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之举

之举

  • 高阳公主私通辩机是报复之举?李世民有责任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7 4:05:25阅读:4129

    说道高阳公主,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的吧!高阳公主可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就冲她敢私通和尚辩机,给老公房遗爱带了绿帽,她就是一个大唐历史上有一号的人物啊!高阳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十七个女儿。因为高阳公主从小落的漂亮活泼,所以很受李世民的喜爱。后来被太宗李世民许配给大臣房玄龄儿子房遗爱为妻,因为高阳

  • 诸葛亮一个有心之举 让写三国志的陈寿差点气哭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5 17:20:53阅读:2981

    三国时,由于蜀汉未置史官,因而没有留下任何官方的文书档案。陈寿撰写《三国志》时,对魏、吴的资料颇感顺手,分别撰写了30卷和20卷;对蜀,则因资料欠缺而只撰写了15卷。简洁的文字记载后来虽经裴松之作了大量的注释,仍常有语焉不详的感觉。一本记录三国历史的史书,有此缺憾,不知道陈寿当时的心情是啥样?诸葛亮

  • 长孙皇后做了什么惊人之举?被后世尊称最贤德的皇后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16 8:51:04阅读:3353

    长孙皇后出身名门之后,13岁的她就嫁给了李世民为秦王妃。她不但貌美如花,而且智慧雍容,《旧唐书》用了8个字对她进行概括:贤哉长孙,母仪何伟。而宋代的司马光给了她17字评价:“常与上从容商略古事,因而献替,禅益弘多”。长孙皇后究竟做了什么惊人之举,能赢得如此好的名声,被后世尊称古代最贤德的皇后呢?下面

  • 齐桓公得宁戚,明君的求贤之举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5 11:56:21阅读:4580

    正果为齐桓公供贤若渴,睹到有才之人,没有计前嫌,待人以宽,有才之人材乐意放心正在他脚下任事,患上到强人关心的齐桓公才干成为秋春的一代霸主。 本文 宁戚欲干[1]齐桓公,贫困无以自进[15],因而为商旅将任车[3]以致齐,暮宿于郭门[4]以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任车[5],爝水[6]甚衰,从者甚寡

  • 关于帝位:道光帝为何选中愚钝奕詝

    历史解密时间:2024/1/8 6:01:19阅读:3313

    正在谦浑的天子中,咸歉帝奕詝年夜概算是能干的了。没有仅能干,借悲催;没有仅悲催,借荒***。道他能干,是果为正在他的天子死涯中,他出有做出半面政绩,实的是半面皆出有;道他悲催,是果为他正在位时代,中忧外患,绵延没有戚,中有英法联军收动的雅片和平,一向挨进北都城,内有洪秀齐收动的宁靖天堂叛逆,让谦浑消

  • 袁崇焕之死虽然冤枉,就凭这一件事情,崇祯就有杀他的理由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8 15:57:16阅读:3994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个事例,光这一件事情,崇就可以致其余死地。崇祯皇帝刚继位,金兵就打了过来,崇祯皇帝十分的着急,心中强烈的希望,能够扭转辽东战局,于是立即任命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将辽东的全权事务交付与他。在详细谈论辽东整体战略的时候,崇祯皇帝问袁崇焕:女真族,已经蹦跶了十年之久,很多将于已经沦陷,袁将军

  • 乾隆禅位给嘉庆前写了一个字,众人看后哄堂大笑,仅和珅笑不出来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0 13:01:37阅读:2187

    1750年,和珅出生在福建副都统家中,自幼聪慧好学,颇有见识。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凭借自己的才华23岁成为了仪仗队侍从。同年得到了乾隆的赏识,被任命为管库大臣,专掌布库。和珅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的人,在这期间他努力学习布库的知识,在理财方面表现得十分出色,为乾隆立下了十分惊人的收成。这专注勤恳的

  • 秦始皇,做的最错的事情是太急功近利了,他规划了很多巨大的工程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7 0:55:15阅读:4140

    搞不懂这种奇怪的风气。因为看了哑舍,去了解的秦始皇!相比于教科书中嬴政是暴君,我更愿意相信他的个明君!我也是大学时候偶然在图书馆看到关于嬴政的书籍,了解到不一样的嬴政, 如果说华夏历史真有一个神的话,我觉得那就是嬴政。史书就说的一定对?山海经里说的东西我怎么一个没见到?以及药王孙思邈的《药王神咒金经

  • 人物志│李鸿章,咬定机会,一骑绝尘的狠人!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7 6:30:38阅读:3656

    “ 男子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此去上海,不成功,便成仁。当钱鼎铭带着上海一众士绅的求援信来到曾国藩安庆大营的时候,曾国藩起初对于这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并不感冒。毕竟,攻下安庆后,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就近在眼前,唾手可得,更何况,自己也并没有多余的兵力分配去救援上海

  • 简介明朝万历三大征:明朝最后的疯狂之举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5 22:49:59阅读:2618

    明朝万历三大征是发生在明神宗万历帝年间,大明王朝史上轰动一时,是受千万众人瞩目的大事。万历三大征前后绵延了十多年,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明朝万历三大征是明王朝在西南、西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的军事活动,是明王朝军事史上的一大里程碑。万历三大征配图按照时间的顺序排列,依次是宁夏之役

  • 为何说康熙传位给雍正绝非糊涂之举?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6 22:54:58阅读:3708

    康熙死后,雍正继位,因为当时流传下来的野史说雍正用非正常手段夺取了皇位,所以雍正继位也成了大清谜案之一。那么为何说康熙传位给雍正绝非糊涂之举呢?首先,雍正绝非无能之辈。雍正帝出生于公元1678年。生母乌雅氏(即孝恭仁皇后),由贵妃佟佳氏(即孝懿仁皇后)抚养。他虽然只是康熙的第四子,但其为人谨慎勤勉,

  • 独孤信因为长的好看疏忽之举不被批评还称赞

    历史解密时间:2024/1/7 16:25:50阅读:2382

    ?独孤信是西魏和北周的名将,在《周书》这本描述北周历史的正史中,有专门为独孤信所写的传记,也就是《独孤信传》。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正史是如何描写独孤信的。独孤信是云中人,他的本名是独孤如愿,少年时期就充满豪爽有义气。独孤信长相俊美,尤善骑射。他因与贺拔度一起杀了卫可孤而被世人所知。后来,独孤信入朝为

  • 古代休书暗藏玄妙 忠厚之举遭误解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9 19:10:26阅读:2381

    休妻,休妻旧指离弃妻,被视为古代社会对妇女的一种压迫,休书则被看成是这种压迫的证据,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休书中反应的古人休妻的具体理由,在今天看来可能有些不可思议。因为在休书中,并不会真正写出她所犯下的过错,只会写些比较小的过错,比如:“棃蒸不熟”——烹饪技术欠佳,多嘴多舌等。网络配图有些人看到古代休

  • 无奈之举:刘备白帝城托孤真正用意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14 8:20:46阅读:3261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道:“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蜀汉的开国皇帝刘备和他的老祖宗汉高祖刘邦一样,相似的地方极多:“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而更出奇相似的是,两人一样经常打败仗,一样的逃跑起来连老婆、儿女

  • 浅谈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英勇之举

    战史风云时间:2024/3/4 9:00:11阅读:2047

    黄海海战邓世昌黄海海战邓世昌是在著名的甲午中日战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战争英雄,邓世昌家里三代为官,是清末海军杰出的爱国将领和一位永远的民族英雄,邓世昌在1894年9月15日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邓世昌雕像当时日本的联合舰队一起向邓世昌所在的定远舰开炮,定远舰由于装备老化不能抵抗敌方强大的火力,邓世昌不但

  • 金哀宗攻宋之举 加速了金国的灭亡

    历史解密时间:2024/2/21 19:28:02阅读:2764

    金哀宗攻宋金哀宗是金国的最后一位皇帝,是亡国之君,金哀宗生在金国的国势下滑之时,自己的能力所限无法成为力挽狂澜的有作为的君主,不能看清楚当时的形势,没有做到联合宋朝共抗蒙古军队的战略选择,在强大的蒙古军队的进攻下,又不能运筹帷幄坚决的抵抗,而是选择了一逃再逃,最后逃无可逃,国破之时选择了自缢身亡,可

  • 李鸿章访美之举 是李鸿章的洋务生涯中的一笔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8 3:11:16阅读:2008

    李鸿章访美李鸿章一生多与外国人打交道,但是引起国内外轰动的还是1896年8月底的那次访美。当时的李鸿章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为了宣传他的洋务运动,为了能使大清的国力昌盛,也为了保护中国人在国外的利益,他访问了美国。李鸿章画像当时李鸿章出访美国举国关注,国际上也很关注此事,美国朝野也把他当做一件大事,

  • 文天祥的精神概述 文天祥从容就义之举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4 12:26:33阅读:556

    文天祥的精神在中国历史上,每当国家处于危难之际,总有一些志士挺身而出,他们为国尽忠,为民请命,所以能名垂史册。宋元之际,风起云涌,以文天祥为代表的仁人义士给后人上了一堂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就是文天祥精神的真实写照。宋朝军民抗击元军公元1278年,文天祥被元将

  • 清朝晚期慈禧政变是如何发生的 慈禧卖国之举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7 12:15:35阅读:4892

    慈禧政变慈禧在历史上发动过两场比较大的政变。第一次是在咸丰驾崩后,慈禧连同慈安、恭亲王发动了辛酉政变夺取政权,形成了“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第二次是慈禧遭到光绪的反击后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慈禧政变画像咸丰在死前指定八大臣协助载淳处理政务,慈禧提出太后垂帘听政的想法被八大臣否决。慈禧见八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