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鲁迅去世 蒋介石究竟有没有送过花圈?

鲁迅去世 蒋介石究竟有没有送过花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099 更新时间:2023/12/20 20:53:34

近年来,网络上广泛流传一种说法:鲁迅生前虽长期批评国民政府,但从未指名道姓骂过蒋介石。故而,当鲁迅于1936年10月去世时,蒋介石以个人名义,向鲁迅敬献了花圈。这是真的吗?

据周建人披露,鲁迅确实不答应用真名写文章骂蒋介石

鲁迅不愿骂蒋介石,确实有迹可寻。鲁迅生前,曾拒绝过中共领导人李立三“用周树人的真名写篇文章,痛骂一下蒋介石”的要求。

时为1930年5月7日,鲁迅由冯雪峰陪同,李立三由潘汉年陪同,在上海爵禄饭店秘密见面。①至1977年,鲁迅之弟周建人,刊文披露此次会面的部分谈话内容:

“鲁迅同我讲过他见过一次李立三。他说:李立三找我去,我去了。李立三说:你在社会是个知名人物,有很大的影响。我希望你用周树人的真名写篇文章,痛骂一下蒋介石。我说:文章是很容易写的。蒋介石干的坏事太多了,我随便拣来几条就可以写出来。

不过,我用真名一发表文章,在上海就无法住下去了。李立三说:‘这个问题好办!黄浦江里停泊着很多轮船,其中也有苏联船,你跳上去就可以到莫斯科去了。

我说:对,这样一来蒋介石是拿我没办法了。但我离开了中国,国内的情况就不容易理解了,我的文章也就很难写了,就是写出来也不知在什么地方发表。我主张还是坚守阵地,……”②

但目前还没有材料,能证实蒋介石向鲁迅敬献了花圈

1、《申报》关于鲁迅去世的报道中,只字未提蒋介石发唁电、赠挽联、献花圈,至于蒋介石向鲁迅敬献花圈一事,则尚无材料可以证实。鲁迅在上海去世,时为1936年10月19日,10月22日出殡。笔者翻查了此一时期在上海影响力很大的《申报》。

自10月20日报道鲁迅去世,至23日报道鲁迅出殡,期间《申报》多次提及致祭的名流,如21日报道称灵堂内有“日人内山完造,以及日本武官喜多少将,沈燕冰等的巨大的花圈”,蔡元培、曹聚仁、唐弢等送了挽联。

22日报道称上海银行界名流王晓籁等送了挽联。但并无一字提及蒋介石发来唁电,或送来挽联、花圈等。③以蒋介石当日的身份地位,如果送了花圈,《申报》这种本地大报,不可能漏掉这种大新闻。

2、茅盾在鲁迅丧仪纪念册里看到了孔祥熙的名字,但没看到蒋介石的名字

作家茅盾列名鲁迅治丧委员会。据他回忆,他在鲁迅丧仪纪念册里,曾见到过孔祥熙和王晓籁的名字:“鲁迅逝世时,我在乌镇探望母亲。……痔疮正大出血,躺在床上,动也不能动。四五天后,稍微好些,我就挣扎着赶回上海,可是鲁迅的丧事已经办好了。

……当时,我也是治丧委员会的委员之一,他们送了我一本记载鲁迅丧仪的纪念册,那里面刊载着致送挽文和挽联的内容和人名,其中居然还有孔祥熙和王晓籁的名字。那时瞻仰遗容整整三天,全市轰动,去瞻仰的人犹如潮涌。报上连日刊载某某大明星之类也去瞻仰遗容等报道。

鲁迅曾说过:死人给活人出风头。想不到在他自己死后,竟给各式人等出足了风头。”茅盾嘲讽孔祥熙和王晓籁赠送挽联,是借死人出风头。如果丧仪纪念册里有蒋介石的名字,想必也逃不掉被嘲讽的命运。茅盾没有提,显然是因为纪念册里并没有,他没有看到。

3、中共将葬礼“搞成一个运动”来向国民政府施压,蒋介石不太可能献花圈表示屈服

不光孔祥熙送了挽联,23日的送葬队伍里,还有孔祥熙之妻宋霭龄。有一种说法认为,孔祥熙和宋蔼龄,是宋庆龄利用亲属关系动员来的,目的是“给鲁迅丧仪的浓厚政治色彩以某种程度的掩护,以便减少国民党公开镇压的可能性”。

⑤此说恐难成立。一者,没有任何资料显示国民政府曾计划镇压鲁迅的治丧活动;二者,即便当局想要镇压,有宋庆龄、蔡元培等名流参与主持丧事,也并不需要宋霭龄的掩护。

不过呢,鲁迅的葬礼,确实并非一场单纯的葬礼。鲁迅去世当天,地下党人冯雪峰即“尊奉我党的指派去参与丧事的处理”,找到宋庆龄,请她出面“要把葬礼搞成一个运动”。

最终办成了一场“四一二以来规模最大的游行示威”。据夏衍讲,当时地下党人连夜组织了一支六七千人的送殡队伍,随灵车沿途高呼政治口号。

标签: 上海名字花圈去世没有鲁迅纪念册蒋介石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史记载的女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因此,第一,历史,时候,记载,当时,很多,中国

    妇好是有史料记载的第一个女性的将军、祭祀,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不只是丈夫武丁的伴侣,更是他事业上的好助手,帮着他打下来很多的小国。后来在三十来岁的时候妇好就去世了,去世的原因现在还不甚清楚。妇好是商朝时期最为著名的女性人物,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将领,同时也是商朝君王的妻子。她不

  • 明代宦官王振是如何成功专权的?难道没有人能压制住他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宦官,因为,朝政,提拔,明朝,之后,皇帝,太后

    明朝至太祖朱元璋起,对于宦官就有着很大的限制和压制。吸取前朝宦官专政,导致亡国灭家的教训,宦官在明朝前期的日子绝对不好过。朱元璋不仅限制宦官干涉朝政,就连议论都不行,甚至还不许宦官读书识字,不许宦官与朝臣接触。曾经有一位十分受朱元璋宠信的做镊工的宦官,无意间提到了朝政,朱元璋当即就将人给遣送回家了。

  • 杨戬是谁?杨戬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并且,时候,皇帝,人物,因为,百姓,二郎,一个

    “杨戬是谁?杨戬是怎么死的?”许多人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一定觉得这是个白痴命题。杨戬是谁,大家当然知道啊!大名鼎鼎的二郎神,无论是在《封神演义》中,还是《西游记》中都有出色的表现。作为神仙和凡人的结合体,杨戬力大无比,坐下带有哮天犬,通晓八九玄功,阙庭有第三只眼睛,可辨别妖魔

  • 北宋宦官王中正简介 王中正人物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北宋,仁宗,后来,王中,因为,之后,时期,东路

    王中正是北宋时期宦官,在宋仁宗时期受到仁宗赏识,此后留在身边任用。王中正后来多次参加军事,晚年虽然受贬,但是最终还是进昭宣使、入内副都知。人物档案姓名:王中正别称:王希烈字号:希烈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时代:北宋出生地:开封主要成就:北宋宦官和大部分宦官一样,因为出身低微,所以在爬到高位的时候,没

  • 是王振导致了土木堡之变和明英宗被俘吗? 王振如何造成土木堡战役败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最后,被俘,明朝,人数,土木,得到,时候,情况

    土木堡之变,是明朝时期无法忽视的耻辱,后人也必须为此警醒的事件。土木堡之变,明军大败,使得明英宗被瓦剌所俘虏。这次被俘,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又一次最高统治者,被外族俘虏的耻辱性事件。其让人痛心之处,比之宋钦宗和宋徽宗二帝被金国俘虏不相上下。这份耻辱来自于英宗被俘,而英宗被俘在于土木战役的失败,而土木之

  • 晋国三郤指的有哪些人?他们分别是什么身份?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一个,家族,但是,政治,非常,这个,父亲,所以

    首先,从题目来看,大家应该就知道,三郤所指并不是一个人,而是由几个人组成的一个组织,或者说团体。没错,在我国古代春秋晋国的历史上,这“三郤”可是非常著名的政治集团。三郤是由晋国当朝的百年望族郤氏家族的几个杰出的人所带领的,他们分别是郤锜、郤至、郤犨。郤锜是郤氏的宗主,也是三郤

  • 北宋奸宦李彦简介 李彦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皇帝,北宋,自己,国家,朝政,百姓,公元,末年

    李彦是北宋时期著名奸宦,出生于公元11世纪,逝世于公元1126年,被列入北宋六贼之列。也有人说法,六贼应该是被称为“浪子宰相”的李邦彦,而不是李彦。不管李彦头上该不该冠上“六贼”的称号,他是一位于国家无益,损害百姓利益,危害国家朝政是真。尽管不为后人所

  • 如何评价宦官王振?王振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没有,同时,自己,宦官,明朝,太后,朝政,一个

    王振是明朝第一代奸宦,在他之前因为吸取前朝宦官专政导致亡国的教训,明太祖朱元璋一早就下了禁止宦官干涉朝政的规矩。朱元璋不仅要求宦官不许干涉朝政,甚至还禁止他们读书识字。由此可见,明朝对宦官的限制多大。王振专政,在于明英宗一朝。明英宗之前的明宣宗,即使有好几个宠信的宦官,也只是给予他们恩宠,未曾让他们

  • 十常侍是哪个时期的人?他们都是太监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一个,他们,但是,还是,皇帝,没有,是非,太监

    十常侍是东汉末期的一个宦官政治集团,虽然被称为“十常侍”,但是他们其实一共有12个人。这12个人分别是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太监,而且都担任中常侍的职位。汉灵帝大概在十一岁左右就登基为帝了,这12个中常侍就成为

  • “北宋六贼”之梁师成简介 梁师成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所以,北宋,后来,但是,书法,一手,因为,左右

    梁师成是北宋宋徽宗时期宠臣,因为书法出众而又善于迎合上意,而受到宋徽宗的宠信。但凡宋徽宗诏令介出自他手,后来胆大包天,指使小官模仿宋徽宗笔记,另写诏令夹杂其中,暗中影响朝政,干涉官员升迁,被列入“北宋六贼”之中。梁师成早年聪慧而熟习文法,虽然文章写的不怎么样,但是却写的一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