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禅位给嘉庆前写了一个字,众人看后哄堂大笑,仅和珅笑不出来

乾隆禅位给嘉庆前写了一个字,众人看后哄堂大笑,仅和珅笑不出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187 更新时间:2024/1/20 13:01:37

1750年,和珅出生在福建副都统家中,自幼聪慧好学,颇有见识。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凭借自己的才华23岁成为了仪仗队侍从。同年得到了乾隆的赏识,被任命为管库大臣,专掌布库。

和珅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的人,在这期间他努力学习布库的知识,在理财方面表现得十分出色,为乾隆立下了十分惊人的收成。这专注勤恳的姿态让乾隆对他是越发的喜欢,也正是由此和珅的仕途开始一路高升。

乾隆四十一年(1776),和珅同一年受到六次升官,从户部右侍郎最终坐到了内务府三旗军事总管的位置,赏赐一品朝冠,允许在紫禁城里骑马,可谓是天大的殊荣。而和珅的官运也并没有到尽头,在后续的三年里他一直在高升,乾隆四十四年成为了御前大臣上学习行走,是乾隆真正的心腹之人。

有了皇帝的宠幸,又有了滔天权势,纵然曾经心有大志的和珅也不免飘飘然了起来,终于走上了贪官的道路。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案开始,和珅第一次品尝到了聚财的滋味,从此他开始在朝廷上结党徇私,打压异己,并且为自己修建了“和第”(现今恭府)这一堪比皇宫的府邸,并且还掌控翰林院,让天下学子交钱入仕,一时间财富和权势都如日中天,大有一手蔽日之势。

而这一切,作为皇帝的乾隆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呢?从和珅被乾隆第一次见到的时候,他就给予了和珅极高的宠信,甚至可以说放权。和珅能够如此在朝廷里兴风作浪大部分都是被乾隆帝所默许了,而因此在野史中甚至有着和珅前世是乾隆宠爱的妃子这一说,足以见得乾隆对和珅有多么的放任了。

但乾隆并不会一直在位,在23岁的和珅初入仕途的时候乾隆已经61岁了,能够给和珅得逞的岁月其实并不多。随着皇子也就是后面的嘉庆帝越发成熟,禅位之日很快就要到来,那时候和珅也将失去乾隆的庇护。

1796年,乾隆禅位成为太上皇,嘉庆继位。而就在这之前乾隆曾经在朝堂之上大挥笔墨,写下了一个无比巨大的“禅”字,武百官并没有会到他的意思,只以为皇帝在推崇禅道,要静心养生,纷纷笑着说写得好。而作为最懂乾隆的人,和珅立刻就笑不出来了,只有他明白了,这是乾隆要禅让的意思。

没有了乾隆的庇护,嘉庆帝断然不会容忍和珅这种前朝权臣为非作歹的,这对于他来说,可谓是最大的噩耗。果不其然,在乾隆禅让之后嘉庆帝表现出了雷厉风行的姿态,尽管和珅百般巴结都见效甚微。直到乾隆驾崩后,1799年嘉庆帝立刻就惩治了和珅,抄家赐死,完全不讲任情面,这也就有了后世“和珅一倒,嘉庆吃饱”的故事。

和珅可谓是历史上最大的贪官,他的家产已经可以抵得上清朝廷十五年的收入,是真正的富可敌国。但其实他本身确实是一个富有才华的人,只可惜走错了路。乾隆也是太过于放纵和珅的发展,倘若不是这般,想必历史又会是另一个样子了。

更多文章

  • 鳌拜被康熙智擒,即将被杀头之际,靠一招结果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智擒鳌拜,康熙王朝智擒鳌拜完整视频下载,鳌拜被康熙捉住片段

    康熙在年少时智擒鳌拜的故事,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康熙帝八岁即位,按照顺治帝遗诏当时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个人做辅政大臣,帮助玄烨处理政务。在这四位辅政大臣中,以鳌拜最为飞扬跋扈,他把自己的儿子和亲信都安排在朝廷里的重要位置上,比如大学士、六部尚书等。刚开始由于玄烨年少,根本没有能力与鳌拜

  • “胜败论乾隆”这句话真的正确吗?听听历史怎么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上对乾隆的评价,乾隆盛世的真实历史,乾隆的功过评价

    (清朝专题/十)历史上人们习惯于把他称之为“十全老人”,他是“康乾盛世”的延续人,也是“康乾盛世”的终结者,在位长达六十年,实际控制清政府长达六十三年之久,掌权时间打破了我国封建王朝所有皇帝的记录。在位期间平定叛乱、稳定边疆、勤政爱民,一生的文治武功令世人有目共睹,也正是他才得以把清朝的经济、人口、

  • 吴三桂为何要起兵反清?完全是被康熙所迫,他一直对大清忠心耿耿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吴三桂哪年反清,吴三桂如果反清成功谁会登位,吴三桂起兵反清有可能成功吗

    在诸多文学艺术作品的描述中,康熙之所以要去平定三藩,是因为以吴三桂为首的三位藩王,已经流露出了谋反之心,马上就要造反的地步。以至于朝廷虽然也困难,但是康熙皇帝具有着极其深远的眼光,英明果断地决定裁撤藩镇,而事后吴三桂的称帝更是确实证明了这一点。看上去吴三桂确实是想要造反的,所以康熙出兵去打他也确实是

  • 清朝时期,“八旗制度”在作战中有何实质性的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的八旗制度简介,清朝八旗照片,清朝灭亡后八旗军队

    编者导读:公元1615(万历四十三)年,“八旗制度”正式被努尔哈赤确立为女真人中的军事制度。至此,倚靠着“八旗制度”为基础,努尔哈赤顺利地完成了一系列战争,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与对手明朝统治者之间的萨尔沪战役和松锦大战。拿萨尔沪战役来说,当时的明朝政府单单投入到参与正面作战的部队人数就达到了十一万,其余

  • 康熙到孔子墓不愿跪拜,汉臣遮住墓碑上一字,康熙马上行跪拜礼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康熙为孔子立的碑怎么运到山东,康熙为孔子下跪大臣挡住一个字,康熙祭拜孔子不肯下跪

    在理论上,皇帝也是需要向他的老师与父母下跪的,但其实通常情况下都不会如此,甚至皇帝的老师在见到皇帝的时候也得下跪,而且只要能够成为皇帝,往往也就意味着他的父亲已经过世了。也就是说只要一旦成为了皇帝,他就基本不需要向任何人行跪拜礼,否则便是有损帝王威严,这已经是不成文的惯例。不过在清朝的时候,被后人们

  • 顺治问高僧:大清国运如何?高僧说了14个字,两百年后都一一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顺治问高僧14字预言,顺治之死深度解析,顺治临终前说的一段话

    谶语,即古代预言。大家比较熟悉谶语有,“亡秦者胡”、“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等。古代人们缺乏对自然规律的正确认识,迷信盛行,各种预言层出不穷。谶语多了,自然就会出现惊人的预测。光绪年间举人徐珂在《清稗类钞》中,记载了关于清朝国运的一个谶语,最终的结果表面这个谶语的预测准确无误。这里插一句,《清稗类钞》

  • 清朝灭亡后,满清皇族为何不学元朝逃回自己发源地?原因其实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满清皇室发源地,元朝巅峰时期版图,满清军队与元朝军队谁更强

    前几天笔者看到一位网友留言:清朝灭亡时,为何不像当年元朝灭亡时元廷那样逃亡漠北一样回到清朝的发源地东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众所周知,元朝统治中国时蒙古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极其尖锐,这点从朱元璋起兵抗元这件事上表现的很明显。比如元朝政府将国人分为四等,分别是一等为蒙古人,又称“国人”;二等色目人

  • 一座清朝简陋墓地:墓主穿蟒袍下葬五爪龙袍陪葬,还梳着明朝发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被盗最惨的墓葬,清朝六王爷墓,清朝龙袍和蟒袍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在新闻上看到这样的报道,一处正在施工的工地意外发现了一座墓地,最后经过专家抢救性发掘之后解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其实在小编看来这也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因为在古代史籍记载多为纸质,这样很容易损坏或遗失,结果导致很多事迹成为了未解之谜。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这样一个因施工被意外发

  • 乾隆为何要费大力气去编写《四库全书》?要怪就怪他太要面子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乾隆为什么要修四库书,四库指什么,乾隆四库全书

    公元1781(乾隆四十六)年,一部耗时近九年时间的史前巨作《四库全书》终于在北京的紫荆城内完成了它的初稿设计。那么,对于这本普普通通的史书,笔者为何说它是史前巨作呢?首先,此书分别囊括四个基础部分,即:经、史、子、集,共计三万六千余册,七万九千余卷。其内容涉及到历史、文化、地理、天文、人物等等人们所

  • 光绪和溥仪之间,其实还出了一位皇帝,在位仅3天,却很少人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光绪与溥仪的关系图解,光绪和溥仪谁的权力大,光绪皇帝和溥仪

    这位皇帝就是爱新觉罗·溥儁。爱新觉罗·溥儁,这是一个非常不被人熟悉的名字。溥儁出生于1885年,作为端郡王爱新觉罗·载漪的二儿子,从小就对权力没什么兴趣。他整天不学无术,对读书也不感兴趣,唯一喜欢的就是那些纨绔子弟们喜欢的事情,也没有人去责怪他,毕竟他的姑奶奶可是当时的一手掌权人慈禧太后。而就是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