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宗室封爵制度与明朝有何不同?(清朝爵位)

清朝宗室封爵制度与明朝有何不同?(清朝爵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523 更新时间:2023/12/20 17:17:53

区别:明朝的诸侯王有封地,有一定的实力,而清朝的王爷只有爵位,没有封地。

1.明朝的封爵

明朝的封爵分宗室和功臣外戚两种。

明太祖之初,定制袭封:

亲王嫡长子年十岁立王世子,长孙立为世孙,冠服均视一品;

诸子年十岁,则封为郡王;

郡王嫡长子为郡王世子,嫡长孙则授长孙,冠服均视二品;

诸子则授镇国将军,从一品;

孙辅国将军,从二品;

曾孙奉国将军,从二品;

四世孙镇国中尉;从四品;

五世孙辅国中尉,从五品;

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从六品。

初亲王岁禄定为五万石,后定减亲王岁禄为万石,郡王二千石,镇国将军千石,辅国将军八百石,奉国将军六百石,镇国中尉四百石,辅国将军三百石,奉国将军二百石。另有大量赐田,有的亲王竟至数千上万顷。

明朝又阅前朝之制,列爵五等以封功臣外戚,后革子、男,只留公、侯、伯三等,并定制:“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封号非特旨不得予。”爵分两种,一是只授终身(不世),二是可以世袭(世),世与不世,以军功大小而定,均给诰券。除有军功者外,可得爵号的还有曲阜孔子后裔衍圣公及驸马都尉、外戚等因恩泽受封者,但只是给诰而不给券。与前朝不同的是,明朝的公、侯、伯只有爵号和食禄,井无封邑。

2.清朝的封爵

清初(后金时),尚处于爵职不分的状态,至最后的完善也有一个过程。天命五年(1620年),“论功序爵,列总兵之品三等,副(将)参(将)游击亦如之,其牛录额真俱为备御,每牛录下设千总四员”。天聪八年(1634年),改称五备御之总兵官为一等公,一二三等总兵它为一二三等昂邦章京,一二三等副将为—二三等梅勒章京,一二等参将为一二等甲喇章京,游击为三等甲喇章京,备御为牛录章京。顺治元年,加封公、侯、伯世爵,不久更昂邦章京为精奇尼哈番,梅勒章京为阿思哈尼哈番,甲喇章京为阿达哈哈番,牛录章京为拜他喇布勒哈番,以及拖沙喇哈番。乾隆元午(1736午),又比照汉称,定精奇尼哈番为子爵,阿思哈尼哈番为男爵,哈达哈哈番为轻车都尉.拜他喇布勒哈番为骑都尉,拖沙喇哈番为云骑尉。乾隆十六年(1751年),定世袭七品官为恩骑尉从而确立了二十七等世爵制:

公 分一至三等,超品

侯 分一等侯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二等侯.超品;

伯 分一等伯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伯,超品;

子 分一等子兼一云骑尉,及—至三等子,正一品;

男 分一等男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男,正二品;

轻车都尉,分—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及—至三等轻车都尉,正三品;

骑都尉,分骑都尉兼一云骑尉及骑都尉二等,正四品;

云骑尉,正五品;

恩骑尉,正七品。

爵位的承袭有两种,一种叫世袭罔替,所得爵位可世代承袭,由朝廷受予诰命,属于特典之列。通常的世爵均定有承袭次数,—般是每—代减一等,袭次既尽,世爵也就取消。世爵俸禄为:一等公岁支俸银700两,二等公685两,三等公660两,一等侯又一云骑尉635两,一等侯610两,二等侯585两,三等侯560两,一等伯又一云骑尉535两,一等伯510两,二等伯485两,三等伯460两,一等子又一云骑尉435两,一等子410两,二等子385两,三等子360两,一等男又一云骑尉335两,一等男310两,二等男285两,三等男260两,一等轻车都尉又一云骑尉235两,一等轻车都尉210两,二等轻车都尉185两,三等轻车都尉160两,骑都尉又一云骑尉135两,骑都尉110两,云骑尉85两,恩骑尉45两。还有不列等的闲散公255两,闲散侯230两,伯品级官205两,子品级官180两,男品级官155两,轻车都尉品级官130两,骑都尉品级官105两,云骑尉品级官80两。凡在京八旗世爵,每俸银1两,兼支给米1斛。

以上世爵主要用于封功臣及外戚。宗室皇亲另有制度,分和硕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长子、多罗贝勒、多罗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若除去世子、长子外共十二级。一般爵位均为降级世袭,即子嗣承袭父爵要降一级。如果承袭者本人无甚功勋,不能晋级。少数特许可世袭罔替,如清初的八家“铁帽子王”: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和硕承泽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和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八家以及后世的乾隆时封的怡贤亲王、同治时封的恭亲王、光绪时封醇亲王、庆亲王四家。

顺治元年,始定诸王、贝子、贝勒、公俸禄。摄政王3万两,辅政王1.5万两,亲王1万两,郡王5千两,贝勒2500两,贝子1250两,镇国公、辅国公625两;顺治七年又加给禄米。后几经调整,最后确定为:

亲王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

世子岁俸银6千两,禄米6千斛;

郡王岁俸银5千两,禄米5千斛;

长子岁俸银3千两,禄米3千斛;

贝勒岁俸银2500两,禄米2500斛;

贝子岁俸银1300两,禄米1300斛;

镇国公岁俸银700两,禄米700斛;

辅国公岁俸银500两,禄米500斛;

一等镇国将军岁俸银410两,禄米410斛;

二等镇国将军岁俸银385两,禄米385斛;

三等镇国将军岁俸银360两,禄米360斛;

一等辅国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335两,禄米335斛;

一等辅国将军岁俸银310两,禄米310斛;

二等辅国将军岁俸银285两,禄米285斛;

三等辅国将军岁俸银260两,禄米260斛;

一等奉国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235两,禄米235斛;

一等奉国将军岁俸银210两,禄米210斛;

二等奉国将军岁俸银185两,禄米185斛;

三等奉国将军岁俸银160两,禄米160斛;

奉恩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135两,禄米135斛;

奉恩将军岁俸银110两,禄米110斛。

更多文章

  • 清朝延续了两百多年,他们的爵位是如何划分的呢(清朝爵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清朝,爵位,清朝爵位

    清朝的爵位是世袭之号,分宗室和功臣两种。宗室爵位:1.和硕亲王、世子(亲王嫡子)。2.多罗郡王、长子(郡王嫡子)。3.多罗贝勒。(满族早期,贵族皆称贝勒。清太祖努尔哈赤以其子侄八人分别为八旗旗主,称和硕贝勒,较其他贝勒为尊。太宗皇太极崇德元年(1636)定宗室爵位等级,和硕亲王、多罗郡王下为多罗贝勒

  • 四大公爵猛将,虽然爵位高,命运却一个比一个惨!(清朝爵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朝,清朝爵位

    公爵,是周朝封建五等爵的第一等。《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唐朝以后,公爵仅次于王爵,是爵位中的较高级别。在古代猛将中,有四大公爵猛将,一位战死,一位李世民误杀,一位朱元璋剥皮,一位朱元璋逼死,虽然爵位高,命运却很惨。鄂国公常遇春(1330年—1369年),明朝开国第一猛将

  • 阿拉斯战役什么时候爆发的?阿拉斯战役的详细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阿拉斯战役,英国,法国,德国

    阿拉斯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战役的一部分。这场战役是盟军在法国西北小镇阿拉斯附近向德军的侧翼展开的反击。德军向北推进至海岸,以便将向东推进至比利时的盟军包围。此次反击中,盟军尝试将德军的先锋部队切断,并阻止德军后续部队的推进。虽然盟军最初取得了成果,但他们最后仍然被德军击退,被迫撤退以避免被包围

  • 二战法国阿拉斯战役:隆美尔展现自己能力一战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法国,阿拉斯,隆美尔,,阿拉斯战役

    阿拉斯战役(1940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战役的一部分。这场战役是盟军在法国西北的小镇阿拉斯附近向德军的侧翼展开的反击。德军向北推进至海岸,以便将向东推进至比利时的盟军包围。此次反击中,盟军尝试将德军的先锋部队切断,并阻止德军后续部队的推进。虽然盟军最初取得了成果,但他们最后仍然被德军击退,被迫撤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优秀的将领之一:朱利安·宾(维米岭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利安·宾,英国,维米岭战役

    朱利安·赫德沃思·宾Julian Byng, 1st Viscount Byng of Vimy(1862.9.11-1935.6.6),维米的宾子爵。英国陆军元帅,骑兵军官出生,乔治五世国王学生时代的朋友,在维米里奇、康布雷和防御德军索姆河攻势所显示的能力,证明他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比较优秀的

  • 维米岭战役:加拿大成名之战,加拿大军队的勇气和豪情让人佩服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维米岭战役,英国,法国,加拿大,德国

    在阿拉斯加的北部的维米镇附近坐落着高地维米岭,此地被作为德国整个西部战线防守最严的战略要地,被视为重要的军事战略基地。1915年,法国以及英国政府凭借着自己强大的军队战斗力试图进攻维米岭,却出人意料的宣告失败。将近十五万法国士兵在进攻中壮烈牺牲。这是维米岭战役背景之一。一九一七年随着萨拉热窝事件的爆

  • 维米岭战役:阿拉斯战役的序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维米岭战役,阿拉斯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

    维米岭战役(Battle of Vimy Ridge),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西部战线的一次战役,发生于1917年。维米岭战役是阿拉斯战役的序幕,也是加拿大所参与一战中最有名的战役之一。到了战役后期,加拿大军团已经成为了西线战场最强大的部队。索姆河战役后,加拿大人赢得了“先锋队”的声誉。由于这些荣誉,1

  • 普瓦提埃之战双方兵力有多少?分别都是什么兵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普瓦提埃之战,阿拉伯帝国,法兰克王国

    8世纪20年代初起,由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组成的阿拉伯军队越过比利牛斯山,攻入了法兰克王国阿奎丹地区。732年,阿拉伯军队在西班牙省督、阿拉伯名将阿卜杜勒·拉赫曼率领下,大举进攻高卢地区。阿拉伯军队在波尔多击败了阿奎丹伯爵。阿卜杜勒·拉赫曼随后率骑兵沿通往巴黎的罗马旧道北上,进抵普瓦提埃。法兰克王国宫

  • 关于普瓦提埃之战评价是怎样的?对历史有着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普瓦提埃之战,法兰克王国,阿拉伯帝国

    发生在公元732年高卢的法兰克王国与阿拉伯帝国之间的普瓦提埃战役是一场决定整个人类西方文明命运的决战!对人类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战后,惨败而归的阿拉伯人此后再也没有能力对西方文明世界发动入侵。这直接保证了西方文明尤其是基督教文明的生存和发展。同时法兰克王国在普瓦提埃战役的胜利直接强有力的支援了东罗马

  • 普瓦提埃之战是在背景下发生的?战前形势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普瓦提埃之战,阿拉伯帝国,法兰克王国

    法兰克人是欧洲日尔曼族的一支,早期生活在进德国莱茵河流域。公元3世纪时,统治西欧的西罗马帝国已经进入灭亡的前夕。于是,法兰克人趁机跨过莱茵河,进犯当时西罗马帝国最富裕的行省高卢。但当时法兰克人分属于多个不同的部落,并没有统一的集体。公元486年,年仅21岁的克洛维率领他一手策划的法兰克部落联军,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