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诗词大全>《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原文、译文及注释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原文、译文及注释

所属分类:诗词大全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955 更新时间:2024/1/5 15:08:21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张良少年未能得志如虎啸时,为求刺客而不顾破产败家。

从沧海公那里得到一名壮士,用金椎狙击秦始皇在博浪沙。

这次刺秦报仇行动虽未成功,而其名声却因此震动天下。

其逃匿追捕曾经过下邳,怎能说他在智勇双全上稍差?

今天我怀古来到圯桥上,更加钦羡张良的雄姿英发。

圯桥下只有碧绿的流水,而不知道黄石公如今在哪?

我站在桥上叹息张良逝去,徐泗两州从此便变得萧条空乏。

注释

下邳:古县名,在今江苏省睢宁县西北邳州界。圯桥:古桥名,遗址在今睢宁县北古下邳城东南小沂水上。张子房:即张良,字子房,是辅佐刘邦打天下的重要谋臣,在帮助刘邦建立汉朝后,被封为留侯。

虎啸:喻英雄得志。

博浪沙:在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

黄石公:秦时隐士。相传张良刺秦始皇不中,逃匿下邳圯上遇老人,授以《太公兵法》,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后十三年,张良从汉高祖过济北,果见谷城山下黄石,取而祠之,世称此圯上老人为黄石公。

徐泗:徐州与泗州。

赏析

此诗起句“虎啸”二字,即指张良跟随汉高祖以后,其叱咤风云的业绩。但诗却用“未”字一笔撇开,只从张良发迹前写起。张良的祖父和父亲曾相继为韩国宰相,秦灭韩后,立志报仇,“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皇”(《史记·留侯世家》)。“破产不为家”五字,点出了张良素来就是一个豪侠仗义、不同寻常的人物。后两句写其椎击秦始皇的壮举。据《史记》记载,张良后来“东见沧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诗人把这一小节熔铸成十个字:“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以上四句直叙之后,第五句一折,“报韩虽不成”,惋惜力士椎击秦始皇时误中副车。秦皇帝为之寒栗,赶紧“大索天下”,而张良的英雄胆略,遂使“天地皆振动”。七、八两句“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写张良“更姓名潜匿下邳”,而把圯桥进履,受黄石公书一段略去不写,只用一个“智”字暗点,暗度到三句以后的“曾无黄石公”。“岂曰非智勇?”不以陈述句法正叙,而改用反问之笔,使文气跌宕,不致于平铺直叙。后人评此诗,说它句句有飞腾之势,说得未免抽象,其实所谓“飞腾之势”,就是第五句的“虽”字一折和第八句的“岂”字一宕所构成。

以上八句夹叙夹议,全都针对张良,李白本人还没有插身其中。九、十两句“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这才通过长存的圯桥古迹,把今人、古人结合起来了。诗人“怀古钦英风”,其着眼点还是在现实:“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这两句,句法有似五律中的流水对。上句切合圯桥,桥下流水,清澈碧绿,一如张良当时。岁月无常,回黄转绿,大有孔子在川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下句应该说是不见张良了,可是偏偏越过张良,而说不见张良的恩师黄石公。诗人的用意是:他所生活的时代未尝没有如张良一般具有英风的人,只是没有像黄石公那样的人,加以识拔,传以太公兵法,造就“为王者师”的人才罢了。表面上是“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实际上,这里是以曲笔自抒抱负。《孟子·尽心下》说:“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表面上孟子是喟叹世无孔子,实质上是隐隐地以孔子的继承人自负。李白在这里用笔正和孟子有异曲同工之处:“谁说‘萧条徐泗空’,继张良而起,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哉!”诗人在《扶风豪士歌》的结尾说:“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可以看作是这首诗末两句的注脚。

创作背景

被誉为“兴汉三杰”之一的张良,是李白十分倾慕的大英雄。诗人访寻英雄遗迹到河南道泗州,经过下邳(在江苏邳州睢宁一带)圯桥时,在传说张良遇到老师黄石公的地方久久徘徊,写下了《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这篇怀古感慨之辞。

更多文章

  • 《苏台览古》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译文曾经的歌台,曾经的舞榭,曾经的园林,曾经的宫殿,如今都已经荒废,只有杨柳叶儿青青,还有那湖中的采菱女在清唱着青春永恒的歌谣。谁还记得吴王夫差的事儿呢?只有那城西河中的明月,曾经照耀过吴王宫殿,照耀过在宫中灯红酒绿的人。注释苏台:即姑

  • 《越中览古》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译文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归来,战士们都是衣锦还乡。曾经满殿的宫女如花似玉,可惜如今只有几只鹧鸪在荒草蔓生的故都废墟上飞来飞去。注释越中:指会稽,春秋时代越国曾建都于此。故址在今浙江省绍兴市。勾践破吴: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公元前494年,

  • 《商山四皓》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商山四皓

    白发四老人,昂藏南山侧。偃卧松雪间,冥翳不可识。云窗拂青霭,石壁横翠色。龙虎方战争,于焉自休息。秦人失金镜,汉祖升紫极。阴虹浊太阳,前星遂沦匿。一行佐明圣,倏起生羽翼。功成身不居,舒卷在胸臆。窅冥合元化,茫昧信难测。飞声塞天衢,万古仰遗则。

  • 《过四皓墓》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过四皓墓

    我行至商洛,幽独访神仙。园绮复安在?云萝尚宛然。荒凉千古迹,芜没四坟连。伊昔炼金鼎,何年闭玉泉?陇寒惟有月,松古渐无烟。木魅风号去,山精雨啸旋。紫芝高咏罢,青史旧名传。今日并如此,哀哉信可怜。译文我来到商山看洛水,到幽静之处访神仙。甪里先生、夏黄公、东园公和绮里季如今在哪里?只有山上的萝藤依然茂密。

  • 《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剌滩》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剌滩

    三门横峻滩,六剌走波澜。石惊虎伏起,水状龙萦盘。何惭七里濑,使我欲垂竿。译文三座由悬崖对峙形成的山门,横躺在这段溪流上,六个尖锐的险滩就好像钢刺一样,流水翻滚着急速波澜。岸上的巨石如虎踞虎跃,溪中的激流如龙盘龙飞。此处风光一点也不比七里濑逊色,我真想在这里垂竿钓鱼,这里就是天堂。注释六剌:滩名,在安

  • 《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

    昨夜谁为吴会吟,风生万壑振空林。龙惊不敢水中卧,猿啸时闻岩下音。我宿黄山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朝来果是沧洲逸,酤酒醍盘饭霜栗。半酣更发江海声,客愁顿向杯中失。译文昨夜是谁唱出吴地的歌声,就像万壑之风振响空寂的树林。蛟龙惊起不敢在水中静卧,山猿也不时停下啸声而闻听山岩下的歌音。我宿在明月照着碧溪的黄

  • 《宿鰕湖》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宿鰕湖

    鸡鸣发黄山,暝投鰕湖宿。白雨映寒山,森森似银竹。提携采铅客,结荷水边沐。半夜四天开,星河烂人目。明晨大楼去,冈陇多屈伏。当与持斧翁,前溪伐云木。译文凌晨鸡鸣时分,离开了心仪的黄山,黄昏时刻,来到风光秀美的鰕湖。隐约的青山,漫天的大雨,雨柱如银色的竹子从天而降。我和采铅的工人,在荷花盛开的湖边洗浴。半

  • 《西施 / 咏苎萝山》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西施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译文西施是越国溪边的一个女子,出身自苎萝山。她的魅力过去今天都在流传,荷花见了她也会害羞。她在溪边浣纱的时候拨动绿水,自在的像清波一

  • 《王右军》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王右军

    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山阴遇羽客,爱此好鹅宾。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右军:即晋朝王羲之。因他曾任右将军,故称“王右军”。山阴:今浙江绍兴。羽客:亦称“羽士”。羽,含有“飞升”的意思。旧时因道士多求成仙飞升,故称道士为“羽士”。鹅宾:鹅的宾客。这里指王羲之。《晋书》记录有王

  • 《上元夫人》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上元夫人

    上元谁夫人?偏得王母娇。嵯峨三角髻,馀发散垂腰。裘披青毛锦,身著赤霜袍。手提嬴女儿,闲与凤吹箫。眉语两自笑,忽然随风飘。上元是谁的夫人?偏偏最得王母娘娘的宠爱。头发梳成山样高,余发下垂到臀腰。身着大红袍,上面还罩着锦绣小青袄。手携美女弄玉,弄玉与凤(箫史)悠闲地吹着玉箫。眉目频频传情,忽然不见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