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解读一剂张仲景千年古方——八味肾气丸,气阴双补,大补肾精

解读一剂张仲景千年古方——八味肾气丸,气阴双补,大补肾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静静的空间 访问量:1602 更新时间:2024/3/2 0:03:41

很多人补肾,首先想到的就是六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等一些补肾药,但这两味药材一个善于滋肾阴,一个善于补肾阳,今天崔医生就给大家分享一个仲景的一个千年名方,八味肾气丸,让你气阴双补,大补肾精。

中医上讲,补肾阴或者补肾阳都不如去补肾气,那什么是肾气呢?

中医认为,五脏藏精,而肾为先天之本,又藏五脏之精,肾精再转化为肾气,我们身体的三焦的动力的推动都源自于肾气,三焦密布于全身,可以把肾气布输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参与全身的气化作用,中医上讲叫“气一元论”如果肾气虚弱,会出现肾不固精,肾封藏固摄的功能就会下降,这时体内精气就会不断的流失,肾精不固则会影响到五脏全身的健康,从而身体就会出现一些病理现象,比如腰膝酸软、耳聋耳鸣、身体早衰、心烦易燥、须发早白等一些症状。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个方子出自张仲景的一个名方,八味肾气丸,全方一共八味药材,兼补气阴,大补肾精,哪八味药材呢?分别是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桂枝、附子。

首先方中的用到的是干地黄,它与熟地黄不同,不像干地黄那般滋腻,生地黄的汁直入血分,与山茱萸搭配可以补益肾阴、固摄精气,山药则和茯苓可以走中焦,起到健脾渗湿的作用,可以把湿浊从小便导出,从而可以增润脾脏的津液,使得气血生化有源,然后再加入了泽泻来泻肾中之邪气,解肝郁,起到利肾疏肝的作用,这牡丹皮则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最后就是加入了桂枝和附子,两味药材搭配,不仅可以温补肾阳,还可以强化心脏,桂枝可以使心血往下走肾水往上走,将心阳往下降,肾阴往上升,使得心肾相交,我们体内的津液源于肠胃,但是肠胃的津液能够通达四肢,还需要心脏的力量帮助,附子则可以鼓动心脏让心脏搏动,让心脏产生的热力能够透达到四肢末梢。

全方八味药材,可补阴阳、滋肾阴,固肾精、清肝火、健脾胃、化瘀血、强心脏,对于肾气不足引起的虚弱乏力,腰痛脚软,身半以下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舌淡而胖的症状有着不错的改善。如果你身边有此类人群可以收藏起来,找中医加以辨证。

标签: 张仲景补肾三焦茯苓桂枝

更多文章

  • 张仲景补肾第一方金匮肾气丸,不仅能补肾助阳,还能治疗这7种病

    历史解密编辑:啦啦萌小宠标签:张仲景,补肾,尿频,金匮,肾精

    金匮肾气丸这个药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是张仲景留下来的千古名方,但你绝对不知道,它除了能补肾助阳之外,还能治疗这7种病,建议转发收藏。我们先来看这个金匮肾气丸的成分,是由桂枝、附子、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以及丹皮这八味中药组成,因此又称八味丸,现在也有相应的中成药。其中地黄滋阴补肾,桂枝、附子

  • 精绝国之谜:最早出现在班固的《汉书西域传》一书中

    历史解密编辑:留泽说美食标签:班固,古国,汉朝,诗人,东汉,精绝国,探险家,历史学家,神话传说,汉书西域传

    关于精绝古国的记载,现存的史料不多,仅知道精绝国有3000多人,500名士兵,但就是这样弱小的数字,却建起了惊世文明,始终为人们所不解。而关于这个国家是如何建立又消失的,至今也是一头雾水。“精绝”的古国最早出现在汉代著名学者班固的《汉书西域传》一书中。它是汉朝时期中国西部相对富裕的国家之一。最开始大

  • 贤·言 | 班固《汉书》——2月2日

    历史解密编辑:青岛九中标签:班固,汉书,诗人,东汉,汉朝,贤·言,科学家,贤人贤言

    《贤·言》总第2050期/《贤人贤言》第296期第2550期青岛九中品牌推荐邀您共赏

  • 大史学家班固的《封燕然山铭》石刻被发现,揭示出了匈奴西迁路线

    历史解密编辑:李大脚标签:封燕然山铭,匈奴,班固,窦宪,匈奴人,刘彻

    20世纪以前,西方历史学家著作世界史,必以欧洲为中心。于此,梁启超大不以为然。梁启超认为,在许多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口,其实是中国影响了世界,甚至决定世界的走向。在《中国史叙论》一书中,梁启超举了这么一个例子:“汉攘匈奴,与西罗马之灭亡,及欧洲现代诸国家之建设有关。”汉攘匈奴,从狭义上说,是汉王朝驱逐匈

  • 王莽篡汉,反对者都到哪去了?班固:全国人民都想让王莽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王莽,班固,董贤,东汉,诗人,汉朝,大司马,孝成皇帝

    "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是白居易《放言》五首诗之一的最后两句,我们都知道其中之意,这是对王莽否定在前,肯定在后。尽管王莽的新王朝与秦王朝统治的时间一样长——都是十五年,但班固写的《汉书》只是将《王莽传》附在其末。不过班固还能将其事迹如实记录:不管是好的坏

  • 何绍基「班固·答宾戏」

    历史解密编辑:京师书苑标签:班固,书家,清朝,何绍基,文章会,雕塑家

    听说转发文章会给你带来好运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居士,晚又有蝯叟等号,为清后期重要书家、诗人、学者。

  • 刘邦击败曹咎之战,司马迁、班固、司马光都没能真正搞懂的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刘邦,曹咎,班固,声乐,司马迁,司马光

    【楚汉成皋、汜水之战:曹咎因不堪受辱而出击,应该是司马迁听闻或编造的段子】幻宇按:刘邦夺回成皋、曹咎身死汜水这一战,可能是整个楚汉历史上最迷雾重重的一段,造成这个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司马迁从一开始就彻底搞错了,他又加入了自己的见闻或者脑补,后世的班固、司马光虽然加以矫正,但终究没能完全跳出司马迁的框架

  • 吕后当政之后,刘邦的儿子结局怎样?班固在汉书中精辟交代

    历史解密编辑:林熙的熙标签:刘邦,吕雉,班固,刘肥,刘如意,刘恒

    始皇后吕雉的历史形象一向不佳,经过人彘戚夫人事件,在很多人印象里,她十分的狠毒,残忍。甚至有人偏激的说,吕雉这一只野鸡差不多杀光了刘邦的所有儿子。事实是这样么?班固在汉书《叙传第七十下》中精辟的交代了刘邦几个儿子的真实状况,正是高祖八子,二帝六王。三赵不辜,淮厉自亡,燕灵绝嗣,齐悼特昌通过这句话,我

  • 先秦到汉初各种文化流派总称“诸子百家”,班固认为小说家不入流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班固,诸子百家,小说家,司马迁,纵横家,儒家

    关于“诸子百家”——第一,并非仅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学说”“学派”。而是对先秦至汉初各种“文化流派”的统称。第二,最早记录这个说法的是司马迁。《史记·贾谊传》:“廷尉乃言贾生年少,普通诸子百家之书。”在此之前,尚未见有此称谓载于史籍。第三,“百家”只是古人形容数量之多的约略用语,并非实数。“百花齐放,

  •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为何不受儒家待见?班固只赞其文治不提其武功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刘彻,班固,匈奴,高祖,武帝

    如果说汉武帝是“千古一帝”,基本没有人反对。作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皇帝,人们提起汉武帝首先想起的就是他的“武功”:反击匈奴,夺取河西走廊,设立敦煌等四郡;开通西域;沟通西南夷;设郡于朝鲜半岛等。汉武帝塑像汉武帝时期不断开疆拓土,对中国版图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今天的人提到汉武帝尊称一声“汉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