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黄权,益州士人,曾在巴蜀为官,先后在刘璋和刘备麾下任职。
黄权高瞻远瞩,风度翩翩,军事谋略不亚于法正。我们都知道法正帮这刘备打赢了汉中战役,但很少有人知道其中对黄权也贡献良多。
刘璋还曾告诫刘璋提防不要让刘备入蜀,并为刘璋规划,可但闭境,以待河清,不给给刘备一个机会。可惜刘璋压根不听他的。
后刘璋投降后,力劝刘备拿下汉中“若汉中失守,则三巴不振,此为割蜀之股臂也",自荐为伐吴先锋,劝谏他说:“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以当寇,陛下宜为后镇。”
在刘备发动对吴的战争之前,希望刘备坐在后面,但是刘备一直不听,这导致了一系列的战事失利。在节节败退之中,黄权和在返蜀路上被吴兵挡住,因为刘备之恩,他不愿意向降吴,所以他率兵北上投降曹魏。
当他到达曹魏营地举止得体,谈吐自如,给曹丕和一帮魏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他并不是败魏而降,所以得到一些虚拟的头衔以显示对蜀臣的一种招揽是正常的。在司马懿给诸葛亮的一封信中,马懿说:“黄衡公是一个爽快人,他经常从座位上站起来,带着钦佩之情谈论你。这种话从没离口。
景初三年(239年),黄权升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之名始于黄权。正始元年(240年),黄权去世,谥号"景",其中黄邕袭封爵位。
黄权之子黄崇则很受蜀汉重用,官至尚书郎,在曹魏派邓艾出兵灭蜀的战争中,黄崇跟随蜀将军诸葛瞻出征,诸葛瞻率军到涪县,而黄崇反复劝他应该急行军,先占领有利地形,阻止敌人进入平原。诸葛瞻犹豫了一下,却没有采纳黄崇的建议,因此邓艾得以继续前进,占了优势。而诸葛瞻撤退到绵竹后,黄崇激励他的士兵死战到底。后来,黄崇死于乱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