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乾隆传位嘉庆完整版

乾隆传位嘉庆完整版

  • 嘉庆登基当天,乾隆迟迟不肯交玉玺,大臣们说了句话乾隆痛快交权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8 12:05:22阅读:1145

    他就会成为历史上当皇帝最久的人。事实上,在他晚年的时候,他并不太关心政治事务,而是只知道享受起来。他认为自己应该退休了,所以他也就决定把权利交出去,他所选择的就是后来的嘉庆。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在举行登基大典时,发生了一件非常意外的事情,80多岁的乾隆虽然已经决定传位给嘉庆,可是当需要交出玉玺时,他

  • 无儿无女却是乾隆后宫大赢家,封皇贵妃,死后嘉庆亲自穿孝

    历史解密时间:2024/2/17 5:47:24阅读:1468

    上谕中所提到的庆恭皇贵妃便是本文要讲的女人,她是嘉庆皇帝的养母,乾隆后宫的大赢家。一、庆恭皇贵妃的来历关于庆恭皇贵妃的出身,官方史料没有记载,只记载其父亲名为陆士隆,有一个侄子为陆松龄。不过,乾隆二十二年的一道圣旨为我们揭开了庆恭皇贵妃的来历,这一年,两淮盐政普福自掏腰包给庆恭皇贵妃(当时为庆嫔)的

  • 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耗死多位皇子,传位平庸嘉庆

    历史解密时间:2024/2/24 20:35:07阅读:2327

    我们都知道乾隆皇帝一共有十七个皇子,就算除去七个没有活到成年的还是有十个皇子,不过再这么多皇子里面为什么乾隆皇帝要传位给平庸的嘉庆皇帝呢,其实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乾隆皇帝活的时间太长了,导致自己的很多儿子都被自己生生熬死了,你可能会想为什么乾隆皇帝的儿子会被熬死呢,乾隆皇帝说实话正是因为乾隆皇帝

  • 小透明嘉庆,是如何在乾隆众多儿子中脱颖而出,继承皇位的?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9 9:56:34阅读:1325

    乾隆一生风流,但最喜欢的还是富察皇后,她的两个儿子永琏和永琮,也深得乾隆宠爱,清朝立储君没啥制度可循,基本就是优胜劣汰,可能感受过皇子夺嫡的残酷,所以乾隆想和前朝的制度一般,遵循嫡长子继承制,这样既避免了儿子之间的争斗,也符合他对嫡子的偏爱。可惜富察皇后两个儿子都短命,一个两岁夭折、一个九岁病逝,乾

  • 乾隆儿子众多,为何最后却选中了资质不高的嘉庆为帝?

    历史解密时间:2024/2/8 22:00:08阅读:4640

    说起乾隆关于他的故事很多,但是有一个是最让人们好奇的。那就是乾隆儿子众多,为何最后却选中了资质不高的嘉庆为帝?有的人说是因为他的儿子们去世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也有人认为是因为他的儿子们不优秀。我们先来看看他的儿子死了很多这件事情,他一生之有17位皇子,但是其实嘉庆的条件不算好,他排行15,前面还有14

  • 嘉庆的能力远比不上他,为何乾隆不把皇位传给他?原因令人无奈

    历史解密时间:2024/2/7 17:59:19阅读:2192

    在历史上,永琪也是五阿哥,也是乾隆最看好,认为将来继承他大统的一位皇子。从小天资聪慧,从小练武,骑射精湛,在文方面,精通各种语言,通晓天文地理,书法造诣极高。而且永琪非常孝顺,在他22岁这年,由于宫中失火,永琪拼死把乾隆从火中背出,因此在乾隆心中加分不少。2年后,乾隆封他为和硕荣亲王,带“荣”字的册

  • 正月初一元旦节的盛世大典,乾隆建极亿龄启,嘉庆承恩万福延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6 15:36:35阅读:1169

    嘉庆元年的正旦就是这样一个大喜大庆的好日子,宫廷内外都是喜气洋洋,鼓乐之声不断。老乾隆的坎坷立储路乾隆帝从继位之初的乾隆元年【1736】,就遵照秘密立储制度,内定二阿哥、嫡长子永琏为储君,亲书永琏的名字,安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但是很不幸,仅仅过了两年,乾隆三年【1738】十月,九岁的永琏夭折,悲

  • 乾隆让位给嘉庆,后是年老离世的吗?看了清宫档案才知道真相

    历史解密时间:2024/3/20 8:28:43阅读:406

    乾隆他出生在1711年,在24岁的时候就当上了皇帝,一共在位了63年的时间,还做了3年的太上皇,他去世的时候88岁了,这个岁数真的是长寿了,有人说他这是随他的母亲。不过有些学者研究,虽然乾隆去世的时候已经是88岁的高龄了,但是他并不是老死的,那么导致他去世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24岁的年纪正是意气风发

  • 都说乾隆时代是“盛世”,那他给嘉庆留下多少遗产?

    历史解密时间:2024/2/1 13:57:23阅读:3435

    ▲从嘉庆皇帝开始,清朝国运出现很大的转变。(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回顾更早之前的盛世期间,由康熙交给雍正时,算是相当富裕,大约有“八百万银两”。接下来,接棒的雍正,在历史上是相当认真于国事的皇帝,除了在国政的勤劳之外,对于开源节流也有一套,一路从“八百万银两”大幅增加至“六千万银两”,并以大约这个