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郗超

郗超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475 更新时间:2023/12/15 11:03:40

郗超(336年~378年),字景兴,一字敬舆,小字嘉宾,高平金乡(今山东省金乡县)人,东晋官员、书法家、佛学家,太尉郗鉴之孙,会稽内史郗愔之子。郗超出身于高平郗氏,历任抚军掾、征西椽、大司马参军、散骑侍郎、中书侍郎、司徒左长史等职。他是桓温谋主,曾劝说桓温废帝立威。桓温因不肯采纳他的建议,在第三次北伐时大败而回。桓温死后因母丧辞去司徒左长史之职,后被起复为散骑常侍、此后又授任宣威将军、临海太守等职,郗超都没有接受。太元二年十二月病逝,时年四十二岁。郗超善长草书,亚于二王,《书品》将其书法定为中品。他还精通佛学,著有《奉法要》,被支道林等名僧誉为“一时之俊”。

基本资料

本名:郗超

别名:郗嘉宾

字:景兴,一字敬舆,小字嘉宾

所处时代:东晋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高平金乡

出生日期:336年

逝世日期:378年

主要作品:《郗超集》

主要成就:担任桓温谋主

官职:司徒左长史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郗超年轻时卓越超群,放荡不羁,有旷世之才,在士林中交游广泛。他善于清谈,见解义理精妙入微。永和元年(345年),会稽王司马昱被授为抚军大将军,征辟郗超为府掾。

追随桓温

永和四年(348年),桓温因平蜀之功,进位征西大将军。郗超进入桓温幕府,担任征西府椽,后改任大司马参军。桓温英气高迈,很少推崇他人,但在与郗超交谈之后,却认为他深不可测,因此尽心礼待。而郗超也一心追随桓温,不久又被授为散骑侍郎。

太和四年(369年),桓温请求与徐兖二州刺史郗愔、江州刺史桓冲、豫州刺史袁真一同北伐前燕。当时,北府兵卒悍勇,桓温不愿让郗愔掌握京口重镇。郗愔对此丝毫不知,还致信桓温,表示愿意与他共同辅佐王室,请求率部出河上。郗超将原信毁掉,以父亲的名义伪造信件,呈给桓温。信中写道:“我不是将帅之才,不能胜任军旅重任,而且年老多病,还是给我一个闲职,让我休养吧。徐兖二州的军队就由桓公统领吧。”桓温得信大喜,当即改任郗愔为会稽内史,并自领徐兖二州刺史,兼并了郗愔的军队。

同年四月,桓温自兖州出兵北伐。郗超极力劝谏,认为汴水久未浚治,会影响漕运。桓温不听,执意进军,并由清水进入黄河。郗超再次劝谏,认为桓温入黄河之法是逆水而进,难通漕运,担心前燕拒守不战,会令晋军粮道断绝,陷入无粮困境。他建议桓温尽率全军直击前燕国都邺城,这样不论前燕逃回辽东后方、拒守邺城或出兵决战都有利于北伐进展。郗超又提出另外一个比较稳健的策略,建议桓温坚守河道,控制漕运,储蓄粮食,直至明年夏天再继续进攻。他认为如不速战速决,当战事拖延至秋冬后,在水量减少而北方早降温的客观条件之下,会令到晋军更难维持。但桓温全都不听。九月,桓温在枋头被燕将慕容垂击败,大败而回。

密谋废立

桓温北伐的本意是要建立功勋,然后回朝接受九锡,从而夺取政权,但却因枋头兵败,威望顿减。咸安元年(371年),桓温收复寿春,对郗超道:“这次胜利能雪枋头兵败之耻吗?”郗超则表示不能。当夜,郗超对桓温道:“明公身居重任,如果不能效仿伊霍、废立皇帝,不足以镇压四海,震服宇内。”桓温采纳了他的建议,决定废黜皇帝司马奕。

同年十一月,桓温散布流言,称司马奕因阳痿不能生育,并让宠臣相龙、计好、朱炅宝等人参侍内寝,而后宫所生三子并非皇帝亲生。不久,桓温率军入建康,以褚太后的名义下诏,废司马奕为东海王,并立会稽王司马昱为皇帝,是为晋简文帝。当时,郗超担任中书侍郎,坐镇朝廷,百官皆畏其权势。谢安曾与王坦之一同去拜访郗超,一直等到天色已晚也未能入见。王坦之打算离去,谢安道:“你就不能为了性命,先忍一忍吗?”

简文帝虽被立为皇帝,但却形同傀儡,常担心被桓温废黜。后来天现异象,荧惑入太微,这在当时被认为是帝位不保的征兆,司马奕被废时也有同样的天象。简文帝非常不安,甚至向郗超询问桓温是否会再行废立。郗超断言道:“桓大司马正对内稳定国家,对外开拓江山,我愿用全家百余口来担保,不会发生那种不正常的政变。”简文帝稍微安心,又吟诵庾阐诗道:“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简文帝因不能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在位不到两年便忧愤病死。

壮年病逝

桓温死后,郗超改任司徒左长史,但因母丧离职。他认为父亲郗愔是名公之子,位遇应在谢安之上,但一直处于闲职,而谢安却能掌握朝政,对此愤恨不平。谢安对郗超也是深恨不已。

守孝期满后,朝廷起复郗超为散骑常侍,后又授为宣威将军、临海太守。他都没有接受。太元二年十二月(378年1月),郗超病逝,年仅四十二岁。

主要成就

政治

郗超是桓温谋主。桓温便是在郗超的建议下,废黜了司马奕,改立司马昱为帝。

书法

郗超是东晋著名书法家,唐代窦臮在《述书赋》将郗超与郗鉴、郗愔、郗昙、郗俭之、郗恢并称六郗,认为王家、谢家、庾家、郗家是主宰东晋书坛的主要家族。庾肩吾《书品》将郗超的书法定为中下品,而李嗣真所著《书后品》则将其定为中上品。王僧虔认为郗超的草书次于二王,在紧凑秀美方面胜过其父郗愔,但骨力稍有不足。

佛学

郗超崇信佛教,常与竺法汰、支道林等名僧讨论佛教般若学,被誉为“一时之俊”。他意在调合佛教同儒家的正统观念,也很注重佛教的因果报应和佛性法身等说,倾向于佛教有宗。

郗超著有《奉法要》,论述佛法要点,是东晋士大夫对佛教的典型认识,也是中国佛教义学史上的重要文献。他提倡用佛教五戒“检形”,用十善“防心”,认为善恶有报,天堂地狱,均系乎心,强调人们必须“慎独于心,防微虑始”,把本已突出超脱的人生哲学,解释成了一种治心从善的道德学说,将佛教的道德作用提到了首位。郗超还特别改正了中国传统上认为积善积恶必将祸福子孙的报应说,认为“善自获福,恶自受殃,是祸是福,都是自作自受,不能延及后代亲属”。

轶事典故

盛德绝伦

郗超早年便享有盛誉,与王坦之齐名,时人称赞道:“盛德绝伦郗嘉宾,江东独步王文度。”另一种说法则是:“扬州独步王文度,后来出人郗嘉宾。”

髯参短簿

郗超担任西府参军时,与主簿王珣同受桓温器重。郗超生有美髯,而王珣身材矮小,西府有歌谣传颂:“髯参军,短主簿,能令公喜,能令公怒。”

入幕之宾

桓温心怀不轨,一直想篡夺帝位,郗超则是桓温的谋主。谢安曾与王坦之一同去拜访桓温,郗超躲在幕帐中偷听他们谈话。恰巧这时一阵风把幕帐吹开,暴露了郗超。谢安笑道:“郗生可谓入幕之宾矣。”

密札解父

郗愔忠心于王室,对郗超与桓温图谋篡晋之举丝毫不知。郗超临终前,将一箱书信交给门生保管,嘱咐道:“我父年事已高,我死之后,如果他悲伤过度,影响到饮食睡眠,可把这个箱子呈交给他。不然的话,你就把它烧掉。”郗超死后,郗愔果然因悲痛患病。门生便将箱子交给他,里面全都是郗超与桓温密谋书信。郗愔大怒道:“这小子死得太晚了。”从此再也不为他流泪。

散尽钱财

郗愔好财,曾聚敛钱财数千万。郗超在向父亲请安时,故意将话题引到钱财方面。郗愔道:“你只不过想得到我的钱财罢了!”他打开钱库,允许郗超在一天内任意取用,认为郗超最多也就用掉几百万。郗超竟在一日之内,将库中钱财分给全部亲戚朋友。郗愔得知,惊怪不已。

不至河汉

谢安认为圣人、贤人与普通人之间的距离很近,但子侄都不同意。谢安叹道:“如果郗超听见这话,一定不至于不相信。”他认为郗超一定会赞同自己的观点。

化贬为褒

郗愔拜为北府统帅,王徽之到郗家祝贺。他认为郗愔不是将帅之才,便反复诵道:“应变将略,非其所长。”郗融很不高兴,对郗超道:“父亲今日拜官,子猷却言语不逊,实在难以容忍。”郗超却道:“这是陈寿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评语,人家把父亲比作诸葛武侯,我们还有什么可说的?”

资财助隐

郗超每逢听说品德高尚者要隐退,便会斥资百万,为他们建造房宇。他曾在剡县为戴安道起建宅邸,宅邸非常精致。戴安道入住后,给亲友写信道:“最近到了剡县,就好像住进官邸一样。”

大喜

常有人将郗超比作前秦天王苻坚,郗超知道后非常开心。

盛赞谢玄

前秦天王苻坚南下攻晋,侵占梁岐,虎视淮阴。朝廷派谢玄率军抵御,但朝中议论纷纷,认为谢玄不能胜任。郗超虽与谢玄不和,但仍道:“谢玄定能成功。我和他曾在桓温的军府共事,发现他用人能各尽其才,即使是一些细小事务,也能使人得到适当安排。以此推断,想必他定能建立功勋。”淝水之战胜利后,时人都赞叹郗超有先见之明,而且对他不因个人爱憎而隐匿别人的才能的做法表示敬重。

嘲讽范

范启曾对郗超道:“王献之全身干巴巴的,即使扒下他的皮,也没一点丰满光泽。”郗超答道:“全身干巴巴的,比起全身都是假的,哪样好?”范启生性矫揉造作,絮烦多事,郗超便以此嘲讽于他。

夫妻情深

郗超死后,妻子周氏拒绝返回娘家,道:“活着虽不能跟郗郎同室而居,那就死后和他同穴而葬。”

人物评价

檀道鸾:①超少有才气,越世负俗,不循常检,时人为一代盛誉者。语曰:“大才盘盘谢家安,江东独步王文度,盛德日新郗嘉宾。”②超有才能,珣有器望,并为温所昵。

何尚之:渡江已来,则王导、周顗、庾亮、王濛、谢尚、郗超、王坦、王恭、王谧、郭文举、谢敷、戴逵、许询,及亡高祖兄弟(即何充兄弟)、王元琳昆季、范汪、孙绰、张玄、殷觊等,或宰辅之冠盖,或人伦之羽仪,或置情天人之际,或抗迹烟霞之表。

王僧虔:郗超草书,亚于二王。紧媚过其父,骨力不及也。

房玄龄:①少卓荦不羁,有旷世之度,交游士林,每存胜拔,善谈论,义理精微。②温怀不轨,欲立霸王之基,超为之谋。

法琳:王导、周顗,宰辅之冠盖。王濛、谢尚,人伦之羽仪。次则郗超、王谧、刘□、谢容等,并江左英彦,七十馀人。皆学综九流,才映千古。

窦臮:博哉四庾,茂矣六郗,三谢之盛,八王之奇。……景兴(郗超)当年,曷云世乏?正草轻利,脱略古法。迹因心而谓何?为吏士之所多,惜森然之俊爽,嗟甍尔於中和。

余知古:温在镇三十年,参佐习凿齿、袁宏、谢安、王坦之、孙盛、孟嘉、王珣、罗友、郗超、伏滔、谢奕、顾恺之、王子猷、谢玄、罗含、范汪、郝隆、车胤、韩康等,皆海内奇士,伏其知人。

苏轼:①若方回者,可谓忠臣矣,当与石碏比。然超谓之不孝,可乎?使超知君子之孝,则不从温矣。东坡先生曰:超,小人之孝也。②士之所甚好者,名也。而爱莫加于父子。今嘉宾以父之故,而暴其恶名;方回以君之故,而不念其子。嘉宾可谓孝子,方回可谓忠臣也。悲夫!或曰:嘉宾与桓温谋叛,而子以孝子称之,可乎?曰:“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嘉宾之不忠,不待诛绝而明者。其孝可废乎?

冯梦龙:超党于桓,非肖子也,然为父画免祸之策,不可谓非智。身死而犹能以术止父之哀,是亦智也。然人臣之义,则宁为愔之愚,勿为超之智。

王夫之:秉信非以全身,而身或以保;非以图功,而功或以成。托身失所,而为郗超;欲自免焉,则为温峤;加之以反覆之无恒,则为牢之。峤成而牢之败,牢之死而超生。

包世臣:司马氏无功于当涂,无德于黔首,而一时藉曹氏之宠,以享丰厚者,竞与输心佐命,真豺虎所不食,有北所不受。顾以若而人开鸿基,创永制,贻谋有不舛乎。无怪枣嵩、朱硕之于王浚,沈充、钱凤之于王敦,匡术、路永之于苏峻,郗超、刘牢之之于二桓,刘穆之之于宋武,接踵而起也。

秦笃辉:郗愔性吝而忠,郗超好施而奸,故君子不以一节论人。愔以多藏为利者也,超以卖国为利者也,多藏之利小,卖国之利大,如超者所谓小人喻于利。

李慈铭:王济之傲纵,王澄之狂暴,殷浩之虚合,谢万之佻率,郗超之奸谄,王忱之轻很,皆乱世无赖,蠢国败家,而士类相矜,以为标准。

蔡东藩:①郗超二策,上则悉众趋邺,次则顿兵河济,诚为当日不易之良谟。②桓温败绩枋头,仅得寿春之捷,何足盖愆,乃反欲仿行伊霍,入朝废主,真咄咄怪事!从前如操懿辈,皆当功名震主之时,内遭主忌,因敢有此废立之举,不意世变愈奇,人心益险,竟有如晋之桓温者也。况帝奕在位五年,未闻失德,乃诬以暧昧,迫使出宫,温不足责,郗超之罪,可胜数乎?

余嘉锡:①善知人者观人于微,即其平居动静之间而知其才。刘惔之论桓温,郗超之知谢玄,皆观其一节而已。②如钟会、王戎、王衍、王敦、王澄、司马越、桓温、郗超、王恭、司马道子、殷仲堪之徒,并典午之罪人。

家庭成员

祖父:郗鉴,流民帅出身,曾参与讨平王敦之乱、苏峻之乱,官至太尉,封南昌县公。

父亲:郗愔,官至镇军将军、会稽内史、都督浙江东五郡军事,袭爵南昌县公。

兄弟:郗融,曾被授为琅邪王文学,但他却没有接受。

兄弟:郗冲。

妻子:周马头,出身汝南周氏,秘书监周闵之女。

嗣子:郗僧施,从弟郗俭之之子,历任宣城内史、丹阳尹、南蛮校尉,袭爵南昌县公。

史籍记载

《晋书·卷六十七·列传第三十七》

《资治通鉴·卷九十七·晋纪十九》

《资治通鉴·卷九十九·晋纪二十一》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晋纪二十三》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晋纪二十四》

《资治通鉴·卷一百三·晋纪二十五》

《资治通鉴·卷一百四·晋纪二十六》

标签: 郗超

更多文章

  • 程邈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程邈

    程邈,字元岑,秦朝书法家,内史,秦内史下邽(今陕西渭南北)人。相传他首先将篆书改革为隶书。蔡邕称其“删古立隶文”。唐代张怀瓘《书断》称:“传邈善大篆,初为县之狱吏,得罪始皇,系云阳狱中,覃思十年,损益大小篆方圆笔法,成隶书三千字,始皇称善,释其罪而用为御史,以其便于官狱隶人佐书,故名曰‘隶’。”隶书

  • 皇象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皇象

    皇象(生卒年不详),字休明,三国时期吴国广陵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官至侍中、青州刺史。善八分,小篆,尤善章草。其章草妙入神品,时有书圣之称。中文名:皇象别名:皇休明国籍:孙吴民族:汉族职业:书法家主要成就:善章草,时有书圣之称出生地:广陵江都代表作品:《天发神谶碑》、《文武帖》、《急就章》职位:侍中

  • 王僧虔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王僧虔

    王僧虔(426年—485年),字号不详,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市)人。南朝宋齐时期大臣、书法家,东晋丞相王导玄孙、侍中王昙首的儿子。出身“琅琊王氏”,入仕刘宋,历任武陵太守、太子舍人、吴郡太守。辅佐豫章王刘子尚、新安王刘子鸾帐下,皆有官声,擅长书法,受到当权者所欣赏。南齐建立后,出任征南将军、湘州都督

  • 韦诞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韦诞

    韦诞(179年—253年),字仲将,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出身京兆韦氏。三国时期魏国大臣、书法家、制墨家,太仆韦端的儿子。东汉建安年间,举孝廉出身,起家郎中。曹魏建立后,历任武都太守、侍中、大鸿胪、中书监,以光禄大夫致仕。嘉平五年(253年),去世,享年七十五。工于草书,伏膺于张芝,兼学邯郸

  • 郗愔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郗愔

    郗愔(313年-384年9月28日),字方回,高平郡金乡县(今山东省金乡县)人。东晋大臣,太尉郗鉴长子,书圣王羲之的内弟。出身高平郗氏。品性至孝,善于书法。门荫入仕,袭爵南昌县公,历任中书侍郎、骠骑(何充)长史、征北(褚裒)长史、给事黄门侍郎、临海太守,因病去职。得到尚书仆射江虨推荐,授光禄大夫、散

  • 杜恕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杜恕

    杜恕(197-252年),字务伯,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三国时期魏国大臣,尚书仆射杜畿的儿子。出身京兆杜氏。曹魏太和年间,担任散骑黄门侍郎,得到侍中辛毗器重。历任弘农太守、赵国相、河东太守、淮北都督护军、御史中丞,出任使持节、建威将军、护乌丸校尉、幽州刺史,受到征北将军程喜栽害。依附于大将军

  • 王允之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王允之

    王允之(303年-342年),字深猷,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将领,侍御史王会之孙、抚军将军王舒之子,丞相王导、大将军王敦的堂侄。王允之出身“琅邪王氏”,早年曾揭发王敦反叛图谋,并随王舒居于荆州、会稽等地。苏峻之乱时,王允之代任扬烈将军,领东方义军屡战叛军,在平叛中建立大功。战后获封番禺县侯。

  • 梁鹄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梁鹄

    梁鹄,字孟皇(也有记作孟黄,与《襄阳记》中记载的“梁孟星”应为同一人),生卒年不详,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人,东汉末年至曹魏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少好书,受法于师宜官,以善八分书知名。初举孝廉为郎。光和元年(178),入鸿都门学。汉灵帝时曾任选部尚书、凉州刺史等职。值天下大乱,群雄割据,梁鹄奔赴荆州(今

  • 羊欣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羊欣

    羊欣(370年—442年),字敬元,泰山郡南城县(今山东省新泰市)人。晋宋时期大臣、书法家,桂阳太守羊不疑之子,吴兴太守王献之外甥。东晋时期,凭借门荫入仕,起家辅国参军,迁后将军(司马元显)舍人。桓玄辅政,授平西主簿,参预机要事宜。义熙年间,得到太尉刘裕的信任,历任右将军(刘藩)长史、中军(刘道怜)

  • 康昕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康昕

    康昕,字君明,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东晋孝宗年间,与王献之同时。本胡人后居家义兴(今宜兴)。东晋书画家,官临沂(今山东临沂)令。与王献之善,并师从王羲之。工隶书、善画,当时与任义兴太守的著名书画家羊欣媲美。本名:康昕字:君明所处时代:东晋孝宗年间民族族群:胡人从师:王羲之居家:义兴康昕,字君明,生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