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清朝爵位

清朝爵位

  • 清朝爵位等级排列从小到大(古代爵位官位排序制度)

    文史百科时间:2023/12/23 19:11:58阅读:239

    最近有读者询问,清代的皇子为什么有的封亲王、郡王,有的却是贝勒、贝子?皇子到底如何分封,清代有具体的标准吗?御史查阅了相关的史料,对于这个问题有一些自己的看法。两个问题其实可以归结为一个,即清代皇子分封有什么具体标准?从史料的情况来看,皇子分封是没有标准的,主要取决于皇帝的意愿。但也不是没有规律可循

  • 清朝爵位中的入八分和不入八分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时间:2024/2/2 8:59:08阅读:4447

    清朝宗室爵位制度清朝宗室爵位一共分为十二个等级,分别是: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三等)、辅国将军(三等)、奉国将军(三等)、奉恩将军。而清朝世袭爵位实行的是降袭制度,分为恩封和考封两种方式(十二个铁帽子王除外):1、恩

  • 【狐说历史】被称之为父母官知府,在清朝时期的权力到底有多大?

    历史解密时间:2024/4/9 0:21:39阅读:2476

    在清朝时其实知县品级是比较低层级,相当于现在的县委书记兼县长。主要负责的事务繁琐复杂,权力在地方上也很大。当在其他地方地作用就微乎其微,在清朝在全国共设有大约一千多个县,而我们所以知县都是七品芝麻官,属于最基层的领导,再往下就只能靠地方,乡绅和宗族的势力来自制维持。正所谓是皇权不下。县知县以下设有两

  • 清朝宗室封爵制度与明朝有何不同?(清朝爵位)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0 17:17:53阅读:1523

    区别:明朝的诸侯王有封地,有一定的实力,而清朝的王爷只有爵位,没有封地。1.明朝的封爵明朝的封爵分宗室和功臣外戚两种。明太祖之初,定制袭封:亲王嫡长子年十岁立王世子,长孙立为世孙,冠服均视一品;诸子年十岁,则封为郡王;郡王嫡长子为郡王世子,嫡长孙则授长孙,冠服均视二品;诸子则授镇国将军,从一品;孙辅

  • 清朝延续了两百多年,他们的爵位是如何划分的呢(清朝爵位)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0 17:21:43阅读:2718

    清朝的爵位是世袭之号,分宗室和功臣两种。宗室爵位:1.和硕亲王、世子(亲王嫡子)。2.多罗郡王、长子(郡王嫡子)。3.多罗贝勒。(满族早期,贵族皆称贝勒。清太祖努尔哈赤以其子侄八人分别为八旗旗主,称和硕贝勒,较其他贝勒为尊。太宗皇太极崇德元年(1636)定宗室爵位等级,和硕亲王、多罗郡王下为多罗贝勒

  • 四大公爵猛将,虽然爵位高,命运却一个比一个惨!(清朝爵位)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0 17:15:59阅读:1066

    公爵,是周朝封建五等爵的第一等。《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唐朝以后,公爵仅次于王爵,是爵位中的较高级别。在古代猛将中,有四大公爵猛将,一位战死,一位李世民误杀,一位朱元璋剥皮,一位朱元璋逼死,虽然爵位高,命运却很惨。鄂国公常遇春(1330年—1369年),明朝开国第一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