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诗词大全>【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全诗赏析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全诗赏析

所属分类:诗词大全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716 更新时间:2023/12/8 6:52:05

出自唐代白居易《望驿台》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扑一作铺)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靖安宅里,天天面对着窗前的碧柳,凝眸念远;望驿台前,春意阑珊,花儿纷纷飘落到地面。

两处美好的春光,在同一天消尽;此时,家里人思念着出门在外的亲人,出门在外的人一样也思念着家中的亲人。

注释

⑴望驿台:在今四川广元。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

⑵当窗柳:意即怀人。唐人风俗,爱折柳以赠行人,因柳而思游子。

⑶扑地:遍地。

⑷春光:一作“春风”。

⑸居人:家中的人。诗中指元稹的妻子。客:出门在外的人。指元稹。

这是白居易应好友元稹的诗。首句“靖安宅里当窗柳”,元稹住宅在长安靖安里,他的夫人韦丛当时就住在那里,诗人写元稹的住宅,诗句就自然联系到元稹的妻子。“当窗柳”意即怀人。唐人风俗,爱折柳以赠行人,因柳而思游子,这是取柳丝柔长不断,以寓彼此情愫不绝之意。这诗句里,表现出韦丛天天守着窗前碧柳、凝眸念远的情景,她对丈夫的怀念之情很深。次句“望驿台前扑地花”是写元稹。元稹当时在四川广元,春意阑珊,落红满地。元稹一人独处驿邸,见落花而念家中如花之人。这一句巧用比喻,富于联想,也饶有诗情。三句“两处春光同日尽”,更是好句。“尽”字如利刀割水,效果强烈,它含有春光尽矣、人在天涯的感伤情绪。“春光”不单指春天,而兼有美好的时光、美好的希望的意思。“春光同日尽”,也就是两人预期的欢聚落空了。这样,就自然导出了“居人思客客思家”。本来,思念决不只是限在这一天,但这一日既是春尽日,这种思念之情便更加重了。一种相思,两处离愁,感情的暗线把千里之外的两颗心紧紧联系起来了。

诗的中心是一个“思”字。全诗紧扣思字,含蓄地、层层深入地展开。首句“当窗柳”,传出闺中绮思,次用“扑地花”,写出驿旅苦思。这两句都通过形象以传情,不言思而思字灼然可见。三句推进一层,写出了三月三十日这个特定时日由希望转入失望的刻骨相思。但仍然没有直接点出,只用“春光尽”三字来写,很有含蓄之妙。四句更推进一层,含蓄变成了爆发,直点“思”字,而且迭用两个思字,将前三句都绾合起来,点明诗旨,收束得很有力量。此诗诗格与原作一样,采用“平起仄收”式,但又与原诗不同,开篇便用对句,而且对仗工稳,不仅具有形式整饬之美,也加强了表达力量。因为,在内容上,这两句同时写双方,用了对句,就表现出双方感情同等深挚,相思同样缠绵,形式与内容和谐一致,相得益彰。又由于用对局开篇,用散句收尾,章法于严谨中有变化,也就增加了诗的声情之美。

更多文章

  •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全诗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出自唐代白居易《望月有感》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译文自从河南地区经历战乱,

  •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全诗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出自唐代白居易《青门柳》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柳树的青色却是让人伤心的颜色,多少个离别的人就是在这样的情景中分别。附近的关卡周围也全是送别的人,每个人都折柳来送离别的友人。这是一首折柳赠别诗,因“柳”与“留”谐音,离别赠柳表达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

  • 【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踏雪行。】全诗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踏雪行。】

    出自唐代白居易《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水波文袄造新成,绫软绵匀温复轻。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踏雪行。鹤氅毳疏无实事,木棉花冷得虚名。宴安往往叹侵夜,卧稳昏昏睡到明。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译文表美如水波纹新袄刚做成,面料绵软匀细

  •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全诗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出自唐代白居易《村居苦寒》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褐裘覆紖被,坐卧有馀温。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注释①“五日”句:形容天气极度寒冷

  •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全诗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出自唐代白居易《咏菊》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一夜过后,初降的寒霜轻轻地附在瓦上,使得芭蕉折断,荷叶倾倒。耐寒的只有东边篱笆旁的菊花,它花蕊初开,让早晨多了一份清香。初降的霜轻轻的附着在瓦上,芭蕉和荷花无法耐住严寒,或折断,或歪斜,惟有那东边篱笆附近的菊花,在

  •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全诗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出自唐代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

  •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全诗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出自唐代白居易《村居苦寒》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褐裘覆紖被,坐卧有馀温。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注释①“五日”句:形容天气极度寒冷

  •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全诗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出自唐代白居易《早冬》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翻译江南的十月天气很好,冬天的景色像春天一样可爱。寒霜未冻死小草,太阳晒干了大地。老柘树虽然叶子黄了,但仍然像初生的一样。这个时候的我只羡慕喝酒人的那

  •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全诗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出自唐代白居易《南湖早春》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译文乌云散去,风雨初停,天气刚刚放晴,阳光照射在湖面上形成倒影,有一种温暖明快之感。漫山遍野的山杏,碎红点点;湖面上漂浮的水苹,一望无际,犹如整齐

  •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全诗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出自唐代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译文在南浦凄凉愁苦的分别,秋风萧索黯淡。回头看一次就肝肠寸断,好好离去吧,不要再回头了。注释(1)南浦:南面的水边。后常用称送别之地。(2)别:分别,别离。(3)袅袅(niǎo):吹拂,这里形容西风吹拂。(4)好去:放心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