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韩非不是李斯所杀,是嬴政!是嬴政!是嬴政!

韩非不是李斯所杀,是嬴政!是嬴政!是嬴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662 更新时间:2024/1/24 19:20:18

秦王政十四年,于耶稣纪年是公元前233年,先秦时代最后一位大思想家韩非,在秦国云阳狭小潮湿的监狱中,吞下了老同学李斯派人送来的毒药,随即便毫无尊严地死去了。

韩非的死无疑是一场悲剧,因为他明知游说之艰难,并洋洋洒洒地写了《说难》一文,但自身却又死于游说之中,不免让人唏嘘。

然而,围绕韩非之死一事却有不少疑团。仰慕韩非思想的秦始皇,为何不久便将韩非下狱并处死?韩非之死,李斯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韩非真的是死于李斯的嫉妒心吗?

网络配图

死亡经过

韩非的死,依照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所言,杀人凶手乃是他的老同学李斯,其动机则是出于嫉妒。

文章一开始,司马迁便说,”韩非为人口吃,不善言辞,而善于写文章。他和李斯曾经一块在荀子门下读书,李斯自认为不如韩非。”这就为李斯后来的嫉妒埋下了伏笔。

当韩非被迫出使秦国后,秦王嬴政虽然非常高兴,但还没有信任重用他。这时李斯、姚贾便想要害他,于是进谗言:

“韩非,是韩国的公子,如今大王却想着灭韩,韩非身为韩国人自然为韩不为秦,这是人之常情。如今大王不重用他,倘若以后放他回去,不免是给自己找麻烦,不如找个理由杀了他。”本文为中国历史故事网原创,未经中国历史故事网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正是李斯的这一番话,促使嬴政改变了心意,立刻将韩非下狱治罪。随后,李斯又派人送给韩非毒药,令他自杀。狱中的韩非想要上书自辨,却被一再阻挡。这些阻挡韩非上书的势力中,李斯想必是中坚力量。

这些都证明,韩非之死正是李斯一手策划的。

到了事情的最后阶段,司马迁又写道,“秦王心生后悔,赶紧派人赦免韩非,然而已经晚了。”

秦王为什么会后悔?通常的解读是,秦王嬴政突然醒悟,明白韩非并没有过错,而是被人诬陷,于是想要赦免他,但为时晚矣。这个诬陷他的人,不言自明是李斯。

综上所言,从司马迁写作《老子韩非列传》以来,韩非死于李斯之手便成了一桩铁案,“李斯妒同才,幽杀韩非于秦”的观点被大众广泛接受。

然而,真的如此吗?

网络配图

三大疑点

韩非的死常常被归到李斯的头上,但细读史料,就会发现这种观点有不少漏洞。简单来说,疑点有三块:

第一,韩非在韩国不受重用,所以愤而著书。他的书传到了秦国,嬴政读到后非常喜爱,因而对作者倍加推崇,甚至发出“能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颇有孔子“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味道。

这时,向嬴政介绍作者是韩非的,不是别人,正是李斯本人。如果他真的有嫉妒之情,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就好,为何却要多此一举呢?

第二,嬴政爱才,而且他对人才异常尊重。梁人尉缭为秦国献上攻灭六国的谋略,嬴政于是以亢礼相待,穿衣吃饭都和尉缭一样,如此程度的礼贤下士简直可以媲美演义中刘关张的桃园结义了。本文为中国历史故事网原创,未经中国历史故事网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然而过犹不及,这样的行为实在超乎一般人的承受力,反而引起了尉缭的不安与恐惧,于是想要逃出秦国。不过没有成功。秦王嬴政阻止了尉缭的出逃后,不仅没有对他治罪,反而让他担任国尉的高官。

同样,嬴政对高渐离,这个荆轲的好友,也因为爱惜他的才华,不忍心杀了他。只是熏瞎了他的眼睛,仍想让他留在自己身边击筑。

由尉缭与高渐离的例子,不难看出秦王嬴政对人才的重视以及珍惜。所以,原本非常重视韩非之才,曾发出“能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感叹的秦王政,会仅仅因为李斯的几句谗言就将韩非下狱治罪吗?

网络配图

第三,秦国一向以执法严明著称,而嬴政又是千古一帝,为人聪明、刚毅。李斯真的敢背着嬴政偷偷毒死韩非吗?他真有这么大胆量?

韩非死后,嬴政虽然后悔将他下狱,但面对韩非的死,他并没有追究任何人的责任,这本身不就很能说明问题了吗?

所以,从这三大疑点来看,韩非之死,李斯应该不是主谋。

真凶是谁?

既然李斯不是主谋,那么真凶是谁自然一目了然—嬴政。秦国灭亡后,刘邦曾经对人说,“我听说李斯当秦始皇帝的丞相时,好事归皇帝圣明,坏事则自己承担。”

之后嬴政所谓的“后悔”,并非是他突然顿悟,明白这是个阴谋,而很有可能是他突然改变了注意,决定暂时不处死韩非,改以继续囚禁而已。

所以,韩非之死,真实的情况大抵是,嬴政、李斯君臣共同决意处死韩非,随后,李斯主动出面去操作这一切,自己承担杀死韩非的骂名,以让嬴政逃脱害贤的指责。本文为中国历史故事网原创,未经中国历史故事网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标签: 韩非

更多文章

  • 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李斯何为落个被腰斩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李斯

    李斯出生于战国末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大学者、大政治家,曾协助秦始皇统一六国,为秦王朝的建立立下大功,升至官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最终却落了个被腰斩的结局,这是因何故呢?李斯原是楚国人,年轻时曾经做过掌管文书的小吏,家境并不太宽裕。一次,他到厕所里方便,看到老鼠偷粪便吃,人一来,老鼠就慌忙逃跑了

  • 李斯:一介布衣如何攀升为帝国第一丞相!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李斯

    李斯这个大秦帝国仅次于秦始皇的二号人物、华夏千古第一宰相,他和秦始皇扫六合、统文字,影响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历史进程。对于他的一生,古往今来众说不一。有人说他好,在司马迁的《史记》里,曾写到当时的“俗议”,说李斯是因为“极忠而死”。也有人说他坏,同是在《史记》里,司马迁把“老鼠哲学”这顶帽子往李斯

  • 李斯被腰斩弃市 项羽竟然给赵高送了神助攻!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项羽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李斯和二儿子一起,在闹市中被拦腰斩断,夷灭三族。害死他的是胡亥眼前红人、中书令赵高,这个糟糕透顶的太监。李斯之死,似乎与项羽扯不上一点关系?网络配图李斯其实蛮冤,比窦娥还冤。当时陈胜吴广起义失败,但全国各地纷纷响应,见胡亥还在忙着大建阿房宫,李斯就想劝谏,却没机会见到整日躲

  • 秦朝第一丞相李斯为何死于宦官赵高之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斯

    临刑前,李斯对儿予说:我多想和你一块儿牵着大黄狗,在咱老家东门外去追兔子啊。一个楚国的愤青,当上了秦国丞相;一个寒门学子,成了权倾一时的帝国要人,这个人就是李斯。《资治通鉴》纪录了他的奋斗历程,展示了他的悲喜人生,读来让人颇多警悟。公元前208年,他被处以极刑,罪名是谋反。他没有谋反,也无处申诉,只

  • 成也李斯败也李斯,李斯既帮始皇统一六国,为何又亲手毁掉?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朝,秦始皇,李斯,赵高

    斯是秦始皇的老臣、重臣,是随从秦始皇出巡的丞相。李斯变节,意味着大秦帝国的沙丘政变尘埃落定。没有人知道秦始皇已死的内幕,没有人知道秦始皇遗诏传位给扶苏;玉玺又在赵高手中。所以,秦始皇的遗诏可以轻易地被篡改,李斯可以老臣、重臣的政治身份证明秦始皇立胡亥为秦二世。他人即使怀疑也没有直接的证据。所以,李斯

  • 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历任名相,李斯即可敬又可恨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商鞅,秦孝公,秦始皇,秦昭襄王

    公元前221年,继春秋战国几百年纷乱之后,天下重归一统,秦始皇以皇帝的称号君临天下。秦国从西周一个放马的部族,一步步成长为诸侯,再到商鞅变法崛起于战国之林,直至一统天下,无数战将煌煌功绩被后世津津乐道。然而秦国强大的并不只是武力。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就不乏运筹帷幄的一班智囊,为国家掌舵。张仪张仪本是

  • 李斯上厕所时看到一个东西,影响了他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斯

    李斯,大秦帝国的丞相,秦帝国的行政首脑,秦帝国外朝最有权力的人。法家思想的践行者。年轻时的李斯学习成绩很好,考上了名牌大学。之后他师从儒学大师荀子,兼修法学专业,拥有“双学士学位”。而大学毕业后的李斯又很顺利的考上了县基层公务员。上蔡县掌管文书的小吏。按道理公务员至少是个铁饭碗,衣食无忧。不过有一天

  • 范雎虽没有商鞅和李斯那般耀眼 但其历史价值,也是不容小觑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朝,范雎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秦相范雎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会经历各种常人难以忍受的磨难方能成就一番事业。周文王经历了羑里囚阶,忍辱负重有了大周八百年。无独有偶,他也一样经历了苦难,为大秦统一添砖加瓦,他就是大秦名相--范睢。

  • 李斯被处死的原因是什么?李斯对大秦是有功还是有过?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朝,李斯

    李斯被处死的原因是什么?李斯对大秦是有功还是有过?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斯是秦朝丞相,也是协助秦始皇一统天下的功臣。不过李斯虽然对秦国有功,但他却和赵高伪造秦始皇的遗嘱,导致秦朝迅速陨落,李斯究竟是算功臣还是奸臣呢?或许在很多人眼里,李斯犯下了诸多不可饶恕的罪状

  • 李斯为了对付蒙恬与虎谋皮,一代名相最后死于赵高之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朝,李斯

    李斯为了对付蒙恬与虎谋皮,一代名相最后死于赵高之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作为一个旁观者,总是能对事件人物分析得头头是道,但这并不能说明旁观者就比当事人聪明。有句话叫做“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当你处在一个上帝视角来看待问题,自然可以表现得比当事人聪明睿智。比如秦朝的李斯被腰斩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