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始皇有多伟大?看他的影响中国两千年的三次廷议

秦始皇有多伟大?看他的影响中国两千年的三次廷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878 更新时间:2023/12/12 22:15:59

在《史记·秦皇帝本纪》里,司马迁记载了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的三次重要廷议。这三次廷议的议题对秦国的发展乃至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第一次廷议:议帝号、废谥法

六王毕,四海一。秦始皇在第一次廷议上炫耀功绩:“我凭着这个渺小之身,兴兵诛讨暴乱,靠的是祖宗的神灵,六国国王都依他们的罪过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天下安定了。现在如果不更改名号,就无法显扬我的功业,传给后代。请商议帝号。”

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都说:“我们恭谨地跟博士们商议说:“古代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尊贵。我们这些臣子冒死罪献上尊号,王称为‘泰皇’。发教令称为‘制书’,下命令称为‘诏书’,天子自称为‘朕’。”秦王说:“去掉‘泰’字,留下‘皇’字,采用上古‘帝’的位号,称为‘皇帝’,其它就按你们议论的办。”又下令说:“我听说上古有号而没有谥,中古有号,死后根据生前品行事迹给个谥号。这样做,就是儿子议论父亲,臣子议论君主了,非常没有意义,我不取这种做法。从今以后,废除谥法。我就叫做始皇帝,后代就从我这儿开始,称二世、三世直到万世,永远相传,没有穷尽。”

建立了前无古人、后鲜来者的伟业,上尊帝号当然是必须的。“皇帝”称谓的敲定,绝非帝王名号简单的变更,它反映了一种新的统治观念的产生。与此同时,他还采取了其他一些把皇权神圣化的措施,如把以前一般人都可以使用的字眼变为皇帝的专用名词。还废除古代的谥法制度,不允许别人议论自己。从此以后,皇帝等称谓,在中国延续长达二千余年之久。

(二)第二次廷议:废分封、立郡县

丞相王绾等进言说:“诸侯刚刚被打败,燕国、齐国、楚国地处偏远,不给它们设王,就无法镇抚那里。请封立各位皇子为王,希望皇上恩准。”

始皇把这个建议下交 给群臣商议,群臣都认为这样做有利。

廷尉李斯却别有不同地说:“周文王、周武王分封子弟和同姓亲属很多,可是他们的后代逐渐疏远了,互相攻击,就像仇人一样,诸侯之间彼此征战,周天子也无法阻止。现在天下靠您的神灵之威获得统一,都划分成了郡县,对于皇子功臣,用公家的赋税重重赏赐,这样就很容易控制了。要让天下人没有邪异之心,这才是使天下安宁的好办法啊。设置诸侯没有好处。”

始皇说:“以前,天下人都苦于连年战争无止无休,就是因为有那些诸侯王。现在我依仗祖宗的神灵,天下刚刚安定如果又设立诸侯国,这等于是又挑起战争想要求得安宁太平,岂不困难吗?廷尉说得对。”

统一之初,在要不要分封诸子为王的问题上发生了一场争论。廷尉李斯则与始皇英雄所见略同。秦始皇郡县制的推行,正是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现实需要。此后,“百代都行秦政法”,奠定了几千年来中国政治体制的一个基本格局。

(三)第三次廷议:焚诗书

秦始皇在咸陽宫摆设酒宴,七十位博士上前献酒颂祝寿辞。仆射周青臣颂扬说:“从前秦国土地不过千里,仰仗陛下神灵明圣,平定天下,驱逐蛮夷,凡是日月所照耀到的地方,没有不臣服的。把诸侯国改置为郡县,人人安居乐业,不必再担心战争,功业可以传之万代。您的威德,自古及今无人能比。”始皇十分高兴。

博士齐人淳于越上前说:“我听说殷朝、周朝统治天下达一千多年,分封子弟功臣,给自己当作辅佐。如今陛下拥有天下,而您的子弟却是平民百姓,一旦出现象齐国田常、晋国六卿之类谋杀君主的臣子,没有辅佐,靠谁来救援呢?凡事不师法古人而能长久的,还没有听说过。刚才周青臣当面阿谀,以致加重陛下的过失,这不是忠臣。”始皇把他们的意见下交

群臣议论。

荀子高足、韩非子的师兄弟丞相李斯再次发表高见:“当今皇帝已统一天下,分辨是非黑白,一切决定于至尊皇帝一人。可是私学却一起非议法令,教化人们一听说有命令下达,就各根据自己所学加以议论,入朝就在心里指责,出朝就去街巷谈议,在君主面前夸耀自己以求取名利,追求奇异说法以抬高自己,在民众当中带头制造谤言。象这样却不禁止,在上面君主威势就会下降,在下面朋党

的势力就会形成。臣以为禁止这些是合适的。我请求让史官把不是秦国的典籍全部焚毁。除博士官署所掌管的之外,天下敢有收藏《诗》《书》、诸子百家著作的,全都送到地方官那里去一起烧掉。有敢在一块儿谈议《诗》、《书》的处以死刑示众,借古非今的满门抄斩。官吏如果知道而不举报,以同罪论处。命令下达三十天仍不烧书的,处以脸上刺字的黥刑,处以城旦之刑四年,发配边疆,白天防寇,夜晚筑城。所不取缔的,是医药、占卜、种植之类的书。如果有人想要学习法令,就以官吏为师。”

秦始皇下诏说:“可以。”

在这次咸阳宫的宴会上,发生了一场“师古”还是“师今”的争论。就是时刻不忘恢复周礼为己任的儒家士人,再次发难郡县制。争论的结果却引发了焚书之举。李斯为了“别黑白而定一尊”,树立君权的绝对权威,向秦始皇提出焚毁古书的建议。这种釜底抽薪式的控制思想言论的做法,显得粗暴而野蛮。

在焚书的第二年,又发生了坑儒事件。坑儒不是焚书的直接继续,而是由于一些方士、儒生诽谤秦始皇引起的。

焚书坑儒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其残暴的事件:一是使先秦大批文献古籍被付之一炬,给中国文化造成重大损失;二是使春秋末叶以来蓬勃发展起来的自由思索的精神,遭受了一次致命打击;三是为后世文化专制政策的推行开了恶例。

标签: 秦始皇

更多文章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竟对广东肇庆做了这些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秦始皇

    肇庆在古代为百越之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设立了三十六郡。但是,由于山高皇帝远,肇庆一带虽然名义上属于南海郡管辖,实质上秦政权还未能给予有效的管理。因此,就有了秦开灵渠,南北贯通的故事。为了解决运输和给养,秦兵在海阳山(今广西兴安县境)开凿人工运河灵渠。灵渠引湘江入漓

  • 因为不想变老,千古一帝秦始皇和女帝武则天都喜欢这种草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武则天

    相传铁皮石斛的就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他想要长生不老。就派徐福带三千童男童女去寻找“紫楹仙姝”。“紫楹”,滋阴之意。铁皮石斛它不仅是一株草,更是一种药。自从唐宋以来历代皇帝都把石斛当作宝贝,命令臣服国和臣下们进贡。众所周知,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不仅长得漂亮,执政能力强,而且寿命还很长,

  • 隋文帝杨坚夺权登基,一统天下,堪比古今第一帝秦始皇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杨坚

    要说隋唐时期的人物,不得不先说说杨坚此人,不少史料记载着以往的一些经典故事,也有一些关于杨坚此人有趣的民间趣事。自从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历经几个朝代,最终华夏再次大统就出自杨坚之手,我们先说说杨坚此人早期的一些人生经历,他的出生起点还是比较高的是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基本上都是先辈打下的根基。568年

  • 秦始皇统一六国最重要的两种大杀器 一种人人崇尚 一种人人向往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秦始皇,春秋战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战国七雄,秦国在初期顶多也就算个中等实力,与秦国相比,齐国楚国都算庞然大物,而且六国经常组团去堵秦国的大门——函谷关。但是发展到最后,秦国吊打六国,一直把他们打得割地“赂秦”,最后国破家亡,宗室之女也纷纷被秦始皇收进后宫。按理说,秦国地理位置没啥优势,经济也并不发达,人家

  • 秦始皇陵千百年来无人敢盗,只因死前的一句话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秦始皇,秦始皇陵

    秦始皇在历史上这么多的皇帝当中,那也是响当当的人物,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在秦始皇完成了天下统一之后,为了彰显自己的实力,秦王政元年(公元前247年),秦始皇就在为自己修建陵寝做准备。一直到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也就是说,秦始皇陵修建了差不多四十年

  • 秦三世,比秦始皇还要牛一点的中国皇帝,一套理论两千年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秦三世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也是第一位大一统的帝王,这位牛叉皇帝号称千古一帝,堪称一代雄杰。古往今来的伟大帝王大多遵循始皇帝的成规,很难超出他创立的范畴。然而,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皇帝在某一方面其实比秦始皇厉害,确切的说,没有这位皇帝中国的封建帝王制度就不会长久!秦始皇统治的弊端就会被无限放大!这位

  • 中国历史上最牛太监,影响力盖过秦始皇,受世人膜拜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郑和

    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古代的太监几乎心理没有几个正常的,一旦掌权之后,就开始蒙蔽皇帝,排斥异己,并惨杀那些忠臣,甚至祸国殃民。如赵高、刘瑾及魏忠贤等人,无一不是遗臭万年的大太监,他们劣迹斑斑,也被永远烙上了耻辱的标签。凡是总有例外,古代也出现过几个名流千古的太监,如明朝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他的七次下西洋,

  • 秦始皇真的找到了长生不老药?这个女人到底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秦始皇

    大家都知道,在秦始皇对长生不老是非常执着的,曾经他就派徐福到日本去求长生不老的仙药,徐福却一去不返。那么秦始皇是真的找到了长生不老的仙药吗?答案是肯定的,可是那并不是什么仙药,只是水银罢了。在勘测秦始皇地宫的时候发现了,地宫上的土地存在了很严重的汞异常。在后来的深入探测中发现汞的含量很高,于是猜测,

  • 中国史上十大未解之谜,镇国神器“禹王九鼎”真的藏在秦始皇陵中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秦朝,秦始皇,梦溪笔谈,慈禧,山海经

    《山海经》之谜《山海经》是一部先秦古籍,内容极为丰富,堪称考究上古中国社会的宝库。由于时隔久远,围绕着《山海经》的各种问题也是扑所迷离。大家争议的第一个问题,《山海经》的作者到底是谁?自古及今,这个问题都说法不一,有说是禹益、有说是邹衍、有说是夷坚。但是以上各种说法都缺乏实在的证据。在文献记载缺失的

  • 隋朝的皇帝对于日本的贡献,竟超过了秦始皇对于中国的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隋炀帝

    隋炀帝,是中国隋朝的皇帝,他在位时修大运河,创科举,三征高丽,前无古人,虽然最后成了亡国之君,但他对中国的贡献是不可磨灭了。那么问题来,为什么要说他对日本还有那么大的贡献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重头慢慢说。日本,古称倭国,这个倭字,还是中国皇帝汉光武帝高秀给赐的名。从此中,日本就正式成为了中国的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