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千古一帝秦始皇死因之谜,究竟是被谋杀还是病死?

千古一帝秦始皇死因之谜,究竟是被谋杀还是病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122 更新时间:2024/1/20 5:23:23

千古一帝秦始皇,能够兼并六国,统一天下,建立高度集权的大秦帝国,但最终也与平民一样没能逃脱死神的魔掌。

人终有一死,但秦始皇死得蹊跷、古怪,令人匪夷所思。

首先秦始皇的死因在史书中并没有明确记载。

其次秦始皇死的这个地方充满神秘色彩,相传沙丘宫原本是殷纣王豢养禽兽之处,这个地方四面荒凉,宫室空旷深邃,发生不测的可能性很大。

因此,从古至今,关于秦始皇的死因,人们众说纷纭。

秦始皇的死因目前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是病死说,包括自幼有病、因累致病、高温致病、遗传致病。

二是谋杀说。

先说病死说。这在文献中有确切的记载。有学者认为秦始皇的长相就显示出他自幼有病,最终也因病而死。

秦始皇的长相只有尉缭见秦始皇时有一段描述,这段描述贬意甚明:“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

“蜂准”,有人说是高鼻梁,有人说是马鞍形鼻梁。

“长目”,大眼睛。

“挚鸟膺”,有人说是鸡胸,有人说是老鹰般的胸。

“豺声”,豺狼一样的声音,也有人说是支气管炎形成的声音。

这是历史文献中唯一有关秦始皇长相的记载,这鼻子、眼睛都无妨健康,但是,如果是支气管炎,确是不健康的证明。

笔者认为,秦始皇并不是一个先天有病的人。

第一,当年荆轲刺秦王时,他在慌乱之中绕柱而逃,有如百米竞赛,假如他有先天性支气管炎,绝对跑不快,即使快跑也是没两步就气喘吁吁。

第二,秦始皇武功高强。荆轲刺杀秦王之时,秦王砍伤了荆轲一条腿才得以最终杀死荆轲。按常理,太子丹绝对不会找一个不通武功的人来行刺秦王,而肯定是使用全国最顶尖的高手。所以荆轲的武功一定不一般。一个武功如此高强之人都不是秦王的对手,可见其避险敏捷、身手矫健。

所以,自幼有病说不可信。

那么,秦始皇是因累致病而死的吗?有没有这种可能呢?

应当说可能性是有的。

秦始皇是个过劳皇帝。秦始皇的过劳缘于三点:

01

一是批阅公文。

正如前文所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公文要满一百二十斤才达标。这当然是秦始皇自己为自己制定的标准,别人谁敢为秦始皇制定量化的工作量?

秦制一斤是二百五十克,那么,一百二十斤合今六十斤,工作量很大。可见秦始皇非常勤政。

当然,秦始皇勤政也是为了独揽大权,所以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以防止大权旁落。

明代的皇帝受不了这个苦,干脆不上朝,最有名的是嘉靖帝。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他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又无前例可援,只好自己全扛着。

这么劳累,岂能不折寿?

02

二是巡行天下。

秦始皇是个巡游皇帝。

他当政十二年,曾五次大巡游。

巡游辛苦与否,取决于四点:一是路况,二是车况,三是时间,四是季节。

秦始皇巡游天下之时虽然有了当时最先进的道路——驰道,但是,秦代的驰道与今天的高速公路完全不能相比。

在驰道上行走,颠沛之苦可想而知。

交通工具也是一大问题,那个时代,即使是专供皇帝坐的最豪华的车也不能与今天的奔驰、宝马相比,更不能和安全稳定的专列、动车组相媲美,坐这种车出巡,颠簸不停,肯定辛苦。

秦始皇每次巡游的时间之长更是有史记载。

秦始皇的第五次出游,从出发到病故长达九个月。这么长的时间在外巡游,鞍马劳顿必不可免。

03

三是后宫太多。

秦始皇的后宫宫女达万余人。他有二十多个儿子,至少有十位公主。

可以想见,秦始皇的房事一定较多。这也可能会大大折损他的健康。

秦始皇病死说中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与遗传因素有关。

秦始皇家族的长寿基因不强大。

其曾祖父秦昭襄王七十六岁下世,是个长寿之人。祖父孝文王正式继位三天就驾崩了,年龄应在五十多岁,至多是个“奔六”。其父异人继位三年去世,异人在孝文王诸子之中位次居中,所以,他下世年龄应当在四十岁左右。

可见,除了秦始皇的曾祖父昭襄王,秦始皇家族的寿命都不太长,存在着遗传致病的可能性。

另外,不排除高温致病的可能。秦始皇这次出巡,是从头年十月到第二年七月。六七月份正是高温酷暑时期,天气炎热,加上长途奔波的辛苦,增加了发病的概率,一旦发病又极易使病情恶化。

虽然我们细致分析了秦始皇病死说的各种可能,但是也有人认为,即使以上诸因素并发促使他在途中生病,突然一命呜呼也还是令人怀疑。

秦始皇并不像历史上有些封建帝王那样体弱多病。

遍查史籍,也没有发现他患有任何疾病的记载,而且他的身体一向健壮,不会因为一次生病就命丧黄泉,这里面也许隐藏着谋杀的可能。

如果是谋杀,那么究竟谁最有可能是谋杀秦始皇的凶手呢?

关于谋杀秦始皇的凶手,又有三说:一是胡亥,二是赵高,三是李斯

郭沫若先生曾经写过一篇历史小说《秦始皇之死》,描述秦始皇在平原津渡黄河时,癫痫病发作,后脑撞到了青铜冰鉴上,加剧了脑膜炎的病发,陷入昏迷。赶到沙丘,住了一夜,第二天,赵高、李斯发现秦始皇已死,右耳流着黑血,右耳孔内有一根寸长的铁钉。郭老的这篇小说表达了对秦始皇之死的一种推测。那么,是谁谋杀了秦始皇呢?小说中认为是胡亥。

胡亥杀死秦始皇,其原因当是出在王位继承问题上。

胡亥得知秦始皇立遗诏封长子扶苏为继承人,心中十分不满,所以下此毒手。

谋害秦始皇的另一个元凶疑是赵高。

秦始皇病危时诏书、玉玺都留在他最信任的赵高手中,君位继承的决定权也取决于赵高和李斯的倾向。

假使胡亥弑父,如果没有赵高、李斯配合,胡亥不仅得不到皇位,反而会自取灭亡。

所以胡亥即使想杀父,其能不能继位也还得取决于赵高。赵高常常随侍秦始皇左右,下手的机会比胡亥多得多。

实际上李斯的可能性也很大。

因为李斯担心在秦始皇死后自己的禄位不永,所以,想自己拥立一位公子为皇帝。有了拥立之功他就可以永保禄位。

但是,上述谋杀诸说纯属猜疑,既无文献记载,又无出土文物佐证,仅存的一线根据是逻辑推理。

但是,这些推理都是依照秦始皇死后胡亥、赵高、李斯的表现倒推出来的。笔者认为,这几个人谋杀的可能性都不大。

赵高确实在秦始皇死后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左右了秦国的政局,但是,那一切都发生在秦始皇去世之后,如果秦始皇尚在,赵高就要对其下手,一是恐怕办不到,二是他也未必敢这样做。

对秦始皇之死,民间有更多的说法。如说秦始皇东巡,到孔林,发孔子墓,看到墓冢内写着:“后世一男子,自称秦始皇。上我堂,跃我床,颠倒我衣裳,行至沙丘而亡。”(张英、王世贞等纂《渊鉴类函》卷一百八十三注文,中国书店1985年版)后来,果然验证了这一预言。按照这一说法,早在他还没有出生之前,孔子就已经预测到了秦始皇之死。

南朝的志怪小说《异苑》也有类似的记载:秦世有谣曰:“秦始皇,何强梁。开吾户,据吾床。饮吾酒,唾吾浆。飧吾饭,以为粮。张吾弓,射东墙。前至沙丘,当灭亡。”始皇既坑儒焚典,乃发孔子墓,欲取诸经传,圹既,于是悉如谣者之言。又言谣文刊在冢壁,政甚恶之,乃远沙丘而循别路,见一群小儿辇沙为阜,问,云:“沙丘。”从此得病。(刘敬叔撰,范宁校点《异苑》卷四,中华书局1996年版)

《异苑》记载的这一歌谣,对于秦始皇的控诉更加具体、更为详细。

此歌谣传到秦始皇耳朵里,秦始皇自然是非常不爽,于是在巡游途中,特意嘱咐,见了沙丘绕道而过。

最后秦始皇病入膏肓之时,前方有一群小孩在玩耍,挡住了他的道路。秦始皇命手下去询问这群孩子:你们在玩什么啊?孩子们回答:我们在玩沙丘呢!原来这群孩子正在做堆沙丘的游戏。秦始皇一听,到底还是没有躲过百姓的诅咒,遂两腿一蹬,就此呜呼哀哉了!

当然,民间的这些说法都是无稽之谈,反映的是普通老百姓对秦始皇暴政的诅咒和对秦始皇的仇恨。

秦始皇在统一天下之后,志满意骄、凶暴残忍、酷法严刑,无休无止地征调赋税和夫役,修长城、建宫殿、筑陵寝、开边戍守,使刚刚脱离战乱之苦的广大农民又陷入疲于奔命的劳役之中。

因此,民间传唱这些歌谣是很自然的。秦始皇听到这些歌谣、预言,心胸郁结而病死,这当然不可信。

不过,《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的天现凶象、沉璧复返、陨石降落的事情,肯定对秦始皇的心理有重大影响,如果秦始皇真的是病死的,那么这些怪事造成的心情郁结或许加速了其死亡的速度。

无论如何,秦始皇在三十七年(前210)提前谢幕,匆匆走完了他的一生。

但是,秦始皇死前犯了一个绝大的错误,就是他没有立皇后,也没有立太子,甚至连传位给扶苏的诏书都没有及时发出。

标签: 秦始皇

更多文章

  • 秦始皇为何决不立皇后?究竟是什么童年阴影造成如此大的伤害?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嬴政

    有人说,幼年时受的伤是内伤,用尽一生也难以痊愈。童年时的有些记忆很容易就遗忘了,可有些片段却如同被烙铁在心上烫了伤疤一般,成为永远不能愈合的伤。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阴影就会铺天盖地般地袭来,让人难以入眠。暗夜恐惧对于童年阴影,现代人有心理医生来治疗,可是,在医学尚且不发达的古代,人如果不能自己走出来

  • 疯狂地追求长生不老术的秦始皇,没想到却徐福却一去不回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始皇,徐福,长生不老药,东渡,

    天下分久必合,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自称始皇帝,让万世景仰。在秦始皇统一全国期间,有5次大规模的出巡,其中4次是东巡。在一次东巡至琅琊时,停留了三个月之久,之后便疯狂地追求长生不老术。作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万世功业,却多次派方士出海寻找仙丹、寻访仙人。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一些难以解释的事物

  • 秦朝最有影响力的一本书,秦始皇焚书坑儒都放过了它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始皇,焚书坑儒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焚书的建议,凡“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与此同时一本关乎着秦朝百姓生活衣食住行的奇书却被保留了下来,这就是归于“卜筮之书”类目之下的《日书》。说起《日书》,秦朝百姓的生活几乎片刻都离不开它,离了《日书》的生活,用寸步难行来形容都一

  • 秦始皇的小女儿疑似是胡亥所杀?他们有什么仇恨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朝,文化遗址

    嬴阴嫚(嬴阴曼为误写),秦始皇嬴政之女,又称为嬴阳滋。生卒年、生母不详。据史料记载约卒于秦二世元年春,嬴阴嫚生前花团锦簇、享尽荣华,但却被胡亥(秦二世)以肢解诛杀。后考古发现上焦村墓葬中一座墓的墓主人叫“阳滋”(又作阴嫚),据考很可能是秦始皇被杀的女儿。秦始皇见于史书有名可考的子女只有长子扶苏,少子

  • 灭亡大秦帝国人,秦始皇的第二个傻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始皇,李斯,赵高,胡亥,

    秦朝二世而亡大家都知道,其中很大一个原因是始皇帝死后,皇室没有太大的力量去维护基业。而之所以皇室孱弱,都是因为秦二世胡亥杀光了自己的兄弟姐妹。胡亥为什么这么做,因为他能当上皇帝,是通过害死皇兄"扶苏"而达到目的,他只是始皇帝第18子,品行又不出众,如果不是别有用心的李斯赵高相助,原本皇位和他没多少关

  • 秦始皇创秦制,为汉以后各朝所沿袭;隋文帝创隋制,为唐以后各朝所遵循。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隋文帝

    皇帝历史上出了很多伟大的皇帝,如果给他们排名,排在前面的一定是秦始皇、成吉思汗、唐太宗、汉武帝、宋太祖等,以上这些皇帝尽管官方看起来很厉害,但是,都不如我今天要说的这位皇帝厉害,他就是隋文帝——杨坚。隋文帝隋文帝,是汉太尉杨震第14世孙,其四世祖杨元寿是北魏重臣,其父杨忠是北周开国名将,杨坚建立隋朝

  • 秦始皇临阵换将却换出了千古功名:秦始皇灭楚之战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朝,秦灭六国

    公元前224年,秦王政又把各路将领召集在一起,共同商议如何进攻楚国的事。秦王政先问青年将领李信需要多少人马。李信好象满有把握似地说:“有二十万人就行。”秦王政又问老将王翦。王翦看了看秦王政,又看了看李信,非常冷静地说:“攻打楚国,二十万人太少,非六十万人不可!”楚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在东方六国中力

  • 千古一帝秦始皇,该怎么正确评价他的功与过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始皇,千古一帝

    一统天下的秦始皇,下令大臣们议称号。众臣认为,秦王政“兴义兵,诛贱贼,平定天下”,功绩“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他们援引传统的尊称,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泰皇最贵”,建议秦王政采用“泰皇”头衔。然而,秦始皇对此并不满意。他只采用一个“皇”字,而在其后加一“帝”字,从此成为中国古代国家最高统治

  • 秦始皇兵马俑为什么不戴头盔呢?原来是这个因素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朝,秦始皇

    去过西安兵马俑的都知道,秦始皇的兵马俑有一个令人迷惑不解的现象:大量的士兵头上戴着一种小圆帽,考古人员证实,这是一种麻布做的头巾。军官模样的戴着牛皮做的板状帽子。更多的士兵则把长发盘在头上,挽成一个个发髻。无论是士兵还是军官,秦军一律不戴头盔。他们不仅不戴头盔,身上穿的铠甲也很简洁。当年的七国之乱,

  • 秦始皇为什么派徐福出海?真是为了长生不老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始皇

    秦始皇二十八年,始皇帝派徐福出海远航,去蓬莱仙岛为他寻求长生不老丹。但令秦始皇没有想到的是,徐福一去不回,杳无信息,令他至死也未能探知这世上是否有不老药的真相。其实徐福出海日本并不是寻找长生药,而是隐藏着秦始皇巨大的野心。根据史书上的记载,秦始皇首次东巡至琅玡山时,徐福便前去拜见,他告诉秦始皇在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