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学良自述:不抵抗命令是我下的

张学良自述:不抵抗命令是我下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292 更新时间:2023/12/13 0:40:38

关九一八事变时不抵抗政策,多年来都流传说:是蒋介石下令让张学良不抵抗的,但后来又把不抵抗的责任都归到张学良头上。张学良替蒋介石背了黑锅。现在史学界正在对此进行澄清。这里专门介绍张学良晚年对此问题的说法。

张学良晚年多次谈及九一八事变时的不抵抗责任问题。他反复说明,九一八事变时下令不抵抗者,是他自己,而不是国民政府中央。他是在获得自由的情况下谈这一问题的。

1990年,日本广播协会采访张学良时,张学良说:“九一八事变时,我认为日本利用军事行动我们挑衅,所以我下了不抵抗命令,我希望这个事件能和平解决,我对九一八事变判断错了。”

是我自己不想扩大事件,采取了不抵抗政策。""当时没想到日本人会大规模地进攻,所以判断,不可乘日本军部的挑衅而扩大事件。""到现在有很多学者认为是中央政府下达过不抵抗指示。""中央不负责任。所以,我不能把'九一八事变'中不抵抗的责任推卸给中央政府。"

但日本广播协会的采访录认为:"关于不抵抗政策,张学良极力证明并非蒋介石的责任,考虑到他现在所处的立场,不得不做如是说。"意指张学良身居台湾,出于处境,不能不这样说,上述不能代表张的真实思想。

其实不然。张学良从来是好汉做事好汉当的性格。一般来说,他不大会屈从于形势,言不由衷。特别是到了1990年,不仅蒋介石早已逝去,蒋经国亦已辞世,他已基本上获得自由。

是年6月1日,台湾政要张群等人和张学良的亲友在台北圆山饭店公开为张九十岁生日庆寿,或可视作张学良获得自由的一个标志。日本广播协会采访他是在这之后。没过多久,他即赴美访游。

假如说,蒋氏父子,尤其是蒋介石在世时,他谈历史问题还有所顾忌的话,这时他应是可以直言了。也正因为如此,他这时才主动邀请华人历史学者唐德刚教授"为他的回忆录捉刀"。1991年张学良赴美在纽约期间,他又主动要求与哥伦比亚大学年轻留学生座谈抗日战争历史,由此引发了哥大口述历史处与张学良合作,记录他口述历史的工作。

1991年5月28日,张学良在纽约曼哈顿中城贝公馆接受纽约东北同乡会会长徐松林偕老报人勇等8人访谈时,有人提问:"大陆拍摄的电影《西安事变》说:蒋介石下手谕,令你对日本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究竟有没有这道手谕呢?"张学良立即回答:"是我们东北军自己选择不抵抗的。

我当时判断日本人不会占领全中国,我没认清他们的侵略意图,所以尽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给他们扩大战事的藉口。'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是我下的指令,与蒋介石无关。"

张学良不止一次谈及九一八事变时不抵抗问题,他都是这样说的。他不仅公开答记者问如是说,即在私下对他所信任的人也同样是这样讲的。有章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曾给张学良10余件电报函件,令其不抵抗。张学良的部下卓如、阎宝航建议他将这些电报妥为保存。

后来张氏夫人于凤至让张学良赴欧考察时,特地保存在伦敦汇丰银行保险柜中。因为有这些函电,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夫人于凤至即以此威胁,使国民政府中央和蒋介石不敢加害张学良。

但有的学者指出:阎宝航、王卓如晚年均在大陆,也写过有关张学良的文章,但均未提及将不抵抗命令原件存于汇丰银行这样的大事。

据为张学良所信任,替张氏记录口述历史的哥伦比亚比亚大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张之宇记载:"张氏曾自疚,告诉笔者:我是封疆大吏,中东路,九一八事件,对苏、日关系,平时我有自主权,不能说有了事,推卸责任。外间传说我有蒋(介石)先生不抵抗手谕存在于凤至手中,是扯淡。于凤至不是那种人。"

著名华人历史学者唐德刚应张学良之邀,为他录载他的口述历史。唐记载了张学良回答他询问九一八事变不抵抗问题的一段谈话。张学良与唐德刚谈话记录中,对"不抵抗命令"有如下一段记述:"我要郑重地声明,就是关于不抵抗的事情,九一八事变不抵抗,不但书里这样说,现在很多人都在说,这是中央的命令,来替我洗刷。

不是这样的,那个不抵抗的命令是我下的。说不抵抗是中央的命令,不是的,绝对不是的。"张学良说:"那个不抵抗命令是我下的。我下的所谓不抵抗命令,是指你不要跟他冲突,他来挑衅,你离开他,躲开他。"他解释当时他为什么下令不抵抗:因为过去对日本的挑衅,一直"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我当时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东北那么大的事情,我没把日本人的情形看明白,……我就没想到日本敢那么样来(指用武力侵占整个东北---引者注),我对这件事情,事前未料到,情报也不够,我作为一个封疆大吏,我要负这个责任。"张学良说明:"这就是我给你的解释。不抵抗,不能把这个诿过于中央。"

唐德刚教授笑着感慨道:"我们听了五十多年了,都是这个说法呢,都说是蒋公给你的指令呢?""……都说蒋公打电报给你,说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民族国家于不顾。

又说你拿着个皮包,把电报稿随时放在身上。"唐教授探询地问张学良。张学良回答说:"瞎说,瞎说,没有这事情。我这个人说话,咱得正经说话。这种事情,我不能诿过于他人。这是事实,我要声明的。最要紧的就是这一点。这个事不是人家的事情,是我自个儿的事情,是我的责任。"

张学良自述,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下不抵抗命令者,是他自己,而非中央政府。这是对"不抵抗主义"责任最有力的澄清。

标签: 事变张学良日本抵抗

更多文章

  • 进士太监成敬简介 成敬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太监,景泰,因为,之后,所以

    成敬是宣德到景泰年间的太监,之所以说他是进士太监,是因为他有进士的功名。许多人对此表示疑问,一个太监什么时候也可以考取功名了?太监的确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但是成敬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还不是太监。问题又来了,既然他是进士的功名,那么入朝做官就好,如何会成为皇宫中的一个太监呢?这要说到明宣宗朱瞻基时期,晋王

  • 明英宗时期“曹石之变”是如何发生的?曹吉祥一个太监哪里来的胆子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后来,自己,谋反,之后,吉祥

    “曹石之变”,指的是明英宗时期权宦曹吉祥和权臣石亨的叛变,二人在内朝和外朝权势滔天,势力相当,所以被当时人合称为“曹石”。曹吉祥和石亨二人,都是通过帮助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重新坐上皇位而受到明英宗的宠信和重用。依靠着夺门之功,二人成为朝中权贵,肆意打压

  • 曹操为何不信任司马懿?曹操为何强行招揽司马懿而不是杀了他?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司马,为什么,不是,信任,魏

    曹操爱才之名非常著名,三国时期,魏国阵营的能人异士多如牛毛,许多有才之人仰慕曹操,还主动投奔曹操。但是,有一个人,让曹操爱也不是恨也不是,这个人就是司马懿。曹操为什么一定要将司马懿拉入自己的阵营呢?第一次被拒绝后,曹操为何还能“二顾茅庐”,再次强行招揽司马懿呢?讲道理,他为什

  • 明司礼监太监陈矩是个什么样的人 陈矩的“妖书”一案是怎么回事儿?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太监,因为,事情,自己,但是

    太监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男子经过特殊的处理,失去生育能力,随后经过挑选,成为贵人奴仆,服侍皇族宗室。太监不管是在古时候还是在今天的名声偶读不好听,一说到太监,大家多是以鄙夷的眼光看待的。倒不是因为他们是不男不女的一群人,而是因为大家一听到太监,脑海中浮现的便是一个奸诈贪婪,混乱国政

  • 鲍姑生平简介 她有什么历史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非常,她们,人们,姑娘,一个

    鲍姑是我国古代晋代时期的一名女医生,后来成为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学家。古代的人,大多以约束女子的学习为俗,连豪门世家之中的女子都少有主动去学习书籍理论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真的是这样吗?那些在历史上留下了名字的好女人和坏女人,她们真的一无是处吗?苏妲己、赵飞燕、冯小怜、杨贵妃等等,哪一个没有自己擅

  • 中国历史上的三大贤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大贤,历史上

    孟母三迁的故事,不仅仅是几千年以来中国教育文化的典范,也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母亲样板。几千年以来,没有另外一个母亲的教子故事超越她。尽管这个故事已经越过了几千年的岁月沧桑,但是,至今依然在人类的思想文化殿堂熠熠生辉。孟母是鲁国大夫党氏的女儿,居我国历史上三位伟大的母亲(孟母、徐母、岳母)之首。孟子能够

  • 历史上有哪些文武双全的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文武双全,人物,上有,哪些

    比如吕布突然没了练武的兴致去开马场,刘伯温觉得出谋划策真是好无聊不如开个商铺,李白不想写诗转而酿酒,同脑洞的还有周克华当快递员,柯洁投身高数领域,我只是打个假设,不知有没有实际案例?希望各位拿出来分享一下。答:中国古代的名人里,那些多才多艺的牛人,本就非常常见。但“天下第一”

  • 明朝成化年间太监钱能简介 钱能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百姓,之后,安南,贵妃,云南

    明朝成化年间,有这样一批太监。他们贪婪狡诈,收刮百姓钱财,是国之蛀虫。而这批人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靠讨好明宪宗的宠妃万贵妃发迹,凭借万贵妃的宠爱,尽管多次被弹劾,最终也能幸免于难。本文的主角,钱能就是其中一个。钱能是女真人氏,于正统四年入宫。钱能还有三位兄弟,他们一起进入皇宫,因为钱能排行老三,所

  • 盘点中国历史上“造反”的几位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盘点,造反,皇帝,几位,历史上,中国

    泱泱中华五千年,出了数以百计的皇帝。按理说,皇帝应是一国最高统治者,拥有无上的权威。但在千年皇帝史中,却出现了一些因各种原因而“造反”的皇帝。皇帝是怎样“造反”的?他们为什么要“造反”呢?第一:“造反”的

  • 兰陵公主是谁?兰陵公主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简介,生平,公主,兰陵

    兰陵公主杨阿五是隋文帝杨坚和独孤皇后的爱女,排行第五,所以杨坚就给这个粉雕玉琢的小丫头起名叫做杨阿五。虽然这个名字比起大姐杨丽华的名字来说,好像是土了一点,但是却有一份别样的亲昵在里面。杨阿五虽是杨坚的爱女,从小被杨坚宠着长大,但是她的婚姻还是免不了带有政治色彩,而且她的两段婚姻的结局都很不幸。杨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