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诗词大全>【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全诗赏析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全诗赏析

所属分类:诗词大全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321 更新时间:2024/1/24 2:01:31

出自唐代白居易《空闺怨》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

寒夜月光洒庭院深处的屋内,珍珠帘外梧桐树影斑驳。

孤灯下她握着冰冷的剪刀为远方戍守的丈夫缝制着冬衣,秋霜将落,手已经预先感到寒冷。

注释

洞房:深屋,位于很多进房子的后边,在古代通是女眷的居住处。

真珠帘:真珠即珍珠,形容帘子的华贵。

此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情。其写情,是通过对事物的细致感受来表现的。此诗前两句用写景铺垫手法,描写主人公独居的冷清孤寂,扣信诗题“寒闺怨”。后两句用情景交融手法,描绘了一幅天寒岁暮、冬衣未成、秋霜欲下、征夫未归的孤冷画面,孤寂凉情直入人心,千般滋味涌上心头。第一句即点明时间:深夜,而寒月历来是秋冬两季的代名词。“洞房”两字可理解为新婚后的洞房,而“洞”又有深远的含义,也可理解为处于庭院深处的房间。但无论是哪种情况,一个“静”字就让这本该是温暖融融的居所显得不同寻常的冷清。居室本已深邃,又被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所以更见幽静。

第二句更是将冷意继续延伸,“真珠帘”即为珍珠帘,尽显其华贵之意,与上洞房相称,不可呆看,显露出屋子主人身份的高贵,但即使是高贵的女子也摆脱不了空守闺房的寂寞。帘外的一株梧桐树,静静地立在院子当中,月光摇落,将它的影子拉得很长。

洞房、珠帘,都是通过描写环境以暗示其人的身分。“梧桐影”既与上文“寒月”相映,又暗逗下文“秋霜”,因无月则无影,而到了秋天,树中落叶最早的是梧桐,所谓“一叶落而知夭下秋”。前两句把景写得如此之冷清,人写得如此之幽独,就暗示了题中所谓寒闺之怨。

第三句第一个字就点明此刻的季节,正是寒霜将落的深秋。在这冷清清的月光下,静悄悄的房屋中,一帘子里的人还没有睡,忽然,她感到冰凉,连手也觉得冷起来了。随即想起,是秋深了,要下霜了。但暮秋深夜,秋霜还未降落,女主人公玉手先知,预先通过手冷感受到即将到来的霜露,这不免引人遐思。

第四句给出了答案,原来女主人公并没有就寝,而是坐在灯下裁剪衣服,要赶制寒衣要寄给远方的征夫。气温骤降,手里的剪刀立刻变得冰凉刺骨,她这才知道屋外就要下霜了。而下霜则更加说明屋外的寒冷,同时也反衬出闺房的冷寂独守深闺的落寞。

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冬衣未成,秋霜欲下,想到亲人不但难归,而且还要受冻,岂能无怨?于是,剪刀上的寒冷,不但传到了她手上,而且也传到她心上了。丈夫在外的辛苦,自己在家的孤寂,合之欢乐,离之悲痛,酸甜苦辣,一齐涌上心来,是完全可以想得到的。

全诗虽似简单,实则丰富,写得含蓄有致,情景交融,言简意丰,一“知”一“冷”,通过写闺中少妇寒夜为征夫赶制冬衣的情景,尽显女子内心之凄凉,孤寂之“怨”。

更多文章

  • 【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全诗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

    出自唐代白居易《为薛台悼亡》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伤神。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一边是就要枯死的梧桐树一边是久病的身躯,每当想到人死后要去九泉之下心里感到悲伤。夜晚手拉着年幼的儿子回到了自己的故园中,寒冷的月光下空空的房子里没有看见任何人。

  •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全诗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出自唐代白居易《村居苦寒》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褐裘覆紖被,坐卧有馀温。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注释①“五日”句:形容天气极度寒冷

  • 【乡国真堪恋,光阴可合轻。】全诗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晴天标签:【乡国真堪恋,光阴可合轻。】

    出自唐代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上苑风烟好,中桥道路平。蹴球尘不起,泼火雨新晴。宿醉头仍重,晨游眼乍明。老慵虽省事,春诱尚多情。遇客踟蹰立,寻花取次行。连钱嚼金勒,凿落写银罂。府酝伤教送,官娃岂要迎。舞腰那及柳,歌舌不如莺。乡国真堪恋,光阴可合轻。三年遇寒食,尽在洛阳城。注释上苑:位于昌平区东部。

  •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全诗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出自唐代白居易《后宫词》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译文泪水湿透了罗巾无法入睡好梦难成,深夜时分听到前殿传来按着节拍唱歌的声音。红颜尚未老去已经失去了君王的恩宠,斜靠着熏笼一直坐到天明。韵译泪水湿透罗巾,好梦却难做成;深夜,前殿传来有节奏的歌声。红颜尚未衰减,恩宠

  •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全诗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出自唐代白居易《杨柳枝二首》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一树衰残委泥土,双枝荣耀植天庭。定知玄象今春后,柳宿光中添两星。春风吹拂,千丝万缕的柳枝随风起舞。柳枝绽出细叶嫩芽,望去一片嫩黄;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荡,比丝缕还要柔软。这样一株生机勃勃的柳树,却长在永丰坊西南

  •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全诗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出自唐代白居易《买花/牡丹》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译文这一年暮春,长安城中车水马龙

  •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全诗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出自唐代白居易《望驿台》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扑一作铺)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译文靖安宅里,天天面对着窗前的碧柳,凝眸念远;望驿台前,春意阑珊,花儿纷纷飘落到地面。两处美好的春光,在同一天消尽;此时,家里人思念着出门在外的亲人,出门在外的人一样也思念着家中的亲人。注释⑴望驿台:

  •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全诗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出自唐代白居易《望月有感》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译文自从河南地区经历战乱,

  •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全诗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出自唐代白居易《青门柳》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柳树的青色却是让人伤心的颜色,多少个离别的人就是在这样的情景中分别。附近的关卡周围也全是送别的人,每个人都折柳来送离别的友人。这是一首折柳赠别诗,因“柳”与“留”谐音,离别赠柳表达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

  • 【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踏雪行。】全诗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踏雪行。】

    出自唐代白居易《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水波文袄造新成,绫软绵匀温复轻。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踏雪行。鹤氅毳疏无实事,木棉花冷得虚名。宴安往往叹侵夜,卧稳昏昏睡到明。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译文表美如水波纹新袄刚做成,面料绵软匀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