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诗词大全>《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原文、译文及注释

《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原文、译文及注释

所属分类:诗词大全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750 更新时间:2023/12/7 1:50:55

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

匹马行将久,征途去转难。不知边地别,只讶客衣单。溪泉声苦,山空木叶干。莫言关塞极,云雪尚漫漫。古镇青山口,寒风落日时。岩峦鸟不过,冰雪马堪迟。出塞应无策,还家赖有期。东山足松桂,归去结茅茨。登顿驱征骑,栖迟愧宝刀。远行今若此,微禄果徒劳。绝坂水连下,群峰云共高。自堪成白首,事一青袍。

注释

⑴青夷军:当作“清夷军”,唐代戍边军队名称,驻地在今河北怀来东南。

⑵边地别:指边地的气候与内地有区别。

⑶漫漫:无穷无尽。

⑷古镇:指居庸关。青山:指居庸山。

⑸堪迟:意为勉强迟迟行进。

⑹策:安边之策。

⑺东山:东晋谢安隐居之地。

⑻登顿:上上下下,指翻山越岭,行路艰难。

⑼微禄:微薄的俸禄。

⑽绝坂:极陡的山坡。

⑾青袍:唐代八品九品官员服青袍。

创作背景

公元750年(唐天宝九年)秋天,四十七岁的高适以河南封丘县尉的身份送兵到驻在妫川(今河北怀来)城内的清夷军。这组诗是诗人在当年冬天送兵返回途中,进入河北昌平居庸关时所作。

鉴赏

第一首诗写边地气候,是这组诗展开的大背景。这首诗的特点,就在于把感慨行役中路途的艰难和边塞的寒冷结合在一起,加以形象的描写,使之生动感人。首联是写自己独自行走了很久,在漫长的征途中去时十分艰难,此时回来也十分艰难。“去”,指前往清夷军送兵;“转”,即回,返入居庸关。这一联先从行役写起,“匹马”表明孤独;“行将久”,暗示路途遥远、人困马乏。“难”,不仅指山路的坎坷崎岖,也包含边地冰雪严寒之苦,为中间二联写边塞寒冷,作了巧妙的过渡。中间两联,突出表现居庸关一带的寒冷气候。颔联是说自己原来不知道边塞和内地的气候差别如此之大,此时只惊讶客子衣服的单薄。这一联妙在写“寒”字而不说穿。诗人送兵去时是秋天,边塞还不太寒冷,还显不出与内地在气候上的明显区别,而冬日回还,北风凛冽,积雪满地,才发觉到寒不可挡。说:“不知”,实为已经深知,吞吐含茹,措语婉曲。写人对气候的感觉,字面上没有“寒”字,而读来已觉寒气逼人,真是“不寒而栗”了。颈联是写因为气候寒冷,泉水流动的声音也显得悲苦,山上的树叶已经干落,十分空旷。颈联的意思十分曲折。上句正面点出“冷”字,但并非诗人直接感受,而是通过泉声的悲苦间接感觉的。连泉水也因寒冷而悲咽,人的寒苦也就不言而喻了。再看山上的树木,也抵挡不住寒威,叶子全部干落了。通过树木的感觉,曲折地传达出人的感觉。这两句都是透过一层,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将瘆人的酷寒,通过水和树,表现得十分曲折深入,给人以一波三折之感。同时,这两句也是对居庸关一带的实景描绘。居庸关坐落在险峻的峡谷之中,两边峰峦耸峙,一道溪水从关侧流过。诗人从精炼的字句中,展示了形象的画面,透出雄浑苍凉之感。在着力描写居庸关一带的严寒之后,作者抬首瞻望前路,从描写边塞从容地转到描写行役,再一次发出征路遥遥的慨叹。尾联的意思是:不要认为进入了居庸关,就走完了艰险、高寒的关塞,那前面云雾弥漫、冰雪覆盖,路途还遥遥无际呢!居庸关在昌平县西北,是长城要口之一,与紫荆、倒马合称“内三关”,从塞北过了居庸关,山势渐缓,即进入华北平原,气温也相应升高一点,但毕竟是在冬天,仍然寒冷。“云雪尚漫漫”一句,是对过关以后的景象和寒冷的描写,也蕴涵着征路漫长的意思。这一联与首联“匹马行将久,征途去转难”相呼应,全诗从写行役开始,继而描写边塞,最后又以写行役结束,形成一种回环的结构,给人一种谨严而浑然的美感。

第二首诗写诗人入居庸关时的所见所思。首联既点明了诗人观察的时间和地点,也是对环境大背景的刻意渲染。颔联写诗人看到的景象,一副冰雪凄迷,前途艰难之状,暗示了诗人对自己的仕途丝毫看不懂前景,感到无可奈何。颈联总结此次出塞的收获,诗人看到时局混乱、阴暗,良臣进阶无路,因此失分失望、愤懑,想到了暂居家中以修身养性。尾联追述先贤在时局混乱时退居草莽,相机而作的故事。全诗情景交融,前四句写景,极尽凄美;承此而总结此次出使的收获,但到此时不是报效朝廷的时候;于是追述先贤,自然而然地生发出“归去”之念。但诗人的“归去”不是真的归隐,而是为了出仕,是保存实力,积累力量的行动。

第三首诗言辞愤懑,其中的景物描写耐人寻味。全诗先写自己忙碌而无所作为,表达了对此种生活的厌倦;随之又很自然地流露出对身居卑职的无奈;连看到的景物也仿佛助长着诗人的这种情绪;最后诗人终于在反复思索、对比后,愤而表露出弃官而去的心志。《旧唐书》载:“(适)解褐汴州封丘尉,非其好也,乃去位,客游河右。”这段记载这与这组诗的思想内容十分切合。

更多文章

  • 《自蓟北归》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自蓟北归

    驱马蓟门北,北风边马哀。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译文策马驰奔在蓟门之北,北风呼啸边地马鸣声哀。远望山口只是苍茫一片,走出峡谷才见胡天豁然大开。五将已经深入敌境,前军只有一半返回。还有谁怜惜我这个失意之人,只好弹着长剑独自归来。注释蓟(jì)北:指蓟门以

  • 《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 / 送前卫县李宷少府》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

    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怨别自惊千里外,论交却忆十年时。云开汶水孤帆远,路绕梁山匹马迟。此地从来可乘兴,留君不住益凄其。译文黄莺往来杨柳低垂,春风中送友使人伤感。你将到千里之外我自然产生别怨,论交情我们已有十年。汶水云开孤帆远去,梁山路道曲折匹马迟缓。此地本可乘兴游赏,难留你使我更觉凄惨。注

  •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译文此次离别不知你们心绪何如,停下马来饮酒饯别询问被贬的去处。巫峡猿猴悲啼令人伤心泪下,到达衡阳后让大雁多为我捎来几封书信。秋日青枫江上孤帆远远飘去,白帝城边古木参天、枝叶

  • 《夜别韦司士》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夜别韦司士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译文高大的客馆里灯火通明酒也清,直饮至夜钟响归雁鸣的月落时分。只说是啼鸟要求友朋,无奈那春风里要为您送行。黄河曲里沙为黄河岸,白马津边柳向白马城。不要为他乡离别而难过,知道

  • 《同陈留崔司户早春宴蓬池》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同陈留崔司户早春宴蓬池

    同官载酒出郊圻,晴日东驰雁北飞。隔岸春云邀翰墨,傍檐垂柳报芳菲。池边转觉虚无尽,台上偏宜酩酊归。州县徒劳那可度,后时连骑莫相违。

  • 《金城北楼》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金城北楼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垂竿已羡磻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译文在北楼上往西望去,满眼是晴朗的天空,浩浩的流水依傍着连绵的山峰,那秀丽的景色胜过图画。湍濑之上,急奔的水流好像离弦之箭的破空声;高挂在城头上空的一弯月亮形同一张悬着的弯

  • 《同卫八题陆少府书斋》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同卫八题陆少府书斋

    知君薄州县,好静无冬春。散帙至栖鸟,明灯留故人。深房腊酒熟,高院梅花新。若是周旋地,当令风义亲。

  • 《同群公登濮阳圣佛寺阁》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同群公登濮阳圣佛寺阁

    落日登临处,悠然意不穷。佛因初地识,人觉四天空。来雁清霜后,孤帆远树中。裴回伤寓目,萧索对寒风。

  • 《淇上别业》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淇上别业

    依依西山下,别业桑林边。庭鸭喜多雨,邻鸡知暮天。野人种秋菜,古老开原田。且向世情远,吾今聊自然。

  • 《入昌松东界山行》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胖次标签:入昌松东界山行

    鸟道几登顿,马蹄无暂闲。崎岖出长坂,合沓犹前山。石激水流处,天寒松色间。王程应未尽,且莫顾刀环。译文在鸟儿才能飞越的山路上簸颠,马蹄笃笃没有一刻偷闲。好容易通过一道崎岖的长坡,又有重重叠叠的大山出现在眼前。湍急的水流冲激着巨石,松树的枝叶划破了寒天。为王事奔波路程尚没有走尽,且不要过早地回看刀环。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