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只有他,读懂了苦难

只有他,读懂了苦难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1087 更新时间:2023/12/31 4:16:29

当73岁的徐渭咽下生命的最后一口气,他绝对想不到自己能在后世有那么多粉丝。

在他去世近百年后,人们将他与杨慎、解缙并列为“明朝三大才子”;郑板桥自称“青藤门下走狗”;齐白石恨自己不能为他“磨墨理纸”。

注:徐渭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

这些都是后话。事实上,在写下那首《读庄子》时,一生潦倒的徐渭就做好了消失在历史碎片中的准备。

庄周轻死生,旷达古无比。

何为数论量,生死反大事。

乃知无言者,莫得窥其际。

身没名不传,此中有高士。

这并非是徐渭对自己的才华没有信心。终其一生,他艰难地承受着接连不断的致命打击,能活那么久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童年的不幸在徐渭还没出生时就注定了。父亲中年丧妻,娶了苗氏作继室,因苗氏未能生育,晚年又纳其侍女为妾,这才生下了徐渭。

他出生后一百天父亲去世,大哥拿着父辈的积蓄外出经商,赔光了家底。苗夫人被迫遣散仆人,其中就包括徐渭的生母,那一年徐渭十岁。四年后苗夫人重病不起,徐渭“私(下)磕头,不知血,请以身代”也无济于事。

小徐渭天赋秉异,无书不读,六岁能日诵千言,十岁就效西汉扬雄作汉赋。但他不愿学八股,连续九次参加科考,只中了秀才。期间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他因出不起聘礼两次入赘,却先后丧妻亡兄。未到中年,就只剩下一个儿子和自己相依为命。

渭 驴背吟诗图 故宫博物院藏

这样多的变故和挫折,早已超出普通人的承受极限,却激发出了徐渭胸中的垒块不平之气。

市客屠聚集,高空醉屡看。

何妨高渐离,抱却筑来弹。

荆轲和高渐离是徐渭最崇拜的偶像。他曾师从武术大师彭应时专研剑术,在那个年代,既然无法效仿荆轲刺秦,那又何妨不做高渐离,与屠夫野人狂饮纵歌于市井之间,击筑助兴。

佩刀骑马三十里,夜眠酒家枕刀醉。

这天浙东大侠吕正宾在桐乡大破倭寇,事后找到徐渭痛饮数日,并以”断倭之首取下腰”的日本刀相赠。分别后,徐渭佩刀策马三十余里,枕刀而眠。

千喉似火逢薪热,一寸入口狂烟灭。

少年徐渭意气风发,举手投足间都是冲天的豪气。夏日炎热难耐时,他饮冰去火,随口就是一句狂烟灭。

明嘉靖一朝,东南沿海倭患不绝。生在东南的徐渭并不满足于做舍身取义的剑客,他熟读兵书,有更远大的志向。

1555年,两万明军围剿盘踞在陶宅的一千倭寇,竟大败。35岁的徐渭写下《陶宅战归序》,毫不留情地指出明军战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为帅者不能用人,即所谓“能言者多在下,不能察而用者多在上。

也许正是这篇文章,吸引到了后来接任浙直总督胡宗宪的目光。胡宗宪是权臣严嵩的门生,徐渭本不愿为之效力。胡宗宪礼聘再三,并保证以宾客礼相待,且绝不限制他的人身自由,徐渭这才勉强答应。

胡宗宪威震东南,治军极严,府中人看到他都俯身说话,头也不敢抬。徐渭到任的第一天,却穿了一身破衣服,长揖之后就自己坐下,旁若无人地纵谈天下大势。

胡宗宪非常欣赏徐渭的才华和豪侠之风,以国士相待。不仅为他遣币说媒,还在他养病辞归之时再三致信慰问,寄来诗书、俸金以及科考的考卷。一次,胡宗宪有急事要找徐渭商议,派去传话的手下回报说“徐秀才方大醉豪嚣,不可致也。”胡宗宪听了,反而很高兴。

徐渭没有辜负他的厚爱。入幕之初,代其连写《进白鹿表》和《再进白鹿表》,嘉靖帝读毕大喜,赏胡宗宪宝纱彩缎,赐一品俸。至于抗倭的战略部署,胡宗宪也无不与之筹划,诱降倭寇首领汪直,就有他的一份功劳。而为了制定破敌之策,徐渭甚至还主动充作士兵,上前线侦查敌情。

可惜好景不长,入幕五年后,严嵩倒台,党争之下,胡宗宪被锦衣卫逮捕,最终自缢于狱中。

胡宗宪的死对徐渭的刺激很大。

明代法制严酷,牵连极广,一入诏狱,生不如死。他狂病发作,用巨锥刺破耳朵,用锤子砸碎肾囊,为自己写好了墓志铭,连续自杀九次之多,后来因错手杀了妻子入狱七年。

1573年,万历登基,大赦天下,徐渭出狱了。

那一年他五十二岁,好不容易建立的一点功业也随着胡宗宪的自杀而烟消云散。他身负大才,却没有功名,不过是个穷困的秀才。

可他依然壮心不已。他应宣化巡抚吴兑之请北上,虽然在宣化只停留了半年,他依然展现了超人一等的才智与谋略。

徐渭 十二月花卉图之荷花 佛利尔美术馆藏

他策马巡视边地及众险要关隘,发现上谷一地有军队十万、马匹五万,一年的军需用度超百万,朝廷难以供应。他提出让当地盐商来交易换取,从各地买来粮食、草料。

下面的这首诗写在徐渭从胡市归来之后。

胡养复胡王,无鹰不饱飏。

满城屠菜马,是鼻掩绵羊。

即苦新输辇,犹胜旧杀伤。

从来无上策,莫笑嫁王嫱。

多年的民族融合,双方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战争从来都不是一个优先的选择,如果罢兵互市,每年省下的军费将以亿计。在写给宣化总兵雷龙的信中,他就阐明了满汉和好的裨益。

因病从宣化辞归后,他又应辽东总兵李成梁之子李如松的邀请,赴辽东教他兵法。1588年,日本入侵朝鲜,李如松率领的明朝援兵长驱直入,直捣平壤,打败了不可一世的丰臣秀吉。

然而在同一时间,行近暮年徐渭在山阴老家中养病。他穷困潦倒,卖掉了几年前边关有人赠予的狐裘。

人生最后的十年,徐渭是在山阴老家独自度过的。他的长子徐枚极不孝顺,很早就不相往来。次子徐枳被他介绍到了李如松帐下任职。

六十九岁那年,徐渭酒后跌倒致肩骨脱臼,收到了李如松寄来的一斤长白山人参。他一生不愿求人,也从不白白收受他人馈赠,即使亲密如李如松也不例外。但在这次答谢的信笺里,他却直白地提出了一个“非分之想”:

“……更有一言,不识进退。仆有胡说六、七百页,今拟刻其半,得参十五斤可矣。待尽之人,妄希一二语传后,此故人千百之惠也。以公不弃鬼物,故聊及之,不敢必也。

大意是他写了有六七百页的“胡言乱语”,想要把其中的一半刊刻出版,需要十五斤人参。作为一个将死之人(他自称“鬼物”),希望能有一两句话传给后人。在最后,一向狂傲的徐渭语带逡巡地加了一句“不敢必也”,翻译成白话就是“也不敢奢望您一定能满足我的要求”。

英雄气短,令人唏嘘。

徐渭 墨葡萄图 故宫博物馆藏

数月后,十五斤人参悉数寄至,徐渭也用他最后的力气留下了自己曾经来过这世上的证据。

可是人们似乎还是把他遗忘了。

直到他去世五年后,31岁的袁宏道在绍兴陶望龄家中偶然发现了一本沾染了黑色煤烟灰的诗集,这套花费了十五斤人参刊印、品相粗劣的书籍才得以重见天日。

在后人整理校辑徐渭遗稿的时候,找到了他写给友人的一副对联:

世间无一事不可求,无一事不可舍,

闲打混亦是快乐。

人情有万样当如此,有万样当如彼,

要称心便难脱洒。

有心人读之当流泪。

-参考文献-

《徐渭集》

标签: 徐渭

更多文章

  • 「牛顿晚年沉迷炼金术」是一个大大的误解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牛顿,炼金术

    问:牛顿晚年为什么会沉迷炼金术?虽然沉迷炼金术不妨碍他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但还是很想知道他为什么会有这种转变。先说笔者的结论:“牛顿晚年沉迷炼金术”之说是一个误解。他确实收集了许多炼金术的资料,写下了许多与炼金术有关的手稿,做了许多炼金术师曾经做过的实验,但他所沉迷的,非是点

  • 苏秦和燕宣王的妻子私通了吗?燕宣王的妻子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但是,没有,太后,齐国,王后,太子,秦国,公主

    苏秦是历史上有名的纵横家,最初,大家都认为苏秦和秦相张仪是同一时期的人物,甚至比张仪入世还要更早。不过,根据最新出土的资料显示,苏秦比张仪出现的时期要晚几十年到一百年左右,他是燕国的间者,一生都在为弱燕对付强齐而奔波。相传,苏秦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他和燕宣王的王后私通,所以,苏秦虽有大才,却选择了

  • “千万孤独”柳宗元:贬谪岁月,他预言了自己的死亡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如果把《江雪》看成一首藏头诗,柳宗元写的是:千万孤独从冠盖满京华的长安贬到山遥水远的永州,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柳宗元感受到了无边无际的千万孤独。以后,这孤独将伴随他终生而与孤独作战,也将是他终生的宿命在孤独的宿命中,他努力寻找并创造生命的意义于是

  • 大宋第一全才:科学的巨人,道德的矮子?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沈括

    北宋皇祐三年(1051年),74岁的沈周在杭州钱塘老家病逝。他的儿子沈括,在回乡葬父守丧期间,成为世界科技史上一项重要发明的历史见证人。沈括在侄子家中看到布衣毕昇留下的泥活字,他晚年撰述《梦溪笔谈》时对此印象深刻,遂将毕昇的活字印刷术详尽地记录了下来。没想到,正是这一份独家的记录,才使活字印刷术得以

  • 苏秦为何身挂六国相印?苏秦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答应,国家,魏国,秦国,赵国,提出,实力,以后

    苏秦师从鬼谷子,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早年在齐国求学,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多年,之后游历各国,但无所成就,反而落魄贫困。家乡的人讥笑苏秦,于是苏秦便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整日学习《阴符》,研究出了合纵连横之术。因为他是西周子民,因此他学成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效忠我王周显王。周显王身边有很多人均听说过苏秦的

  • 苏秦真的是鬼谷子的徒弟吗?苏秦的合纵伐秦是如何实现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帮助,攻打,齐国,没有,鬼谷子,自己,秦国,太后

    在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中,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激烈的争斗就此呈现在观众眼前,其中,间者苏秦很早就出现了,但是他到的地方却是秦国。苏秦当时带着秦国公主亲笔写的密信,求见秦昭王赢稷和宣太后。宣太后见了公主姬狐的信以后,和秦昭王一起召见了苏秦。在密信中,姬狐说苏秦是当世奇才,希望宣太后和秦昭王在必要之时助

  • 孟尝君是个好人还是坏人?历史上为何会说他是一个小人?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国,齐国,好人,名声,自己,就是,但是,这个

    每个重要的历史人物,他们都会在历史上留下或浅或深的痕迹,他们曾经做过的事情,后人们都会给予一定的判断和评价。若是得到了好的评价,那么说明这个人生前的确是做了些好事的。但若是得到了差的点评,那么只能说这个人要么就是个杀人的大魔头,要么就是个大奸臣,要么就是人品差到爆炸。不管怎样,人的名声的香和臭,就在

  • 如何评价明代“杨王”杨洪?杨洪的母亲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时间,但是,边疆,之后,边关,就是,主要,当时

    人物档案本名:杨洪字号:宗道别称:杨王、杨武襄谥号:武襄国家:中国民族:苗族所处时代:明朝中期祖籍:庐州合肥出生地:应天府六合出生时间:1381年去世时间:1451年官职:镇朔大将军、奉天翊卫宣力武臣追赠:颍国公封爵:昌平侯主要成就:在军旅四十余年;守备宣府主要作品:《杨颍国武襄公奏疏》杨洪是明朝中

  • 孟尝君生平简介 孟尝君的死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以后,齐国,秦国,还是,孩子,自己,丞相,名声

    战国时期,人们将孟尝君、春申君、平原君、信陵君这四位王公贵族尊称其为“战国四公子”,其中孟尝君田文是齐国人,曾经在齐国和魏国担任宰相职位。孟尝君是个名声很大的人,那时候,常常有人专门跑到孟尝君的府外,等候孟尝君的召见,就是为了能够成为孟尝君三千食客中的一员。他们为什么对孟尝君

  • 张禄是谁?他和范雎是同一个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可是,秦国,安平,魏国,但是,机会,一个,自己

    张禄是战国名相范雎的化名,所以,张禄和范雎是同一个人的不同名字。可是,一个好好的人为什么要隐姓埋名呢?一般来说,会改变自己名字的人,可能是犯了什么死罪,或者得罪了很了不得的人物。总之,就是屁股上有债,害怕被人找到,所以才隐瞒了真实的姓名。范雎是谁?他是从魏国逃到秦国的罪人。但是他的罪是无中生有,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