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割发代首是什么事情

曹操割发代首是什么事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970 更新时间:2023/12/20 2:00:09

古代曹操的官兵在经过麦田时,曹操命令官兵们不准践踏麦地,如有违反则要杀头。于是官兵们都下马用手扶着麦秆,小心翼翼地蹬过麦田,这样一个接着一个,相互传递着走过麦地,没一个敢践踏麦子的。老百姓看见了,没有不称颂的,有的望着官军的背影,还跪在地上拜谢。曹操骑马正在走路,忽然,田野里飞起一只鸟儿,惊吓了他的马。他的马一下子蹿入田地,踏坏了一片麦田。他要执法官为自己定罪,被执法官拒绝。曹操要举刀自杀,被众人劝住。于是,他就用剑割断自己的头发说:“那么,我就割掉头发代替我的头吧。”

字面意思:把头发割了代替砍头。古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割发可以算是不孝之大罪,所以曹操就在军前割发代首以明军纪。已经演变为对中国贪官污吏的处罚捉小放大的调侃。

这个故事曾被当作曹操严于律己的事迹而流传,但从现代的眼光看看,这种场景却是特权的彰显。

如今,不少官员也玩起了割发代首的游戏,当违反了纪律甚至法律时,只是象征性地道个歉或以内部处分形式代替法律的惩罚,个别被免职的倒霉蛋,风头一过就又走马上任。在这种特权之下,普通公众自然是十分不满,却又无可奈。正如曹操的马是因受了惊才犯错,情有可原,谁又没有“割发代首”的可原之“情”呢?

给《三国演义》注解的纶和毛宗岗父子看到这里大骂曹操真是“奸雄”:好你个曹操,死刑你就这样给免了!

其实毛氏父子的言论是不对的,其实这也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叫做“髡(kūn,音昆)刑”。我们知道,古代人都是长发,用簪子固定住。而短发的只有一种人:奴隶!古代越国人都是短发,所以被说是野蛮人,在中原人看来,短发是低贱的象征。包括曹操手下的崔琰就被曹操罚为奴隶,但是不可能会真的让堂堂一个士人去挖煤吧!他受的刑罚正是这种刑。

这种刑罚对人身没有伤害,但却是心灵上的极大处罚,尤其在古代,阶层分工明显,这种刑罚施予到士人身上,更胜于杀掉他![1]

曹操没有杀掉崔琰而仅仅是对他施予这种刑罚,由此可见一斑。而另一方面。曹操身为一个君主,能够自己将自己处以奴隶的刑罚,这也算是很少见的了。

另外,自汉代,儒家便是主流,而儒家思想其中就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由此可见,在当时,割发是非严重的。

至此,曹操手下“众军皆惊”,没有一个敢违背曹操命令的。

标签:

更多文章

  • 曹操是怎么统一北方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曹操精于兵法,在统一北方起到了积极作用,黄巾起义之后,东汉解体,军阀混战。在混战中,不仅董卓、李傕等凉州军阀到处屠杀人民、抢劫财物,因而普遍出现了“民人相食,州里萧条”的荒凉景象。从初平二年(191年)至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先后消灭长江中下游以北各割据势力,统一中国北方大部地区。曹操在统一北

  • 曹操是怎么唯才是举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汉时期选拔官吏,被选用人既要有仁义孝悌等方面封建道德品质,也要有高贵的家世出身。曹操用人不重虚誉,他选用官员要“明达法理”,能行法治。用崔琰、毛玠掌管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 曹操在文化方面有什么政策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藏书曹操喜爱坟典和六艺之学。在统一北方的混战中,就注意对图书的保护和收求。建安五年(200年)他击败袁绍后,下令“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任魏公后,设置了掌管典籍的官吏,广收在战乱中散佚的东汉官府和民间藏书,“采辍遗亡”,藏在中外三阁和秘书省。还请蔡邕之女蔡文姬讲其藏书之事,蔡文姬“缮书送之,文无遗误

  • 曹操壮士暮年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曹操在孙权擒杀关羽、取得荆州后,表孙权为骠骑将军、荆州牧。孙权遣使入贡,向曹操称臣,并劝曹操取代汉朝自称大魏皇帝。曹操将孙权来书遍示内外群臣,说:“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耶!”曹操手下群臣乘机向曹操劝进。[58]曹操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还军洛阳。当月,病逝

  • 曹操的势力是如何短时间崛起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用卑劣手段抄刘备后路夺得徐州的吕布,是一个无行小人。他反复无常,为天下所忌。吕布占了徐州,袁术向他靠近,愿为儿子娶他的女儿。袁术在淮南称帝,派韩胤为使者通告吕布,并迎亲,吕布表示同意。这时,吕布所属沛相陈珪,早就倾心曹操,他要阻挠吕布与袁术结盟,于是劝吕布协同曹操,共图大计。曹操派人送来诏书,他立即

  • 曹操在经济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曹操在攻破邺城后,鉴于东汉后期沉重的人头税,改为户调制,对土地所有者(包括自耕农和地主)收田租每亩为四升,每户出绢二匹、绵二斤,“他不得擅兴发”。这一政策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得到了一致的拥护。兴修水利曹操在世时大力兴修水利设施并卓有成效,如在周瑜的家乡舒城建立的七门三堰一直到北宋仁宗时还能每天浇灌

  • 曹操为什么要迎接汉献帝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建安元年(196年)二月,曹操讨平汝南、颍川一带的黄巾军何仪、刘辟等部,献帝封曹操为建德将军。六月,因曹操谋士董昭的劝说,献帝身边的杨奉等人表请拜曹操为镇东将军,袭父费亭侯之爵位。曹操想迎接献帝,其谋臣大多认为山东尚未平定,献帝身边的韩暹、杨奉等又骄横难制,所以不赞成迎接献帝,但荀彧、程昱极力支持,

  • 曹操位极人臣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建安十七年(212年),汉献帝准许曹操“参拜不名、剑履上殿”,如汉丞相萧何故事。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起兵号称四十万,亲自南征孙权。次年正月,曹军进至濡须口(今安徽巢县东南),攻破孙权设在江北的营寨,生擒其将公孙阳。孙权亲率军七万,前至濡须口抵御曹军。两军相持月余,曹操的水军作战失利。由于春雨

  • 曹操为什么要施行屯田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汉魏之间,社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出现大饥荒。这一时期,粮食供应成为各军事集团最大的问题,因军粮不足而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建安元年,曹操采纳枣祇等人的建议,利用攻破黄巾所缴获的物资,在许下募民屯田,当年即大见成效,得谷百万斛。于

  • 曹操陈留起兵的经过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驾崩,太子刘辩登基,何太后临朝听政。大将军何进想趁灵帝驾崩、宦官失势之机诛灭十常侍,但没有取得何太后的支持。于是何进采纳袁绍的建议,不听曹操和陈琳的劝谏,便征召停留在河东郡的董卓率其部众进京,以便于胁迫何太后同意诛杀宦官。董卓尚未抵达京城,何进已被宦官下手谋杀。同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