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三焦
三焦
三焦辨证具体指什么
文史百科时间:2024/1/1 5:03:51阅读:807
三焦辨证是正在论述上、中、下三焦所属净腑病理变动及其证候的基本上,同时也道了然温病初、中、终三个没有同的阶段。简介三焦分为:上焦、中焦、下焦。膈以上为上焦,包含心取肺,中焦包含脾取胃,脐下列为下焦,包含肝、肾、年夜小肠、膀胱。以上焦、中焦、下焦三焦为目,对于温病历程中的病理变动、证候特征及其传变法则
药王孙思邈的温胆汤,从多角度化痰祛湿,赶跑上中下三焦痰湿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8 21:01:18阅读:4618
大家好,我是赵医生。总是感觉嗓子里面有痰,怎么都吐不完,并且舌苔又白又厚,四肢困重,这些症状,很多痰湿体质的朋友都比较熟悉了。但是,你知道吗?痰湿还会在我们身体里面到处游走,从而引起其他疾病。像痰湿和热气混合在一起,就会扰乱我们的心神,从而引起失眠多梦等症状。痰湿侵扰脾胃还会引起恶心呕逆,食欲不振等
解读一剂张仲景千年古方——八味肾气丸,气阴双补,大补肾精
历史解密时间:2024/3/2 0:03:41阅读:1602
很多人补肾,首先想到的就是六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等一些补肾药,但这两味药材一个善于滋肾阴,一个善于补肾阳,今天崔医生就给大家分享一个张仲景的一个千年名方,八味肾气丸,让你气阴双补,大补肾精。中医上讲,补肾阴或者补肾阳都不如去补肾气,那什么是肾气呢?中医认为,五脏藏精,而肾为先天之本,又藏五脏之精,肾
黄帝内经收集:关于脏腑功能的精华论述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2 12:04:08阅读:2063
帝曰: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岐伯曰: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内,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帝曰:脾与肾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何也?岐伯曰:足太阴者三阴也,其脉贯胃,属脾,络溢,故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阳明者表也,五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04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6 6:31:59阅读:4223
第四章脏腑系统天人合一的十二脏腑功能导读语:人体五脏(含心包则为六脏)六腑,就象一朝的君臣团队一样,功能分明。《黄帝内经》这一理论同样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万物有灵”(万物都是生命)的观念。《上卷素问篇灵兰秘典论篇第八》原文:黃帝問曰:願聞十二臟之相使,貴賤何如?岐伯曰:悉乎哉問也,請
黄帝内经通义解读五脏别论
历史解密时间:2024/2/4 3:36:19阅读:4750
心如明镜台,肝似青松立。脾藏万卷书,肺卧彩云间。肾藏天地气,五藏共一体。千古风流事,尽在诗词里。在古老的华夏文明中,五脏别论被誉为医学的瑰宝。五藏,即心、肝、脾、肺、肾,共同组成了生命之根。我们将从这神秘的五藏世界,探寻生命的奥秘与无穷智慧。五藏之首,心,是生命的动力之源,负责输送气血,维持生命的活
黄帝内经:地之“五味”对人的作用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1 0:20:36阅读:4196
五脏宜食的食物导读语:五脏适合的五味、五谷、五肉、五果、五菜等。《上卷素问篇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原文: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棗、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肺色白,宜食苦,麥、羊肉、杏、薤皆苦。脾色黃,宜食鹹,大豆、豕肉、栗、藿皆鹹。腎色黑,宜食辛,黃黍、雞肉、桃、蔥皆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