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十八学士
十八学士
黄士俊:明朝状元,入阁拜相一生活到八十多岁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19 8:22:48阅读:3458
古代医学不发达,生活条件也艰苦,所以古人的平均寿命相对较短,生命面前人人平等,哪怕是身处权力巅峰的皇帝,活在驰骋天下的名将,也有活不到三十岁的。因此,在古代寿命长是一种福分,在古人看来是上天护佑。但是凡事总有例外,长寿对于有些人来说却反而是一件耻辱的事情,比如明朝大学士黄士俊,他活到了耄耋之龄,长寿
李世民手下唯一的女官,此人究竟是谁?
历史人物时间:2024/1/16 20:15:15阅读:2025
唐朝,是一个伟大的朝代。唐朝国力强盛,武备强大,称雄亚洲,是当时世界范围内数一数二的超级大国和强国。唐朝能取得如此之大的成就,与唐朝奠基人之一、唐太宗李世民密不可分。唐太宗李世民,无论用兵之道还是治国理政,都是古代皇帝中的翘楚之辈,此外还善于用人,手下英才济济一堂,虚怀若谷,能够听从大臣的劝谏,及时
褚亮:唐初十八学士之一,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18 15:31:43阅读:864
褚亮(560年-647年),字希明,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唐初十八学士之一。曾祖湮,梁御史中丞;祖蒙,太子中舍人;父玠,陈秘书监,并着名前史。其先自阳翟徙居焉。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亮幼聪敏好学,善属文。博览无所不至,经目必记
唐朝秦王府十八学士名单盘点
文史百科时间:2024/2/3 9:33:19阅读:2159
唐太宗十八学士:唐太宗为秦王时建文学馆,罗致四方文士,收聘贤才,以房玄龄、杜如晦、于志宁、苏世长、姚思廉、薛收、褚亮、陆德明、孔颖达、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颜相时、许敬宗、薛元敬、盖文达、苏勗十八人并为学士。唐太宗两大将军:秦琼,尉迟恭。唐太宗十八学士简介杜如晦(585~630)中国唐初
“唐十八学士”指的是哪些人?
文史百科时间:2024/1/24 19:49:23阅读:3829
隋末天下大乱之时,李渊在太原起兵,迅速拿下了帝王之都长安,遥尊杨广为太上皇,立留守长安的杨侑为帝,自己则招兵买马,韬光养晦,总掌军事大权。义宁二年(618年)甲子日,李渊终于在长安太极殿即皇帝位,国号为唐,是为唐高祖。其长子李建成被封为太子,主管内政,外务则落在秦王李世民与齐王李元吉身上。李元吉年
宋徽宗十八学士图书画赏析
历史解密时间:2024/2/8 23:56:32阅读:1159
宋徽宗十八学士图宋徽宗的《十八学士图》是一幅典型的文人酬应图,它包括了十八位文人学士一起游园、吟诗作赋、鼓琴奏尔、戏马观鹤、同桌而宴的热闹欢愉的场景。现在被收藏在我国的台北故宫博物院。十八学士图(部分)整幅画的色彩基调欢快明朗,画中对人物、亭台楼阁、茶盏杯箸的刻画十分细腻,宴会上准备了许多的美味佳肴
唐太宗李世民的“智囊团”:十八学士有哪些人?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3 0:54:26阅读:2760
唐太宗李世民在长安城设文学馆,王府属杜如晦、记室房玄龄、虞世南、文学褚亮、姚思廉、主簿李玄道、参军蔡允恭、薛元敬、颜相时、咨议典签苏勖、天策府从事中郎于志宁、军咨祭酒苏世长、记室薛收、仓曹李守素、国子助教陆德明、孔颖达、信都盖文达、宋州总管府户曹许敬宗共十八人常讨论政事、典籍,当时称之为"十八学士"
揭秘:唐太宗是如何组织成他的“智囊团”的?(十八学士)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3 0:54:42阅读:722
李世民为秦王、天策上将的时候,就特别注意招揽人才,作为自己的谋士、智囊。《旧唐书·太宗纪》说:“于时(武德四年)海内渐平,太宗乃锐意经籍,开文学馆,以待四方之士。行台司勋郎中杜如晦等十有八人为学士。每更置阁下,降以温颜,与之讨论经义,或夜分而罢。”又《儒学列传》说:“给五品珍珍膳分为三番更直,宿于阁
十八学士首席杜如晦:唐太宗称制过程的第一谋士
历史人物时间:2024/2/7 23:05:17阅读:4235
【十八学士首席代表】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祖上世代担任北周和隋朝的显官。他从小机敏过人,进入仕途后做了一个小官,但很快自动离职回家。李世民进入长安时,杜如晦也被招入帐下,从此跟随李世民四处征战,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他以办事干练有决断著称,与房玄龄齐名,人称"房谋杜断"。后升迁
他是唐朝十八学士之首,凌烟阁位列第三
历史解密时间:2024/1/7 10:58:22阅读:1589
根据题目就能想象得到他的彪悍,这人确实非常了不起,是唐朝18学士之首,凌烟阁排名也非常的靠前,与房玄龄简直绝配,历史上最著名的“房谋杜断”中的杜就是他了,他就是杜如晦。他祖上都是周朝高官,隋朝取代周朝后,他的爷爷做了隋朝的工部尚书、义兴公,他老爹是隋朝昌州长史,他年轻的时候非常的聪慧,长大后,成了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