熟悉中国历史的对此都不会太陌生,然而,这则历史故事却不可信,迫令扶苏自裁或出於秦始皇的本意。

网络配图

首先,关於赵高与李斯篡改秦始皇遗诏的消息来源不可信。篡改遗诏乃私室密谋之事,只该有赵高、李斯、胡亥三位知情人。赵高与胡亥是至死都不会把这件事说出去的,更不会把这件事告诉史官,让史官记录下来。唯一的一个极小可能性是李斯入狱后,出於对赵高与胡亥的怨恨,把这件事说了出去。但是秦始皇已死,死无对证,李斯不会有任何实证与人证;再则,如果真有篡改遗诏之事,胡亥与赵高在跟李斯决定闹掰之前就会考虑到杀人灭口了。如果说是赵高在朝堂之上“指鹿为马”,那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还可以信之。这篡改遗诏乃极其密谋之事,所以就绝不能轻信之。

第二,最重要的是秦始皇让公子扶苏继位,这件事不合乎情理。扶苏在秦始皇临终之前是早就被“外放”到上郡做蒙恬军中的监军的。但按惯制,储君不外放,外放即被废。先看下列关於晋献公欲废太子申生的历史记载;

《左传·闵公二年》:晋侯使大子申生伐东山皋落氏。里克谏曰:“大子奉冢祀,社稷之粢盛,以朝夕视君膳者也,故曰冢子。君行则守,有守则从。从曰抚军,守曰监国,古之制也。夫帅师,专行谋,誓车旅,君与国政之所图也,非大子之事也。师在制命而已。禀命则不威,专命则不孝。故君之嗣适不可以帅师。君失其官,帅师不威,将焉用之。且臣闻皋落氏将战,君其舍之。”公曰:“寡人有子,未知其谁立焉。”不对而退。见大子,大子曰:“吾其废乎?”

《史记·晋世家》:十二年,骊姬生奚齐。献公有意废太子,乃曰:“曲沃吾先祖宗庙所在,而蒲边秦,屈边翟,不使诸子居之,我惧焉。”於是使太子申生居曲沃,公子重耳居蒲,公子夷吾居屈。献公与骊姬子奚齐居绛。晋国以此知太子不立也。

《史记·晋世家》:十六年,晋献公作二军。公将上军,太子申生将下军,赵夙御戎,毕万为右,伐灭霍,灭魏,灭耿。还,为太子城曲沃,赐赵夙耿,赐毕万魏,以为大夫。士蔿曰:“太子不得立矣。分之都城,而位以卿,先为之极,又安得立!

从上面的这三则历史记载中,我们可以发现,太子申生通过晋献公让其外出领兵打仗,便预感自己的储君之位将不保。而晋人通过晋献公“外放”诸子,也便知晓晋献公将行废立太子之事了。储君是负责宗庙社稷、被视为“冢子”的,是不该被“外放”的。在国君外出的时候,负责守卫都城;如果已经有人被赋予守卫都城之责了,那么就跟随国君。

而从中国的历史上来看,的确都是这样的,储君没有轻易离开都城的,离开都城也是要跟在国君身边的;吴王夫差北上争霸时,其太子友负责守卫都城;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期间时,其世子朱高炽负责守卫北平;而李世民之所以能够建立那么多战功,也是因为李建成已经被确立为储君,按理不该出征,才使得李世民有那么多的领兵打仗的机会。后来,李建成见李世民的战功实在是太过煊赫,才主动请缨去平定刘黑闼的起义。

而像晋献公废太子申生、楚平王废太子建等,第一步都是将太子“外放”;一旦太子被外放,太子在朝中的支持势力就失去了凭借,那铲除太子的势力就会轻而易举。所以,储君“外放”就意味着国君要动动太子的根基了,“外放”就意味着“被废”。

网络配图

国君的地位固然是至高无上,但却是“夕阳型”的,而储君是“朝阳型”的。列代官场上的大臣都是要对储君下政治资本的、是纳“投名状”的。商鞅跟秦孝公、吴起跟楚悼王的关系再好,老国君一死都被咔嚓掉了。所以,很多大臣宁可得罪国君也不愿得罪储君,国君一旦要动废储君的念头,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大臣出来力保,因为他们都是下过重注的,更怕万一储君没被废成,将来储君即位来清算。所以,储君才被称为“国本”,其势力是盘根错节、根深蒂固的。动太子就会触犯到很多大臣的切实利益,才被誉为“伤国本”。储君是绝不可轻言废立的。一不小心就可能把自己废成了周幽王,太子没废成倒把自己给废了。

所以说,楚平王杀伍子胥一家不是其昏庸的表现,而是其清醒的抉择。楚平王也是干掉自己的好几位哥哥才当上楚王的,其本身还是有才干的。你能说他“淫乱”,不能说其“昏庸”。楚平王之所以要干掉伍子胥一家,就是因为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太子的太傅,太子建的最大股东。在楚平王决定要废太子建了,伍子胥一家都坚决不与太子建切割。所以,楚平王是很清楚的,伍子胥一家目前虽然还认他这个楚王,将来是绝不会认他跟孟赢所生的公子轸(后来的楚昭王)的,一定会扶持太子建与公子轸争位的。所以,才会坚决地除掉了伍子胥一家,而伍子胥在全家被楚平王诛杀后,还继续扶持着太子建跑到了郑国。在郑国时,太子建被郑国人杀了,伍子胥又带着太子建的儿子-胜(后来的白公胜)跑到了吴国。

第三,胡亥就是秦始皇的属意接班人。秦始皇认定自己会永生,并未正式册立储君。但从胡亥最受其宠,其巡游时将胡亥带着身边(君行则守,有守则从)来看,胡亥就是秦始皇的属意接班人。储君本来就是国君的备用,得备在国君的身边。而没有正式册立储君的,那时刻守护在国君身边的公子就是国君的备用。胡亥是秦始皇的第十八子,胡亥能从秦始皇那么多的儿子中脱颖而出,最让秦始皇欢心,就说明胡亥不是如大家印象中的那么傻缺。秦始皇不像刘备那样,只有一个傻“阿斗”没得选。没有一位父亲,有那么多的儿子而偏喜欢一位傻兮兮的。“知子莫如父”,秦始皇又是位雄主,当了那么多年的秦王与始皇帝,在阅人方面还是会高於常人的,所以其能属意於胡亥,这胡亥不但不会是傻缺,而且应该是聪颖、干练的,这胡亥的性格与作风应该某些方面跟秦始皇比较相像。

第四,扶苏其实就是被流放的。从扶苏接到诏书就自杀上来看,扶苏深信秦始皇时刻会处死自己,所以这扶苏绝不是被下放到基层历练的,而是被流放的。他是跟晋太子申生、公子重耳、楚太子建他们当初一样的。如果太子申生、公子重耳这些人接到国君诏书,让他们回去继位,他们能信吗?他们一定会因为这是场阴谋,是诱杀。送去毒酒、让其自裁才是合乎情理的。扶苏在蒙恬军中做监军,那也不是秦始皇对扶苏的器重,那军队不是给扶苏的,更不是蒙恬的,而是秦始皇的。秦始皇诏令让扶苏、蒙恬自裁,他们就得自裁。

网络配图

第五,秦始皇在临终前,不会放在身边受其宠爱的儿子不立,而偏立一位已被流放的儿子。即便要立扶苏,作为一位成熟的政治家,也要先将身边的儿子先打发走。不然就会出现如后世流言中的那样,赵高伙同李斯篡改遗诏拥立胡亥的事。而以秦始皇那强硬的性格,其要立胡亥为帝的话,为胡亥帝王之稳固,而诏令扶苏自裁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之所以,会出现赵高篡改遗诏的传闻,那是胡亥政敌们的政治需要。政治斗争向来都是颠倒黑白、指是为非、无中生有、无所不用其极的。陈胜、吴广起义时,还伪托是公子扶苏与项燕之众,这脑洞也够大的,能把两个敌对阵营中的两个人都糅合在一起。所以,当政治需要有“先帝遗诏”时,就会有“先帝遗诏”的出现;当政治需要有否定秦王政继位的合法正统时,就会有秦王政非赢姓种的流言产生。只有你有政治宣传口号,无论多么低级,都会有人响应,有真上当的、也有假上当的。总之,到了失败之时,每个人都是拼命地澄清自己其实是无辜的、是被蛊惑而受骗的。

历史的记载中有太多的表象,对待该有存疑之处,我们要论证其本身是否合乎情理。如果是不合乎情理的,那多半就是有人故意造假或者是误把流言当信史了。

标签: 秦始皇

更多文章

  • 扶苏为什么不反:选择自杀而酿成秦二世而亡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扶苏

    扶苏,出生时间不详,死于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的嫡长子,二世胡亥的哥哥,姓赢,名扶苏。他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秦朝少有的拥有长远的政治眼光的人才,可惜英年早逝。扶苏,作为始皇帝的长子,从小接受正规的皇室教育,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敏锐的政治眼光,最先认识到了民心的重要性,秦始皇也非常器重他,一直将其当

  • 公子扶苏与秦王嬴政父子之间关系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公子扶苏与秦王嬴政

    扶苏是嬴政的长子,也是嬴政最看好的皇位继承人。作为嬴政的长子,扶苏从小就受到嬴政的注重,嬴政一直都将扶苏当成王位的继承人进行培养。扶苏也没有让嬴政失望,政治和治国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也拥有着很长远的政治眼光。虽然嬴政很喜欢扶苏,也很注重扶苏的教育,但是喜欢越多,对他的期望也就越大。在嬴政看来,

  • 扶苏在吕不韦墓前异常举动 险些吓坏了秦始皇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扶苏

    关于中国历史上大秦这个昙花一现的神秘王朝,历朝历代都是争议不断,秦始皇的丰功伟绩早已被历史所铭记,然而,他的暴虐无常、焚书坑儒也多为世人所诟病 。但是真正让后世的许多文人士子过多关注的,却是秦始皇身上流传的谜一样的身世。这位名垂史册的千古一帝究竟是秦庄襄王异人的儿子还是文信候吕不韦的儿子。千百年来,

  • 秦始皇去世,如扶苏继位,大秦帝国的历史会如何演变?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扶苏,秦始皇

    公元前210年,缔造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秦王朝的秦始皇在出巡的路上病死,临终遗诏让公子扶苏继位。令秦始皇没想到的是,他宠幸的宦官赵高却逼迫丞相李斯篡改了遗诏,让少子胡亥登上了帝位,结果,短短三年的时间,大秦帝国就被赵高和胡亥给搞的灭亡了。历史虽然没有如果,而我们后代的人往往又喜欢做一些猜测:假如

  • 李斯这么聪明,为何对英明的扶苏不帮,而去扶持昏庸的胡亥上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朝

    李斯这么聪明,为何对英明的扶苏不帮,而去扶持昏庸的胡亥上位?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荡平六国的过程中,赢政更多的是倚仗像王翦这样的猛将;那么在建立帝国后,明显对身为秦相的李斯,就相当的重用,无论是统一文字,还是推行郡县制,不仅发挥了李斯的聪明才智,而且还泽被后世、影响深远

  • 如果英明的扶苏当皇帝,秦朝还会二世而灭亡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朝

    如果英明的扶苏当皇帝,秦朝还会二世而灭亡吗?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随着巡游到沙丘一病不起,赢政也知道行将大限,为此只好选择将皇位传承给扶苏。然而这位皇位的继承人,此前因为政见不合,已经被他赶了北方与蒙恬一起戍边。第一时间皇位无法得到传承,就给了赵高钻营空间。为此,扶苏不仅

  • 扶苏到底是不是太子?看看胡亥是什么态度?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朝,扶苏

    扶苏到底是不是太子?看看胡亥是什么态度?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嬴政,千古一帝,两千多年以来,对于他的各种传闻也是从未中断。尤其是关于始皇帝立储一事。更是扑朔迷离。毕竟,皇帝生前从未分封诸子,他的子女们一无封地、二无官爵、三无赏赐,可以说,他是历史上最为养廉的君王了。就这样一个居

  • 扶苏和胡亥相比 到底谁才是秦始皇心中最满意的继承人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始皇,扶苏

    秦始皇的继承人是谁,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据记载,秦始皇共有二十余子,不过令后人熟知的还是扶苏和秦二世胡亥。秦始皇死后,曾立下遗诏让长子扶苏继位,不过却遭到奸臣赵高的阻拦。赵高和李斯篡改秦始皇遗嘱,还将扶苏逼死,改立胡亥为帝,也是为了保证自己在朝

  • 蒙恬拥兵30万大军 蒙恬和扶苏为什么还选择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蒙恬,扶苏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蒙恬不造反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秦朝的覆灭,不少人其实都有过这样的说法:如果当初上位的是扶苏,这秦朝起码还能再坚持至少几十年!或者是说:如果当初不是胡骇这个搅屎棍,那么秦朝也不会那么早就倒闭!其实不尽然,起码蒙恬就不同意这样的看法。蒙恬,作为秦始皇曾经的

  • 李斯为什么迫害扶苏?他这样做的真正的原因是?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斯,秦朝

    对李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战国末期楚国人,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虽是一郡小吏,但师从荀子习得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在秦王政灭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秦统一天下后,尊秦王政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