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捺钵

捺钵

  • 契丹人的四时巡守和捺钵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5 11:47:05阅读:184

    所谓“捺钵”,乃契丹语,又译做纳拔、纳钵、纳宝、剌钵等,相称于汉语中暗示天子出止所居的地方的“止正在”或者“止幸顿宿之所”。《辽史·营卫志上》:“有辽初年夜,配置犹稀,居有宫卫,谓之斡鲁朵,出有止营,谓之捺钵。”《辽史·营卫志中》“止营”:“辽国尽有年夜漠,浸包少乡之境,果宜为治。春冬背冷,秋夏躲寒

  • 辽国的四时捺钵制度是什么制度

    历史解密时间:2024/2/28 11:20:23阅读:112

    捺钵,汉语译为“止营”、“止正在”、“营盘”。辽晨虽前后以辽上京以及辽中京做为尾皆,可是其政治中心没有正在尾皆,而正在捺钵(契丹语“止正在所”、“止宫”的音译)。果为辽晨的次要平易近族契丹族为游牧平易近族。因为契丹族转徙没有定、车马为家的个性,决意了天子的巡狩造。所有严重政治成绩均正在捺钵随时决意,

  • 辽朝的政治制度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7 19:06:12阅读:4921

    辽晨(907年—1125年),是中国汗青上由契丹族创建的晨代,共传九帝,享国二百一十八年。上面小编给年夜家先容一下辽晨的政治造度是甚么样的吧!五京造度辽晨前后构成五京造度。五京为上京临潢府(古内受古巴林左旗林东镇)、中京年夜定府(古内受古赤峰市宁乡县)、东京辽阳府(古辽宁省辽阳市)、北京析津府(北京

  • 辽朝的四时捺钵制度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0 23:14:02阅读:2628

    “捺钵”是契丹语的译音,契丹语词,意为辽帝的止营。自辽代以去,“捺钵”一词由止宫、止营、止帐的转义被引伸去指称帝王的四序渔猎举动,即所谓的“秋火春山,冬夏捺钵”,开称“四季捺钵”。做为一种举动风俗,是指辽帝正在一年当中所处置的取契丹游牧风俗相干的营天迁移以及游牧射猎等举动。[1]辽帝坚持着后人正在游

  • 自辽代以来,“捺钵”一词又被引申为帝王的什么活动?

    战史风云时间:2024/2/12 17:09:49阅读:4125

    “捺钵”是契丹语的译音,契丹语词,意为辽帝的行营。自辽代以来,“捺钵”一词由行宫、行营、行帐的本义被引申来指称帝王的四季渔猎活动,即所谓的“春水秋山,冬夏捺钵”,合称“四时捺钵”。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作为一种活动习俗,是指辽帝在一年之中所从事的与契丹游牧习俗相关的营地迁徙和

  • 什么是捺钵?对辽朝历史发展有什么作用?

    文史百科时间:2024/2/24 17:53:25阅读:417

    捺钵辽朝在建立城市后,皇族仍保持渔猎骑射的传统。皇帝四季出外游猎,其行在称为捺钵。辽圣宗以后,四时捺钵各有固定地点,形成制度。春捺钵在长春州(今吉林扶余他虎城)捕鹅,又在混同江钓鱼。夏捺钵在永安山和炭山放鹰。秋捺钵在庆州(今辽宁林西县以北)射鹿。冬捺钵在永州(今辽宁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汇合处)猎虎。

  • 辽朝的“捺钵”制度历史介绍

    文史百科时间:2023/12/9 1:54:42阅读:1002

    捺钵([nà bō])是契丹语,汉语译为行营、行在、营盘﹐意为辽朝帝王的行营。辽朝虽以辽上京作为首都,但是其政治核心不在首都,而在捺钵(契丹语“行在所”、“行宫”的音译)。这是因为辽朝的主要民族契丹族为游牧民族。由于契丹族转徙不定、车马

  • 辽朝四时捺钵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6 2:36:37阅读:3065

    “捺钵”是契丹语的译音,契丹语词,意为辽帝的行营。自辽代以来,“捺钵”一词由行宫、行营、行帐的本义被引申来指称帝王的四季渔猎活动,即所谓的“春水秋山,冬夏捺钵”,合称“四时捺钵”。作为一种活动习俗,是指辽

  • 辽朝四时捺钵制度历史介绍及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6 9:50:44阅读:3881

    “捺钵”是契丹语的译音,契丹语词,意为辽帝的行营。自辽代以来,“捺钵”一词由行宫、行营、行帐的本义被引申来指称帝王的四季渔猎活动,即所谓的“春水秋山,冬夏捺钵”,合称“四时捺钵”。作为一种活动习俗,是指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