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烛影斧声

烛影斧声

  • 烛影斧声太祖驾崩 赵光义不愿迁都搞死了赵匡胤?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1 11:25:01阅读:1593

    说起“烛影斧声”,人们第一反映就是赵光义弄死了赵匡胤,然后篡位称帝。这个故事最早见于北宋仁宗年间和尚文莹编著的《续湘山野录》,原文是这样的:“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讫,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柱斧?雪,顾太宗曰:&lsqu

  • 赵光义之子装疯卖傻的背后,究竟有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时间:2024/1/23 3:15:47阅读:3003

    作为万岁万岁万万岁的专有对象,皇帝一职的诱惑力实在惊人,古往今来,为了能头顶一串算盘珠子,多少仁人志士刀口舔血,多少虚妄草包手段使绝,无他,这玩意儿很让人上瘾。且不说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只一个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就足以让多数人澎湃不已,而言必称朕,行必称御,哪怕躲在后宫里不出来,无耻文人也能美其名曰:

  • 揭秘:宋太宗即位后如何杀掉自己弟弟的?

    历史人物时间:2024/1/20 3:47:14阅读:1414

    宋太宗一生挥之不去的就是夺位之后的疑虑,他致力于开创自己的天下,即位之后等不到第二年,立刻改元,就是极端不自信,努力造成既成事实。又把自己的名字赵光义改为赵炅,炅,和光同义,明亮的意思,可是没有了原来的排行意义,看或许太宗心中不想让世人把自己仅仅看成是赵匡胤的弟弟,而希望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君王。可惜后

  • 宋太宗为何待见杨业?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时间:2024/1/19 7:05:40阅读:2327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宋太宗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太平兴国四年之时,宋太宗征讨北汉,平时就听说过杨业的名气,曾重金悬赏寻他。后来,杨业所守的古城非常危急了,杨业劝北汉皇帝刘继元投降,来保全性命。刘继元投降以后,宋太宗派使者召见杨业,非常高兴

  • 赵元僖:宋太宗赵光义次子,姿貌雄毅,政事无过错

    历史人物时间:2024/1/8 21:37:15阅读:1596

    赵元僖(966年―992年12月6日),初名赵德明、赵元佑,宋太宗赵光义次子。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封广平郡王。次年,进封陈王。雍熙年间,任开封尹兼侍中,进封许王,加中书令。淳化三年(992年)去世,年仅27岁,无后。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赵元僖,

  • “烛影斧声”的传闻究竟存不存在?为何却是赵光义继承了皇位?

    战史风云时间:2024/1/24 1:10:21阅读:3266

    由于宋太祖赵匡胤死后并没有按照传统习惯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弟弟赵光义,这就有点耐人寻味了。恰巧此时又有“烛影斧声”的传闻,虽然宋太祖赵匡胤生前并没有立皇储,但是按照我们汉人以及前朝各种皇位争夺惨事来看,于情于理都应该是宋太祖赵匡胤在世的嫡长子赵德昭继位,实在不行赵德芳也可以,但偏偏

  • 烛影斧声什么意思?烛影斧声和宋太宗皇位继承有何关联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0 5:53:32阅读:223

    烛影斧声,也称斧声烛影,是指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赵匡胤大病,召晋王赵光义议事(另有记载说,是召太祖第四子赵德芳进宫商议后事,被晋王知晓后未召进宫),左右不得闻。席间有人遥见得烛光下光义时而离席,有逊避之状,又听见太祖引柱斧戳地,并大声说:“好为之”(另有

  • 北宋“烛影斧声”事件真实存在么?

    历史解密时间:2024/2/4 19:34:22阅读:3003

    烛影斧声,指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暴死,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之间所发生的一个谜案。如果说起宋朝的神秘事件,大家往往想到的事北宋千古迷案“烛影斧声”。它涉及到了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的死亡之谜,千百年来人们围绕着它争论不休,许多人提出过自己的看法。而实际在《宋史》的《太祖本纪

  • 烛影斧声赵光义真的敢杀赵匡胤吗 赵光义到底有什么依仗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7 22:57:42阅读:2856

    公元976年,北宋开宝九年十月,踌躇满志的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突然驾崩,而在赵匡胤活着的长子赵德昭已经25岁,次子赵德芳也已经17岁的情况下,却是赵匡胤的弟弟晋王赵光义登基,成为北宋的第二任皇帝,宋朝的首次皇权交接竟然是“兄终弟及”。显然,这未必是一次正常的皇位交接,虽然后来

  • 宋太祖为何暴毙 烛影斧声中藏着怎样的杀机?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 0:26:22阅读:2095

    宋太祖赵匡胤,在位十七年,公元976年驾崩,时年五十。关于赵匡胤的死,历来说法不一。在《宋史》之中只是简单的写道“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没有任何有关死亡原因的介绍。是病死呢,是被害呢,没有任何铺垫,任何人看了也会倍觉突兀。而在《太祖本纪》最末尾,对于传位则又有一笔,“受命杜太后,传位太宗。

  • “烛影斧声”与宋太祖赵匡胤之死有什么必然关系

    历史人物时间:2024/1/18 21:47:27阅读:4955

    赵匡胤于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做了17年皇帝,到公元976年便撒手归西了,正史中没有他死亡的明确记载,《宋史·太祖本纪》中的有关记载也只有简单的两句话:“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受命杜太后,传位太宗。”因此他的死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为历史留下了又一桩悬案。司马光的《湘山野录》中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