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诗词大全>《答人》原文、译文及注释

《答人》原文、译文及注释

所属分类:诗词大全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032 更新时间:2024/1/16 11:33:34

答人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及注释

译文

我偶尔会来到松树下,头枕石头睡觉。

深山中没有日历,所以到了寒气消失的时候,我都不知道是哪年哪月。

注释

答人:这是太上隐者回答人家问话的诗。据《古今诗话》记载:“太上隐者,人莫知其本末,好事者从问其姓名,不答,留诗一绝云。”

偶:偶然。

高枕:两种解释,一作枕着高的枕头解,一作比喻安卧无事解。

历日:指日历,记载岁时节令的书。

寒:指寒冷的冬天。

鉴赏

如果说陶渊明身居魏晋,慨想羲皇,主要是出于对现实的不满;那么,唐人往那据说是恬淡无为的太古时代,则多带浪漫的意味。唐时道教流行,此诗作者大约是其皈依者。据《古今诗话》载,这位隐者的来历为人所不知,曾有好事者当面打听他的姓名,他也不答,却写下这首诗。诗人这里以自己的隐居生活和山中的节气变化,向人们展示了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高人形象。

首联“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这与其说是“答人”,毋宁说是有点像传神的自题小像。“偶来”,其行踪显得非常自由无羁,不可追蹑。“高枕”,则见其恬淡无忧。“松树”、“石头”,设物布景简朴,却富于深山情趣。

在这“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山中,如同生活在想象中的远古社会,“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陶渊明《桃花源诗》)“寒尽”二字,就含四时成岁之意。而且它还进了一步,虽知“寒尽”岁暮,却又“不知年”。这里当含有两层意思:一层是从“无历日”演绎而来,意即“不解数甲子”(唐人诗句:“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二层是不知今是世之意,犹《桃花源记》的“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可见诗中人不但在空间上独来独往,在时间上也是无拘无碍的。到这里,“太上隐者”的形象完成了,且有呼之欲出之感。

“五绝无闲字易,有余味难。”(刘熙载《艺概》)此诗字字无虚设,语语古淡,无用力痕迹;其妙处尤在含意丰茸,令人神远。白《山中答俗人问》写问而不答,不答而答,表情已觉高逸。此诗则连问答字面俱无,旁若无人,却又是一篇绝妙的“答俗人问”。只不过其回答方式更为活泼无碍,更为得意忘言,令人有“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之感。

标签: 答人

更多文章

  • 《长宁公主宅流杯》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长宁公主宅流杯

    凭高瞰迥足怡心,菌阁桃源不暇寻。馀雪依林成玉树,残霙点岫即瑶岑。

  • 《玉龙子诗》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玉龙子诗

    圣运潜符瑞玉龙,自兴云雨更无踪。不如渭水沙中得,争保銮舆复九重。

  • 《寄兄》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寄兄

    涉江今日恨偏多,援笔长吁欲奈何。倘使泪流西去得,便应添作锦江波。

  • 《题屈原祠》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题屈原祠

    苍藤古木几经春,旧祀祠堂小水滨。行客谩陈三酎酒,大夫元是独醒人。

  • 《寄内诗》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寄内诗

    握笔题诗易,荷戈征戍难。惯从鸳被暖,怯向雁门寒。瘦尽宽衣带,啼多渍枕檀。试留青黛著,回日画眉看。

  • 《投曹文姬诗(文姬,长安中娼女,工翰墨,时号书仙)》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投曹文姬诗

    玉皇前殿掌书仙,一染尘心下九天。莫怪浓香薰骨腻,云衣曾惹御炉烟。

  • 《题升山》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题升山

    城外升山寺,城中望宛然。及登无半日,欲到已经年。

  • 《献卢常侍》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献卢常侍

    拜玉亭前闲送客,此时孤恨感离乡。寻思往岁绝缨事,肯向朱门泣夜长。

  • 《赋新月》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赋新月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译文新月如弯弓还没有到半个圆,却分明在天边斜挂着。人们不要小看它只像弯弯的眉毛,等到十五夜,它会团圆完满,光照天下。注释赋新月:描写,歌咏新月。赋,铺写,歌咏。新月,阴历月初形状如钩的月亮,即初月。未上弦:阴历每月初八左右,月亮西半明,

  • 《悼妓诗》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悼妓诗

    惆怅金泥簇蝶裙,春来犹见伴行云。不教布施刚留得,浑似初逢李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