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封国
封国
宋庄公:春秋时期宋国国君,曾干预郑国国政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18 9:16:00阅读:4202
宋庄公,子姓,宋氏,名冯,宋穆公之子,春秋时期宋国第十六任国君,在位共19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宋穆公之位传自其兄宋宣公,宋穆公为报兄恩,传位于宋宣公之子宋殇公,命公子冯出居郑国。公元前710年,华督杀死宋殇公,迎立公子冯继位,是为宋庄公。宋庄公在位时期,任用华
古代闭关锁国的传统一次次被外界打破 乾隆又是怎么应对的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12 2:21:04阅读:4053
很多人都不了解乾隆和外国,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在历史上,随着外界一次次打破闭关锁国的传统,清朝乾隆时期是如何应对的?其实自清朝以来,“维稳”的猫鼠游戏便已经盛行!1792年,英王乔治三世派出领近1000人的庞大使团,于次年9月14日在热河觐见了乾隆。大清君臣满以为这是前来归顺效忠,不料
汉武帝常年征战耗尽国库 汉武帝最后是怎么摆脱财政危机的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23 20:24:55阅读:1530
对汉武帝和财政危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武帝时外战耗尽国库,西汉是如何摆脱财政危机的?汉朝是继秦朝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朝代,在刘邦的领导下,经历了七年的奋战终于赢了霸王项羽而成为汉高祖,在他励精图治的打理下,逐渐恢复经济生机,到了“文景之治”更是把汉朝经济推向
汉代,刘邦为何实行郡县与封国并存制?又为何会继续实行分封制?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9 21:21:06阅读:1897
那到这里,很多人就会问,刘邦在建国之初,为何要实行“郡国并行制”?首先,我们要知道,在秦汉交替之际,“大一统”的思想并未深入人心。时秦国统一六国虽说是顺应潮流的,但从某种方面来说,也是强加给六国百姓的,秦国一统六国是用凶残的杀戮,血腥的战争来实现的,因此对于六国百姓来说,秦的统一并非是他们所想要的,
同样分封制的西汉同姓诸侯,为何远没有西周的安分?
历史解密时间:2024/2/3 21:00:55阅读:3444
后续的西周,甚至包括东周的历史发展证明,姬姓诸侯们的确起到了安定天下和拱卫王室的作用,这也是周王室能在极度虚弱的情况下,将名义上的统治维持下去的一个重要因素。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之后,出于同样的目的,大肆分封刘姓诸侯王,并且借鉴了周朝异姓诸侯崛起、挑战王权的事例,与群臣杀白马盟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
历史中周朝因为有了这一个决定,维护了姬姓政权近千年的稳定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2 20:40:59阅读:3978
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成周洛邑;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在灭商之前,周部落源自华夏(汉)民族,因为遭到戎、狄等游牧
刘焕解读国号系列-曹操建立的封国为什么叫魏国?为何不叫赵?
历史解密时间:2024/2/8 18:49:32阅读:683
1、 为什么中国秦汉之后的国号有叫秦、齐、魏、赵、楚、燕、梁、宋的,但就是没有一个叫韩的,为什么没有韩?2、 为什么和秦国差不多强大的楚国,作为国号在后世使用频率极低,不如燕赵魏齐?3、 齐国比鲁国强大多了,为何山东省的简称却不是齐?4、 赵国比魏国强大,为何后世作为国号,魏远比赵多?5、 越国灭了
鲁国干不过齐国?建国之初就有人预言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9 15:32:43阅读:1573
1/武王封国鲁国和齐国是周武王完胜商纣王,一统中原、定都丰镐(今陕西长安附近)后同时分封的诸侯国。两国的封地在现在的山东、河南一带,是山水相连的邻邦。而两国的开国之主,都不是凡人。2/姬旦其人鲁国的开国之主名姬旦。姬旦是何许人也?他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周文王姬昌的儿子。传说,周文王生有百子,这个今天看
胡咧两晋(初章)司马炎统一三国,却开历史倒车,西晋因此而灭国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8 16:34:55阅读:4338
三国时代是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乱世,它因为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流行,被现代人所熟知。晋武帝司马炎统一三国,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的乱世局面,被认为是符合"天下大势"的结果。而西晋在他的治理下很快从乱世中恢复,人口和经济状况逐渐好转,社会逐渐繁荣,也创造了"太康之治"的局面。然而西晋却没有出现一个盛世,
周公推行的分封制和乡遂制度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6 0:20:45阅读:4750
周公平定三监大叛乱以后,接受这个教训,认为听任殷贵族继续居留原地,实行就地监督的办法,不但没有成效,而且有发动叛乱的危险,于是决定营建洛邑,把大量“殷顽民”迁到那里,以便加强监督和利用。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周公对这些迁移的殷遗民采用了安抚和威胁的两手策略,为此两次发表文告。“成王既迁殷遗民,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