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文史英华】周顗与王导‖庞雨

【文史英华】周顗与王导‖庞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方志四川 访问量:2662 更新时间:2023/12/7 12:36:38

周顗王导

庞 雨

稍有点传统文化底子的国人,都知道王导说的那句:“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晋书•周顗传》载:

敦之举兵也,刘隗劝帝尽除诸王,司空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顗将入,导呼顗谓曰:“伯仁,以百口累卿!”顗直入不顾。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顗喜饮酒,致醉而出。导犹在门,又呼顗。顗不与言,顾左右曰:“今年杀诸贼奴,取金印如斗大系肘。”既出,又上表明导,言甚切至。导不知救己,而甚衔之。敦既得志,问导曰:“周顗、戴若思南北之望,当登三司,无所疑也。”导不答。又曰:“若不三司,便应令仆邪?”又不答。敦曰:“若不尔,正当诛尔。”导又无言。导后料检中书故事,见顗表救己,殷勤款至。导执表流涕,悲不自胜,告其诸子曰:“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王敦是王导的堂兄,也是司马炎的女婿。西晋没落后,王敦与王导一武一文,共同辅佐司马睿建立了东晋,担任大将军,驻兵江州。后来,王敦起兵武昌,攻入建康,诛除异己,被拜为丞相,进爵武昌郡公。王导与周顗的故事,是王敦起兵攻入建康、诛除异己大局里最为人知的插曲。

王敦起兵,王导自然受到牵连。他带着家人跪在皇宫外请罪,正巧遇到进宫的周顗。王导求助:“伯仁,以百口累卿!”希望周顗救他一大家子。周顗假装没看见王导,径直入宫。进宫后,见到晋元帝,反复申说王导对晋室之忠心,晋元帝本就信任王导,做了个顺水人情:“纳其言”。晋元帝对王导的信任见于《晋书•王导传》:

王敦之反也,刘隗劝帝悉诛王氏,论者为之危心。导率群从昆弟子侄二十余人,每旦诣台待罪。帝以导忠节有素,特还朝服,召见之。导稽首谢曰:“逆臣贼子,何世无之,岂意今者近出臣族!”帝跣而执之曰:“茂弘,方托百里之命于卿,是何言邪!”乃诏曰:“导以大义灭亲,可以吾为安东时节假之。”

周顗是个放诞不稽的人,做事常出人意料,还特别喜欢饮酒,每饮必醉,不醉不归。此次进宫,遇到相熟的人,又一起饮酒至醉。出宫时,还带着家人跪在宫门外的王导又向周顗求救。周顗不知是真醉了没听见,还是听见而不知说什么、怎么说,反正没有理会王导。还对着左右的人说一句酒话:“今年杀诸贼奴,取金印如斗大系肘。”回家后,酒醒了,想起刚才在宫门口说的话,觉得太过放诞。冷静下来,又上书晋元帝,阐明王导之忠。《晋书》所记,只是周顗的所为所言。他在宫门外为什么不与王导说话,对左右为什么说出那样一句令王导“甚衔之”的话,作为后人的我们只能推测。

宫里宫外,周顗一直极力为王导辩解,积极营救王导一家。换言之,周顗知道王导的为人,知道王导不可能背叛晋室。所以,他不当面对王导说明自己的所作所为。周顗以为王导也知道自己的为人,知道自己不会对王导落井下石,会救其于水火。所以,他不与旁人言及自己的所作所为。知者这一切的,或许只有周顗自己和晋元帝。

周顗是名士,王敦也知道。当他进入建康,挟天子以令诸候时,就朝中人士特别是周顗安排请教于王导。王敦对周顗期望很高,认为他“当登三司,无所疑也”;见王导不发言,便等而下之:“若不三司,便应令仆邪?”见王导依然不发言,疑窦丛生,以为周顗肯定做过对王氏家族不利的事,“若不尔,正当诛尔。”眼见人头就要落地,王导还是不说话。一对堂兄弟的三问三缄口,决定了周顗的命运。王敦三问王导,王导为什么均不说话,显然是因为他对周顗“甚衔之”。

后来,王导发现周顗给晋元帝的上书,大为后悔,对家中后辈说:“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伯仁是周顗的字。“吾虽不杀伯仁”是事实,伯仁是王敦杀的。“伯仁由我而死”也是事实,当王敦问话时,王导只要说句好话,伯仁就不会死。王导之“负”是事实,他辜负了周顗的信任。但王导他自称是周顗的“良友”,值得商榷。

王导与周顗,都是南渡之士,都是晋室再造的功臣,二者肯定有交集。

《晋书•周顗传》有二者的一次对谈:

王导甚重之,尝枕顗膝而指其腹曰:“此中何所有也?”答曰:“此中空洞无物,然足容卿辈数百人。”导亦不以为忤。又于导坐傲然啸咏,导云:“卿欲希嵇、阮邪?”顗曰:“何敢近舍明公,远希嵇、阮。”

周顗是放诞的,所以才会对王导大言:“此中空洞无物,然足容卿辈数百人。”王导是大度的,所以才“不以为忤”。王导以为,周顗是想做嵇康阮籍。周顗对王导衷心佩服,觉得既然能与王导亲近,何必成为嵇康、阮籍那样的人呢!

看似二者惺惺相惜,但认真分析,他们对对方的“知”却不同。周顗视王导为知己,对王导明言:既然有你王导在,我怎么会成为嵇康、阮籍呢?而王导只视周顗为放诞之人,虽对周顗的大话不以为忤,却猜测他想成为嵇康、阮籍类的人物。

《晋书•王导传》有二者同处的记载:

过江人士,每至暇日,相要出新亭饮宴。周顗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皆相视流涕。惟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众收泪而谢之。

这段文字就是有名的“新亭对泣”。王导与周顗对既往、当下有不同的态度。想起旧时风景,举目江河有异,周顗怀念既往,既叹且泣。王导看重当下,以为泣之无用,应当戮力同心,共匡晋室,然后北伐,克复神州。

怀念既往的人,肯定念旧,肯定不会忘记朋友和与朋友的友谊,肯定相信与朋友不需假以言辞而灵犀相通。这或许就是周顗见王导有难,便义无反顾地去救助,而不愿意向王导说明甚至要说点“反话”的原因。看重当下的人,肯定与日俱进,肯定会因时局变化而调整自己的朋友圈子,肯定会将时势渗入对朋友和与朋友的友谊判断之中。这或许便是自诩为周顗之“友”的王导,在宫门见周顗不与自己说话,甚至说出那句“反话”而对周顗“甚衔之”,进而“负”周顗的原因。

王导虽有再造晋室之功,看似一位谦谦君子,但他缺乏君子的雅量。除“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外,《晋书•王导传》还有一则关于王导没有雅量的故事。

初,曹氏性妒,导甚惮之,乃密营别馆,以处众妾。曹氏知,将往焉。导恐妾被辱,遽令命驾,犹恐迟之,以所执麈尾柄驱牛而进。司徒蔡谟闻之,戏导曰:“朝廷欲加公九锡。”导弗之觉,但谦退而已。谟曰:“不闻余物,惟有短辕犊车,长柄麈尾。”导大怒,谓人曰:“吾往与群贤共游洛中,何曾闻有蔡克儿也。”

曹氏,是王导的妻子。王导,应该怕老婆。所以,才会“密营别馆,以处众妾”;所以,才会“恐妾被辱,遽令命驾,犹恐迟之,以所执麈尾柄驱牛而进”。王导位极人臣,蓄妾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王导怕爱妾被辱,驱牛而进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若有雅量,面对蔡谟的戏谑,肯定会一笑了之,最多脸红一下而已,何需“大怒”。

由此,似乎可以得出结论:

一、王导与周顗之间的“知”,是单向的,即周顗“知”王导,而王导不“知”、只是“重”周顗。这是周顗的悲哀,因而身死;也是王导的悲哀,后悔莫及,被人看低。

二、王导称周顗为“良友”恰当,即周顗确实是王导的“良友”;但王导不是周顗的“良友”,甚至不能称之为“友”。周顗错认“良友”,所以身死;王导不识“良友”,所以有伯仁之叹。

三、王导待人少雅量,古往今来的当政当权者,对不是“良友”不是“友”甚至是“敌”的人,多有原宥的例子,但王导与这些宽宏大量的故事无关。

附带说一下。《世说新语》里与王导、周顗相关的条目很多:王导84条,周顗34条。王导的84条多集中于:品藻9条,方正8条,排调7条,言语、雅量、识鉴、赏誉各6条。周顗的34条重点在:方正7条,品藻5条,排调4条,德行、赏誉各3条。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scsdfz)”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庞 雨(四川省宣汉县)

配图:方志四川

更多文章

  • 东晋故事 王马天下:王导发现了一枚可居的奇货

    历史解密编辑:甜腻小猫迷PLUS标签:王导,王敦,丞相,晋朝,司马睿,司马炎,司马衷,晋元帝,东晋故事,王马天下

    衣赐履按:该讲讲晋元帝司马睿了,东晋的开国皇帝。“王与马,共天下”,指的是司马氏和琅邪王氏共治天下,司马氏自司马睿始,琅邪王氏则指的是王导、王敦兄弟,他们共同创造了一个史学名词:东晋门阀政治比较有趣的是,终东晋一朝,一百多年间,门阀此消彼长、新陈代谢,但皇帝与门阀世族共治天下的格局,竟然没有变化,可

  • 东晋名士,拼命从司马睿手下救王导,最后却因王导而死,谁的错?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说故事标签:王导,王敦,伯仁,管仲,晋朝,司马睿,晋元帝

    王敦之乱中,一个人备受考验,他就是王敦的堂弟王导,江东士族领袖。王导王敦起兵之后,当即被晋元帝司马睿定为大逆,也就是谋反之罪。我们知道,谋反基本上是要被夷三族的。所以,当时的琅琊王氏族人面临着生死存亡。如何应对?显然,逃亡是第一选择!如王含,王敦的亲哥,就南逃武昌,王敦的起兵之地。那么,作为堂弟的王

  • 王导得票最多,能接班蔡斌吗?

    历史解密编辑:大眼瞄世界标签:蔡斌,王宝泉,郎平,中国女排,王导,晋朝,超级联赛

    这个还真说不清楚。因为国家队选帅并没有一个成文的章程,我们也不知道他们选帅的标准到底是什么。至于是否和票选或带队成绩有关?我们就更加不得而知了。所以说,我们无法准确回答题主的提问。不过有一点倒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无论是从执教能力上,还是从球迷的认可程度上来看,王宝泉都比蔡斌要好得多。正常的情况下,应

  • 王导的遵养时晦

    历史解密编辑:胆大的小虫标签:王导,陶侃,宰相,豫州,郭默

    东晋成帝五年,驻军江州的后将军郭默因不满刺史刘胤的所作所为,伪作朝廷诏书,率兵诛杀了刘胤,并且把刘胤的首级送到京师建康。司徒王导认为郭默骁勇难以制服,便劝成帝下诏赦免郭默擅杀刺史的大罪,任命郭默为江州刺史。并且把刘胤的头高悬杆上,宜布罪状。郭默画像太尉陶侃在驻地听说此事后,立刻站起身说:“郭默所称诏

  • 东晋王导草书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王导,王敦,晋元帝,王衍,尺牍

    王导(276年—339年),字茂弘,小字赤龙、阿龙。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人。东晋时期政治家、书法家,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王导出身于魏晋名门“琅邪王氏”,建议琅邪王司马睿(晋元帝)移镇建邺,辅助其建立起东晋政权。东晋建立后,先拜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武冈侯,又进位

  • ️林丹致敬王文教总教练:缅怀前辈,王导走好

    历史解密编辑:直播吧标签:林丹,王导,王文教,中国羽毛球队,羽坛

    直播吧12月25日讯 据新浪体育报道,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原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王文教同志,因病于12月25日3时12分逝世,享年89岁。羽坛名将林丹在社媒表达了对前辈的致敬,林丹发文:缅怀前辈,王导走好。相关:曾带队拿56冠军!原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王文教因病逝世,享年89岁

  • 东晋王敦之乱期间, 王敦的堂弟王导为何站在王敦的对立面!

    历史解密编辑:黄元说体育标签:王导,祖逖,东晋,晋朝,司马睿,司马绍,司马氏,王敦之乱

    前言:永嘉之乱后,出身于琅琊王氏的王敦和王导倾力辅佐晋王司马睿建立东晋王朝,王敦在外主军,王导在内主政,兄弟二人协力将家族带上了光明大道,时人皆称“王与马,共天下”。然而这种和谐氛围还没有维持多久,王敦就率军自武昌(今湖北鄂州)顺江而下,攻入建康(今江苏南京),架空了司马睿。司马睿忧愤而终后,王敦心

  • 跨越数字鸿沟:全民数字素养与数字乡村论坛举行,曹淑敏邢善萍出席并致辞

    历史解密编辑:海峡都市报标签:曹淑敏,邢善萍,网信办,乡村,王秀军

    7月23日,跨越数字鸿沟:全民数字素养与数字乡村论坛在福州举行。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曹淑敏,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邢善萍,全国妇联副主席吴海鹰,中国残联副主席程凯,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任贤良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秀军出席论坛,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蔡昉发表

  • 市政协副主席曹淑霞到我区调研督导重点工作

    历史解密编辑:微播永年标签:曹淑霞,市政协,区政协,工商联

    6月28日上午,市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席曹淑霞,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负责人王金岗一行到我区调研督导信访、林长制等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听取相关工作汇报,并到永年洼国家湿地公园进行实地调研。区领导申建民等参加活动。曹淑霞强调,各相关部门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要深刻认识群众工作无小事,依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 曹淑敏:2022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要进展

    历史解密编辑:飞象网CCTIME标签:曹淑敏,网络安全,智慧城市,ipv6,中国建设,数字经济

    飞象网讯 (一飞/文)在今天国新办举行的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曹淑敏介绍了数字中国建设取得的最新进展。曹淑敏表示,2022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在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将发布发展报告,她也简要介绍了一些主要进展。一是数字基础设施实现“市市通千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