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郗超

郗超——东晋官员、书法家、佛学家

郗超

郗超的介绍

郗超(336年-378年),字景兴,一字敬舆,小字嘉宾,高平金乡(今山东金乡)人,东晋官员、书法家、佛学家,太尉郗鉴之孙,会稽内史郗愔之子。

郗超出身于高平郗氏,历任抚军掾、征西椽、大司马参军、散骑侍郎、中书侍郎、司徒左长史等职。他是桓温谋主,曾劝说桓温废帝立威。桓温因不肯采纳他的建议,在第三次北伐时大败而回。桓温死后因母丧辞去司徒左长史之职,后被起复为散骑常侍、此后又授任宣威将军、临海太守等职,郗超都没有接受。太元二年十二月病逝,时年四十二岁。

郗超善长草书,亚于二王,《书品》将其书法定为中品。他还精通佛学,著有《奉法要》,被支道林等名僧誉为“一时之俊”。

有关“郗超”的历史故事

  • 郗超和谢安是死敌,郗超还想推荐谢安的侄子作为统帅参加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可以说是一场奇迹之战。东晋只用8万军队就打败了前秦的30万军队,如果加上其他军队就是80万。其实东晋能打赢这一仗,还得感谢季超推荐谢安的侄子谢玄为盟主。当时,郗超和谢安是死敌,但战争已经到了东晋生死存亡的关头,所以郗超才会既往不咎,让谢玄领兵。有句老话叫"内养不避亲,外养不避仇"郗超这次树立

  • 郗超

    郗超(336年~378年),字景兴,一字敬舆,小字嘉宾,高平金乡(今山东省金乡县)人,东晋官员、书法家、佛学家,太尉郗鉴之孙,会稽内史郗愔之子。郗超出身于高平郗氏,历任抚军掾、征西椽、大司马参军、散骑侍郎、中书侍郎、司徒左长史等职。他是桓温谋主,曾劝说桓温废帝立威。桓温因不肯采纳他的建议,在第三次北

  • 郗超和谢安是死对头,为和郗超还愿推荐谢安侄子当统帅参与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可以说是一场奇迹之战,东晋仅仅依靠8万兵力竟然击败了前秦的30万大军,如果加上其他兵力足足有80万。实际上东晋能打赢这场战役,还要感谢郗超力荐谢安的侄子谢玄当统领。当时郗超和谢安算是死对头,但这场战事对于东晋来说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所以郗超才会不计前嫌让谢玄领兵。有一句古话叫“

  • 东晋时期官员郗超简介:太尉郗鉴之孙,会稽内史郗愔之子

    东晋(317年~420年),是由西晋皇族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王朝。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郗超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郗超(336年-378年),字景兴,一字敬舆,

  • 谢玄妻子是谁 郗超与谢玄不善是真的吗

    谢玄妻子谢玄,字幼度,东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出生在当时权倾一时的谢家。谢玄的叔叔谢安在朝中位高权重,谢玄就曾被寄宿在他的家中。一日谢安曾问过自己的子侄们,将来要做怎样的人才能美名传开。谢玄积极回答道,要做一个种在前庭里的兰芝。谢玄后来谢玄的人生轨迹的发展,也没有辜负谢安的期望。当北方强大的前秦苻坚亲

  •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郗超和谢安政敌间的惺惺相惜

    文 / 花月の慕容青禾“与司马氏共天下的当轴士族”昆曲《世说新语·举将》里面有三个主要人物,谢安,郗超,褚蒜子。谢安,陈郡谢氏的代表人物,东晋时期的大士族。与琅琊王氏并称为“王谢”。东晋的当轴士族之一。周鑫的谢安太符合我心目中的谢安了。司马睿靠南渡的士族扶持建立了东晋王朝,开创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

  •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郗超和谢安政敌间的惺惺相惜

    文 / 花月の慕容青禾“与司马氏共天下的当轴士族”昆曲《世说新语·举将》里面有三个主要人物,谢安,郗超,褚蒜子。谢安,陈郡谢氏的代表人物,东晋时期的大士族。与琅琊王氏并称为“王谢”。东晋的当轴士族之一。周鑫的谢安太符合我心目中的谢安了。司马睿靠南渡的士族扶持建立了东晋王朝,开创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

  • 邵晴发长文回应与郗超恋情:我不出来说话,就得把锅都背完

    12月22日上午,邵晴发了一条长文回应与郗超的恋情。邵晴说他和郗超没有关系。他们刚认识几年,只见过两次面。他们很生气,说:“我不出来说话,就得把锅都背完。”邵晴承认她确实疏忽了。她没想那么多,也没避嫌。她承认布瑶不会暗恋她,自己也联系过布瑶。男人告诉她,不能说出来,怕雪上加霜,没人会相信她。邵晴意味

  • 郗超简介 东晋时期开国功臣郗鉴之孙郗超生平

    郗超(336—378),字景兴,一字嘉宾,高平金乡(今山东)人,东晋大臣,是东晋开国功臣郗鉴之孙,书圣王羲之的夫人是他的亲姑姑。郗超吸引人之处就是对他没法定性,无法把他归结为君子还是小人,他是介于君子与小人之间的第三类人,在他身上,高尚与卑劣,残忍与温情都体现的淋漓尽致,让人又爱又恨。祖父郗[xī]

  • 与桓温有“断臂情结”的谋士:郗超 介于君子与小人之间的“第三类人”

    桓温手下的谋士算得上人才如云,但大多是上下级关系,“谋反”这样交心的话是说不出口的。真正懂他、理解他,陪他走过一路风雨的,有一个人,他叫郗超。我们小时候看电影、看电视,都要先问: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如果遇到郗超,就实在没有办法回答了。他是介于君子与小人之间的“第三类人”,时而高尚,时而卑劣。“变脸”之

  • 东晋郗超生平事迹简介 桓温某臣“一时之俊”郗超轶事典故

    郗超(336年-378年),字景兴,一字敬舆,小字嘉宾,高平金乡(今山东金乡)人,东晋官员、书法家、佛学家,太尉郗鉴之孙,会稽内史郗愔之子。郗超出身于高平郗氏,历任抚军掾、征西椽、大司马参军、散骑侍郎、中书侍郎、司徒左长史等职。他是桓温谋主,曾劝说桓温废帝立威。桓温因不肯采纳他的建议,在第三次北伐时

  • 亲手谋划夺晋江山的郗超 最后为何会将自己谋反的书信交给一心向晋的父亲?

    近日重读《晋书》郗鉴传,看到西晋王朝在经历了“永嘉之乱”后,中原地区为五个胡族轮番统治,史称“五胡乱华”。公元317年,晋琅琊王司马睿在晋朝贵族与江东大族的支持下,尤其是在北方头等士族琅邪王氏当中的佼佼者王导的支持下,渡过长江称帝,建立东晋,史称东晋元帝。郗超与其祖父郗鉴、父亲郗愔就活跃于这一时期风

  • 郗超死后为何要把造反的罪名往自己身上揽?

    郗超是东晋开国元勋郗鉴的孙子,“书圣”王羲之是他的亲姑父。郗超为人拧巴,很难把他定性为君子或小人,即便对老父尽孝,也充满另类色彩。郗超和权臣桓温混在一起,干了很多伤天害理的坏事,他知道父亲郗愔忠于东晋皇帝,怕老父生气,所以自己给桓温出孬点子的事都瞒着他。后来,郗超病重快死了,而郗愔还活得挺精神,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