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周顗

周顗--护军将军

周顗

周顗的资料

本 名:周顗

别 称:周仆射、周侯

字 号:字伯仁

所处时代:两晋时期

民族族群:汉人

封 爵:武城侯(一作成武侯)

追 赠: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

谥 号:康

周顗的介绍

周顗是安东将军周浚的儿子。少年时便有很高的声誉,神采俊秀,虽同辈之人相互亲昵狎玩,但却不敢轻慢放肆地对待周顗。同乡人司徒掾贲嵩有清高的节操,见到周顗,惊叹道:“汝颍之地本来多生奇士,好久以来雅道不兴,今天又见到了周伯仁,将会重振风雅,清我邦族。”广陵人戴渊是东南名士,有美名,举秀才后入洛阳,平时听到周顗的大名,专门去拜见他,相对而坐好久,直到离开时,也不敢显示自己善辩的口才。周顗的从弟周穆也有较好的声誉,想超过周顗,周顗毫不介意也不与他计较竞比,于是人们更加倾向于周顗。此后州郡征召,周顗皆不应命。弱冠之年,承袭了其父武城侯(一作成武侯)的爵位,官拜秘书郎,累迁尚书吏部郎。东海王司马越之子司马毗为镇军将军,任命周顗为长史。

元帝司马睿初到江东,请周顗为军谘祭酒,出为宁远将军、荆州刺史,领护南蛮校尉、假节。刚到州中,建平流民傅密等人叛乱,迎蜀地贼寇杜弢入境,周顗一时无法招架,狼狈不堪。陶侃派遣部将吴寄领兵相救,周顗才得以平安,于是到豫章投奔王敦,王敦收留了他。军司戴邈说:“周顗虽然新遭失败,但当时他还没有行使职权,不应承当责任,再说他平素德望很高,还是应恢复他的职位。”王敦不同意。元帝召周顗为扬威将军、兖州刺史。周顗回到建康,元帝留下他不让离开,再次任命他为军谘祭酒,接着转为右长史。

东晋建立后,补为吏部尚书。不久,因醉酒被有司弹劾,以布衣身份领其职位,后又因门生伤人的牵连,被免去官职。大兴(318年—321年)初年,再拜为太子少傅,仍任吏部尚书。周顗上疏推辞说:“臣退朝时反复思考,我学不通一经之术,智能不胜任一官之职,人知足而止很难做到,未能谨守本分,于是担负了重任,名位超过了实际才干。没想到陛下忘记了我的愚劣过失,又要让臣内管对官员的评定鉴选,外承教育训导太子的重任,我自己如蝉翼一般轻微,而负担千钧的重任,不能胜任之事,是不须识别就明白的。如果臣将来受到失职的追究,必会使圣朝蒙受用人不当的耻辱,既担心又惭愧,不知该怎样办才好。”朝廷的诏书说:“太子司马绍年幼便获得了储君这样尊贵的地位,应该依靠良臣以除去蒙蔽。有严正的师长,使他望之俨然,即使不言不语也能使他获得教益,还需要专门让他学习吗,正如人言和田苏一起游处便会忘掉鄙劣之心一样。你应该接受任命,不必再谦虚推辞了。”后来转为尚书左仆射,领吏部如故。不久,接替戴渊为护军将军。尚书纪瞻置酒宴请周顗和王导等人,周顗酒醉失态,违背礼仪,又被有司参奏,元帝下诏予以赦免。

后王敦举兵,刘隗劝元帝将王氏一族满门抄斩,司空王导入朝请罪,恰好遇见正要进宫的周顗,王导叫住周顗说:“伯仁,我们家这几百口性命就全靠你了!”周顗连看都没看他一下,径自去了。周顗入宫后向元帝进言,备言王导之忠君爱国,决不可错杀忠良。元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他一高兴,又喝多了酒才出来。此时王导还跪在宫门口谢罪,看见周顗出来,又喊周顗的名字,周顗依旧不搭理他,只对左右说:“如今杀了这帮贼子,便可换个大官作作。”出宫之后,周顗又上书朝廷,坚持说王导不可杀。而王导却不知情。而后王敦兵入建康,王氏一族重又得志。王敦问王导:“周顗、戴若思是人望所在,应当位列三司,这是肯定的了。”王导没吱声。王敦又说:“就算不列三司,也得作个仆射吧?”王导依旧不答。王敦说:“如果不能用他们,就只能杀了他们了。”王导还是不说话。不久,周顗和戴渊果然都被逮捕,路过太庙,周顗大声说到:“天地先帝之灵;贼臣王敦倾覆社稷,枉杀忠臣,陵虐天下,神祇有灵,当速杀敦,无令纵毒,以倾王室。”话音未落,左右差役便用戟戳其口,血流满地而周顗面不改色,神情自若,遂被杀,时年五十四岁。王敦之乱平定后,王导浏览以前的宫中奏折,看到了周顗营救自己的折子,其中言辞恳切,殷勤备至。王导拿着这封奏折,痛哭流涕,悲不自胜。回来之后他对他的儿子们说:“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周顗死后,王敦派缪坦抄没周顗之家,只收得空篓子几只,里面装着旧棉絮,酒五瓮,米数石,朝臣都叹服周顗的清正廉洁。王敦死后,追赠周顗为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谥号康,以少牢之礼致祭。

有关“周顗”的历史故事

  • 东晋好"基友":王导曾把头枕在周顗的腿上

    他父亲有段浪漫爱情西晋派六路大军灭吴时,东边的一路军统帅是王浑。消灭了东吴中央军后,突然停在江北,走完了九十九步,只差最后一步。当时有个人急得要命,劝王浑说:赶紧进入建业啊,否则肯定会被王濬抢去头功。王浑不听,后来肠子都悔青了。这个劝说的人就是周浚,周顗的父亲。周浚有段真正邂逅的爱情,估计前世有上万

  • 伯仁是谁的字,王导和周顗故事介绍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是一句非常有名的谚语,出自《晋书》。如果光从字面意思来看,是没办法理解整句话的精髓的,所以了解背后发生的故事非常重要。而且伯仁到底是谁,相信大家都十分好奇。这个典故的主人公是王导和周顗,这句话是由王导说出,他的原意是我虽然记恨周顗,但并不想杀他;结果周顗最后却因我而死。

  •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是什么意思,历史上周顗到底是怎么死的

    周顗是晋朝大臣,他的父亲是安东将军周浚。其实历史上和周顗有关的典故还挺多的,例如名士狂傲、三日仆射、火攻下策等,但最被人熟知的应该还是这句“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实际上这里的伯仁说的就是周顗,周顗字伯仁,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没杀伯仁,伯仁却因为我而死,那历史上周顗到底是怎

  • 东晋大臣周顗:嗜酒狂傲 讽刺王导不留情面

    周顗出身汝南安成的名门之家,从小就很有声望,官至宁远将军、荆州刺史、护南蛮校尉、尚书左仆射等。周顗好饮酒,常常喝醉,他一喝醉就误事,差点害死自己。当然,他不喝酒的时候也是很狂傲的,都不把王导放在眼里。嗜酒狂傲周顗以雅望闻名,但却有个毛病就是爱喝酒,常常因饮酒过度而出现过失,不理政事,故而时人称之为

  • 周顗的后人 对周顗的历史评价

    周顗别称周仆射、周侯,出生汝南安成(今河南汝南),曾任长史、军谘祭酒、荆州刺史、护南蛮校尉、护军将军、尚书左仆射等职,封爵武城侯(一作成武侯),在王敦之乱是被王敦杀死,时年54岁,朝廷追赠其为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周顗的后人儿子周闵,字子骞,周顗长子,官至尚书左仆射、护军将军。卒赠金紫光禄大夫,谥

  • 周顗:东晋名人,死于能力不足,典故名流千年

    西晋的局势糜烂,起源于八王之乱。这段晋朝王爷之间的内斗,让国家陷入混乱之中。偌大的西晋,到了最后只剩下东晋一片小小的地方。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东晋朝廷似乎是习惯不能忘,依旧热衷于内斗之中。司马睿为了对抗南方门阀与军阀,积极联系南下士人,企图建立自己的势力,可以和新兴门阀们扳一扳手腕。但是,王敦为了

  • 做好事不留名的另类下场:周顗

    做好事不留名的另类下场:周顗D冬夜的冷风2022-06-1910:45江苏关注先讲一个典故: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这里说的伯仁便是周顗。八王之乱后,西晋王朝便灭亡了,琅琊王氏瞅准时机拥立琅琊王司马睿为帝,同时为了躲避北方游牧民族的锋芒,王导和一干北方的大士族大地主出身的官员提出南渡避祸,由此建

  • 【文史英华】周顗与王导‖庞雨

    周顗与王导庞 雨稍有点传统文化底子的国人,都知道王导说的那句:“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晋书•周顗传》载:敦之举兵也,刘隗劝帝尽除诸王,司空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顗将入,导呼顗谓曰:“伯仁,以百口累卿!”顗直入不顾。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顗喜饮酒,致醉而出。导犹在门,又呼顗。顗

  • 周顗是什么人?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样的故事?

    在影视剧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周顗,字伯仁,生于西晋武帝泰始五年(269),出自汝南郡望的周氏家族,家在汝南郡安成县(今河南省汝南县王岗镇一带)。周顗自幼刻苦勤学,博览群书,知书达理,加之品貌端正,在家族

  • 周顗简介 晋朝时期荆州刺尚书左仆射周顗生平

    周顗(公元269年~322年),字伯仁,今河南省汝南县人。曾任荆州刺史,官至尚书左仆射。敢进忠言而被朝廷重用,天性宽厚仁爱遂被敬重,后因生性癖异而被王敦所杀,终年54岁。周顗,二十岁时便入朝为官,宦海之中沉浮数次。先领荆州刺史,与敌军交战,大败。后为吏部尚书,终日醉酒不醒,人称“三日仆射”,被有司弹

  • 东晋好"基友":王导曾把头枕在周顗的腿上

    他父亲有段浪漫爱情西晋派六路大军灭吴时,东边的一路军统帅是王浑。消灭了东吴中央军后,突然停在江北,走完了九十九步,只差最后一步。当时有个人急得要命,劝王浑说:赶紧进入建业啊,否则肯定会被王濬抢去头功。王浑不听,后来肠子都悔青了。这个劝说的人就是周浚,周顗的父亲。周浚有段真正邂逅的爱情,估计前世有上万

  • 《周顗奔琅琊王睿》原文及翻译,周顗王导之间的故事

    《周顗奔琅琊王睿》原文及翻译资治通鉴一、原文 :周顗①奔琅琊王睿,睿以为军谘祭酒。前骑都尉谯国桓彝亦避乱过江②,见睿微弱,谓曰:“我以中州多故,来此求全,而单弱如此,将何以济!”既而见王导,共论世事,退,谓曰:“向见管夷吾,无复忧矣!”诸名士相与登新亭③游宴,周顗中坐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