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诗词大全>《寒食寄京师诸弟》原文、译文及注释

《寒食寄京师诸弟》原文、译文及注释

所属分类:诗词大全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155 更新时间:2024/1/16 23:17:20

寒食寄京师诸弟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译文

译文

雨中的寒食节更显得寒冷,我独自坐听江上黄莺的鸣叫。

端着酒杯赏花时又想起了杜陵家几个弟弟,寒食时,杜陵这一带已是野草青青了。

注释

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以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于这天禁火寒食。

空斋:空荡的书斋。

流莺:鸣声婉转的黄莺。

把酒:手执酒杯,谓饮酒。

杜陵:位于西安南郊杜陵塬上,内有帝陵、王皇后陵及其他陪葬陵墓。

赏析

韦应物诗集中收录寄诸弟诗近二十首,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手足情深的诗人。而正由于出自性情,发自胸臆,所以这首诗虽只是即景拈来,就事写出,却令人感到蕴含深厚,情意悠长。

就章法而言,这首诗看似平铺直叙,顺笔写来,而针线极其绵密。诗的首句从近处着笔,实写客中寒食的景色;末句从远方落想,遥念故园寒食的景色。这一起一收,首尾呼应,紧扣诗题。中间两句,一句暗示独坐异乡,一句明写想念诸弟,上下绾合,承接自然。两句中,一个“独”字、一个“想”字,对全篇有穿针引线的妙用。第二句的“独”字,既是上句“空”字的延伸,又是下句“想”字的伏笔;而第三句的“想”字,既由上句“独”字生发,又统辖下句,直贯到篇末,说明杜陵青草之思是由人及物,由想诸弟而联想及之。从整首诗看,它是句句相承,暗中钩连,一气流转,浑然成章的。

当然,宾虽然不能无主,而主也不能无宾。这首诗的第三句又有赖于上两句和下一句的烘托。这首诗的一、二两句,看来不过如实写出身边景、眼前事,但也含有许多层次和曲折。第一句所写景象,寒食禁火,万户无烟,本来已经够萧索的了,更逢阴雨,又在空斋,再加气候与心情的双重清冷,这样一层加一层地写足了环境气氛。第二句同样有多层意思,“江上”是一层,“流莺”是一层,“坐听”是一层,而“独坐”又是一层。这句,本是随换句而换景,既对春江,又听流莺,一变上句所写的萧索景象,但在本句中却用一个“独”字又折转回来,在多层次中更显示了曲折。两句合起来,对第三句中表达的“想诸弟”之情起了层层烘染、反复衬托的作用。至于紧接在第三句后的结尾一句,把诗笔宕开,寄想象于故园的寒食景色,就更收烘托之妙,进一步托出了“想诸弟”之情,使人更感到情深意远。

这首诗,运笔空灵,妙有含蓄,而主要得力于结尾一句。这个结句,就本句说是景中见情,就全篇说是以景结情,收到藏深情于行间、见风韵于篇外的艺术效果。它与王维《山中送别》诗“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句,都取意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但王维句是明写,语意实;这一句是暗点,更显得蕴藉有味。它既透露了诗人的归思,也表达了对诸弟、对故园的怀念。这里,人与地的双重怀念是交相触发、融合为一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在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年)或三年江州刺史任上。当时诗人遇上了寒食节,孤独思乡之情更甚,于是便即兴写下了这首诗。

赏析二

杜陵是韦应物的故乡,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因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而得名。当时诗人离开京城长安(今西安市)在外宦游,适逢寒食节,孤独思乡之情更甚,于是便即兴写下了这首满溢手足之情的七绝——“乍暖还寒时候,天空下着蒙蒙的细雨,在这家家户户都禁绝烟火的节日里,空荡荡的旅斋更显得孤凄冷清,叫人如何能够安坐?还是出去看看吧!漫无目的地来到江边,江风拂面,竟然觉得比屋内还暖和一些。独坐岸石,杨柳枝头的流莺飞来飞去,还不时呼朋引伴地鸣叫着。清脆如歌的啼唤,为何竟如此令人怅然?喝一杯淡淡的冷酒,解不了胸中无限的愁绪;看一眼带露的红花,消不了心中无尽的孤凄;远在京师的弟弟,我想念你们啊!此时此刻,老家杜陵的原野上,该是草色青青了吧……”

诗人首句写景,突出一个“冷”字:“雨中”是天气之冷;“禁火”是节令之冷;“空斋”是旅居之冷。寒食禁火,万户无烟,本来已经够萧索的了,更逢阴雨,又在空斋,再加气候与心情的双重清冷,这样层层叠加地写足了环境气氛,令人倍感萧索与凄冷。次句还是写景,关键在一个“独”字:“江上”是春潮涌动的春江;“流莺”是自由翻飞、悦耳欢啼的黄莺,与上句所写的萧索景象截然不同,本是充满生机,令人振奋愉悦的景象。但在本句中却用一个“独”字又折转回来,在多层次中更显示了曲折。再美好的景象,独看独听反而更添寂寞和惆怅。两句合起来,对第三句的“想诸弟”起了层层烘染、反复衬托的作用。第三句直抒胸臆,既点题,又说明了前两句诗人倍感冷寂孤独的原因,还能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结句的想象中的情景。一边喝酒,一边赏花,不是游春时的闲适畅饮,而是孤寂难耐的排遣。“借酒消愁愁更愁,泪眼观花花不语”,无可奈何的自宽自慰之中,流露出无尽的落寞与惆怅。结句运用联想,又是写景,诗人宕开诗笔,寄想象于故园的寒食景色,进一步托出了“想诸弟”之情,由人及物,融情于景,更烘托出诗人到对诸弟、对故园的怀念之情。情景交融,与“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有异曲同工之妙。

全诗句句相承,首尾呼应,一气流转,浑然成章。虽只是写身边景、眼前事、心中想,但运笔空灵,含蓄深婉,极尽烘托之妙。在情景交融的和谐意境里,“手足情深”的主题得到了完美的呈现。千古之下,依然令人共鸣、感慨、以及羡慕、遗憾。时下的年轻一代多为独生子女,“手足之情”已属稀罕,“手足情深”就更是奢望了,更何况,“寒食”这一古老的传统节日早已被人们冷落不过了。“把酒看花想手足”的哀婉意境,怕是只能在古人的诗句中去寻觅了……

标签: 寒食寄京师诸弟

更多文章

  • 《岁日寄京师诸季端武等》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岁日寄京师诸季端武等

    献岁抱深恻,侨居念归缘。常患亲爱离,始觉世务牵。少事河阳府,晚守淮南壖。平生几会散,已及蹉跎年。昨日罢符竹,家贫遂留连。部曲多已去,车马不复全。闲将酒为偶,默以道自诠。听松南岩寺,见月西涧泉。为政无异术,当责岂望迁。终理来时装,归凿杜陵田。

  • 《简卢陟》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简卢陟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译文可惜这高雅的《白雪》古曲,没有遇到欣赏它的知音。我因为军事而忙碌不安,失意流落在淮海之滨。山涧的树上沾满清晨的雨露,山鸟在暮春中悲啼不停。我只有这一瓢酒,希望可以用来慰藉奔波的生活。注释卢陟:人名,韦

  • 《雪行寄褒子》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雪行寄褒子

    淅沥覆寒骑,飘飖暗川容。行子郡城晓,披云看杉松。

  • 《寄裴处士》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寄裴处士

    春风驻游骑,晚景澹山晖。一问清泠子,独掩荒园扉。草木雨来长,里闾人到稀。方从广陵宴,花落未言归。

  • 《示全真元常(元常,赵氏生)》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示全真元常

    余辞郡符去,尔为外事牵。宁知风雪夜,复此对床眠。始话南池饮,更咏西楼篇。无将一会易,岁月坐推迁。

  • 《偶入西斋院示释子恒璨》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偶入西斋院示释子恒璨

    僧斋地虽密,忘子迹要赊。一来非问讯,自是看山花。

  • 《寄庐山棕衣居士》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寄庐山棕衣居士

    兀兀山行无处归,山中猛虎识棕衣。俗客欲寻应不遇,云溪道士见犹稀。

  • 《寄刘尊师》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寄刘尊师

    世间荏苒萦此身,长望碧山到无因。白鹤徘徊看不去,遥知下有清都人。

  • 《寄璨师》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寄璨师

    林院生夜色,西廊上纱灯。时忆长松下,独坐一山僧。

  • 《寄卢陟》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寄卢陟

    柳叶遍寒塘,晓霜凝高阁。累日此流连,别来成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