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梁山好汉霹雳火秦明究竟何方人士?

梁山好汉霹雳火秦明究竟何方人士?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238 更新时间:2023/12/10 9:39:16

根据相关记载,《水浒传》原名《江湖豪客传》,光听名字就能联想到书中各类江湖好汉的精彩表现。说起好汉,就不能不提好汉的武艺,梁山一百零八将之中,除了卢俊义武艺超群外,马战武艺最高的当属马军五虎将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了,但若说起五人之中武艺最有争议的一位,肯定非秦明莫属。秦明的武艺之所以给很多读者留下“五虎最末”的印象,和其败给史文恭一战有很大关系。关于此战秦明速败的原因,早已经有很多人讨论过,本文不准备重新讨论,而秦明的事迹,大多数读者都很熟悉,也无需再提。本文仅就与秦明有关的一些小情节和小故事进行分析,从不同视角来解读一下颇受争议的霹雳火秦明。

一、秦明到底是哪里人?

大家知道,《水浒传》原文在秦明出场时是如此描述的:【那人原是山后开州人氏,姓秦,讳个明字,因他性格急躁,声若雷霆,以此人都呼他做霹雳火秦明。祖是军官出身,使一条狼牙棒,有万夫不当之勇。】也就是说,秦明是山后开州人氏。那么这个开州究竟在哪里?对此,目前有三种观点。一种认为是今重庆市开县。因为据《宋史》记载,开县在北宋为开州,属于夔州路。一种认为是今河南省濮阳市,因为据《金史》记载,金代曾在濮阳设置开州。一种认为是今辽宁省凤城市,因为《辽史》记载,辽代曾设开州,就在今辽宁省凤城市。

那么上面三种说法哪种可信呢?笔者赞同辽宁省凤城市的说法。

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因为秦明的籍贯开州前面还有个地理名词,那就是山后。我们知道,五代后晋石敬瑭为了一己私利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后来燕云十六州习惯上以太行山北支、内长城为界,划分为山前七州和山后九州。虽然辽代的开州并不在山后九州之内,但是所谓的山后九州只是针对燕云十六州的范围而说,而抛开燕云十六州之外,开州确实在山后一侧,因此辽代的开州符合山后开州的说法,而其他两种说法虽然有开州,但是和山后没有关系。二是《水浒传》虽然是一部伟大的名著,但是仍有其不足之处,突出表现在其地理的错乱上。这从杨志押送生辰纲、戴宗送信等不符合地理的错误事例就可以看出,因此,在分析书中的地理时,要综合来看,而不是只比对真实地理分析问题。秦明的籍贯,书中说是山后开州,这个开州不一定就是属于北宋辖区的开州,同样的例子,可以举出杨雄曾在蓟州当差,而蓟州当时是辽国的领土,因此可以看出,水浒的作者在地理描写上有时候是不考虑实际情况的,而是以为小说情节服务为第一位,因此说秦明是属于辽国领土的山后开州人是有道理的,符合作者的创作逻辑。

二、秦明在元明杂剧中的表现。

《水浒传》的成书是一个历经数百年的过程,而在今本水浒成书以前的早期水浒资料中,元明杂剧就是重要的一种。据统计,在已知现存的元明杂剧中,有秦明登场的共有三部。分别是《豹子和尚自还俗》、《梁山七虎闹铜台》、《宋公明排九宫八卦阵》。

在《豹子和尚自还俗》中,秦明仅在宋江细数手下三十六名兄弟的名单中出现,排名第十一位。在这部剧中,秦明只是个背景板一样的人物,没有台词,也没有表现。

在《梁山七虎闹铜台》中,卢俊义因为被奸夫淫妇李固、贾氏陷害,宋江、吴用于是派秦明、雷横二人为搭档,先潜入铜台城中,作为内应。之后梁山大军攻打铜台,大人协助打开城门,并且与徐宁李逵一同活捉了李固、贾氏二人,为卢俊义报了仇,众人同回梁山。这部剧中秦明的表现也很是精彩了。

在《宋公明排九宫八卦阵》中,秦明、雷横二人又一次成为了搭档,在与辽兵对阵时,宋江排下九宫八卦阵,安排二人镇守坤、离二阵,之后大败辽兵时,秦明更是用狼牙棍打死了剧中辽军主将兀颜统军之子兀颜受,为最终破辽胜利立下了大功,可以说秦明在这部剧中大放异彩。

通过上面几部杂剧,我们可以看出早期杂剧中秦明与今本《水浒传》秦明形象的一些不同之处,特别是秦明、雷横二人竟是一对默契搭档,这对熟悉今本水浒中朱仝、雷横为搭档的读者来说,还是蛮新鲜的。

三、水浒牌之秦明“番外篇”。

玩过水浒牌的读者可能会比较熟悉,其实水浒牌早在几百年前的明代就已经有了,而且当时颇受人们欢迎。明代人张岱曾在《瑯嬛文集》中专门介绍过水浒牌,并且为水浒牌上的四十八人都写了赞语。其中对霹雳火秦明的赞语是:于思于思,弃甲复来。不了解这句话的读者可能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其实这句话出自《左传》,原文是【宋城,华元为植,巡功。城者讴曰:睅其目,皤其腹,弃甲而复。于思于思,弃甲复来。】这其中有个小故事,原来春秋时期郑、宋两国交战,宋国主将是华元和乐吕。出兵之前,华元杀羊犒赏部下,却忘了给自己驾车的羊斟(当时交战使用战车),羊斟很不满,于是在两军交战时故意把战车赶到郑国军队中,导致华元被活捉,乐吕战死。后来华元自己跑了回来,被君主委任巡视修筑城墙,修城的人都知道华元的事迹,于是唱歌嘲讽他。于思于思是形容人胡子多且长,弃甲复来是讽刺华元战败,丢盔弃甲又逃回之事。张岱之所以把这个典故用在秦明身上,笔者推测当是讽刺秦明原为官军将领,后来落草又受招安,重新变回官军将领之事,不得不说这个比喻还是很形象的。秦明如果知道了这件事,会不会气得打碎他的狼牙棒才肯罢休呢,可添一笑。

标签: 梁山

更多文章

  • 说说日本帝国海军“灵魂”的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日本,帝国,说说,海军

    日本的地理定义是岛屿国家,因而在其以明治维新强国之后,构建现代化海军成为它的军力发展主要着力点。在1941年12月7日偷袭珍珠港,打响太平洋战争之时,日本已经坐拥可以跟日不落帝国英国一战的海军军力,十艘战列舰,十艘航空母舰,三十八艘重型和轻型巡洋舰,一百十二艘驱逐舰,六十五艘潜水艇和其它舰艇。而这支

  • 伊尹:历史上唯一出身奴隶的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伊尹,奴隶,宰相

    遗世仰高风,乘舟梦日边历史愈久远,很多的事实便模糊不清了,几近神话,即使是专家也头疼,比如这中国第一个王朝的夏朝是否真实存在,现在也是因为缺乏出土物的证明而被置疑。这个也没办法,那个时候毕竟还没文字,从口口相传到有文字记载,那也是很困难的,即使有传,那也是个别人们感兴趣之事,所以,历史上的很多事是我

  • 说说项羽为何被后人评为“妇人之仁”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项羽,说说

    项羽是一代名将,曾经是威风八面的楚霸王,这个人杀人如麻,曾坑杀20万投降的秦兵。即使这样,项羽也被人称为妇人之仁。那么嗜杀成性的项羽为何被人称为妇人之仁呢?先看项羽的血腥嗜杀:先罗列一番基本事实。《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了项羽集团的六次大屠杀第一次襄城屠城,坑杀全城平民。第二次城阳大屠杀,杀光了辅助

  • 揭秘国学大师钱穆在云南大学任教时每月领多少工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大学,云南,揭秘

    钱穆,著名历史学家,1895年生于江苏无锡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钱穆九岁入私塾,十七岁进入常州中学学堂学习,十八岁开始便在乡下小学、中学教书,一直教了十八年。钱穆原名钱恩镕。十八岁时改名钱穆,字宾四。语出《尚书·舜典》:“宾于四门,四门穆穆。”在乡间教书的十八年间

  • 尔朱荣:功逊曹操祸超董卓的北魏枭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北魏,曹操,董卓

    功不及曹操,祸远比董卓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特别是那北朝,号称十六国,想记住真是个难事,这其中最重要的国家有二,一是符坚的前秦,一是拓跋氏的北魏。前者派生出慕容垂的后燕和姚苌的后秦,后者诞生了高欢的东魏和宇文泰的西魏,先记住这有影响的两个大国,一关联也就有六个了哈。符坚的前秦标签是淝水

  • 中国古代第一驴友:明朝阔佬徐霞客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中国,古代

    ​“四月初一早上,阴雨绵绵,我骑马西行十五里,从马头上隐隐约约看到了天台山的影子。雨停了,又骑行十里,抵达松门岭,山路渐渐陡起来。我下马步行,边走边欣赏风景,山泉淙淙,山色蒙蒙,山道两旁红花绿草,异常丰茂,杜鹃的叫声从花丛中传出,令人忘记爬山的劳苦。十五里后,抵达一座山岭的最高处,那是一

  • 探秘袁世凯众多子孙后代的都去哪儿了?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探秘,袁世凯

    袁世凯“窃国大盗”的名头,在他去世当年,就已经被同时代的人认定了,骂名之下,袁家几房子孙的命运急剧裂变。袁世凯有一妻九妾,共生育了17个儿子15个女儿。 袁家人有一句话:“长子克定最有权,次子克文最有才,六子克桓最有钱。这三人也是民国时期最为人知晓的袁家人物。袁世

  • 萧燕燕:一位比武则天还牛的大辽太后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太后,武则天

    红装策铁马,巾帼傲严霜很长时间中,我并不知道这萧燕燕叫萧绰,我觉得她跨下战马,身着战氅的英武形象,配着这个娇羞的名字,挟草原雄风,指挥着千军万马征战四方,是对英姿飒爽四字最好的诠释。由于《杨家将》故事的传播,在国人心中这位被称作“萧太后”的女性,似乎是一个杀伐决断的&ldqu

  • 王莽改制:一个穿越的理想主义者进行的非理性改革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王莽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首白居易的诗《放言·赠君一法决狐疑》流传千古,从而也激发了新一轮对王莽的评定。王莽是新朝开国皇帝,同时也是新朝的末代皇帝,还是中国历史上最受争议的皇帝之一。有人说他是“圣人&rd

  • 林黛玉:傲骨之外多了一点傲气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林黛玉

    对不少读者来说,喜欢林黛玉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她的超凡脱俗。在《红楼梦》中,她似乎比贾宝玉还要蔑视功名富贵,不仅“孤高自许,目无下尘”,而且有“孤标傲世偕谁隐”之句,表现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但也有看法认为,黛玉的“孤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