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刘显

刘显——十六国时期后赵将领

刘显

刘显的资料

中文名:刘显

逝世日期:352年

职业:将领

生活年代:十六国时期

授予:刘显上大将军、大单于

刘显的介绍

刘显(?―352年),十六国时期后赵将领。永和七年(351年),后赵皇帝石祗派刘显带领七万士众攻打冉魏政权的邺城,冉魏天王冉闵暗中回到邺城后,带领全部兵马去作战,大败刘显,追击到阳平,斩杀三万余人。刘显畏惧,秘密派出使者请求投降,并请求杀死石祗来作为报效,冉闵整顿师旅而返回。四月,刘显杀死石祗及其丞相乐安王石炳、太宰赵鹿(一作赵庶)等十多人,把石祗的首级送到邺城,并送来人质请求冉闵保全自己的性命。冉闵下令在大路口焚烧了石祗的首级,授予刘显上大将军、大单于、冀州牧的官职。七月,刘显再次率兵攻打邺城,被冉闵

有关“刘显”的历史故事

  • 明朝刘显简介-明朝刘显(抗倭将领)

    刘显简介:抗倭将领小编今天讲一位明朝历史人物:明朝刘显,历史上评为抗倭将领刘显,明朝历史刘显是一位著名的风云人物。本名:刘显,字号:字惟明,所处时代:明朝刘显(1515年一1581年)本姓龚,字惟明,江西南昌人。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官副千户,后任浙江都司参将,于浦口冈下大败倭寇,迁副总兵。又尽歼刘家庄

  • 南北朝刘显简介-南北朝刘显(南朝梁诗人)

    刘显简介:南朝梁诗人小编今天讲一位南北朝历史人物:南北朝刘显,历史上评为南朝梁诗人刘显,南北朝历史刘显是一位著名的风云人物。本名:刘显,所处时代:南朝,出生地:沛国相县刘显(481年—543年),南朝梁诗人。字嗣芳。沛国相县(今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人。幼聪敏,当世号曰神童。好学,博涉多通。南北朝刘显

  • 晋朝刘显简介-晋朝刘显(十六国时期后赵将领)

    刘显简介:十六国时期后赵将领小编今天讲一位晋朝历史人物:晋朝刘显,历史上评为十六国时期后赵将领刘显,晋朝历史刘显是一位著名的风云人物。中文名:刘显,逝世日期:352年,职业:将领刘显(?―352年),十六国时期后赵将领。永和七年(351年),后赵皇帝石祗派刘显带领七万士众攻打冉魏政权的邺城,冉魏天王

  • 刘显忠

    刘显忠,1968年12月生于内蒙古通辽,先后就读于内蒙古大学历史系、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和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分别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历史与文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中文名:刘显忠国籍:中国民族:汉族

  • 刘显法

    刘显法,男,1963年4月生,山东青岛人,管理学博士,中国外交官。曾任中国驻肯尼亚大使、常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代表、常驻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代表。现任外交部驻澳门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特派员。中文名:刘显法国籍:中国籍贯:山东青岛出生日期:1963年4月毕业院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职业:外交官1984

  • 刘显宜

    刘显宜(1903年9月19日—1976年9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县敖山庙乡笆蕉村人。1928年参加工农革命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清风店、保卫延安、大同、太原、石家庄、淮海、平津等战役和抗美援朝

  • 刘显世

    刘显世,贵州兴义人,字如周,亦作如舟,别号经硕,1870年生于贵州兴义,为刘官礼之子,刘显潜之兄,历任贵州省长、川滇黔三省护国联军副总司令。刘显世早年曾参加镇压广西会党起义。辛亥革命后,曾一度赞成共和,但随即拥戴袁世凯称帝,1916年,在王文华、王伯群的劝导下,通电全国,参与护国运动,讨袁护国,民国

  • 刘显辉-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介绍

    刘显辉刘显辉,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学士,高级农艺师。现任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曾任黑龙江省绥化农场管理局科研所技术员、研究室主任,北大荒九三种业副总经理、黑龙江农垦垦丰种业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等职务。荣获过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科学进步二等奖、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劳动模范等荣誉。中文名:刘

  • 刘显:明代著名抗倭名将,个人武力值最高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显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明朝中期嘉靖年间,邻国日本进入战国时期,战败的封建主们组织武士劫掠我国沿海地区,而当时朝廷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导致卫所兵员流矢,战斗力极差,倭寇登陆沿海地区烧杀抢掠,祸患日益严重。在这一时期涌现了一批著名的抗倭名将,战功赫赫,威

  • 匈奴刘显,匈奴刘宣

    汉朝一直有个纠结的事,就是和匈奴的关系。这两个国家好像一直在打仗,从来没有停止过。在与匈奴的关系中,刘询、宣帝为汉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汉武帝穷兵黩武,一直想把匈奴灭了,但是取得的成果还不如没有大动干戈的刘询。汉武帝时期,汉朝一直在和匈奴打仗。汉武帝末年,由于内部权力分配的矛盾,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