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孔子周游列国为何先奔卫

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孔子周游列国为何先奔卫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073 更新时间:2024/1/23 20:13:31

孔子也并不是从刚出生就是圣人,他也是经历了一些磨难才会有今天的成就,才会成为我们伟大的圣人。关于他的故事有很多,其中最出名的就要数他拜师的故事了。

孔子拜师的典故

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是他还是认为自己的知识并不是那么的渊博。于是在他三十岁的时候,就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曲阜,来到洛阳想要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但是孔子的家到洛阳并不是那么的近的,之间的距离恐怕有上千米,于是孔子到洛阳的过程中基本上是都是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直到几个月后,终于来到了洛阳城。准备进洛阳城的时候,他瞧见一架马车,在马车的旁边站着一位将近七十多岁的老人。身穿长袍,头发和胡子全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的样子。于是孔子猜测这位老人可能是自己要拜访的老子先生吧!便上前行礼询问:“老人家,您就是老子先生吗?”老人见这位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就有些纳闷。孔子见老人神情疑惑,于是上前说:“我是学生孔丘,特地前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徒弟吧。”老人才恍然大悟:“原来你就是仲尼,听说你要来,我特地在这里迎你,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可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这以后,孔子每天都跟在老师身旁,有不懂的就随时问,而老子也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知道的传教给他。

孔子周游列国

春秋时期,孔子曾在老子门下完成学业后,带领他的一部分弟子周游列国以宣传自己的主,想借此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将鲁国作为起点和终点,途中经过了很多国家或地区,这段游历总共花了孔子十几年。事实上,还有一本学术性较高的散集,内容主要是关于孔子的经历,名字就叫做《跟孔子周游列国》。

孔子像

孔子游历了很多鲁国周边的国家,不论是大国还是小国,他都曾走到过。虽然孔子的游历之旅遗憾地没有过黄河,但是他周游列国的那段经历依旧带给他不少感悟和益处,为他的某些思想主张奠定了基础。

《跟孔子周游列国》的作者是著名作家钱钧华,这本书虽然主要是关于孔子的经历,但是它与一般的人物传记不同,,它是由一篇篇散文构成的。书中不仅有读起来让人身临其境的优美散文,还有几百张精美的照片,那些照片并不是作者从网上随意拉下来的图片,还是本书作者亲身前往那些地方亲自拍摄,并且精挑细选而出的,从中可见作者对这本书的看重。也因为这本书是散文类,增强了可读性。与此同时,这本书其实还具有较高的学术性。毕竟这书中的内容是由作者亲自前往那些孔子游历过的地方调查取材而得来的,并不是窝在室内翻阅各种书籍总结归纳出来的。

总而言之,孔子周游列国这是一大壮举,对他的思想、阅历的拓展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孔子临终遗言

曾在一次考古发现中得到一个好消息。关于春秋时代的竹简被出土,据相关考证,共有168片。这批竹简完整地记录了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孔子先生的临终遗言。这无疑是我国考古史,古代思想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孔子画像

关于这一竹简,刚发现时它是被包裹在一做工很有考究的一猪皮囊内,并且它的囊外涂了大概有一寸厚的保护层,与空气隔绝。在其中竹简又被分成21捆(大概每8个一捆),分别装在丝绸质的袋子内。关于它的包装风格很像是现在中秋节的高档月饼盒。这一个消息一流传出去,就受到了广大群众以及考古学家的关注。关于后续的调研工作就用了将近500多名的硕士以及百名的博士生。

对其竹简所记载的相关内容,这份孔子临终遗言是有一位自称是孔子的后代---孔健所杜撰的。作为一名在中国国内宣扬儒家精神的孔子后人。用这份遗言来增加大众群体对伟大孔子的崇拜和敬重感,包括自己是“孔子正宗嫡系”的身份更加受重视。关于遗言的真伪,实质上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他确实反映了孔子和儒学的真正本质,并且还体现了孔子教学的特点和服务对象。历程2000多年以来,孔子教学的人物一直都是延续这份遗言来做的。关于统治者也都是按照这份要领来统治国家,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

评价孔子

孔子,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集大成者,是我国儒家思想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一生留给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文化资源,是当之无愧的东方文化代表。

孔子

孔子出生在礼崩乐坏的西周,他的理想是恢复西周的礼乐秩序。为了实现这个理想,孔子一生历尽坎坷。尽管政治理想抱负无路施展,却不愿意与奸臣同流合污,始终坚定自己的立场,坚定对的德政追求;反对苛政,反对刑法,反对法治。孔子关心爱护百姓,教育大家懂得“爱人”,希望构建和谐社会。在实现理想的坎坷道路中,推行了“仁”、“礼”。始终坚持在仁礼思想基础上,建立了儒家学派。孔子的儒家学说,是我国几千年文化思想的核心主脉。

孔子一生推行教育思想,是开设私人学气第一人,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学内容,开展了“平民教育”局面。孔子是一位称职的好老师。拜在孔子门下的弟子有上千人,孔子针对他们不同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指导,培养出颜回、子路、子夏等多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弟子。

晚年,孔子还著作、整理了《春秋》《礼》等书籍,让我国传统文化的得到完善保存及传播。

孔子一直使我们尊崇的榜样,他不仅栖身在著名的典籍中,还端坐于庙堂之上,更是深深的存在于中华民族的灵魂深处。

标签: 孔子周游列国

更多文章

  • 孔子真实身高2米以上而且还是个武林高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孔子

    一个人一个方面的才能太优秀,就会掩盖他在其他方面的才能。比如张学友其实演技堪称影帝,但是大家都只知道他是“歌神”。孔子也是这样被人误解,因为孔子在儒家文化上的才能让后人记住了他,但是孔子其他方面的才能就被后人忽略了,其实孔子能文能武,还是个武林高手,而且他不是人们人物的矮子,他身高2米以上,堪称巨人

  • 野史趣闻:孔子背的最大的一口黑锅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孔子

    孔子可能是史上背黑锅最多的人了。就因为懂他的人实在太少,而自命不凡的人又实在太多。古往今来,文化由盛到衰,日益没落,特别是当今社会,文化变异相当严重。从文字的表面到内涵,都已面目皆非。古话被歪曲,名言被滥用,一切都在庸俗化、小人化,久而久之,中国人已经看不懂古代的文化了。所以,孔子才会背那么多的黑锅

  • 揭秘:孔子为何开了历史先河做出休妻之举?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孔子

    孔子的太太是谁?恐怕许多人不知道。《论语》记载孔子的言行,没有一个字涉及他的太太。历朝历代研究孔子者甚多,也没有看到有谁专门研究过他的太太。对许多人而言,这个人似乎不存在。但是孔子肯定有太太。因为,《论语》记载着孔子教子和嫁女的事。既然有儿子有女儿,可见孔子一定有太太。第一个提供孔子太太信息的人,是

  • 孔子居然是私生子:身高九尺六寸似姚明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孔子

    孔子到底长什么模样?两千多年来世人一直没有定。山东省文物部门近日透露,目前最早的孔子壁画像已经在山东现身——这就是前不久在东平县一座汉代墓室中发现的孔子见老子问礼故事的彩绘壁画。孔子研究专家认为,这身布衣打扮的孔子像表明,在当时的老百姓心目中,孔子就是一位普通布衣学者。每个人心中都有个孔子,可是清晰

  • 中国军训历史悠久:孔子也当过军训教官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孔子

    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开始了对学生的军事教育,周朝的标准课程有“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就是射箭技术,御则是驾驶马车的技术,因为一直到春秋时战车都是战场上重要的作战工具。孔子是中国民教育的开创者,他在教育过程中,将射御之术看得与礼乐教化一样重要,《孔子家语·观乡射》就记载有孔子教射的内

  • 你不知道的孔子:草根出身游列国如丧家之犬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孔子

    话说,古时候的人就已经知道什么叫环游世界。周游列国对于古时候的人来说即是环游世界,那时候的交通不方便全都是靠脚走路。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认为孔子就是个圣人,是个优秀的老师。今天要来说说你不知道的孔子,看看孔子的另一面是怎么样的。在鲁国,孔子感到终究难以施展政治抱负,于是带领颜回、子路、子贡、冉有等10

  • 历史轶闻:圣人孔子为什么会三次流泪?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孔子

    一哭丧主《论语》有两处记述了孔子的哭泣,其中一次是为丧主。“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临丧哀,不甘。日哭,则不歌。”孔子早年曾治丧礼,他主持的丧礼应该很多。可如何一遇丧主在旁便食不甘味并哀伤哭泣?这也太没有职业水准了。即使“丧,与其易也,宁戚”。那也应该是丧主悲戚,何至专业主持“哀”而“日哭”?那

  • 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圣人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孔子,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开创者。作为一代大贤,孔子有着过人的智慧和见解,其言论很有启发性和教育性。他善于观察和体验生活,常常能从身边细小的事情,自然万物中领悟到人生百态的哲理。孔子游春孔子游春出自《论语》: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是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尔也。” 内容叙述的是:春暖花开

  • 揭秘孔子不费辛苦周游列国的真实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孔子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但同样也是一个才华得不到施展的政治家,他宣传的“仁”“克己复礼”的思想,在战国那个纷乱的年代根本就没有实施的机会,最终他只能选择教书育人,为中国古代教育做出的杰出的贡献。孔子周游列国讲学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非常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万,

  • 揭秘:传说孔子女婿公冶长懂鸟语 因此获罪入狱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公冶长

    诸城大地从来人才辈出,不少传奇人物不但闪耀在诸城的历史上,更闪耀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在2500多年前的诸城大地上,就有一位奇特的人物,传说他能够听懂鸟语,并因此而获罪入狱,同样因为懂鸟语而被无罪释放甚至为国家立功,他就是公冶长。他深受老师孔子的赏识,并最终娶了孔子的女儿为妻。路见不平偶得神技关于公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