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昌盛是谁?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昌盛是谁?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292 更新时间:2023/12/21 8:03:37

昌盛,贵州都匀长官司人,是明朝初年的太监,从明太祖到明宣宗时期,都深受皇帝的信任,在神宫监任职。

昌盛在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时入宫,当时年仅十一岁,就被分配到太祖身边伺候。虽然年纪小,但是办事却麻利谨慎,因此得到明太祖恩宠。

不止是明太祖,后来他去成祖跟前听后差遣,也能很快的将事情办好,也受到明成祖的重视。据说当时他整日都跟在成祖身边,经因为事情办的好而受到成祖的夸奖。成祖继位之后,就被封为长随奉御。

因为办事麻利而妥当,明成祖十分信任他。后来在永乐十年的时候,将他调到太孙朱瞻基身边伺候。昌盛侍奉朱瞻基十四年的时间,一直都小心谨慎,进退得宜,所以宣宗刚刚继位,就将他提为神宫监太监,就是为了奖赏他多年一来的辛苦劳累。

也许是自小的情谊,明宣宗对昌盛的重视和信任远在太祖和成祖之上。据说当时宣宗每次御驾亲征或者是到地方上巡视的时候,都是昌盛在前方作为导,十分信任。

除此之外,宣宗还经常让他担任明朝使者,代表明朝出使外国。这个职位,算是外交使臣,事关国家体面,十分重要。而昌盛就是因此不仅在本国出名,同时也扬名国外,只不过这个名扬的不是好名,很可能是恶名。

昌盛在明朝史籍中的评价很高,礼部尚书胡撰的墓志铭中,对他评价尤其高,说他“性行纯诚”,“累使朝鲜皆能宣布化,使夷人悦服,朝贡者接踵于道”。但是事情真是这样吗?还真有可能不是,因为在《朝实录》记载的昌盛,却是一个贪得无厌之人。

昌盛深受宣宗信任,在宣德二年到八年这段时间里,多次作为明朝使臣与朝鲜籍宦官尹风、白彦等人出使朝鲜,选取处女、海东青、土豹、海味等。因为选取处女,是受到儒家礼法抨击的,所以一直都以“贡药材”、“贡白纸”为代号,遮掩朝臣耳目。

昌盛作为明朝使臣前往朝鲜,为皇帝选取贡品,自然代表的就是皇帝和明朝朝廷。作为明朝附属国的朝鲜,对昌盛自然十分优渥。在明朝历史资料之中,朝中官员赞扬昌盛宣扬了明朝的威名,但是在《李朝实录》中却记载了昌盛不同的一面。

昌盛作为使者,第一次到朝鲜的时候就露出了贪婪好财的一面。作为明朝使臣,朝鲜国王为了表示对明朝的臣服,对他自然有厚赏。但是除了国王的赏赐之外,他还大肆索求其他财物和土特产等。《李朝实录》说他“赏赐之柜但六,自己之柜百”。

在面对朝鲜君主和大臣的时候,毫无礼数,大放厥词,甚至于动不动就“鞭笞朝臣”。所以李朝世宗说他“虽俘处女、假犬为名,实为谋利而来”。

尽管对昌盛所作所为十分痛恨,但是却碍于明朝的威名。害怕得罪昌盛,以至于他会到明朝皇帝面前说朝鲜的坏话,所以对待昌盛的贪婪,朝鲜上下选择了忍让。

这样的忍让,换来的只是昌盛肆意贪婪。所过州县见有美物即取之,又随意夺民间马匹。

昌盛的所作所为后来传到了宣宗的耳中,虽然不至于处置昌盛,但是却也去信给朝鲜国王,嘱咐他无需小心应付。“朝廷遣人至王国中,王待以饮食足矣,毋遗以物。”还说:“王父子敬事朝廷,多历年岁,逾久逾笃,朕所深知,非左右近习所能间也,王无虑焉。”

然而这道谕旨,并没有让昌盛收敛一二。在宣德二年到八年的时间里,他多次出使朝鲜,一次比一次贪婪。所以昌盛在明朝学者中评价很高,但是到后世,许多学者则认为他丢了明朝大国颜面,是个十足小人,对他评价很低。对此,你们怎么看呢?

标签: 朝鲜明朝昌盛作为但是

更多文章

  • 张学良自述:不抵抗命令是我下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事变,张学良,责,日本,抵抗

    关九一八事变时不抵抗政策,多年来都流传说:是蒋介石下令让张学良不抵抗的,但后来又把不抵抗的责任都归到张学良头上。张学良替蒋介石背了黑锅。现在史学界正在对此进行澄清。这里专门介绍张学良晚年对此问题的说法。张学良晚年多次谈及九一八事变时的不抵抗责任问题。他反复说明,九一八事变时下令不抵抗者,是他自己,而

  • 进士太监成敬简介 成敬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太监,景泰,因为,之后,所以

    成敬是宣德到景泰年间的太监,之所以说他是进士太监,是因为他有进士的功名。许多人对此表示疑问,一个太监什么时候也可以考取功名了?太监的确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但是成敬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还不是太监。问题又来了,既然他是进士的功名,那么入朝做官就好,如何会成为皇宫中的一个太监呢?这要说到明宣宗朱瞻基时期,晋王

  • 明英宗时期“曹石之变”是如何发生的?曹吉祥一个太监哪里来的胆子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后来,自己,谋反,之后,吉祥

    “曹石之变”,指的是明英宗时期权宦曹吉祥和权臣石亨的叛变,二人在内朝和外朝权势滔天,势力相当,所以被当时人合称为“曹石”。曹吉祥和石亨二人,都是通过帮助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重新坐上皇位而受到明英宗的宠信和重用。依靠着夺门之功,二人成为朝中权贵,肆意打压

  • 曹操为何不信任司马懿?曹操为何强行招揽司马懿而不是杀了他?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司马,为什么,不是,信任,魏

    曹操爱才之名非常著名,三国时期,魏国阵营的能人异士多如牛毛,许多有才之人仰慕曹操,还主动投奔曹操。但是,有一个人,让曹操爱也不是恨也不是,这个人就是司马懿。曹操为什么一定要将司马懿拉入自己的阵营呢?第一次被拒绝后,曹操为何还能“二顾茅庐”,再次强行招揽司马懿呢?讲道理,他为什

  • 明司礼监太监陈矩是个什么样的人 陈矩的“妖书”一案是怎么回事儿?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太监,因为,事情,自己,但是

    太监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男子经过特殊的处理,失去生育能力,随后经过挑选,成为贵人奴仆,服侍皇族宗室。太监不管是在古时候还是在今天的名声偶读不好听,一说到太监,大家多是以鄙夷的眼光看待的。倒不是因为他们是不男不女的一群人,而是因为大家一听到太监,脑海中浮现的便是一个奸诈贪婪,混乱国政

  • 鲍姑生平简介 她有什么历史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非常,她们,人们,姑娘,一个

    鲍姑是我国古代晋代时期的一名女医生,后来成为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学家。古代的人,大多以约束女子的学习为俗,连豪门世家之中的女子都少有主动去学习书籍理论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真的是这样吗?那些在历史上留下了名字的好女人和坏女人,她们真的一无是处吗?苏妲己、赵飞燕、冯小怜、杨贵妃等等,哪一个没有自己擅

  • 中国历史上的三大贤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大贤,历史上

    孟母三迁的故事,不仅仅是几千年以来中国教育文化的典范,也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母亲样板。几千年以来,没有另外一个母亲的教子故事超越她。尽管这个故事已经越过了几千年的岁月沧桑,但是,至今依然在人类的思想文化殿堂熠熠生辉。孟母是鲁国大夫党氏的女儿,居我国历史上三位伟大的母亲(孟母、徐母、岳母)之首。孟子能够

  • 历史上有哪些文武双全的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文武双全,人物,上有,哪些

    比如吕布突然没了练武的兴致去开马场,刘伯温觉得出谋划策真是好无聊不如开个商铺,李白不想写诗转而酿酒,同脑洞的还有周克华当快递员,柯洁投身高数领域,我只是打个假设,不知有没有实际案例?希望各位拿出来分享一下。答:中国古代的名人里,那些多才多艺的牛人,本就非常常见。但“天下第一”

  • 明朝成化年间太监钱能简介 钱能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百姓,之后,安南,贵妃,云南

    明朝成化年间,有这样一批太监。他们贪婪狡诈,收刮百姓钱财,是国之蛀虫。而这批人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靠讨好明宪宗的宠妃万贵妃发迹,凭借万贵妃的宠爱,尽管多次被弹劾,最终也能幸免于难。本文的主角,钱能就是其中一个。钱能是女真人氏,于正统四年入宫。钱能还有三位兄弟,他们一起进入皇宫,因为钱能排行老三,所

  • 盘点中国历史上“造反”的几位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盘点,造反,皇帝,几位,历史上,中国

    泱泱中华五千年,出了数以百计的皇帝。按理说,皇帝应是一国最高统治者,拥有无上的权威。但在千年皇帝史中,却出现了一些因各种原因而“造反”的皇帝。皇帝是怎样“造反”的?他们为什么要“造反”呢?第一:“造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