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诗词大全>己亥杂诗原文、翻译和赏析

己亥杂诗原文、翻译和赏析

所属分类:诗词大全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657 更新时间:2024/1/16 22:14:50

己亥杂诗

清代:龚自珍所属类型:古诗三百首,小学古诗,社会,早教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及注释

译文

只有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注释

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恃(shì):依靠。

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喑(yīn),沉默,不说话。

天公:造物主。抖擞:振作,奋发。

降:降生,降临。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诗。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万马齐喑”,比喻在清朝统治下,人们不敢讲话,到处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闷气氛。这里用了一个典故。苏轼《三马图赞引》:“时(元祐初)西域贡马,首高八尺,龙颅而风骨,虎背而豹章,出东华门,入天驷监,振鬣长鸣,万马齐喑。”对于“万马齐喑”的局面,用一“哀”字,表明诗人痛惜之情与爱国之心。诗人于1810年到北京做官,满怀经世之志、治国之略,但是仕途的失意。**主张的破灭,使他清醒地认识到他处在“平生进退两颠簸”(《十月廿夜大风不寐起而书怀》)的境遇中。

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运用移花接木的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砸烂**,出现一个崭新世界的愿望。“天公”,即玉皇,亦即世俗所谓老天爷。诗人揭露时弊,忽然就劝起老天爷来了,诗末自注云:“过镇江,见赛玉皇及风神、雷神者,祷祠数万,道士乞撰青词。”这个自注说明了诗人写这首诗的具体环境,看出了诗人是借“道士乞撰青词”之机,用民间迷信活动来为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服务。“不拘一格”,充分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远大的目光,具有战略性的设想。当时的清**,腐朽无能,内忧外患,特别是帝国主义侵略者,虎视耽耽,奴役中国民族、**国家之心不死,瓜分风潮,迫在眉睫,要拯救暴风中破船似的中国,非有各方面的大批人才,是无济于事的,所以诗人劝天公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而降大批人才,共挽即倒的狂澜,将倾的大厦。“劝”字,颇具积极意义。它是奉劝,而不是乞求,表现了诗人处于踞离临下的地位,也显示出诗人变革的信心。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作者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盦(一作定庵)。汉族,浙江临安(今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所属朝代:清代

标签: 己亥杂诗

更多文章

  • 所见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所见

    所见清代:袁枚所属类型:古诗三百首,小学古诗,儿童,早教,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译文及注释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于是马上停止唱歌,静悄悄地站立在树旁。注释牧童:指放牛的孩子。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

  • 烟村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烟村

    烟村宋代:叶绍翁所属类型:隐隐烟村闻犬吠,欲寻寻不见人家。只於桥断溪回处,流出碧桃三数花。译文及注释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

  • 访隐者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访隐者

    访隐者宋代:叶绍翁所属类型:不作王门梦,来敲隐者关。童先孤鹤化,云伴一身闲。碍笋新移路,低墙为看山。几回松下去,锄得茯苓还。译文及注释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

  • 猫图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猫图

    猫图宋代:叶绍翁所属类型:醉薄荷,扑蝉蛾。主人家,奈鼠何。译文及注释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赏析作者叶绍翁,南

  • 鹭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鹭

    鹭宋代:叶绍翁所属类型:无事时来立葑田,几回惊去为归船。霜姿不特他人爱,照影沧波亦自怜。译文及注释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

  • 西溪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西溪

    西溪宋代:叶绍翁所属类型:一条横木过前溪,村女齐登采叶梯。独立衡门春雨细,白鸡飞上树梢啼。译文及注释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

  • 汉武帝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汉武帝

    汉武帝宋代:叶绍翁所属类型:殿号长秋花寂寂,台名思子草茫茫。尚无人世团圞乐,枉认蓬莱作帝乡。译文及注释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

  • 秋日游龙井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秋日游龙井

    秋日游龙井宋代:叶绍翁所属类型:写景引道烦双鹤,携囊倩一童。竹光杯影里,人语水声中。不雨云常湿,无霜叶自红。我来何所事,端为听松风。译文及注释译文还烦一双仙鹤引导我的道路,携带的背囊请书童背着。杯中茶映着竹叶的光影,只听着隐约的人声隔水传来。即便没有雨,云也是湿漉漉地,不用下霜,树叶已经红了。我来到

  • 独坐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独坐

    独坐明代:于谦所属类型:焚香坐一室,驰心向**。有官脩其职,展转安得已。译文及注释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

  • 秋意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秋意

    秋意明代:于谦所属类型:池上秋风起,池中秋水凉。芙蓉好颜色,可惜不禁霜。译文及注释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